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琳 姜楠
[摘 要]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基于一学年两种混合式课程改革实践,以2020级全体专业1300余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成绩分析、问卷法、访谈法,剖析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弹性应用方式。为了应对日后可能出现的线下课程突然中断的情况,弹性混合课程改革已提上日程,为此种改革趋势提出“双弹双保”改革思路与方向。
[关 键 词] 弹性混合;课程改革;“双弹双保”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2-0117-04
一、引言
教学实践中存在线下课程受不可抗力影响导致中断、需要立刻转为线上教学的情况,各高职院校就线上线下课程衔接进行了积极探索。笔者负责2021—2022学年本校英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即在超星平台建立课程的基础上,选用与教材配套的线上学习App作为课前预习渠道。两个学期的授课方式略有不同,本文对比了两门混合式课程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与成绩,综合调查问卷和师生访谈,分析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成果与反馈,以期探索一条弹性混合的教学改革思路。
二、文献综述
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主要分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以及云课堂三种。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演变、理论框架、评价方式等方面已有详细研究,以往三年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得到了广泛实践,多方证实了此种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精神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也暴露了此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不断有教师从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解决建议。目前已有的实践成果检验标准较为单一,仍然是以成绩为主且样本较小,多数仅有两三个班级。
2021—2022学年,2020级学生已经是二年级,对于课程设计及教学方式都有自己的要求,是较为理想的改革主体。本文基于2020级全体学生两学期的教学实践与师生反馈,对混合式课程改革进行综合评价,探索适应高职英语课程的弹性混合改革道路。
三、课程介绍
2020级共1138名学生参与了英语III课程改革,1150人参与了英语IV课程改革,来自教育与体育、电子信息、文化艺术、财经商贸4个专业大类13个专业。两个学期英语课程均为混合式学习,4学分64学时,线上自学32学时、课堂教学32学时,均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设课程,期末考试均占比30%,同时也略有不同:
英语III选用《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2》,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线上学习App使用教材配套的Ismart,师生线下在教室集中授课,考核方式采用阶段性考核,占比70%的平时成绩中,出勤占5%、课堂表现占10%、中国文化口语演讲占10%、制作产品广告占10%、Ismart线上自学成绩占35%。
英语IV选用《职场实用英语交际教程(中级)》(以下简称VETS中级),每单元完成不同职场任务,线上学习App选用超星学习通章节测验功能及VETS实训平台在线模考系统(以下简称VETS实训平台)。由于VETS中级教材于2022年春首次发行,配套线上课程资源当时尚未开发完毕,故英语IV线上学习资源是由任课教师将教材配套练习录入超星设置为章节测验,同时开通VETS实训平台并设置四次模拟考试;线下学习则是网络课堂直播,采用过程性考核,占比70%的平时成绩中,出勤占5%、课堂表现占10%、十个单元任务平均分占15%、VETS模拟考试平均分占10%、线上自学成绩占30%。
四、调查过程
(一)成绩分析
1.期末总成绩
本文从统计学角度对比了两门课程总成绩:英语III最高分90.28,平均分60.54,中位数66.71,分数标准差20.09,挂科率19%;英语IV最高分96.98,平均分54.05,中位数54.88,分数标准差21.24,挂科率23%。
英语III虽然高分段人数较少,但平均分更高,整体分数差距更小;英语IV分数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说明英语IV考核方式更有区分度,英语III考核方式更适应大部分学生水平。
2.课堂表现分数
课堂表现分数来源于超星学习通,其课堂活动形式丰富,包括签到、分组任务、随堂练习、评分、抢答、选人、投票、问卷、讨论,任课教师在学期初设置好成绩权重并对学生可见,结课时即为课堂表现分数。据统计,英语III全部专业课堂表现分为58.58,教育与体育大类分为63.82,电子信息大类分为59.63,文化艺术大类分为58.66,财经商贸大类分为55.16;英语IV全部专业课堂表现分为49.09,教育与体育大类分为64.37,電子信息大类分为51.12,文化艺术大类分为46.56,财经商贸大类分为41.38。
除教育与体育大类外,其他专业英语III课堂表现分比英语IV高出8至14分,折射出网络直播课程课堂互动方式欠缺、信息化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
3.线上学习成绩
英语III七个单元线上学习成绩由Ismart自动统计,英语IV十个单元线上学习成绩由任课教师在超星平台导出章节测验成绩并计算平均分(具体见文末表1)。
英语III线上学习成绩走势相同,不同专业呈现出相同的单元成绩高低差且差异较大,说明以语言技能为主的线上学习内容重点突出,并有较好的专业区分度;英语IV各单元任务的专业区分度不高且成绩差异不明显,说明以职场为导向的任务型学习对高职各专业学生而言,难度系数相近。
(二)调查问卷
1.样本分析
本次问卷理论上通过超星发布了1138份,回收有效问卷439份,回收率38.58%。样本男女比例平衡、专业涵盖全面,且2020级大部分学生高中时期已有过线上学习经历;参与调查者多数英语III总成绩在B级以上(发放问卷时尚未进行英语IV期末考试,故以英语III总成绩作为参考),即高于75分,约97%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2.频数分析
由表2可见,半数以上被试认为英语III对阅读帮助更大,说明混合式课程可以保证不同水平学生的阅读输入量。英语III最终成绩与大部分被试水平相当,说明英语III考核方式设计大体较为合理,同时被试对阶段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偏好相当,说明两者可以进一步结合。35%的被试不满意英语IV分组交作业方式,说明此种方式应由教师深入指导。英语III和英语IV一直执行线上学时和线下课时1 ∶ 1配比,在被试已经习惯的前提下,3 ∶ 7的线上线下比拥有30%的支持率,说明这一配比更值得推敲。
3.相关分析
由文末表3可见,被试的课程体验度与课程成绩无直接关系,与被试的课堂反馈需求呈正相关(问卷中课程体验由低到高设置为1~10,而有必要讲解练习则由高到低设置为“非常有必要”到“完全没必要”,故而负数实际代表正相关)。
被试对于在超星学习通组织课堂互动方式的认可度与课堂反馈的需求度亦呈正比,即越是认为用超星组织课堂活动有效的被试,越需要教师在课堂反馈线上练习,反之,越是需要教师当堂反馈线上练习的被试,越喜欢通过超星来进行课堂互动,说明超星互动方式更适合混合式课程的线下课堂,适应混合式课程的学生更偏好多种线上学习方式。
4.交叉分析
通过交叉分析,教师使用超星进行课堂活动的频率与被试的课程体验度、被试课程体验度与不满之处、线下课讲解Ismart练习的需求度与被试对英语III不满之处,发现:50%~80%课堂活动在超星完成的被试课程体验度最高,上课基本不用超星的被试体验度最低,说明超星学习通是有效的课堂互动方式,但运用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学习效率和体验;不满意“线上线下内容脱节”的被试数量虽少,但体验度最低,说明线上线下衔接对于混合式学习而言至关重要;越需要教师反馈线上练习的被试,对Ismart不满的比例越低,说明有效反馈可以进一步促进和指导被试有效使用线上学习App。此外,经过教师讲解仍然不理解如何做英语IV任务的被试,52%是因为个别单元讲解不透彻,可见个别任务难度偏高,说明任务型学习应该对教材任务进行取舍。
(三)学生访谈与教师访谈
1.学生访谈
笔者采访了12名不同专业的学生干部,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偏好传统课堂是因为无需课前刷题、跟教师互动沟通较多,偏好英语III是因为喜欢这种新颖的学习和考核方式,喜欢英语IV则是认为任务式学习目标更明确,课前预习内容与课堂产出任务高度贴合,任务本身更贴近职场,很实用。
多数受访者不满线上学习或考试App以及线下课时量,英语IV课程满意度明显更低,主要因为部分单元任务较难但帮助不大,而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也为大部分受访者诟病为影响公平。
受访者均表示能够理解和接受两种考核方式,且更喜欢过程性考核,日常的点滴积累对期末成绩有所贡献,也可以避免某一项考核不擅长导致成绩达不到A,但是对口语考核的态度差异很大。
对于线上线下学时配比,多数受访者认为线上自学的作用是提前知晓下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所以20%~40%为宜,占比过低容易被忽视。
2.教师访谈
笔者采访了10名任课教师,其中3人此前有过混合式学习或教学经历。大部分教师认为备课难度高于预期,因为学生线上练习完成度低且完成时间滞后,无法支撑课堂活动顺利展开,课前难以形成典型反馈;而平行班多、班型大也导致作业批改量大、进度滞后;Ismart线上資源丰富,涵盖教材没有的内容,拉长了备课时间;而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反应强烈,主要源于Ismart评分机制、双平台操作负担和线上资源过于丰富。
任课教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反思:课时较少导致内容覆盖不足,影响学生对教师反馈的吸收度;学生水平不同、课前完成度不同,课程进度很难统一;小组合作方式导致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质量不高。3名教师更倾向于混合式教学,认为这是大势所趋,更有效率、更为灵活,但需要把控线上线下学时配比。
五、结论
实践证明,混合式课程能够保证不同水平学生的阅读输入量、有效培养学习习惯、供学生在一定区间内自主规划学习时间,也暴露了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
混合式课程的线上学习需有教师课堂反馈为依托,有效课堂反馈可以促进线上线下课程衔接、指导学生有效使用App、弥补课时量不足的缺陷。然而衔接环节在实践中有待进一步打通,一线教师应将备课重点放在规划课堂反馈内容方面,合理设计课堂活动来促进正向强化,任务导向型课程需注重任务分解与带练,同时善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反馈方式。另外,分组活动也有待具化,应根据活动内容设计好组员角色及分工,提高效率,避免学生把分组任务和“水课”划等号。
课程标准应首要明确线上线下学时配比。实践证明,3 ∶ 7的学时配比较为适宜,线上学习成绩的权重也应略低于课时比例,过低则影响学生积极性和重视程度,如线上线下学时比为3 ∶ 7,线上学习成绩权重可相应设置为25%。另外,应明确考核方式。高职混合式课程宜以过程性考核为主,辅以一次阶段测试,以降低考核难度,激励学生全程投入,平时作业应多样化,合理设计口语作业,提高写作反馈频率,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
六、启示
2022年末和2023年春,笔者所授课程均有学生因病导致每班到课率下降10%~20%。因此,混合式课程线上可持续、线下高效率的特点尤可利用。为最大化发挥混合式课程优势,本文提出“双弹双保”的弹性混合课程改革思路。
“双弹双保”包括两个弹性机制与两个教学保障,即弹性课程标准、弹性学习地点、教务管理保障、课程建设保障。
弹性课程标准是指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在具体任务、考核形式上给予学生选择权。课程标准可以仅规定本学期必须完成的单元数量,具体包括哪些单元可以在开学第一课上让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投票自选。坚持过程性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设置一项阶段性考核及多种考核形式,如,规定第十周进行口语测试,可以为演讲、配音、小组短剧,以最大化发挥学生自身优势,降低考试压力。
弹性学习地点。混合式课程有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作依托,天然具有抵御线下课程中断的能力,但是要形成完备的应急机制,还需足够的硬件支持,包括全校无线网络覆盖,以方便教师在线下授课的同时,同步为特殊情况学生网络授课;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线上学习自觉性和完成度,故自习室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人均不少于三平方米为宜。
“双弹”势必增加教师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故而混合式课程改革也是一项教务管理改革,需要“双保”做基础。一是教务管理支持,需要教务管理部门对弹性混合课程予以额外教学工作量认定,以1.2倍为宜,以彰显对“双弹”的肯定与鼓励;综合考量学生的专业和前置学习经历,实行小班化分级。二是课程建设保障,所有混合式课程需要在超星、雨课堂、职教云这类教学平台上建设课程、组织课堂活动。丰富、适量的数字化互动方式既可以提升学习效率、优化学习体验,又能培养学生的网络学习思维与习惯。
“雙弹”可以使学生的兴趣和优势得到最大化尊重,“双保”可以降低授课难度、激励教师的授课热情,教学相长,在线下课程突然中断的情况下,在心理上保证学习积极性,在资源上保证学习连贯性。
参考文献:
[1]余姜玮.云课堂下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和实践[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10):54-56.
[2]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13-24.
[3]李红艳.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校园英语,2021(34):54-55.
[4]王会,方金强,苏伟.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85-88.
[5]杨丽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3):146-148.
[6]陈瑜.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人文之友,2020(14):193.
①基金项目:江苏省苏州市苏州百年职业学院院级课题“国际化视阈下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1SCCRND0014)。
作者简介:邓琳(1987—),女,汉族,江苏丹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语言教育。
姜楠(1990—),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语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