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红楼梦》塑造了许多人物,其中有许多地位低微却独具个性的小人物形象。曹雪芹对每个小人物的着墨虽然不多,然而总数量却很多,这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红楼梦》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曹雪芹的创作倾向。本文通过对小人物的精神气质、情感、品性进行分析,挖掘其独特的精神价值,突出《红楼梦》历久弥新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 《红楼梦》 小人物 精神价值
[中图分类号] I2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3)17-0003-04
据徐恭时统计,《红楼梦》整部小说描写的有名有姓或有称谓的人数为975人[1]。除四大家族及皇室、官吏外,《红楼梦》中描写了宁、荣两府的仆人292人,社会各阶层如优伶、门客、尼婆僧道、医生等294人,合计586人,占总描写人数的约6成,若把小人物看成一个整体,其在整部作品的分量则显得很重。在有限的篇幅里很难全面描写人物的各个方面,因而作者往往会选取一两个生活片段,以一个侧面为重点,在故事情节的带动下,凸显人物的特点。曹雪芹着重描写小人物在面对无常命运时所做出的抉择,使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得以凸显,以此展现他们脆弱又顽强的生命力。
一、对《红楼梦》小人物的定义
本文研究的《红楼梦》小人物是指那些社会地位低下、依附于贵族而生存或被贵族摆弄的人,他们的人生往往没有太多选择,生存空间也十分有限。张妍概括:小人物指的是那些市民阶层中没有官职、没有社会地位、生活贫困、饱受压迫和奴役的穷苦人民。政治上,他们遭受社会排挤、歧视,与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反差;经济上,他们为无产者或小生产者,生活穷困潦倒,小心谋生。他们就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压迫、被奴役、被驱使的承受最深苦难的人的典型代表[2]。
《红楼梦》亦描写了部分为了生存而作恶或带有性格缺陷的小人物,如一事无成只知责骂妻孩的刘姥姥女婿王狗儿;用巫蛊法术帮助赵姨娘施符咒毒害贾宝玉与王熙凤的马道婆;帮助贪财贪势的财主拆散有情人、从中敛财的馒头庵住持净虚,等等。
但本文研究的重点并不是这些反面小人物,而是那些具有独特品质与精神气质的正面小人物形象。中国文学史上的小人物通常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很少有作品像《红楼梦》一样体现小人物独特的生命力与精神面貌,这些小人物重情重义,拒绝向权威妥协,为尊严或爱情甚至可以舍弃生命,这与林黛玉等主角身上体现的反叛性是一脉相承的。而作者在描写这些小人物身上独特的精神气质时,采用了一种平视的视角,真实展现人物身上的人性弱点。这些小人物在平时与常人无异,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带有明显的性格缺陷,但却在关键抉择时爆发出耀眼的光辉,这一独特的书写方式亦体现了《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
二、《红楼梦》小人物对魏晋风度的继承
魏晉风度是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们身上所具有的清峻、通脱、循性率真的行为风格[3],具有特立独行、不拘礼法、率性而为、不慕名利、不拘俗礼和不惧生死的特点。本文选取《红楼梦》中的两位小人物浅析其与魏晋风度的文化渊源。
1.醉酒大骂的焦大
《红楼梦》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中出场了一位老仆人焦大,他依仗旧时在战场上救主子的功劳情分,总是在醉酒时大骂贾府:“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呢。”焦大痛斥贾府中见不得人的勾当,言语刺耳,但他的话里也藏着对贾府深沉的爱与担忧。
焦大作为贾府的老仆人,一生都在贾府度过,如果说焦大成为贾府的仆人是不可抗的命运,但陪伴贾府一点点走向繁荣是焦大的主动选择,在这个过程中,焦大对贾府产生了很深的感情。焦大目睹了贾府的逐渐败落和子孙不肖,内心无比焦灼,本想借酒麻痹自己以忽视贾府的乱象,可他越喝,心中对贾府的情就越深,这种感情像火山一样喷发。这醉骂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祢衡击鼓骂曹、刘伶醉酒、鲍照酌酒以自宽一样,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体现。焦大完全可以凭借旧时功劳逍遥自在、安享余生,何必在一次次被捆起来、嘴里填马粪后,依旧骂贾府。高鹗续作的《红楼梦》后四十回重点提及焦大在抄家时仰天痛哭、与抄家的人拼命的情节,很符合曹雪芹对焦大的性格描写。
焦大醉酒大骂的形象很像魏晋时期嵇康与阮籍的结合体,阮籍饮酒“岂效穷途之哭”,嵇康狂傲率真。蒋勋在《微尘众: 红楼梦小人物》中将焦大与第八回出现的贾宝玉奶妈李嬷嬷相提并论。李嬷嬷依仗着自己小时候给贾宝玉喂过奶,居功邀赏,贪小便宜,总是强调自己的重要地位。蒋勋认为焦大与李嬷嬷一样,都是“过气人物”,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他认为焦大的谩骂行为是在“不断提醒年轻当权者自己的重要性,但是他显然已经过气”[4],而本文认为,焦大虽醉,却是这贾府里的清醒者;焦大表面上虽俗,但本质却是雅。正如鲁迅所说:“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所以这焦大,实在是贾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我想,恐怕也会有一篇《离骚》之类。”[5]鲁迅将焦大比喻为贾府的屈原,焦大想唤醒走向衰亡的贾府,渴望贾府回到太爷时的昌盛。李嬷嬷行为是无法与焦大的情怀与真情相比较的。
2.豪情相助的倪二
与焦大一样醉后率真的还有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侠义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中出场的倪二。曹雪芹只是一笔带过焦大,而第二十四回则把小人物列为章节标题,由此可见作者对他的重视。与倪二一样被单独列为章节标题的还有第六回和第三十九回出现的刘姥姥。学界对刘姥姥的研究很多,可对倪二的研究却少之又少。
倪二是贾芸的街坊,贾芸是贾府远房的子侄,父亲早亡,家境很不好,所以贾芸想通过在贾府寻一个差事过活,他求遍了自己的亲戚,包括贾琏、贾宝玉、自己的舅舅卜世仁,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帮他一把。他低着头沮丧地走在街上,不料却撞到一个粗鲁的醉汉,这一形象很像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也像张飞,这被撞的醉汉一把揪住贾芸:“瞎了眼睛,碰起我来了!”
这个泼皮无赖、赌场混混、爱喝酒打架的醉汉在得知贾芸的事后,一面大骂卜世仁,一面掏出十五两三钱银子解了贾芸的燃眉之急,且不要利息回报。贾芸凭借这笔钱翻了身。作者对倪二的直接描写很少,主要是通过贾芸的艰难处境和亲戚的见死不救来反衬倪二的仗义。这一醉一骂,与焦大极为相似,这两人表面粗俗,实则是纯真良善的。
三、《红楼梦》小人物超越生死的爱情
《红楼梦》描写了许多小人物的死亡,他们通常死得很冤或很惨,很少人能够寿终正寝。曹雪芹记录下他们的死,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充满了悲悯。
1.殉情抗权势
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中,作者描写了秦可卿盛大的葬礼,许多人并不悲伤,秦可卿的弟弟甚至还在馒头庵里调戏尼姑智能儿。秦可卿的闺房蜜友王熙凤也利用葬礼赚了三千两银子。馒头庵的住持净虚希望通过贾府的权势帮助她的施主张大财主摆平一件事:他把自己的女儿金哥许配给了一位守备的儿子,并收了彩礼。金哥与守备儿子也算情投意合,可转手他又收了另一家的钱,因为他们给的聘金更多,张大财主希望借贾府的权势让守备退婚。最后,王熙凤进行了一番操作,张大财主达到了目的,可金哥却自刎而死,守备儿子听到这个消息也殉情而死。这与《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殉情而死的爱情悲剧类似,也让人想起《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为争夺甄英莲被薛蟠打死的冯渊。这些小人物因大人物的随意摆弄而丧失选择权,他们无力扭转命运却拒绝屈服,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明知抗争无效却依然奋力抗争,这份对尊严的执着姿态有一种凄美的悲壮感,而这正是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
2.自刎证清白
《红楼梦》中为爱献身的不止金哥和守备的儿子,还有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和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中性情刚烈的尤三姐。尤三姐对柳湘莲一见钟情,非他不嫁,柳湘莲听说还有这样的奇女子,便把自己的传家宝鸳鸯剑作为情定终身的信物赠予尤三姐,可后来柳湘莲听说尤三姐与贾府的关系,便误会尤三姐是轻浮肮脏的女子。柳湘莲到贾府索要传家宝时,尤三姐发现柳湘莲对自己的误会竟如此之深,她做出了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举动——拿出鸳鸯剑,自刎以证清白。除了这种极端的方法,尤三姐还有别的方法挽回自己在恋人心中的形象吗?正如关四平所说:“本来她是清清白白的,可自己深爱的甘心情愿等他一辈子的男人都怀疑她的清白,这令她更委屈,更伤心,更绝望,更震惊,更难以接受,更无路可走,更无法表白,那就只能‘以死明志,以最决绝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洁白无瑕。”[6]曹雪芹这一艺术化的处理,体现了尤三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即爱情是可以跨越生死的、不容被玷污的;是无法被权势、时间、空间所打败的。这份感情比秦钟的性欲、王熙凤的权欲、净虚的贪欲不知高尚多少倍,虽然他们锦衣玉食,却远远不及为爱放弃一切的小人物可贵可叹!
四、《红楼梦》小人物位卑而质洁的品性
《红楼梦》里的仆人不仅要卑微地活着,还要忍受冤屈。主子随意的决定,却使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在面对任人支配、无法改变的命运时,小人物身上的倔强令人深深折服。
1.含冤投井的金钏
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贾宝玉因与林黛玉、薛宝钗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便在园子里闲逛,走到王夫人院里,见王夫人在午睡,便和王夫人的丫鬟金钏打闹了一会儿。王夫人并没有睡着,她假寐听儿子与金钏的对话,非常生气,因为她最见不得儿子和这些下人勾勾搭搭。王夫人立马一个翻身给了金钏一巴掌,并说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可实际上是贾宝玉主动去调戏金钏的,母亲王夫人并没有指责贾宝玉,却把全部的责任推给了金钏。
王夫人发怒后,宝玉并没有承担责任,反而溜走了。王夫人下令要金钏的母亲把她带走,金钏苦苦地哀求王夫人,要打要骂都可以,不要赶她出去,金钏已经在贾府十年了,此时被赶出去,外人定会说她是一个下贱的女人。金钏虽是一个下人,可也是一个单纯的青春少女,更是一个要脸面的人。
但金钏还是被赶出去了,在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金钏跳井以自证清白。金钏之前和宝玉玩笑说道“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亦成了金钏命运悲剧的谶语。
2. 有冤无处诉的晴雯
晴雯也因被王夫人污蔑而被赶出贾府,而且这次污蔑更加没有道理,只因为王夫人在一次突击检查中,觉得晴雯的穿着打扮和举止很不检点,就把她赶出了贾府,此时晴雯正生着重病,理应让她在贾府里安心养病,王夫人却说怕晴雯的病感染其他人,硬要把晴雯赶出去。一心念佛的王夫人,在逼死金钏之后非但没有反省自己的罪孽,反而变本加厉,佛家慈悲为怀的理念在她身上没有丝毫体现,可见其虚伪。
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中描写了晴雯悲惨的命运。晴雯生着重病被王夫人赶到家中,哥哥嫂嫂都无心照料她,也不给她钱医治,只让她等死。晴雯没有觉得病痛让她难以忍受,却忍受不了别人对她的污蔑。正如晴雯所说:“我已知横竖不过三五日的光景就好回去了。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狐狸精!我太不服。”“不想平空里生出这样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
晴雯不屈服的这一特质在这一句“我太不服”中得到了有力诠释,即使此时,晴雯已病入膏肓,她并没有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哀,只是觉得自己不应该被污蔑,这是让她死不瞑目的一件事,她与金钏的气节是一致的。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小人物独特精神价值的分析,发现其历久弥新的文学价值。小人物不應是古代许多文学作品中素质低下的人的代名词,不应是为了利益,失去原则和底线的人。在文学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当代作家亦可借鉴《红楼梦》中对复杂多元的人性的描写方式,帮助创造经典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 徐恭时.《红楼梦》究竟写了多少人物[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
[2] 张妍.《金瓶梅》小人物形象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8.
[3]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九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讲[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21(8).
[4] 蒋勋.微尘众: 红楼梦小人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5] 鲁迅.伪自由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
[6] 关四平.从尤三姐的改塑管窥脂评本与程高本的价值[J].红楼梦学刊,2009(4).
(责任编辑 陆晓璇)
作者简介:孙嘉欣,燕山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