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动物进化论

2023-12-20 18:39古火拉兹红色皇后
科幻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貔貅虎豹雌性

古火拉兹 红色皇后

貔貅

貔貅是一种比奇怪还奇怪的怪兽,人们曾经认为它是和虎豹熊罴一样凶猛的鸷兽,是军队的象征,但它后来不但能够辟邪镇宅,更变成了只吃不屙的史上最强财迷,以至于竟然不再需要肛门……此外,对于貔貅的描述还有很多不符合进化论的地方,比如它们明明是形如虎豹的食肉动物,头上却长着本不可能存在的角,角也并非向前或者向两侧伸展,而是向后靠在背上,因此没有任何防御或者性吸引功能;更神奇的是,这种典型的哺乳动物竟然长着翅膀,翅膀生在前肢上臂后侧,非常短小不能伸展,不但不能用于飞行,甚至连滑翔的能力都没有,那它进化出来又有什么用处呢?难道只是人们凭空虚构的想象?

然而,当把关于貔貅的种种困惑和貔貅的生存环境联系起来时,就会发现一切的不合理竟然都是合理的。

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貔貅是大型猫科动物或者熊类,后来的化石证据却表明它们竟然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鼬科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现生物种是貂熊。事实上,貔貅的确具有鼬科动物的普遍特征,比如它们拥有远超猫科动物和熊科动物的长颈、身躯修长而四肢较短等,只是由于体型远超其他鼬类,加上有白色虎纹,人们才会产生误解。

貔貅的巨大体型可能来自寒冷气候和基因突变的双重影响。和许多鼬类近亲一样,貔貅体毛浓密柔软,足以抵御零下十余摄氏度的严寒,更冷的时候则可以短暂蛰眠,因此可以分布在极北地带。由于生存地区阴冷多雨,蛰眠时的洞口甚至貔貅身上常常会结一层数厘米厚的冰壳,貔貅进化出了食肉目中独一无二的角和肘突用来“破冰”。其實,貔貅的角并非真正的角,而是延长突出的枕骨(后山骨),后端游离突起,呈尖形,其上皮肤则硬化如革茧,呈堆叠状。此外,貔貅前腿肱骨(上臂骨)后侧演化出斜向上的三角形翼状骨突,骨突上有数根放射型骨棱作为加强筋,皮肤同样坚硬如革甲,看上去便如翼翅一般,但作用同样是顶开冰壳。

貂熊

貔貅的身形介于貂和熊之间。头圆阔,吻尖,似黑熊;身体前半部分亦似熊。颈部及躯干延长,四肢粗壮而短。毛发蓬松浓密,毛被深棕色,两颊具长毛,四肢偏黑色。自喉部沿颈部前侧有一条显著的白色带纹,一直延伸到腋下;躯干有类似虎纹的白色条纹。尾毛黑色,杂有稀疏的白色长毛,似刷状,奔跑时好举至背上,此时尾毛散如花形。枕骨自额顶开始突起,末端游离成角状。眼、耳均小,但视、听、嗅觉都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咬合力超过虎豹。

貔貅全身皮肤松弛柔韧,颈部皮肤尤为松弛,即便被同类或虎豹等咬住颈部,它也能通过拉扯松弛的皮肤完成掉头动作,反咬攻击者。

貔貅半跖行。前肢肱骨后侧有扁平骨突,如翼翅;后肢足跟骨结节延长如刺。前后均五趾,足掌被密毛,趾、掌垫隐于毛中;爪锋利,不可伸缩。

雄性显著大于雌性,体重常常是雌性的两倍。雄性体长八十至一百五十厘米,尾长一百二十厘米左右,体重为二十五至五十千克;雌性体长五十至八十厘米,尾长约六十厘米,体重十至二十千克。

貔貅栖息于亚寒带、寒带针叶林。不筑巢穴,非繁殖季节无固定巢穴,常栖于岩缝或其他动物遗弃的洞穴中;繁殖期则选择更为隐蔽的树洞、悬崖、石缝等处。住在洞中时,每个洞通常至少有两个出口,便于遇到危险时逃匿。

多在黄昏和夜间活动,行动敏捷,能游泳,善奔袭,极善爬树。性勇猛,食性极杂,食物从叶、芽、浆果、坚果到昆虫、鸟卵、爬虫、蚂蚁、鸟、各种中小型哺乳动物等,无所不包,但以肉食为主,连腐肉也不放过,因此被认为贪得无厌,貔貅后来的贪财形象或与此有关。凭借松弛的皮肤和蓬松浓密的皮毛,貔貅甚至经常冒险从棕熊、东北虎等大型猛兽口中夺取食物,被称为世界上最大胆的动物之一。

貔貅一般采用偷袭的方式捕食猎物。它们擅长通过气味和视觉寻找兽迹,然后藏身在上方的树枝上,静候猎物从下方通过,直接飞扑下去,咬碎动物后脑勺致其死亡。这种捕猎方式成功率极高,只是需要很强的耐心。在冬季食物稀少又难以守株待兔时,貔貅会主动寻找猎物,并借助草丛、林木、石头等作为掩体靠近猎物,然后暴起追击。貔貅追击猎物时,尾部会高高举起,长长的尾巴随风飘荡。由于貔貅高举尾巴捕猎的样子很像扛着军旗奔跑的士兵,貔貅又被作为军队的象征。

气温极低时,貔貅会陷入蛰眠状态。由于随地而居,其栖息处常被大雪覆盖并结出冰壳,貔貅会在蛰眠五到十天的时候醒来,外出觅食补充能量,此时它们就会利用角和肱骨突顶破冰壳。

由于体型大且性凶猛,不需要臭腺作为防御手段,貔貅肛门附近的臭腺主要起分泌性激素的作用。野外寿命可达三十岁。

貔貅实行“一夫多妻”制,雄性会与跟自己领地重合的三至五头雌性交配。发情期为秋季,雄性貔貅会不断巡逻领地,同时留下臭腺分泌的信息素,刺激雌性发情。此时如果遇到闯入领地的同性,雄性貔貅会与其激烈搏斗,直到一方退出。

貔貅存在受精卵延迟着床现象。秋季交配后,受精卵直到春天才会着床发育,并于初夏季节产仔,此时正是栖息地万物复苏的季节。每胎三至五仔,母兽哺育期约三个月,正好是食物最为充足的季节。母兽会独立抚育幼兽二到三年,达到性成熟后,幼兽会被驱离亲兽的领地。

独居,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其中雄性领地是雌性领地的五倍左右,且多有重叠。成年雄性貔貅会残杀非亲生幼兽,能够活到五岁左右的貔貅只有50%左右。五岁之后的貔貅由于体型和战斗技巧逐渐成熟,壮年貔貅不再具有显著优势,除繁殖期外,一般不会再发生致命性搏斗。

亚洲东部北极圈附近,中国主要见于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东北部等地。

阪泉之战中,黄帝曾经驯服熊、罴、貔、豹、虎为前驱,参与与炎帝的战争。这是貔貅第一次从自然界步入人类世界。但这里的所谓驯服,不过是捕获野生猛兽后,在战争时释放出来,让饥肠辘辘的它们以敌人为猎物。由此也可以看出,黄帝部落很可能是一个以狩猎为主的部落,而炎帝部落则以原始农业为主。

周宣王时,西周王朝内忧外患,渐趋衰落。为励精图治,周宣王任贤用能,兴礼乐,征四夷,史称“宣王中兴”。其中,为加强北方防务,周宣王不但提升北方韩城的韩侯爵位,还将自己的表妹(其父周厉王的外甥女)许配给韩侯。韩侯在入觐受封、迎亲归国之后,扩建韩城,统辖北方诸族,并进献珍贵异兽和毛皮为贡品,其中就包括貔貅之皮。这场重大政治活动被写成诗歌万世称颂,即《诗经·大雅》中的《韩奕》。

貔貅名字的来历向来模棱两可。由于搞不清词源出处,只能模糊地不去解释,只说各种异名,如白狐、执夷、豾狸甚至熊罴等,后来更编造出“雄性称貔、雌性称貅,貔貅是通名”的虚妄说法。也有人认为貔貅是音译,源自北方少数民族对貔貅的土称,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只是没有证据。

事实上,貔貅是纯粹的汉语命名。今天的人们常常误以为貔貅形似狮虎或熊罴之属①,其实是因为无法见到实物。在能够见到活体甚至能捕猎驯养的远古,先民可以轻松地发现貔貅与猫科、熊科动物的区别,特别是延长的颈部和毛茸茸的尾巴,可以得出其与貂熊和鼬类的相似之處,因此才会将貔貅与熊罴、虎豹并称。

貔貅之名正源于古人的准确认识。貔即豾、(豸否),貅即鼬,貔貅即豾鼬,即巨大的鼬类的意思。貔、豾、(豸否)以豸为偏旁,取其凶猛而有斑纹,形似虎豹。因此,貔貅之名的本意,竟然与其拉丁属名“恐鼬”有异曲同工之妙,虽时隔数千年却殊途同归,也可以看出先民对貔貅的认识虽然出于直观观察,却是真实准确的。

《扬子·方言》:貔,北燕、朝鲜之间谓之(豸否)。

《类篇》:貔,或书作豾。

《说文解字》:丕,大也。

乾隆御玩之汉代玉貔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貔貅虽然巨大凶猛,具虎豹熊罴之恐怖,却仍因一身华丽独特的皮毛而被觊觎被杀害,甚至正因其凶猛而更加稀有珍贵,逐渐脱离猛兽而被视为皮毛兽,在人类的大肆捕猎中最终走向灭绝。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貔貅因维系生命的皮毛遭厄运,人们反而在其灭绝之后,认为这种因“财”殒命的动物能护佑财产、带来财运,这种逻辑可以说比任何怪兽都奇怪。在追求财富的当代,貔貅甚至超越龙和麒麟等传统祥瑞而一跃成为最受追捧的吉祥物,并人为制造出了一堆诸如歪头正头、独角双角、左右前腿等近乎歪理邪说的瞎讲究,不知貔貅若有灵,会怎么看待人类的迷惑行为呢?

《诗经·韩奕》: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庄子》:丰狐文貔,搏于山林,伏于岩穴,夜行昼居,求食江湖之上。

《陆玑疏》:貔似虎,或曰似熊,辽东谓之白熊。

【责任编辑:竹子】

① Corytho(头盔的)和dinogale(恐鼬)组合而成。本名由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先生拟定,特此致谢。

① 《说文解字》:貔,豹属,出貉国。

猜你喜欢
貔貅虎豹雌性
送任五之桂林
打卡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连续超促排卵致肾精不足伴生育力低下雌性小鼠模型制备和比较研究
论紫砂作品“貔貅壶”的文化意境
招财貔貅
河南一种雌性蚜蝇首次记述
西晋宜兴窑青瓷貔貅尊初探
慢性焦虑刺激对成年雌性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我家的貔貅
任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