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国共军事磨擦中的话语建构 *

2023-12-21 05:33洪富忠
军事历史 2023年2期
关键词:抗战国民党军事

★ 洪富忠

国共关系问题是全面抗战期间国内政治的中心问题。战时国共两党既携手抗战,又多次发生军事磨擦。a学界对“军事磨擦”未有明确的概念界定,一般是指双方军队因利益矛盾引起的小规模冲突,但其规模如何界定,也因实际情形而定,并无确切标准。战时国共双方在关于军事问题谈判中,也多用“磨擦”一词,但在规模方面,晋西事变、皖南事变等国共军事磨擦很难用小规模来概括,已经是较大规模的战斗。国共双方之所以多用“磨擦”而不用“战争”等词称呼国共之间的冲突,主要是考虑到战时以抗日为首要目标,国际社会及国内公众均不希望国共之间爆发战争,故本文中的军事磨擦含义,泛指国共之间因矛盾所致而发生的未突破国共合作基本格局的军事冲突。严重的军事磨擦可能导致内战的再次爆发,因而国共之间的军事磨擦也是时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虽然国共之间的军事磨擦未能突破国共合作的基本格局,但对抗日形势尤其是对国共互信产生了巨大冲击。在国共军事磨擦中,国共两党都极力为自身军事行动的合法性进行辩护,双方不仅有场下的对峙与斗争,也有在谈判桌上、舆论场上的激烈的话语交锋。学界对国共军事磨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具体及典型事件的叙述及评论,b学界对国共军事磨擦的研究较为集中在晋西事变、皖南事变等较为严重的军事磨擦,也有对规模较小的事件的深入研讨,代表性的可参见李喜发:《皖南事变史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年;杨奎松:《晋西事变与毛泽东的应对策略》,《史学月刊》2016 年第1 期;赵赫依:《抗战时期环县事变再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22 年第1 期。相关研究较为丰硕,此处不一一枚举。对诸多磨擦的叙事,在各种抗战史著作中也有翔实的描述,本文重在中共对国共军事磨擦的整体话语建构,故对具体的磨擦不作过多铺陈。而从整体上探究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在国共军事磨擦中的话语建构,则较为薄弱。有鉴于此,本文拟从磨擦真相、应对原则、磨擦危害、磨擦解决等方面对战时中共在国共军事磨擦中的整体应对作一初步的总体分析,以此管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共关系的复杂及维系之不易,以及战时中共战略与政略的灵动演变,从而对国共关系史、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有所裨益。不当之处,祈请方家指正。

一、以确凿的事实揭露国共军事磨擦的真相

国共军事磨擦发生后,国民党利用其掌握的舆论话语优势,指责中共有错在先,试图混淆事实真相,以打击中共。以皖南事变为例,国民党为打击新四军制造借口,其第三战区司令部政治部就编有所谓“新四军违法事实纪要”,指责新四军“破坏行政,消灭友军,避免牺牲,残杀良民,剥削民众,滥扩军队,阻扰兵役,贩卖仇货,囤积粮食,设卡收税,收编民枪”等。a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五编《中共活动真相》(2),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5 年,第467 ~468 页。这些无端指责也成为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并加以取消的所谓“证据”。平江惨案发生后,周恩来多次致电国民党军政要人表示抗议,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部长陈诚,在复电中,竟指责中共“招集土匪,扰乱后方,枪杀国军,灭尸缴械,危害地方”b《陈部长复电》,《新中华报》1939 年7 月11 日,第3 版。。面对无端指责,中共必须以确凿的事实揭露冲突的真相,即“不应该抹杀事实,不应该曲解事实,应该正视事实”c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叶剑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年,第38 页。,唯此方能赢得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国共磨擦发生后,中共多次致电国民党方面,说明事件真相。1939 年5 月7 日,林伯渠致电蒋介石,对中部县县长无故扣留八路军护士学校学生陈鉴等27 人、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6 名工作人员赴前方工作被咸阳联合检查站扣留并解押西安等事件提出抗议,要求“令饬制止,并严禁以后发生同样事件”d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6 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第290 页。。针对河北张荫梧所部多次制造冲突,1939 年6 月28 日,朱德、彭德怀等致电蒋介石、程潜、卫立煌等国民党高层,详陈张荫梧部于2 月21 日包围八路军驻河北深县刘家庄部队,杀死杀伤400 余人的经过,要求彻查真情,制止张的行动,以免事态扩大。e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年,第208 页。7 月2 日,周恩来再次致电朱德、彭德怀,请他们把这一事件实情详报蒋介石、何应钦等,说明八路军不得已自卫的原因。f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年,第452 页。对国民党制造的陇东事件,萧劲光多次致电朱绍良、程潜、蒋介石等,阐明事情真相并指出:“现敌我相距一河之隔,抗战胞泽应如何精诚团结,共御敌寇,岂宜萁豆相煎至于此极。”g相关通电参见《新中华报》1939 年12 月27 日,第4 版。朱德等也发出全国通电,对国民党进攻边区的事实予以谴责:“大好河山,半沦敌手,而唯此区区二十三县是争,清夜扪心,能不为之汗颜乎?”h《朱彭总副司令等通电全国反对枪口对内进攻边区》,《新中华报》1939 年12 月30 日,第1 版。这些通电既是中共对军事磨擦的态度宣示,也是反击国民党制造军事磨擦的重要手段。

对于部分典型且影响重大的军事磨擦,中共及时发表相关信息,反复阐明冲突真相。平江惨案发生后,周恩来于1939 年7 月2 日致电陈诚,揭露事情真相;11 日,《新中华报》报道了事件的详细过程,对国民党所谓“误会所致”进行了批驳,指出此次事件“纯系一部分反共分子有计划的行动”i《杨森部杀害新四军人员》,《新中华报》1939 年7 月11 日,第3 版。;22 日,周恩来再次致电陈诚,指出此事“纯为阴谋残杀”,国民党方面对事件的叙述与实际情形“完全不符”,并就此前陈诚复电中对于新四军的指责,从八个方面逐条反驳,最后指出:“据此八因,弟敢正式抗议杨总司令(注:杨森)掩饰惨案真相之复电,并为此被难之新四军高级军官及中共负责同志再电请兄雪冤。倘兄愿弄清事实真相,以便公正处理,则请中央或九战区特派专员会同叶剑英兄前往查明,定可使此沉冤大白于天下。”a《周恩来同志再致陈部长电》,《新中华报》1939 年8 月1 日,第3 版。31 日,周恩来再次对平江惨案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补充了部分7 月11 日报道所未有之内容,并指出何应钦及陈诚的复电中对事件的描述内容“前后不符”,是“血口喷人”。b《周恩来同志谈平江惨案经过》,《新中华报》1939 年8 月1 日,第3 版。皖南事变后,中共在指出事件真相的同时,指出这是“自毁军令,自坏国法,自相鱼肉,自损国力之举”,“实可谓无法无天之至”。国民党的行为表明“违令者即下令者,毁法者即造法者,而今而后,全国军民当更能洞悉此辈平日高唱军令森严国法神圣之论调,无非借助损人利己祸国殃民之遁词”c《抗议无法无天之罪行》(社论),《新中华报》1941 年1 月19 日,第1 版。。对于山东沈鸿烈搜集材料,诬告八路军制造磨擦的行为,毛泽东要求将“沈鸿烈及其部下前后各种对我限制、歧视、杀人、进攻及待遇不公等事,亦收集数十件加以整理,说得有条有理”,“理直气壮”地“向外宣传并答复国民党”。d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7 册,第133 ~134 页。叶剑英在1940 年3 月出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全国参谋长会议时,用大量翔实的数据说明八路军两年来取得的辉煌战绩,以确凿的材料揭露部分国民党将领蓄意制造反共磨擦事件的真相,驳斥对八路军种种责难和污蔑。e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年,第288 页。对于晋西事变,不仅当时中共的各种通电及报刊对事件过程有详细说明,1944 年中共再次对阎锡山仇视人民、与日军勾结夹击决死队的事实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批驳其对中共所谓“叛军”的无端指责。f《韩钧同志谈晋西事变真相》,《解放日报》1944 年8 月14 日,第1 版。

除报刊外,中共还以发放传单、举行纪念活动等说明事情真相。1940 年10 月下旬,周恩来鉴于反共高潮正在上升,报纸宣传已被封锁,要求南方局力争油印、散发宣传品和进行口头宣传。g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第483 页。平江惨案后,《新华日报》以专栏形式举行悼念:中共中央的挽联为“在国难中惹起内讧江河不洗古今憾;于身危时犹明大义天地能知忠烈心”;毛泽东的挽联为“日寇凭陵国难方殷枪口应当向外;吾人主战民气可用意志必须集中”;叶挺、项英的挽联为“殉国死犹生祸起萧墙忍痛吞声悼忠烈;杀人奸且盗狠如鹰犬推波助浪快仇雠”。h《追悼新四军平江遇害烈士》,《新华日报》1939 年8 月13 日,第4 版。这些挽联中“内讧”“萧墙”等词,间接说明了事情的真相。皖南事变后,国民党《中央日报》《扫荡报》等报对新四军“任意污蔑,曲解事实,混淆听闻”,中共中央南方局以传单形式散发《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对“一、关于所谓新四军违抗命令不受调遣的问题;二、关于新四军渡江路线问题;三、关于新四军移动时间问题;四、所谓‘借端要索’问题;五、究竟谁打谁的问题;六、所谓要在江南建立根据地的问题;七、叶、项正副军长与新四军部队;八、取消番号与审判军长”等八个问题详尽原由,以使国人“明白事变真相,揭露内战阴谋”。i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8 册,第23 页。此外,周恩来还组织力量准备材料,动员外国记者分别带往香港、南洋和美国发表外,还安排王炳南、龚澎等访问其所认识的外国记者、外交官,告知国民党袭击新四军事件。j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第497 页。这些举措有助于中共在国共军事磨擦中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进而压制国民党的反共行为。

还原事件真相,是中共应对军事磨擦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叶剑英认为,在民族抗战的紧张时刻,“这种揭露真像的工作,对于我们抗战是有重大意义”,“因为重庆的某些当局,不用说亲日派何应钦之流,就是某些其他当权者,也正在反共的牛角尖里钻得相当起劲,且自鸣得计”k叶剑英:《批评国民党两面政策——抗日反共》,《解放》1941 年4 月30 日,第127 期。。通过揭露磨擦的真相,不仅批驳了国民党方面对中共的不实指责和污蔑,也为中共的应对举措奠定了舆论基础。在此过程中,既将情况直接向国民党上层反映,又通过报刊公之于众,赢得社会公众的理解;既向国内公众揭露真相,也通过各种途径传达到国际社会,以赢得国际舆论的支持。同时,中共特别通过翔实的数据和证据揭露国民党是挑起军事磨擦的主要责任者,1944 年6 月,叶剑英在会见中外记者团时提到,中共在自卫斗争中,“获得了统帅部及国民党各级的成千件的反共或剿共的命令训令”a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叶剑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年,第82 页。。这些命令训令成为中共揭露国民党制造军事磨擦的铁证,对中共赢得舆论及民众的支持至关重要。

二、阐明中共对国共军事磨擦的原则

毛泽东指出,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政治目的之反对异族侵略与组织纷纷之异常广大”,因而“统一战线内部又难免许多相互间的磨擦”,要“提倡公平合理互助互让之精神,减少磨擦”。b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5 册,第607、611 页。1939 年1 月,毛泽东再次从统一战线的高度阐明了磨擦的不可避免性,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力量使磨擦减少”c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152 页。。全面抗战时期国共关系极为复杂,兹事体大。毛泽东特别提醒党内同志,“和国民党的反共政策作战,需要一整套的战术,万万不可粗心大意”d《毛泽东选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782 页。。因此,中共应对国共军事磨擦的原则也在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成熟。

1939 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立“溶共、限共、防共”方针后,国共军事磨擦显著增加。1939 年9月16 日,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根本反对抗日党派之间那种互相对消力量的磨擦”,但是“任何方面的横逆如果一定要来,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实行压迫,那末,共产党就必须用严正的态度对待之”,这个态度就是“站在严格的自卫立场上”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e《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590 页。中共的这一原则附加了许多“如果”,实质上是一种后发制人战略,同时又表明了对于主动来犯之敌敢于坚持斗争的决心。平江惨案发生后,毛泽东指出:“对于那些敢于闹平江惨案、确山惨案的人,对于那些敢于破坏边区的人,对于那些敢于攻打进步军队、进步团体、进步人员的人,我们是决不能容忍的,是必定要还击的,是决不能让步的。”f《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716 页。毛泽东在1940 年1 月28 日致北方局、中原局等关于集中力量发展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中指出:“争取这样的军队、自卫军与政权,是一个严重斗争过程,因此不能避免有理又有利的磨擦。凡阻碍抗日进步势力发展并向我攻击之反动势力与顽固派,我必须坚决反击之,对于这种人,原则上绝不能丝毫让步。”g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 卷,第265 页。1940 年1 月30 日,毛泽东在给朱德、彭德怀等的电报中指出:“对河北与山西境内的任何军队,无论是中央军、晋绥军及石友三,如果它进攻八路地区,我应在自卫原则下,在有理有利条件下,坚决反抗并彻底消灭之”,“只有造成全体军民反汉奸反进攻的热潮,并给实行进攻者以彻底打击,才能停止那些阴谋家冒险家的诡计,才能分化他们内部,才能使动摇的军队不敢参加进攻。”h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 卷,第267 页。毛泽东这一原则,实是其“用战争反对战争”i《毛泽东选集》第1 卷,第174 页。思想的延续。正是这一方针的指引,在晋西事变及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等军事磨擦中,中共均实行了有限度的自卫反击,让国民党顽固派在国共军事冲突中明白中共的容忍底线。同时,中共的自卫反击形式不仅仅是军事反击,也包括政治反击、舆论反击,如1943 年5 月共产国际解散后,国民党企图闪击延安,中共就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舆论反击,通过刊发社论、举行群众大会、直接向国民党方面抗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反击,最终达到了国民党撤兵并取消进攻边区计划的胜利,避免了国共之间一场可能的严重军事磨擦。因此,中共应对军事磨擦的自卫反击手段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特征,具体运用则视当时的实际情势而定。

中共应对军事磨擦的原则在不断斗争中走向成熟。1940 年3 月,毛泽东将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原则进一步总结为“自卫原则”“胜利原则”“休战原则”。自卫原则,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强调斗争的“防御性”;胜利原则,就是“不斗则已,斗则必胜”,强调斗争的“局部性”;休战原则,就是“在一个时期内把顽固派的进攻打退之后,在他们没有举行新的进攻之前,我们应该适可而止,使这一斗争告一段落”,强调斗争的“暂时性”。这些原则用一句话概括,即“‘有理’,‘有利’,‘有节’”,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统一的,“三者缺一,就要吃亏”。a《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749 ~750 页。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是基于抗日大局与国共力量的对比得出的,因为“共产党在全国算来还是少数,统一战线里是小股东,我们单独打日本,是困难更甚的”b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 卷,第148 页。。

中共应对国共军事磨擦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国情和党情,目的在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指出,对于国民党五中全会后在各地的磨擦及武装斗争,必须坚决抵抗,但“必须严格站在自卫立场上,决不能过此限度”,自卫的反磨擦斗争的目的在于“巩固国共合作”,因此要“统一不忘斗争,斗争不忘统一,二者不可偏废,但以统一为主”,要“磨而不裂”。c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 卷,第221 ~222 页。1940 年3 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致电朱德、彭德怀等,指出“反磨擦斗争必须注意自卫原则,不应超出自卫的范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对全国的影响和统一战线是很不利的”d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7 册,第207 页。。之所以要“磨而不裂”,要以“统一为主”,是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和巩固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e《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745 页。。正是因为这一原则事关抗战大局,毛泽东将其上升到“有决定意义的”政策层面,反复强调同反动的顽固派斗争时的政策是“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是有理,有利,有节”f《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763 页。。正是基于这样的政策,在皖南事变那样如此严重的国共军事磨擦中,中共从最初的“政治上军事上迅即准备作全面大反攻”,到最终实行“政治上取全面攻势,军事上取守势”的方针,g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年,第257、262 页。正是“有理、有利、有节”原则的生动诠释和体现,而且“军事守势政治攻势也只会拉拢国共,不会破裂国共”h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 卷,第330 页。。国共不破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会破裂。

此外,国共军事磨擦不仅事关国共关系,而且与其他党派之间也有紧密联系。中间党派对中共拥有武装本有疑虑,甚至认为中共放弃武装是解决国共军事磨擦的根本办法。因此中共在处理国共军事磨擦时,还要考虑其他党派的意见及感受,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0 年3 月,国共第一轮军事磨擦暂时告一段落,毛泽东就指出,“虽然我们军事行动的性质仍是自卫性质,但在中间派看来,会觉得我们过激过分,而有可能失去中间派的同情”i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 卷,第271 ~272 页。。同时,这一原则也使国民党虽然坚持反共的方针政策没有改变,但也不得不从抗日大局出发,对中共的军事打击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开打、大打。皖南事变后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会议,中共参政员未出席会议,蒋介石在1941 年3 月6 日的国民参政会上发表演说,一方面继续高唱“军令统一”论调,指责中共;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表示“决不忍再见所谓‘剿共’的军事”,“而且以后亦决无‘剿共’的军事”。j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下),重庆:重庆出版社,1985 年,第886、887 页。《中央日报》发表社论,表示“只要中共不脱离抗战阵线,事件不至扩大,而剿共事实亦不至发生”k《七参政员事件》(社论),《中央日报》1941 年3 月9 日,第2 版。。皖南事变虽然对国共关系造成了严重冲击,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未因此破裂,国共合作的基本格局得以维系。

处理国共军事磨擦是斗争,更是艺术。维系国共合作抗日的大局决定了中共处理国共军事磨擦的限度,因而中共处理国共军事磨擦的原则,特别注重后发制人、点到为止、文武结合。后发制人既是国共军事实力使然,也使中共更易获得舆论支持,使其反击更具合理性。皖南事变后,中共提出了十二条解决办法,态度非常坚决,堪称强硬,但中共是后发制人,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同情。任弼时即指出,中间党派和中间人士“从前很怕共产党采取过于强硬的政策,现在也赞成我党采取强硬的态度,来对付国民党亲日派和顽固派这种无理的压迫”a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任弼时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218 ~219 页。。点到为止既是指防止军事磨擦本身的无限扩大,也是指防止由军事磨擦扩大到其他领域,造成全面破裂的危机,这样才能实现“磨而不裂”“磨而不破”,维系国共合作的基本格局。文武结合是指中共应对军事磨擦手段的多样性,即综合运用各种反对军事磨擦的积极力量,对国民党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和政治压力,尽可能将军事磨擦发生的机率降低,将军事磨擦发生后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少。

三、揭示国共军事磨擦造成的严重危害

国共军事磨擦的危害,微观层面体现在国共双方的损失,宏观层面则关涉抗战大局。

每一次国共军事磨擦,皆会对双方尤其对中共方面造成严重的人员与财产损失。张荫梧制造的深县惨案,残杀八路军400 余人;山东博山惨案,杀害和囚禁八路军400 余人;平江惨案及栒邑事件,伤亡数十人;确山惨案中,新四军留守处伤残人员及家属等200 余人被杀;湖北新四军独立游击第5 大队后方机关被杀500 余人;晋西事变中,八路军后方医院遭袭,隰县等6 县民主政府和牺盟会干部以及八路军第115 师伤病员1000 余人被杀,晋东南的孙楚部暗中勾结日伪军,进攻抗日决死队第3 纵队,杀害600 余人,绑架了1000 余人;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牺牲6000 余人。而在国共冲突中牺牲在战场上的中共武装人员,数量更是远超上列数字。同时,中共在自卫反击过程中,国民党方面也遭受了相当损失。在各地国民党汇报国共军事磨擦的电文中,常有“损失惨重”“死亡枕籍”“同类相残,至于此极”b参见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五编《中共活动真相》(2),第221 ~261 页。等语,有关损失虽不免夸大,但冲突双方均有相应损失乃是军事磨擦或冲突的常情。军事磨擦削弱了抗战力量,而抗战“不能采取既要对外又要对内的两面作战政策,这种政策实无异于自杀”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新中华报》1940 年7 月5 日,第1 版。,磨擦使“抗战元气为之斫丧,抗战初期之新气象因而挫折”,“抗战四年的成绩有中堕之忧,全国军民有无所适从之感,而国际同情亦将失所附丽”。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解放日报》1941 年7 月7 日,第1 版。因此,军事磨擦是亲者痛仇者快之事,是国共双方都应避免的不幸事件。

对于军事磨擦造成的严重后果,中共指出,不仅在于内耗,更在于国民党可能走向妥协投降,危害整个抗日大局,“国民党投降的可能已经成为最大的危险,而其反共活动则是准备投降的步骤”e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 卷,第196 页。。1939 年7 月2 日,周恩来为平江惨案致电陈诚,指出事件目的在“造成国共裂痕,以便其破坏抗战,走入不得不对日妥协之途”f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第453 页。。毛泽东曾讲,蒋介石有两件事最受日本侵略者欢迎,其中一件就是“反共活动”g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年,第218 页。。军事磨擦就是国民党反共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一旦国民党投降,则中国抗日局势势必急剧恶化。中共在“佳电”h按照韵目代日法,9 日即为“佳”,故此日所发电报称为“佳电”,以此回应10 月19 日何应钦、白崇禧等所发“皓电”。中指出,“多一分磨擦,即多一分困难,自非不顾大局专以磨擦为能事之人,未有不愿消弭纷争团结对敌者”i《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311 页。。为消弭纷争,1940 年11 月7 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动员社会各界向国民党、向军队、向各党各派各界说明“‘剿共’就会亡党亡国,投降必使中国四分五裂,必使抗日军瓦解,必使抗战统帅身败名裂,必使全国人民陷入牛马奴隶的境地”,全党的中心任务是“反对投降与内战”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7 册,第645 ~646 页。。国共军事磨擦如果发展到较大规模与烈度,就等同于内战,国民党就很有可能对日投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复存在,亡国之日就不远矣!正是基于国共军事磨擦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中共对军事磨擦的态度是慎之又慎,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正是考虑到国民党可能妥协投降的严峻局面,极力争取团结国民党留在抗日阵营,使国共军事磨擦带来的危害不至于影响抗日大局。

战时国共合作的互信基础本就薄弱,而军事磨擦极易使这种薄弱的互信走向崩溃。从战时国共关系的基本走势来看,每一次严重的军事磨擦之后,双方的罅隙就进一步增加,互信就进一步减弱。皖南事变作为国共在抗战期间的最大军事磨擦,使国共关系濒临破裂的边缘,虽然因为抗日大局而最终没有破裂,但双方的互信几乎荡然无存,进一步增加了国共合作的难度。同时,国共军事磨擦也容易对中国抗战的国际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四、指明解决国共军事磨擦的根本办法

国共军事磨擦危害如此之大,关涉中华民族存亡续绝,必须找到解决的办法,才能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共认为,要解决国共之间的军事磨擦,首先要找出磨擦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的根本办法。

无论从抗日大局还是从国共合作来讲,中共都无意与国民党发生军事磨擦。从军力对比来看,中共处于劣势,主动与国民党方面发生军事磨擦并非其合理选项。即便如此,也不代表中共掌握消弭军事磨擦的主动权。中共抗日根据地主要是从日伪占领地区夺取,但国民党方面认为日伪所占地区源自于国民党控制地区,中共从日伪手中夺取也是间接从国民党手中夺取,即其所谓“中国抗战形成国民党失地日本与共产党分地之局面”,“本党统治之土地,将一失而不易复得”。b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8 册,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出版社,1979年,第325 页。因此,国民党往往是国共军事磨擦中的主动发起者。

国共军事磨擦的根源在于国民党的反共政策。国民党反共既有国共两党信仰的差异,也有对中共发展的现实忧虑。其《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实际上是反共政策的具体化,“这种办法就是破坏团结的种种罪恶行为的根源”c《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578 页。。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反共也是从统一战线建立时就存在的,不是今天突然发生的”d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 卷,第196 页。。1940 年1 月30 日,八路军将领在致林森、蒋介石等的电报中指出,国民党为打击中共,“一个‘限制异党活动办法’之不足,继之以‘对于异党问题处理办法’,又不足,再继之以‘处理异党问题实施方案’。开训练班,上磨擦课,‘限共’‘溶共’‘反共’之声,甚嚣尘上。山雨欲来风满楼,意者又将重演十年前之惨祸乎?”e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8 册,第299 页。任弼时认为,晥南事变发生的基本原因是“亲日派寻找一切机会来挑拨国共内战以破坏中国抗战,而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和其军队在抗战过程中的种种努力,不仅没有加以任何的赞助,反而从各方面加以破坏和限制”f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任弼时选集》,第213 页。。

在中共有关军事磨擦的通电中,往往会提及日寇阴谋。董必武在《挽嘉义新四军通讯处涂、罗十烈士遇害》中曾写道:“东邻凶狡甚,蓄意灭中华。黩武知难恃,诱降计不差。奸人生内哄,烈士付流沙。我辈宜深省,毋资敌所夸。”a以上参见《追悼新四军平江遇害烈士》专栏,《新华日报》1939 年8 月13 日,第4 版。周恩来为平江惨案遇害烈士大会送挽联:“长夜辄深思,团结精诚,仍是当今急务;同胞须猛醒,猜疑磨擦,皆蒙日寇阴谋。”b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第455 页。1940 年11 月9 日,毛泽东在其起草的“佳电”中指出:“颇闻日寇正在策动中国投降,软计与硬计兼施,引力与压力并重。德国则采劝和政策,欲诱中国加入三国同盟。而国内一部分人士,复正在策动所谓新的反共高潮,企图为投降肃清道路。对外勾煽,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以内战代抗战,以投降代独立,以分裂代团结,以黑暗代光明。”c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 卷,第313 ~314 页。同年11 月10 日,《解放》周刊发表社论,指出当前反共高潮的主要实质“乃是亲日派响应德意劝降,日本诱降来阴谋利用反共成见以准备直接对日投降的毒辣阴谋”d《目前时局的严重危机》(社论),《解放》1940 年12 月1 日,第120 期。。

在中共话语里,将国共军事磨擦与日本诱降相联系,有两层含义。一是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确实加大了对国民政府的政治诱降,汪精卫等一大批国民党人士及军队叛变投敌,中共对蒋介石是否投降不无担心。毛泽东在1939 年6 月延安党内高级干部会议上,多次提到国民党的投降可能,其投降前奏或准备工作就是反共,磨擦就是反共的具体行动,故中共中央在1939 年7 月7 日发表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坚持“反对投降妥协分子的罪恶活动”及“反对国际反动派的东方慕尼黑阴谋”。e《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新中华报》1939 年7 月7 日,第1 版。另一方面,中共认为国民党也有继续抗战的可能,“不能设想,国民党整整齐齐一人不剩地投降”,要力争“大部抗战,小部投降的相持阶段”。f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 卷,第211、214 页。为此,毛泽东要求:“在反对顽固派向我进攻的斗争中,在该顽固分子没有转变为公开伪军与公开当汉奸时,具体指出某人投降日寇或指某人是汉奸并且向外宣传及陈报国民党是不适当的。这样做不但社会上不了解,失去中间派同情,及引起国民党的愤激,而且妨碍我们在反磨擦告一段落时又同顽固派讲团结的统一战线工作。”“特别对中央军要谨慎,有向我磨擦者,只应搜集其磨擦材料陈报,切忌轻易戴大帽子。”g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 卷,第277 页。毛泽东在起草“佳电”过程中,致电李克农、董必武等并转告周恩来:“我们应向国民党人员及各方奔走呼号,痛切陈词,说明‘剿共’则亡党亡国,投降则日寇必使蒋崩溃,但说话时,不要骂蒋骂国民党,只骂亲日派”。h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卷,第222 ~223 页。中共明知蒋介石是国共军事磨擦最重要的关系者,但在反对磨擦的各种通电话语中,一般只是提及日寇阴谋及少数亲日派、阴谋家,并未直接针对国民党和蒋介石本人,显示了中共为维护国共合作斗而不破的良苦用心,也揭示出当时国、共、日三方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国共军事磨擦的发生,日本的诱降或阴谋只是外因,根本上还是国民党长期秉持的反共政策。

既然国民党的反共政策是制造军事磨擦的根源,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要求国民党取消其各种反共政策。平江惨案后,《新中华报》发表社论指出,首先要惩治凶手:“倘国法不予主犯和凶手以严惩,将何以告慰这些牺牲先烈的英魂?将何以告慰前方浴血抗战之新四军及数百万英勇将士?更何以公告我全国以民族国家为重,军事胜利第一,精诚团结共御外侮的各党派、各阶层群众?”“对此次平江惨案之主谋者,及所有制造磨擦破坏团结抗战罪行,予以严厉制裁并打击。最后,我们并申请最高当局,应顾念抗战团结之重,深究此次平江事件之主使凶犯,严加惩办,申以国法,并通令全国,不得再有同样事件之发生。”其次,指出惨案发生的原因:“我们严重指出此种阴谋行动之发生,并非如行凶主犯所谓系有‘误会所致’,纯系部分对共产党怀有成见,终日倡言‘反共’‘防共’,日以制造磨擦为能事的准备投降分子,在限制削弱异党的阴谋庇护之下有计划的反共阴谋的更高发展。”a《纪念“八一”抗议平江惨案》(社论),《新中华报》1939 年8 月1 日,第1 版。既然是反共政策导致惨案发生,只有取消反共政策,才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重演。朱德、彭德怀在通电中指出,应该“抗日第一,团结为先”,之所以“湖南有平江惨案,河北有张荫梧事件,山东有秦启荣之进攻,河南有确山县之流血”,而在西北,“环边区之四周,处处进攻,迄无宁日”,皆因1939 年3 月“流行所谓防制异党活动办法以来,压迫之风,起于国内”。因此,唯有“执行国家法纪,惩办肇事祸首,取缔反共邪说,明令取消防制异党活动办法及处理共产党实施方案,制止军事行动”,才能“消弭内争”。b《朱彭总副司令等通电全国反对枪口对内进攻边区》,《新中华报》1939 年12 月30 日,第1 版。中共中央在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中明确指出,要克服当前危机与困难,国民党应“放弃对于共产党的破坏政策”,必须取消“现在存在着的‘反共’,‘限共’,‘溶共’,‘防共’,‘制共’的政策”。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新中华报》1940 年7 月5 日,第1 版。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在提出解决皖南事变的十二条办法,既有“惩办皖南事变的祸首何应钦、顾祝同、上官云相三人”等治标办法,也有“废止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d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卷,第261 页。等治本办法,因为废除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国民党的反共政策就无法执行。当然,在不同阶段,中共对国民党取消其反共政策有不同的诉求,前期是要求国民党直接取消其反共政策,后期则更侧重于取消一党专政、组建联合政府等根本性问题,从而彻底制约或解决国民党的反共政策。

五、结语

国共关系是全面抗战时期国内政治的焦点,军事磨擦又是影响国共关系的关键问题之一。军事磨擦凸显了国共两个信仰不同且拥有武装的政党之间合作的不易,在抗日为第一要务且“国强共弱”的基本态势下,中共要在军事磨擦中保持“斗而不破”“磨而不裂”,需要极高的策略与艺术,处理恰当与否,事关抗日大局。梳理此间的中共话语建构,并非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探讨,而是考察抗战时期中共战略政略演变的重要窗口。

中共在军事磨擦中的整体应对取得了显著效果。衡量中共对待军事磨擦举措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否破裂;二是中共是否在磨擦中壮大。在民族危亡之际,国共军事磨擦的限度就在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继续维持,从这个维度来看,中共通过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最终维护了国共合作的基本格局,从而维持并巩固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评价中共政策的根本尺度。同时,中共要在抗战中发展壮大,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如果中共以损失自己、削弱自己方能维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则很难说中共应对军事磨擦的举措取得了成功。在抗战期间,中共通过全方位的应对,尽管在个别军事磨擦中遭受了一定损失,但总体上实现了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的目标,实现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壮大自己的良性循环和双重目的。

猜你喜欢
抗战国民党军事
快过关了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