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 寅
(福州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在工业历史的长河中,老厂房遗留至今,一般占地大,地理位置好。但原有厂区功能已不适用于现代工业,在进行老厂区更新改造中,应充分保留地块文化底蕴及工业特色,结合景观主题、地域文化等内容,梳理景观更新原则及控制要点,力求做到传承工业文化,适用当代场景,展望未来趋势。
老厂房的保护规划首先确认了“遗产保护”和“发展利用”协调并重的技术思路,保护老厂区的工业遗产、格局风貌、景观环境,助推城市和地区的功能转型和活力提升,从各个层面系统审视老厂房保护与再利用的意义,在此基调下明确了老厂房的景观更新原则及控制要点。
设计师在对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改造进行规划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用地的价值属性,差异化地提取元素[1]。老厂房应以保护性提升作为景观更新原则。
(1)完整性:保护项目的空间格局和整体风貌;保留厂区原有机理和历史文脉;结合开发需求整体化考虑建筑及外空间布局。
(2)原真性:选择性的传承厂区遗存空间的原真历史信息。
(3)延续性:在真实性的基础上,根据当下的文化生活需求,创新式运用场地遗存的建筑场地与机械等以符合当代需求。
(1)公共空间:保持原有空间肌理特征,突出原有的大尺度工业风,延续地块建筑组合方式。
(2)道路类型:强化原有厂区交通的方正特征,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同时充分考虑停车需求,预留弹性停车场。
(3)绿化提升:结合现状对绿化进行提升,保护现有大树,针对不同场景优化绿化效果。
(4)景观小品与公共设施:强调工业遗迹保护和工业旧物利用,可将厂区遗留下来的设备合理改造,作为雕塑与厂区景观相融合。
(5)灯光营造:应让灯光成为一种语言,符合建筑风貌特点,突出夜景效果。
柳州空气压缩机厂始建于1958年,是柳州“二五”时期十大重点项目之一。 作为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为柳州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厂区的建设、发展、繁荣、衰退的过程,见证了柳州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的进程。老厂区内目前仍完整保留原有生产空间、建构筑物、设备、流程等历史信息。根据市政府相关要求,开展厂区更新,项目规划范围418亩,建筑面积约22.43万m2,其中保留改造建筑面积9.7万m2,新建建筑面积7.1万m2,容积率0.6,建筑密度32.39%,绿地率30%。明确市文旅集团为本项目业主单位。项目地块内建筑包括有历史建筑7栋,改造建筑5栋,新建项目14栋,景观更新内容包括有室外人车通道、室外主题广场、景观节点及主题街道等。
老厂房景观更新通过植入新功能及艺术处理手法,实现活化利用的同时,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提供了空间,具有重要的科学艺术价值。科学合理引导厂区内消极空间活化利用,为周边街区提供丰富多元的配套服务设施,具有社会经济价值[2]。结合地块实际需求,通过交通组织更新、景观动线更新、景观绿化更新、灯光营造更新等几大方面设计优化。
(1)打通内部道路与周边道路,优化地面停车区,分离车行动线及人行动线,为地块整体交通流线打好基础。
(2)突出“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原则,结合地域文化,做到“显山、露水、透绿”,以提升环境品质。
(3)针对地块特点,结合建筑及点位,完成景观游览动线。
根据厂区内原有建筑空间格局和现状道路,然后对新的机动车交通体系进行梳理,打通原有过多的丁字路口及尽端路,形成以核心活动区为中心的环形交通体系,并在适宜位置引出道路与城市路网接驳,改善厂区内交通不畅的现状。 另外根据区域发展和运营活动需要,保留了三条限时通行车行道,增加了交通组织的灵活性。
在厂区主要出入口和人流活动密集区边缘位置,布置了集中地面停车场及地下车库,保证了主要活动区的人车分流。现有规划布置车位1 503个,其中包含充电桩车位240个。根据新业态需要,在北雀路和东侧规划路上分别规划人行主要出入口,两处入口之间由商业步行街串联。
原厂区入口作为纪念广场和车行入口使用,成为次要人行入口,并在厂区内核心步行区设置5条主题步行通道,交织成方格网,分别为历史体验、文创体验、 影视体验、剧场演艺及运动休闲主题。同时为保证商业的连续性,在首层屋面设置空中廊道连接几个街区,核心步行区内禁止车行,仅紧急情况下允许工作车辆行驶,做到人车分流。
贴合地块特点,采用起承转合为节奏:
(1)起:优化主入口大门,将有60年历史的原入口大门的工业元素作为广场主景使用,原大门及周边广场设置为纯步行区域,广场铺装为磨光石材,模拟镜水面,能够反射一定的影像,又不影响游人通行和集散。
(2)承:以激情岁月为主题,延续现状工业裄架为元素,展开整个轴线故事,共设计有375m星光大道将人们慢慢引入历史的长廊,进入到厂区的梦工厂创意核心场所中。
(3)转:以工业之源为主题,该片区通过有效转变工业时代的历史痕迹,将6号厂房改造为影视娱乐体验的星光梦工场,10号楼改造为博物馆,在厂房之间提供户外休憩场所,以绿草地为背景,贴近自然,共同营造工业背景的休闲娱乐场地。
(4)合:以繁荣年代为主题,将整个片区结合建筑遗存与水系自然,将工业元素模块作为特色支撑以纪念场地曾有的工业时代的辉煌,同时将工业元素、建筑空间与当代科技完美结合运用,体现当代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与未来科技感。
游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游线引导从入口大门广场(图1)到游客中心,再到核心活动广场及大草坪,通过实物展现、文字介绍及空间开阖变化,铺垫出 柳空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二部分从星光大道南端开始,按照过去生产流程的顺序安排参观游线,自西向东,通过生产机器实物展示、文字及标识描述等手段,展现柳空原有生产工序,同时串联起现有的功能空间,最后到达创意广场形成游线结束,展现出整个地块从工业生产到创意生产的历史变迁。
图1 主入口广场
景观体系延续了原保护规划的十字主轴。南北向利用现有林荫大道作为景观基底,以具有工业风格的雕塑、铺装、标识体现柳空的历史变迁。东西轴线从西侧现状水面开始,经过核心生产车间向东延伸至规划路的入口商业广场,界定了一个由自然景观过渡到商业景观的文旅体验景观轴。
南北轴线交叉处草坪为区域内的核心景观面,向西通过景观廊道与水面湿地景观面相连。景观水系地上由西向东串联湖面及东入口,在地下形成回路,使水系循环流动。通过旅游线路串联工业传承。从南侧入口大门到东侧文创广场,用一条串联室外广场和室内功能的游线,向游人展现项目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根据本项目厂区现状植被情况,并结合改造后区域的需求,以不同的景观空间配置不同的绿化主题植物。
(1)绿轴区,强调仪式感及场景气势。场地现状沿原厂区道路两侧保留有大量行道树,如:香樟、小叶榕等。场地现状乔木多为常绿植物,绿量较大,以此为绿化框架,因此在行道树区域补充种植姿态优美,开花性好的粉花羊蹄甲作为主题树种,打造紫光大道,为园区内道路两侧增加色彩。
(2)中庭景观区,强调林下空间,疏密有致。因厂房分布特点,保留厂区原生大树(图2),并结合配合区内各个地块的主题,以厂房老设备为场景中心,结合静水面打造特色的停留空间,通过植物语言叙述园区内的历史痕迹。
(3)疏林草地区,强调疏朗、大气、氛围感强。林下空间利用现有中心绿地,进行整治,除保留有价值的大型乔木外,场地以平整草坪为主,并设置有工业主题雕塑,将草坪成为艺术雕塑展示空间。在草坪一端设置中心舞台,便于日后举办商业活动。
图2 原生大树景观
老厂区夜景灯光更新需注重功能性照明,坚持防止光污染的原则,避免或减少造成光污染的照明方式。以优先使用绿色的照明技术和设备为原则,严禁使用国家禁止的高耗能照明设备。
3.6.1 灯光配置原则
建筑整体以暖光为主,与主题“荣光”相契合,也与建筑本身颜色高彩度红、黄色系列材质相协调。根据建筑性质的不同,通过色温将建筑分为三个层次,形成整体的统一与对比。
主要从基础照明、商业照明、光影秀照明三主题切入,改造建筑处于新建建筑与历史建筑的中间,起到连接历史建筑与新建建筑桥梁的作用。光色以暖黄光为主,局部以暖白光体现,打光方式以投光灯为主,打亮景观及主题雕塑细部结构,突出特点为主。
3.6.2 道路照明更新要点
(1)体现标志性:突出原生大树及主题雕塑,采用投光灯打亮轮廓,作为夜景视觉焦点。
(2)体现工业文化特色:在特色大道采用特色灯柱,突出厂区logo灯体在不被遮挡的位置设计“东方梦工场”字样,给人标志性,同时和主光源分开控制满足功能和装饰两种模式,其中有一个灯头采用投影的形式,可分时段进行主光源关闭,营造洋紫荆大道花瓣飘落满地的灯光造景景象。
(3)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地面铺装,嵌地灯,荧光图案结合地面的铺装通过工业特色造型灯具满足功能照明的同时兼顾装饰性,以氛围灯光为主,通过将景观特色节点打亮融入特色景观小品组合的方式,打造留住人,有趣味,待得住的空间。
老厂房作为工业废弃地的一种,通过功能的置换,赋予新的经济价值。通过厂区破败环境的改善,依托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设置休闲娱乐、餐饮、商业等功能区域,吸引大量人群前往消费,从而带动园区内及周边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遗留在工业废弃地上的工业场地和设施,构建生态健康、视觉环境优美、富有生机和魅力的新景观环境,并为公众提供了适宜休闲娱乐、工作、旅游的人居环境[3]。
在老厂房特定场景中应以功能更新为基础,以景观更新为核心,以品质要求保证文化延续,同时保持老厂房的场地风貌及建筑特色,加入景观工业元素,并以公众为导向的设计,打造成为一个全体市民服务的公共空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