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创新视角下南通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

2023-12-20 23:14阮洪妮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10期
关键词:南通文化产业人才

在文化复兴战略的持续推动下,我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不错的成绩。立足目前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分析,要推动文化产业进一步繁荣,必须要强调文化创新,而文化创新需要更多的文化创意人才,所以,立足现实产业发展需要对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分析与讨论。此举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研究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能够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提供积极作用,所以,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对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具体培养路径做探讨便有了突出的现实价值。本文立足南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做讨论,旨在为当前实践提供参考。

产业发展需要人才,产业进步与转型升级也需要人才,因此在目前社会环境下,基于产业发展目的来做人才培养具有必要性。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改善,且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持续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满足人们精神娱乐有积极意义,我国现阶段大力推广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产业尤其是创意文化产业有了显著进步[1]。南通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非遗文化绚烂多姿,所以南通基于非遗文化的产业发展迅速。对目前南通非遗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可知,创意文化是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当地在此类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问题。基于产业支持需要,立足当下南通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路径等进行讨论,对实践工作有显著价值。

1 文化产业创新视角下南通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立足南通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做分析,创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对整个南通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有积极意义,对提升南通创意文化产业在全国创意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也有显著价值。从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结合人才进步的角度两方面来做分析,创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体现在两方面:(1)产业发展的必要。结合目前社会发展实践做分析,任何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支持,在社会环境持续改变,技术运用越来越先进的大环境下,人才需求量及人才质量均有明显提升。创意文化市场中产品同质化表现突出,产业呈现停滞不前的状况,要打破这种现状,需要人才进行“破局”,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具备非遗文化创新意识和方法,使人才对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大,进而推动产业发展[2];(2)人才发展的必要。行业发展需要人才,如果忽略人才的成长,对产业支持效果会明显下降。就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来看,人才要具备专业化,创新意识还需加强。如果不对人才进行计划培养,提升其创新意识,那人才自身价值就会被限制,其自身成长速度等也会放慢。因此在实践中,基于人才发展的必需条件对其进行相关培训,对于人才价值的有效发挥等有显著意义。

2 创意文化产业人才的能力影响要素

结合目前非遗文化创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做分析,要强调人才的针对性培养,需要明确影响人才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基于因素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或人才培养路径,一以贯之地执行才会产生显著效果。结合目前产业发展调查实践做分析,影响人才能力提升要素主要有两个:(1)客观要素。就客观要素具体分析来看,其包含内容较多,如产业发展现状、行业趋势、技术利用现状等均属于客观要素范畴。另外,人才培养模式、方法以及激励人才成长机制等也属于客观因素范畴[3]。(2)主观因素。所謂主观因素即人才本身的因素。内在因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和根源,在人才能力提升过程中,如果人才自己提升意愿不强,即使有好的环境,人才能力提升也会有限,所以,在人才能力提升研究中要明确人才认知对自身能力的重要影响。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时需考虑主观因素的影响,对规避主观因素不良影响的措施方法进行明确,这样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具体执行的工作措施或方针才能发挥突出的效果。

3 文化产业创新视角下的南通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路径

基于文化产业创新视角对目前南通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分析可知,人才培养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关注行业标准,还要对具体的岗位要求等进行明确,这样人才培养需要注意考虑的内容才更加全面。就目前实践工作来看,社会是动态发展的,产业也持续发展,各行业各个岗位的人才需求也在持续变动,基于这样的大环境,要培养出能适合社会、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必须强调社会调研,要积极对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这样,人才培养才能有更加突出效果。以下是结合实践,在基于文化产业创新视角下总结的南通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3.1 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的是,目前人才培养对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做出积极的调整与改变。在过去,产业人才培养主要实施“以老师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老师是主体,学生是灌输式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目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参培人员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是参培人员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其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等方面的重要因素。结合目前人才培养实践做分析可知,培养 “以生为本”模式,需在实践过程中考虑参培人员综合各方面的成长。在“以老师为主体”的培养模式中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难以达到其要求,因此将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以人才为主体”。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落实来看,在人才培养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人才的成长。比如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训中,人才学习需要达到什么目的,需要培养其哪些方面的能力等[4]。只有明确了人才需要成长的各个方面,再有目标地对人才进行培养,人才培养的工作和人才的实际成长才能始终保持着同步,最终的培养效果才会更加突出。“以人才为主体”培养模式既充分尊重了人才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还有自主探索和发展提升的空间,这对于培养人才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探索求知能力、创新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人才成材之后更好地适应岗位有突出价值。

3.2 人才培养方法的改革

从目前的人才培养实践做分析来看,正确的方法对人才培养是有着巨大影响的。从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来考虑,在人才培养中要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就要对培养的方法做出改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立足于创意文化产业实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案例人才培养法。这是指通过案例分析达到人才培养目的的方法。比如在创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中,老师可选取不同创意文化案例让学生分析,让人才基于案例判断案例实践中使用的创意方法和技巧,或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等。参培人才结合自身经验来判断,这不仅是对所学内容的应用思考,更是自我工作经验的一种积累。人才做完判断后老师基于案例进行“抽丝剥茧”,参培人才可发现自己不足,查漏补缺,案例可为日后的岗位工作提供经验与借鉴[5]。(2)合作探究人才培养法。合作探究人才培养法指的是一种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老师基于创意文化产业要求设置人才培养任务,通过分组,让人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索,最终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升其主动学习的能力、协作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从现实意义来看,这对于人才的整体进步是有价值的。所以,结合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和方向,对其培养的方法进行改革,才能突出其实践效果。

3.3 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改革

在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从现有的研究状况来看,在过去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其评价机制主要是采用结果评价的方式,最终呈现的是参培结束后人才的考试成绩。虽然考试成绩也能够反映人才的部分学习水平,但考试存在不确定性,而且考试仅仅强调的是理论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完整呈现。从综合人才全面素质来看,这是不全面的,所以结果评价的方式存在着片面性。为了人才的培养评价结果达到更加准确真实的目的,可以实施“过程—结果”的评价方式:一方面重视过程考核,另一方面强调结果评价。通过加入过程考核,呈现人才在学习过程中日常表现,联合结果加以综合分析,最终的综合考核评价对人才来说才是有积极意义的[6]。人才培养评价不仅能帮助发现人才培养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能及时调整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通过考核检验评价机制。如果评价机制存在问题,那么评价环节会呈现“弱化”趋势,就起不到促进人才培养的作用。这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持续性的发展。因此,研究人才培养实践中的评价机制工作,分析其合理性,结合当下需要,确定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工作并对其进行调整,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3.4 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措施

信息化时代,要着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丰富人才培养手段,另一方面可以拓展人才培养空间,对人才培养积累丰富资源有着积极的意义。就具体的实施情况来看,主要有:(1)线上、线下混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混合式的培养打破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上时间的限制、空间的桎梏,这种模式的工作方式变得更加灵活、自由,这对老师的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有积极的意义。它提高了人才的学习效率,提升了人才创造的有效价值,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强调的一项工作内容是进行人才培养网络的选择,网络不稳定,会直接导致过程中出现中断、无法辩证、联系不及时、信息发布接受不畅等问题[7]。培养机构需提前予以提醒,并做好备用方案。(2)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网络人才培养的相互促进影响。网络人才培养资源庫的构建为其提供了线上的平台,更加方便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根据岗位需求,对创意文化产业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进一步确定岗位需求,提升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岗位需要,结合人才培养改革实际要求,对所需要资源进行筛选、确定、存储,并构建单独资源库,也有着显著的实效价值。这样,后续资源使用以及人才培养进步表现会更加突出。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中,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强调该产业发展对文化产业持续进步有显著意义。立足于现阶段的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实践做分析可知,受人才等方面的影响,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现阶段陷入了瓶颈期,而要走出当前困境,必须要基于文化创新视角培养更多的创意文化产业人才。本文基于南通非遗文化挖掘和使用大背景,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培养进行分析与讨论,目的是要指导现阶段的实践工作。■

引用

[1] 张捷,郭洪豹.文化产业创新视角下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路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2):4-6.

[2] 金啸峰,潘璐.地方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2):126-128.

[3] 刘燕.文化产业创新视角下安徽省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路径[J].蚌埠学院学报,2021,10(3):110-114.

[4] 张红.我国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0(3):5-15.

[5] 张岚.基于产教融合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路径探讨[J].纺织服装教育,2020,35(4):302-306+338.

[6] 齐爱军,韩德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从媒介产品案例库建设实践中获得的启示[J].北方传媒研究,2020(1):79-83.

[7] 龙一棻,刘松华,李玉平.互联网+视阈下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廊坊地区为例[J].艺术品鉴, 2019(12):350-351.

本文系2022年度南通市基础科学研究和社会民生科技计划(指导性)项目《依托数字时尚与非遗延展设计研究院平台的地方妇儿事业发展实践研究》(MSZ202218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阮洪妮(1984—),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就职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南通文化产业人才
人才云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