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存壮:银幕上的坏蛋,生活中的好人

2023-12-20 01:58:28沈黎明
乡音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关心青少年儿童

■ 沈黎明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葛存壮,素以饰演反派人物技艺精湛著称,在《红旗谱》《粮食》《小兵张嘎》《南征北战》等一大批经典电影中,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反派人物,每个都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也因此与陈强、陈述、方化和刘江一起被戏称为中国影坛“五大坏蛋”。

热爱表演,违背父愿弃医从艺

葛存壮(1929-2016)出生在衡水市饶阳县,家境一般,小学未毕业就因生活所迫辍学,随家人来到齐齐哈尔。或许是受生存环境所迫,葛存壮的父亲非常尊重医学,因此希望葛存壮能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于是想办法,把葛存壮送进一家私人医院当了学徒。葛存壮是个干事认真的人,很快就学会了简单的外伤处理和打针等技术,后来医院院长看他聪明,就把他送进化验室学起了化验。

然而谁也没想到,学徒期刚满,葛存壮竟提出辞职。原来葛存壮自幼酷爱文艺,二胡、小提琴拉得都不错,尤其喜欢表演,模仿起人物来常常惟妙惟肖,做一名演员登台演戏,一直是他心中的一个梦想。他提出辞职,是因为当时齐齐哈尔铁路医院有一个非常活跃的业余话剧团,他想先进入铁路医院,然后再想办法“混进”话剧团,来一个“曲线救国”,逐渐实现自己的心愿。父亲知道了葛存壮的想法后很震惊,要他仔细考虑:“开口饭不是那么好吃的,还是掌握一门技术好……”但不管父亲怎么说,葛存壮就是铁了心要走这条路,开明的父亲见状也就不再说什么!

很快,葛存壮凭借已经掌握的一些技术顺利进入了铁路医院,到化验室当了一名化验员。工作不久,医院有关人员就发现了他的表演才能,便推荐他进了业余话剧团,这令葛存壮兴奋了好一阵子。进入剧团后,葛存壮虚心向老演员学习,不懂的问题经常虚心向他们请教。有演出时,则忙完自己的活儿后,就在侧幕条观摩其他人的表演,时间不长,他就能像模像样地饰演一些小角色了。

1949 年,齐齐哈尔成立了文工团,要招收一批演员,葛存壮得到消息后,异常高兴,立即报名应考,结果一举中第,圆了自己的演员梦。文工团是个综合演出团体,什么节目都演,因此葛存壮既演奏乐器,也演小话剧,表演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尤其是演话剧,每每对人物刻画非常细腻,结果本来擅长乐器的他,表演渐渐成了主业。后来文工团划归东北电影制片厂,葛存壮凭借不错的演技顺理成章地当了演员。从此,开始了电影艺术生涯,并于1953 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敬业勤奋,小“配角”成大明星

葛存壮第一次在演员表中留下名字的电影是《赵一曼》,他在片中饰演一个伪警察,虽然戏份不多,但他把这个反面人物演绎得栩栩如生。没想到,这部戏以后,在那个“脸谱化”倾向很重的时代,形象不“英俊、漂亮”,但表演很不错的葛存壮,竟成了反面人物的“专业户”,专演起了“坏蛋”,先后在《平原游击队》《深山里的菊花》《红旗谱》等影片中饰演了狗腿子、日本人、老地主等坏人。其中他在1960 拍摄的《红旗谱》中对恶霸地主冯兰池的刻画最为精彩,以刚30岁的年龄,把年龄跨度从30 岁到70 岁的冯兰池坏劲儿、狠劲儿刻画得入木三分,影片一上映立即得到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由此也奠定了他在影坛的反派演员地位,观众也由此记住了他的名字。当时地北影厂厂长汪洋则以一句“北影厂又‘出来’一个演员”,对他的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后,葛存壮在《粮食》《小兵张嘎》《大河奔流》《南征百战》等一系列影片中饰演了一大批反面人物。他是个工作非常认真的人,每次一接到角色,他都要仔细分析人物特点、深入挖掘人物的时代背景,将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言行特点、心理活动研究到位、体会到家,然后再在拍摄过程中,注意从不同侧面把握这些人物。经过这样一番努力,最终他塑造反面人物,既可恨、可恶,又真实、可信。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敬业精神,葛存壮在影片中饰演的虽然都是些配角,但每个都令人过目不忘,渐渐地他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并赢得了“北影反一号”的美誉,被业内公认为是“甘当绿叶衬红花”的典范。

那些年,葛存壮因为演反面人物出了名,因此一些导演一拍电影,只要片中有反面人物,就会首先想到他。于是很多人以为,葛存壮只适合演反面人物,其实不然,葛存壮实际上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实力派演员,用他自己的话说:“表演是艺术、是技巧,一个称职的演员,必须反面正面人物都能演。”事实也的确如此,葛存壮不仅饰演反面人物拿手,饰演正面人物也同样出彩,他在影片《周恩来——伟大的朋友》中饰演的齐白石,一举手、一投足,形神兼备,将齐白石的儒雅之气演绎得淋漓尽致,至今令人难忘,他也因此荣获了第18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晚年葛存壮依然延续着艺术生命,活跃在影视圈里,2009 年他先后参加了向新中国成立60 周年献礼影片《建国大业》和《锦绣花园》的拍摄,夏秋之际又加盟24 集电视剧《徐悲鸿》剧组,再次扮齐白石。很多朋友笑称葛存壮晚年“改邪归正了”,他听到后并不否认,每每都会认真地告诉对方:“做演员就要对角色负责,我演了大半辈子反面角色,深知演反面角色由于演员没有生活体验,要塑造好人物必须做大量案头工作,非常辛苦,现在年纪大了,演起来已经是心有余力不足了,所以要‘改邪归正’。”

葛存壮在《南征北战》中饰演敌参谋长

心有大爱,老党员银色晚年在关心下一代中绽放异彩

电影《小兵张嘎》,是葛存壮参演的第一部儿童电影,他饰演侵华日军头目龟田。影片1963 年在河北白洋淀开拍,当时葛存壮还在剧组里担任演员组长,主要负责演员的一些日常工作。这是一部以少年儿童“嘎子”梦想参加八路,梦想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枪为主线展开故事情节的影片。片中从主角到配角有好几个儿童演员,这些孩子从没演过戏,因此葛存壮等老演员,经常与孩子们聊戏。片中葛存壮与饰演“嘎子”的小演员安吉斯有不少对手戏,开拍前对戏时,葛存壮总是耐心地配合安吉斯,小家伙儿什么地方做得不到位了,他细心指点,有时还亲自示范,哪句台词说错了,他也不急不躁,陪着孩子再来一遍,从不厌烦。整个拍摄过程中,葛存壮与安吉斯等小演员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64 年电影公映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尤其很多孩子特别喜欢,这使葛存壮从中看到了一部好的儿童影片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后来《小兵张嘎》荣获了“第二届全国少儿文艺评奖电影类一等奖”,并入选“百部爱国主义影片”,葛存壮更加坚定了一部好的儿童电影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的看法,暗下决心,今后有机会一定多参加儿童电影的拍摄,争取为祖国下一代多做些有益的事情。

离休后,葛存壮依然关心着儿童电影事业的发展,他觉得:“虽然自己年岁大了,好在电影演员这个职业,只要身体好,思维清晰,不太受年龄限制,还可以继续拍片!”因此,一直寻找着参加儿童电影拍摄的机会。2008 年底,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找到葛存壮,对他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等单位要筹拍一部儿童电影《锦绣花园》,主要介绍21 世纪全国各民族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集中展现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和教育战线丰硕成果,想请几位老演员在片中出演角色,你参不参加?”一听是儿童电影,葛存壮二话没说立即答应下来。事后一些亲戚和圈内好友得到消息来劝他,有的说:“干演员这一行的人都知道,和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孩子们一起演戏最累,你已经是眼看80 的人啦,这把年纪拍个故事片,当个配角还可以,拍儿童电影费力劳神的能吃得消吗,干脆推了算了!”有的说:“如今儿童电影都是小投资,片酬少得可怜,您也不缺那几个钱,保重身体要紧,就别去忙活了!”葛存壮心里清楚,大家并无恶意,都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于是语重心长地回答:“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关心他们的成长,目前儿童电影本来就少,现在遇到了本子,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愿为他们做点事情,即便一分钱片酬没有,也心甘情愿!”说到这葛存壮停顿片刻,然后加重语气说:“在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问题上,眼睛不能只盯着钱,有钱就做,没钱就不做,那是会误事的。如果孩子们因为得不到很好的教育而思想滑坡,难以成才,甚至走了弯路,可是有再多的钱也难以挽回的啊!”葛存壮的话虽不多,但句句掷地有声,说得亲朋好友们无言以对,只好作罢。

2009 年春《锦绣花园》正式开机,已是8 旬的葛存壮全身心投入,和于蓝、谢芳等老艺术家们早上6点多就起床做准备工作,拍摄间隙还经常和小演员们谈演技,搞活动,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一次休息时,为了帮助小演员们放松心情,葛存壮和孩子们一块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大家边唱边拍手打着节拍,他那满头银发与孩子们稚嫩的笑脸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好而和谐的画面。

正因为有葛存壮等老艺术家们的加盟,《锦绣花园》的拍摄非常成功,2010 年3 月影片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在美国好莱坞举办的“第十五届国际家庭电影展”,便受到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特殊精神奖”。

除了参加儿童电影的拍摄外,葛存壮对下一代的关心还体现在方方面面:

葛存壮参加关心青少年活动

离休不久,葛存壮听说北京市有个“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专门组织一些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士,特别是离退休人员,用自己的特殊经历,以作报告、办讲座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觉得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社会组织,于是马上报名参加,成为这个协会入会比较早的成员之一。从此北京的一些中小学校、“劳教所”“少管所”中经常出现葛存壮的身影,他与“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的同仁们一起,给孩子们讲我党的光荣传统,讲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讲新中国的发展建设史,与青少年们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疑惑问题。葛存壮每次参加活动,都会碰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们知道他演过电影《小兵张嘎》后,总要让他讲一段“嘎子”的故事。遇到这种情况,只要时间允许,葛存壮从不推辞,一定会绘声绘色地讲上一段,最后再说上一点儿电影拍摄过程中的幕后花絮或趣闻轶事增加情趣,孩子们每每听得聚精会神,听完连呼“过瘾”。

2010 年4 月14 日,青海玉树发生7.1 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立即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灾情发生的第二天上午,葛存壮就来到北京“中国红十字会”捐款办公室捐款,为灾区学校重建奉献上一份爱心,希望灾区的孩子们早日回到校园。

2011 年3 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与团中央“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开展的“让梦起航——亚洲青少年艺术展示活动”在北京启动,组委会邀请葛存壮担任相关活动的评委,他欣然接受,在历时5 个月的活动中,兢兢业业为孩子们评判打分。

如有一些关心下一代的活动邀请葛存壮参加,他接受邀请后届时因特殊情况不能出席时,则会以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从不懈怠。2011 年5 月9 日,汶川6 名地震孤儿用影像记录汶川重建重生的作品在北京举行展览发布会时,葛存壮受邀后临时有事难以参加,便特地题词请人带到会场,以示祝贺……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对于参加这些为下一代奉献爱心和带有公益性质的活动,葛存壮有着自己的认识。一次接受采访时他说:“参与关心下一代的各项活动,应该说是成年人应尽的义务,是我们的本分,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每个成年人都应该积极参加,力所能及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尽一份力,为青少年的精神家园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话语中尽显一名共产党员的关心祖国未来的真挚情怀。

2016 年3 月4 日,葛存壮因病在北京逝世,田华、于洋等著名电影人对他的评价是:“演了一辈子坏蛋的好人。”一代艺术大家离我们而去,葛存壮留下的除了一个个精彩的银幕形象,还有那传奇而精彩的人生。

猜你喜欢
关心青少年儿童
青少年发明家
开心与关心
快乐语文(2018年12期)2018-06-15 09:11:14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中国火炬(2012年11期)2012-07-24 14:21:00
关心下一代
中国火炬(2011年3期)2011-08-15 06:53:48
关心下一代
中国火炬(2011年6期)2011-07-25 10:32:46
关心下一代
中国火炬(2011年12期)2011-07-24 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