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殷墟探寻文明密码

2023-12-20 18:41朱步楼
莫愁·小作家 2023年12期
关键词:殷墟甲骨沧桑

站在殷墟博物馆前,我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看到了3000多年前商王朝的繁华场景:宫殿内外,武丁在巡察,妇好在舞钺,贞人在占卜,书者在刻骨,士兵在操练,祭祀在举行;邑聚之间,马车奔驰,行人匆匆;水渠两旁,铸铜作坊火花四溅…… 斑驳诉说斑驳,沧桑凝望沧桑。几千年时光流转,曾经辉煌的商王朝只留下斑驳的文物和残缺的遗迹,但尽管沧桑巨变,文字却留下了丰富的信息。河南安阳的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不仅因“盘庚迁殷”写入中学历史课本而闻名遐迩,而且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窗口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片甲骨惊天下。据博物馆的人员介绍,当安阳小屯村这块土地还是农田的时候,人们经常会从地里挖出一些骨片,把它当作一种止血的药材——龙骨。直到1899年我国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先生生病买药时发现“龙骨”上刻有奇怪的图形文字,经过仔细研究,这些“龙骨”上的刻画是商代的文字——甲骨文。博物馆展厅一角,复原了1991年发掘的花园庄东地甲骨坑。当年考古学家们在小屯发现的甲骨窖穴震惊中外,1.7万多片甲骨集中堆放,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甲骨文档案库”。甲骨学家们对挖掘的甲骨进行了艰难的残片缀合、分期断代、释读文字、缕析文例、诠释史实,考释表明,甲骨文是商代先民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用来记录天象、历法和占卜活动内容的文字。在殷墟出土的甲片中,有世界最早关于日食、月食和彩虹的记录,还有完整的十进制数字系统记录。对中国最早成体系文字的发现和释读,为我们解开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密码。

带着对古代文明的敬畏和探源解码的好奇,我在展厅潜心追问,在碑林仔细端详。这时,听到身后參观人群中传来爷孙两人的精彩对话。小孙女说:“爷爷,这些甲骨文真有趣,就像我画的画。”爷爷轻声回答:“你说得对啊,古时候人类就是用图案来记录事情,经过长期演化,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汉字了。”确实如此,看看这些考释出来的甲骨文,三个三角形排在一起,多么像一座“山”;上面两个带钩的曲线和下面三角形图案的组合,又多么像一只“羊”。这些甲骨文,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每一个象形或会意的符号,都充满了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它们是历史的使者,向我们描绘了那个时代的风貌,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作为汉字的重要源头,甲骨文逐步演变为金文、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等不同的书体和字体,但汉字的基本元素和结构一直保留下来,传承至今。文明的基础是文化,而文字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体现。在这里追溯文明源头,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厚重与博大,也感受到了我们民族的历史脉络与文化自信。

郭沫若先生有诗曰:“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古都。中华文化殷始起,观此胜于读古书。”从殷墟甲骨文到今天的简体字,中华文明如同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一路奔涌,从未断流,而守正创新是中华文明历经千年连绵不绝、迭遭忧患经久不衰、超越时空魅力依旧的能量密码。这一文明发展的规律也告诉我们,在守正创新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对人类文明的最大礼敬!

朱步楼:江苏省政协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作家、教授。

猜你喜欢
殷墟甲骨沧桑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The Landscape in His Mind
一头在沧桑岁月中老去的驴
说甲骨新缀所见的“南孟”与“奠子方”
甲骨释字四则
盐道沧桑——湘粤古盐道勾沉
殷墟随葬乐器补议
遥望殷墟——音乐考古与商代史
阳光下的沧桑(外一篇)
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