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刚 涂有钊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区域竞争优势和跨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安徽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截至2022年底,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5687家,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1.6%,累计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已成为推动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课题组以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分析当前全省战新产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情况及突出问题,为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提供参考借鉴。
截至2022年底,安徽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8家,较上年增加13家,占安徽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29.81%。其中主板2家,创业板20家,科创板19家,北证板7家;总市值达到1877.01亿元,占安徽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10.44%;民营上市公司有37家,占比77.08%;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79.72亿元,净利润46.21亿元,分别占安徽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5.53%和6.73%。
过去五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8.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1.6%。其中,上市公司从5家发展到2022年底的48家,市值从141亿元增长到2022年底的1877亿元,规模和质量实现质的突破。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比重由2018年的4.85%增长到2022年的29.81%;市值比重由2018年的1.66%增长到2022年的10.44%。新增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占比例逐步提升,发展势头强劲。
从市值结构看,48家战新产业上市企业总市值合计1877.01亿元,平均市值39.10亿元。市值在50亿元以下有35家,占72.92%;市值在50-100亿元的有10家;市值在100亿元以上的有3家。可以看出,中小市值企业数量居多,市值主要集中在50亿元以下规模,市值较大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
从行业结构看,4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相关服务业等产业。其中节能环保产业领域上市公司数量最多,达13家,占比28.89%,集中分布在先进环保产业,比如蓝盾广电、中环环保等。新一代新兴技术产业上市企业达12家,主要集中在电子核心产业,以龙磁科技、芯碁微装为代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上市企业有9家,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以皖仪科技、埃夫特-U为代表。新材料产业主要以大地熊、佳先股份等为代表。生物产业主要有山河药辅、中科美菱等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等上市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科威尔和安徽凤凰两家以新能源汽车配件、相关设施制造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相关服务业仅有富乐德1家上市企业。
近两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企业新增数量最多,两年新增9家;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上市企业分别增加5家。
从区域分布看,4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11个地级市,其中合肥市一城独大,拥有26家,总市值合计达到1193亿元,占比分别达到54.17%和63.56%。其他地市,上市企业数量大多在1-2家左右,另有5个地市该领域尚处空白。战新产业发展非均衡特征逐步凸显,除合肥外其他区域,尤其皖北发展薄弱。
从创新情况看,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2年安徽4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30.23亿元,平均研发强度为8.39%,高于113家非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研发强度(4.47%)。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注重研发投入,致力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中,研发投入最高的是科大国创,达到2.86亿元,大多企业研发投入都在1亿元以下,主要集中在1000-3000万元;研发强度最高的为国盾量子,达到100.76%,八成以下的企业研发强度在10%以下。
近年来,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数量、规模持续壮大,实现质的跃升。但与长三角等其他地区相比,数量和规模体量还不够大,特别是缺少引领性大企业。
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区域共有61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总市值48094.38亿元,分别占区域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32.71%和21.24%。其中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及占本地A股上市公司比例均为最高,分别达到247家和38.90%。与长三角其他区域对比,安徽数量相对较少、占比相对较低。从中部地区看,安徽战新产业上市公司数量相对领先,高于其他区域,占比与湖南、江西、湖北、河南等地差别不大。
从市值规模看,安徽战略性新興产业上市公司平均市值水平相对偏低,仅为39.10亿元,远低于上海的128.60亿元和江西的127.56亿元。表明安徽战新产业上市公司整体市值规模偏小,体量不大。
长三角和中部区域中,市值超过千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有4家,分别是上海的中芯国际(1695亿元)、联影医疗(1459亿元)、江西的晶科能源(1465亿元)和江苏的天合光能(1383亿元)。安徽市值最高的华恒生物,仅为168.29亿元,在长三角和中部区域中位列第73位。市值在500亿元以上的战新产业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沪苏浙等地。安徽缺少大的战新产业上市企业,整体市值水平偏低,单个企业规模较小。
从主营业务收入看,2022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平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6亿元,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位列第6位,排名靠后。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的是江苏的天和光能,为835.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破百亿的有21家,其中湖南6家,浙江5家,上海、江苏各3家,江西2家,安徽、湖北各1家。数据表明,安徽战新产业上市企业整体主营业务收入水平相对不高,大企业相对缺乏。
从净利润看,2022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平均实现净利润0.96亿元,相对长三角和中部等其他地区,平均利润水平相对较低。从上市公司利润排名看,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有29家,主要分布在沪苏浙和湖南等地。安徽战新产业上市企业净利润最高的仅为4.94亿元,差距较大。企业大多上市时间较短,仍处于成长发展阶段。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分布看,安徽与沪苏浙等地差距显著,特别是生物产业、数字创业、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上市公司数量严重不足。得益于资源优势,沪苏浙等地出现了一大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新材料等领域的上市企业,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中部地区看,安徽战新产业上市企业分布较为均衡,多数产业领域上市企业数量相对领先,总数量在中部地区位居第一位。可以看出,安徽上市企业在战战新产业领域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广泛,数量还不够多,科技“含金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研发投入看,2022年,长三角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1.26亿元。其中上海最高,达2.28亿元。安徽相对较低,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不够大。从研发强度看,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9个省市中,安徽战新产业上市公司研发强度位居第4位,前三位分别是上海、江苏和湖北。总体看,安徽战新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力度逐步增大,研发投入强度相对较高,但对比其他区域,企业研发投入力度還有待继续提升。
作为安徽近60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优秀代表,战新产业上市公司应当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加快提升发展能级,努力锻造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特别是围绕重点产业链,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空缺产业链,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规格、高水平、高市值的“链主”龙头上市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一是通过“以投带引”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充分发挥合肥“以投带引”的招商引资模式优势,通过投资引育一批龙头企业,撬动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数字创意等产业上下游发展,实现产业链整体提升。
二是做大做强“链主”企业。围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链,重点打造一批百亿级、千亿级“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努力做大做强产业链中核心“链主”上市企业。鼓励“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跨越式发展。
三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贯彻落实安徽企业上市“迎客松行动”计划,开展上市后备重点企业“小树选育”行动。建立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对入库企业进行行业标识和拟上市板块标识,并进行动态管理。重点推动数字创意、新能源等产业领域相关企业上市,填补产业链上市企业空缺短板。鼓励安徽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规范化发展,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作者为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