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文化”跑偏的隐忧

2023-12-20 07:15陈永华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厘清学术会议研讨会

陈永华

近期,有关各级各类学术会议召开的消息让人应接不暇。这些会议中,有的的确聚焦学术问题探讨,有的却充满了“秀场”的味道。“学术会议文化”存在跑偏的隐忧。

学术会议泛滥,不是新近出现的话题。多年以前,就曾有有识之士发出过“学术研讨会为何会沦为表演”的警示。确实,现实中,在研讨会结束之后,很少有人关心會议取得了哪些共识、厘清了多少问题、有哪些争而未决的问题,人们往往更关心那些外显出来的效果。比如:有哪些重量级的人物出席了会议?有什么级别的领导在会上致辞?会议场地是否够档次?有多少家媒体的记者来到了会场?会议报道在微信朋友圈里的转发数量多不多?等等。当下,学术会议的规模越来越大,但会期越来越短,议程越来越密集,有时一个上午就安排十几个专题发言。学术研讨会成了一种学术演出活动,与学术研讨本身渐行渐远,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过去,这些现象更多地发生在高校圈。令人忧心的是,这样的学术怪象正在被中小学效仿,一些做法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先进的模式。现在,有不少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学校热衷承办或主办所谓的学术研讨会,不仅办会的次数越来越多,规模和排场也越来越大,领导坐镇、专家云集、现场直播、会间茶歇、师生展示等成为基本动作。过度的展示不仅造成了浪费,还让校园从宁静走向了“喧嚣”,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梳理中小学主办或承办的会议,常常会看到一些高校和学术机构的影子。诚然,他们的介入或许能提升学术会议的“档次”,但值得慎思的是,不能让会议成为这些高校或学术机构利益体的思想跑马场和宣传广告台。有些会议呈现出过度跟风炒作的样态,存在思想的媚俗化和功利化“套现”的嫌疑。

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境?

一方面,学术会议要回归学术交流的本位。另一方面,中小学应厘清和坚守自身的定位,将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确有需要召开学术研讨会时,必须搞清楚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开会?谁认为有必要开会?希望得到的会议成果是什么?如果没有达成目标,会发生什么?如何推动会议的成功开展?

对于学校而言,任何一项教学外事务都应该慎重思考其投入与产出比。学校作为会议承办方投入的不只是所谓的会议经费,还有师生的大量精力。因此会前应反复思量:通过承办会议,学校想得到什么学术支持?能得到什么学术支持?为此是否值得承担会议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冲击?

不可否认,健康的会议文化可以成为一种推动学校管理进步的亚文化,但真理往前跨一步就会走向反面。走向反面的会议文化会成为阻碍教育变革、学校进步、师生成长的“反文化”。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种“共享现实”的说法。也就是说,当“被内卷”的感受成为一种社会气氛后,人们常常选择用同样的“内卷”方式来应对,但这种方式不应蔓延到学术会议文化中。在时间越来越宝贵的的当下,如果所谓的学术研讨会都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嫌,那真是罪莫大焉!

猜你喜欢
厘清学术会议研讨会
厘清“浸没”“浸在”
厘清概念 “能”“能”不同
化繁为简 厘清关系
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实录
帮你厘清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在齐越精神研讨会上的发言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学术会议通讯
2016年国际云和可信计算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