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教授运回了一条龙

2023-12-20 18:39邢立达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2023年10期
关键词:禄丰许氏古生物

邢立达

初遇恐龙化石

1938年的昆明,校门口的公告栏前围满了人,大家在看什么呢?

“天啊,杨教授竟然运回了一条龙!”

“不是龙,是恐龙!”

“恐龙不也是龙吗?”

“恐龙怎么会是龙呢?”

两个同学争论了起来。

这一天,急促的空袭警报一声又一次地响起,同学们抱起书本就朝郊外的山沟跑去。

刚才在教室里被打断的那堂课,也在这里继续讲了起来……

“杨教授,禄丰龙吃肉还是吃植物呢?”一名同学问道。

“你看,它的牙齿小小的,边缘还有锯齿。禄丰龙啊,是植食性恐龙。”这位正在给大家讲解恐龙的老师,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杨钟健。

少年杨钟健

1897年,杨钟健出生在陕西华县的龙潭堡。

他的父亲是一位教育家,平日里常给他读《伊索寓言》和探险小说,他总是听得意犹未尽,央求父亲再多读几篇。

杨钟健从小就喜欢写日记,读到有意思的书,遇到好玩儿的事儿,都会写日记记录下来;他喜欢历史和地理,还很喜欢写诗。

20岁那年,杨钟健考上了北京大学的预科班。

两年后,他从理预科毕业了。接下来,选择什么专业好呢?

得知祖国急缺地质人才,杨钟健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地质系。

求知若渴

在地质系,杨钟健遇到了两位对他影响极大的老师。

一位是刚从英国学成归来的李四光先生,他的课最注重实践。他经常带着大家去野外实地考察,让杨钟健大开眼界。

另一位是来自美国的葛利普教授,他讲起课来生动幽默,再深奥的知识到了他那里,都变得浅显易懂。

杨钟健由此对地质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古脊椎动物学。

大学毕业后,杨钟健前往德国留学。

在德国,他争分夺秒地看书、学习,除了主修的古脊椎动物学,他还选修了地理学和动物学。同学们都说他是个“学习狂人”。

杨钟健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地质旅行,寻找实地考察的机会,使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在德国取得了博士学位后,杨钟健准备回国,一名外国朋友劝他:“留下来吧,这里生活舒适,又有利于你的专业发展,中国太落后啦!”

杨钟健一口回绝:“中国穷是事实,落后也是事实,但那是我的祖国,绝不能抛弃,如同儿子不能抛弃母亲一样。”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

寻找恐龙化石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钟健读到了一篇美国古生物学家写的文章,里面提到20多年前,曾在四川省自贡地区发现了恐龙化石,这些化石都被运去了美国。

杨钟健又震惊又遗憾,他想不明白:明明是在中国发现的化石,为什么却被外国人拿走研究了呢?

就这样,1936年的夏天,杨钟健带着助手来到了自贡,来到当年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他们要在这里寻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恐龙化石。

重现辉煌

一开始并不顺利,几经挖掘,大家却一无所获。

楊钟健没有放弃,这里没有,那就扩大范围接着找!终于,他们在一处小山丘中有了发现。

大家顿时士气高涨!炎热的天气?恼人的蚊子?这些都不是阻碍。

杨钟健带领大家马不停蹄地奋斗了半个月,一具相对完整的恐龙化石就这样被成功地挖掘了出来。后来,他将这具化石命名为“荣县峨嵋龙”。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杨钟健被迫从北京南下,转移到长沙。

第二年,他来到位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给那里的学生讲授脊椎动物化石等课程。教学的同时,杨钟健还在禄丰等地进行野外考察,希望能找到史前动物遗留下的化石。

考察工作进展得不太顺利时,他便鼓励大家:“过去洋人因为人生地不熟,转了几次都没有找到什么化石,只要我们耐心仔细地找,一定会有所发现。”

一次,他的同事卞美年、王存义因为工作借住在当地的村民家中,夜晚,村民点起油灯照明,卞美年惊奇地发现,油灯的灯座竟然是一块恐龙的脊椎骨化石!

这个消息让杨钟健振奋不已。大家一鼓作气,在村民发现化石的地方挖了差不多两个半月,一共挖掘出化石标本3920斤,装了满满40多个大箱子!

这一年冬天,杨钟健和卞美年再一次来到禄丰,这次,他们又发现了很多古生物的化石标本。

其中,在沙湾发现的一具恐龙骨架最为完整,根据骨架的特征,杨钟健认定眼前的化石属于蜥臀目下的古脚亚目板龙科。

给这具化石起个什么名字好呢?想到这一路走来,多亏了德国的导师——古生物学家许耐教授给予自己的帮助,于是,杨钟健将这头恐龙命名为“许氏禄丰龙”。

故乡恐龙

许氏禄丰龙生活在距今约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以植物的枝叶为食。它的体长约4到5米,脑袋小小的,脖子长长的,前肢短小,后肢长而粗壮。

1941年,许氏禄丰龙在重庆展出,这是第一具由中国人独立寻找、挖掘、研究、装架的恐龙化石标本,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一时间,这架“钢筋龙骨”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虽然当时正是战乱时期,但还是有不少人赶来参观,许氏禄丰龙从此名动天下。

云南禄丰,也因此成了举世闻名的化石产地。

新中国成立后,杨钟健回到北京,继续从事他钟爱的古生物研究工作。

他又陆续发现和命名了许多种古生物化石,其中最著名的有马门溪龙和青岛龙。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杨钟健从来没有停下过研究古生物的步伐。

1975年,得知自贡再一次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已经78岁高龄的杨钟健,激动地赶去自贡,想再次亲自考察这片神奇的土地……

在位于英国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里,悬挂着一幅中国科学家的照片,照片上的人,正是杨钟健。他用毕生精力为中国古生物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恐龙之父”。

猜你喜欢
禄丰许氏古生物
云南龙抢走红蘑菇②
琥珀——古生物的水晶棺
镇馆之宝——禄丰龙
水温变化对近海网箱养殖中许氏平鲉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第一龙
名医妙用单方治好胃下垂
原角龙
禄丰土官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尝试与实践
我的古生物博物馆之行
古生物博物馆的红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