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禾
她师从建筑泰斗梁思成、莫宗江,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她设计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为世界一流博物馆;2022年7月,由她领衔设计的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落成。她就是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应用于当代建筑的领军人物张锦秋。
如今,87岁的张锦秋仍对建筑设计饱含热情,她说:“我们建筑业的人,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人民拓展幸福空间。”
从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到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再到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扎根西部半个多世纪,张锦秋为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留下了太多印记,年过八旬的她讲起古时长安、今之西安的诗意与气质,温润谦和、不疾不徐。
心中埋下一颗种子
1936年秋,张锦秋出生在“花重锦官城”的成都。少年时代的她热爱读书、向往文学,从《古文观止》到《唐诗》,中学时在上海又沉浸在外国文学作品之中,从高尔基、普希金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在阅读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父亲在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出身,母亲在中央大学学习建筑,舅舅留德深造后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姑姑张玉泉是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师,在家庭的熏陶下,张锦秋走上了让她钟爱并奉献一生的事业——建筑设计之路。
1954年,18岁的张锦秋带着来自建筑世家的家学渊源与殷切期望,考入清华大学建筑专业。读研究生时,梁思成先生曾希望张锦秋跟他学习宋《营造法式》,但她更喜欢中国园林,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充满了好奇与遐思,心中也悄然埋下一颗种子: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应用于现代设计。
从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沿革与规划布局开始,张锦秋开启了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与建筑,并将古典应用于现代的建筑设计之路。有一回,梁思成和张锦秋说:“其实,我们建筑师就是匠人,给人民盖房子,使人民住得好,不应该把自己看成主宰一切、再造乾坤的大师。”对于梁思成先生的才华,张锦秋用“出口成章、倚马可待”这八个字来形容。而在文化素养与建筑技艺之外,让她印象最深、对她影响最大的,还是梁思成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执着和炽热的家国情怀。
结束了在清华园的学习,张锦秋踏上了西行之路。这不仅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三线”建设,她心中还装着求学时恩师沉甸甸的嘱托。
北濒渭水,南依秦岭,周礼秦制,汉风唐韵,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悠远的联想。然而千百年来数次兵燹火噬,“长安宫阙九天上”的盛景早已烟消云散。这座曾经“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的城市,过去是什么样子,未来又应该是什么样子?西北建筑设计院年轻的设计师张锦秋心中埋下了一颗不断蓄积能量、等待破土萌发的种子。
让传统与现代融合
追寻传统并不意味着只取意大气恢宏,一味拟古仿古。张锦秋尝试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将市井百业与日常生活融入建筑设计之中。
为新西安城市建设寻找风格,始于为华清池设计大门。“那时我作为带队干部,正在陕西省三原县给开垦农场的知青带队。我们院长找到我说,你在学校学过古建筑,来为这处旅游景点设计大门吧!”当时西安的古建筑大都是明清风格,而这一次,张锦秋认为给唐代名胜设计大门应该是唐代风格的建筑。有了这个想法,她从查资料到构思设计,一个星期后交出了“作业”,又返回农场。等她再次回到西安,这座大门已经建成,而且收获了不少好评,她这才放下心来。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迎来高速发展期,人们对建筑的实用与审美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张锦秋也在为这座城市塑造风格的路上愈行愈坚。
彼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外资项目绝大多数都是由投资方来指定外国建筑师设计。位于西安大雁塔旁的唐华宾馆、唐歌舞餐厅和唐艺术陈列馆(简称“三唐”工程)就由中日合作建造,日方也请建筑师出了方案。然而,对方的设计风格有明显的“和风”,与周边历史环境不相符。
“大雁塔旁边不能搞日本风格的建筑!”勘探完现场后,张锦秋重新设计“三唐”工程,方案一拿出來,便获得了日方赞赏,“我觉得很长志气,日方投资,中国设计师主持设计。”
国家级大型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张锦秋设计团队接到的一个重点项目。“到底要把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什么样子?任务书上有一句话:博物馆建筑本身应该成为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张锦秋说。
不仅如此,怎么将传统博物馆文物保管、藏品展示的功能,拓展到兼具文化交流、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同时又能为观众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服务,也是设计团队面临的一大难题。
对此,张锦秋团队首先确定了其宏伟庄重的唐代风格基调,借鉴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空间特色,并采取了室内外空间穿插的布局,以开敞式庭院与封闭式小院相组合的方式,使展厅与公共服务设施主次有序又浑然一体。
自1986年开工建设,陕西历史博物馆历时6年建成。这组建筑的外观设计以黑、白、灰为主色调,飞檐翼角洒脱舒展,空廊环绕曲率幽远,颇具中国审美意趣,这座博物馆也成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我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拓展幸福空间”
“莫忘前人,服务今人,想到后人,以人为本”是二十多年前张锦秋寄语年轻人的一副题字。其中的“以人为本”,正是贯穿她整个建筑人生的根本原则。
西安的热门景点大唐芙蓉园,也出自张锦秋之手。如今,这里随处可见惬意享受风景的市民和游人,这样的“情景相融”也正是张锦秋最愿意看到的景象。张锦秋说,当初建设大唐芙蓉园,就是为老百姓建的,园子里有供市民使用的广场大院、临水平台等室外活动场所。“现在,西安东北方向还有以浐灞生态区为主体构成的生态轴线,以及西北方向自西咸新区连接昆明池与丰镐遗址的历史文化轴线,这五条轴线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城市发展。”张锦秋说。
被誉为西安“会客厅”的钟鼓楼广场,则是出于便利百姓生活的考虑而建造。三十多年前,张锦秋在一次和丈夫的讨论中,提出建立钟鼓楼地下广场的想法,她的设计巧妙平衡了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西安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为古城增添了一张连接历史和现代的名片。
2015年,国际小行星组织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2007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锦秋星”,她的名字也将永远和古都西安联系在一起。
如今,年近九旬的张锦秋,依然带领团队在一张张图纸上勾勒、孕育着心目中的理想建筑,不断推敲反复论证每一个设计细节,倾尽全力为人们生活的城市注入更多的美好和诗意。
(综合自《新华每日电讯》“全国妇联女性之声”微信公众号等)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