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英伟, 褚金剑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3)
淮安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地处南北分界线,属于江淮平原和黄淮平原的结合部,有洪泽湖和白马湖两大湖泊。淮安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 200多年历史,自古就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是历史上有名的“运河之都”。淮安人文荟萃,名人辈出。
淮安市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 经济的繁荣,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技艺。这些技艺涉及到生活、生产、娱乐、审美等方面,在淮安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推进作用。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淮安市的传统技艺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遇到了一些问题。
王文杰[1]认为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是指具有高度技巧性、艺术性的手工,隐含在各知识主体手中和头脑中,体现为技能、技巧、诀窍、经验、洞察力、心智模式、群体成员的默契等文化形态。王文章[2]先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中明确指出,传统手工技艺指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手工业技术与工艺。
有学者认为传统技艺正在消失,也有学者认为传统技艺发生了转型。但不管是哪种结果,都需要人民重视传统技艺的保护。尹峰超[3]认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主体、保护主体要努力保护,还要进行生产性、整体性保护及数字化、博物馆化保护。肖远平[4]在讨论贵州传统技艺保护时提出:构建传承与创新传统技艺的政策体系,坚持政府各部门间的通力协作,共同实施保护计划,坚持数字化保护、生产性保护与整体性保护,走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之路,鼓励“民族非遗进校园”。
邓江陵[5]认为传统技艺的生存环境在不断发生改变,不能绝对的保持其“原汁原味”“原生态”,比较合理的办法是将传统技艺予以现代化转型,通过发展相关文化产业,搞好保护性旅游开发、培植和拓展公共文化空间。
胡亮[6]在皖南地区传统技艺开发和利用时强调,一是传统技艺的开发要以生产性方式开发为主,同时探寻如旅游开发等多种适应本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特点的运行模式;二是要以法律建设为前提,有效利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对传统技艺进行提升;三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寻求行之有效的商品宣传、销售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7]。包括:①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②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③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④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⑤传统体育和游艺;⑥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中所指的传统技艺不但包括非物质遗产中所指的传统技艺,还包括传统美术(民间美术)。
淮安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传统技艺。目前,淮安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项、省市级196项,以及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31位。其中传统技艺国家级项目为“无”,省级项目11项,市级53项。传统美术省级项目1项,市级项目24项。在这些项目中淮安市区(清江浦区、经济开发区)24项,淮安区20项,淮阴区6项,洪泽区15项,涟水县6项,金湖县8项,盱眙县6项,还有3项:剪纸(新渡剪纸、王秀英剪纸、金高坤剪纸)属于淮阴区、洪泽区、盱眙县共有,民间绣活(郭秀英民间绣活、苏明英民间绣活)属于清浦区、洪泽区共有,草编(金湖草编、董风草编)属于金湖县和洪泽区共有。食品类31项,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39项,其他类6项。
从中可发现,淮安市的传统技艺资源可以用于旅游开发的项目达到70项,淮安市传统技艺项目见表1,淮安市传统美术项目见表2。
表2 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项目表
虽然,淮安市采取了一些措施保护传统技艺资源,但是传统技艺在经济、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保护开发的形势依然严峻。
首先,传统技艺的级别低。淮安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少,只有六项,没有一项是传统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3项,传统技艺有11项,1项传统美术(剪纸(金湖剪纸)),其余都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代表性的传统技艺较少。除了淮扬菜以外,没有其他能够有代表淮安形象的传统技艺,缺少独一无二的传统技艺。再次宣传力度不够,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是长久性、全国性的宣传比较少。所以说淮安市的传统技艺资源在全国的知名度较低。
首先,产品缺乏创新。市场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产品也应该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发生变革,更加适合市场需求,才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然而,淮安市的大部分传统技艺产品还是制造传统的式样,缺少与时俱进的产品。其次,很多从业多年的艺人的专利意识与品牌保护意识不强,导致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甚至可能还会造成侵权的现象。
淮安市的传统技艺资源分布在各个区县,各有各的特点,他们之间的联系较少,分散的场所造成消费者在消费传统技艺产品时只能购买到较少的品种。再者不利于消费者挑选,分散的经营场所不符合国人的购买习惯,使得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降低。
淮安市的传统技艺资源的经济效益较低,不能够成为家庭谋生和致富的手段,造成传承人出现断层。比如在采访十八番传承人时,表示十八番一个5元至10元,一天能够卖出的数量有限,造成子孙没人愿意继承手艺。
淮安市2018年全年旅游业总收入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09.23亿元,增长15.7%;旅游外汇收入2 357.36万美元,增长11%。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 292.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6万人次,增长8.6%。淮安的旅游产品大部分属于观光型产品,缺少娱乐产品;来淮的旅游者购物基本上以淮安茶馓、钦工肉圆为主;饮食以品尝淮扬菜为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技艺在购物和娱乐中发挥的作用较小。
目前,淮安市有五区三县,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造成各个区县在有关文化事业保护的资金投入也不尽相同。由于散布在农村的大部分传承人未能进入国家级或是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中,从而不能获得政府资金上的支持,而仅依靠名录中的传承人,则难以对所持项目进行有效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传统技艺在保护与传承乃至开发的过程中受挫[3]49。
目前,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规政策有一些,但专门针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的法律法规则不多[3]49。
淮安市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淮安市文化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使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并获得经济效益,淮安市实施了许多办法,同时积极推介淮安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有关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条文、具体可落地的相关条例较少。由此,这种缺乏政策上有力扶持的传统技艺保护无疑掣肘了其整体的保护。
品牌象征着质量、价值、标准、知名度。品牌是消费者消费产品的重要选择,可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然而,淮安市目前的传统技艺资源缺少知名品牌,有些甚至没有品牌,比如剪纸、糖人、绢画、面塑等。所以,首先要注册商标,打造品牌,使其成为唯一产品。其次是加强宣传,使其成为知名品牌。可以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尤其是现在比较火的“抖音”和“快手”。再次,坚持传统技艺产品传承性,杜绝低质伪劣仿制产品的出现,保持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产品本身要保证质量,不能为了利益以次充好,粗制滥造;政府市场监管机构要加大监管力度,避免出现仿制产品,并且加大处罚力度,防止死灰复燃。最后成立企业或者联合社,把存在于文化馆的传统技艺商品化。这样不但有助于传统技艺的保存,也可以让其焕发新的生机,有助于其可持续发展。
市场的需求是产品设计、营销、销售的出发点。不能满足市场变化的产品终将会被淘汰。目前,消费者的审美、生活习惯、购物方式、信息搜集方式都在发生改变,所以我们的传统技艺资源的开发也要与时俱进,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首先淮安市各级政府需要帮助传统技艺传承人做好市场调研,了解旅游者或者消费者的购物或娱乐需求;其次开发符合旅游者需求的产品。适合旅游者携带,具有纪念意义,体现时代特征和地方文化,可以当作礼物馈赠的产品;最后,对于一些不适合现代开发,或者已经不适合时代需求的传统技艺,是否可以利用其制作原理开发新的功能。比如杆秤、洪泽湖木船制作技艺是否可以制作成纪念品,或者赋予新的寓意。
在传统技艺中有些已经不适合人们的需求,有些用途的适用范围逐渐在缩小,甚至只能存在于博物馆内,所以要想传统技艺长期的保存下去,需要其焕发新的活力。为此,可以创新传统技艺的用途,开发创意产品。比如,可以将传统技艺做成生活中使用的小物件,或者与食品结合,作成食品的形状,或者几种技艺结合,形成新的产品。
产品的经营场所是销售量的保障。目前,淮安市的传统技艺资源分布比较分散,造成消费者购买旅游产品比较困难。所以,淮安传统技艺资源应该选择合适的场所,方便消费者购买。可以将各种传统技艺的经营场所设立在旅游者旅游集中区域;可以设立专门的购物街,或者改造河下古镇,把优质的传统技艺资源引入到此;也可以建设特色小镇。当然在设立这些经营场所时,应该考虑到当地特色,不能够出现产品在其他地方也能够买到的情况。
传统技艺是我们祖先经过长期的实践开发出来,在一定的时期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起到了推动作用。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就地取材,避繁就简,关注生产生活,符合人们的审美。传统技艺的来历、创始人的历史、体现的精神、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传承故事等,这些都是传统技艺的内涵。所以我们要对其深挖,通过展览、讲解、动画、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给游客,让游客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唤起文化自信意识,最终能够购买产品。可以在博物馆设定专门的区域开设纪念品专栏,当消费者参观完博物馆时就可以购买纪念品。
目前,已经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传统技艺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它是传承文化,而且还在于它是手工制作,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体现中华民族的“天人合一”思想。知行合一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好方法,前面说到通过展示的形式让游客了解传统技艺,而体验则是为了让游客了解传统技艺产品的制作方法、工序、传统技艺的魅力,从而达到保护传统技艺的目的。体验的方式可以采取现场制作表演,游客参与制作,游客亲手制作等(DIY方式)。
淮安市目前采取的方式是让部分传统技艺进入小学、中学,进入校本教材,这样做还远远不够。应该加大与淮安市大中专院校的合作,合作的方式可以有开设淮安传统技艺课程、手工制作课程、在校内开设大师工作室、建立生产基地、传统技艺校园文化周等形式。其中,课程的开设对象可以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烹饪食品专业学生,课程由大师亲自授课。成立大师工作室可以实现师父带徒弟,对有志于传承传统技艺的学生一对一指导。同时,传承人在学校可以挣到工资,这样传承人可以专心研究传统技艺,使传统技艺有所创新与发展。传统技艺校园文化周可以扩大它们的影响,而建立生产基地则会实现传统技艺的经济效益。
4.8.1 重视导游培训,让导游做好传统技艺的宣传员和推销员 导游员在旅游商品宣传、推销和销售中的作用不可估量。导游员在旅游服务过程中,通过优质的服务、细致的讲解,在潜移默化中给旅游者介绍传统技艺的历史、文化、影响力,旅游者的购买欲望会被激发,从而达成购买行为。但是导游员可能对传统技艺并不了解,所以淮安市旅游协会或者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应该组织对导游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统技艺的历史、包含的文化内涵、传说故事,宣传、推销技巧。
4.8.2 将传统技艺资源融入旅行社的产品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传统技艺的传承者可以与旅行社合作,共同设计旅行社产品。旅游产品可以以专项项目出现,比如淮安传统技艺二日游。或者将传统技艺制作点加入到旅游线路中,成为其中的一个环节。
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所以可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传统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中。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如果吸引社会资本,企业就会出台方案对传统技艺资源进行研究、设计、创新、开发、生产、促销、销售,从而激活传统技艺资源。
以上所有对策的实施,都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政府要做好协调、指导、资助、宣传、政策支持。一是政府要出台政策与法律法规,加大对传统技艺的保护。二是帮助传承人或者协助企事业单位进行传统技艺产品的宣传推广。三是针对非企业申请项目做好经营场所规划。四是创造条件促进与大中专院校合作,深挖传统技艺内涵,加快产品创新。五是协调与旅行社的关系,开发旅游线路,培训合格导游。六是健全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文化创新。七是积极探索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传统技艺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方法。八是政府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保护传统技艺资源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传承人的奖励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