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坤 赵国庆
陕西省合阳县百良镇临河村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涌现出以刘江霞为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较早成立了合阳县第一个基层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开展革命活动,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历史积淀深厚、思想内涵深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全局性和延续性。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持续推进,各地红色文化资源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层面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不仅在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以及利用方面做了有益探索,而且在以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陕西省合阳县百良镇临河村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村落。该村村民、退休职工、共产党员刘现安,从事以刘江霞为主的《红色临河村》资料的搜集整理和采访当事人的相关工作已近四十年。2018年临河村红色基因传承委员会成立,刘现安任副主任委员兼资料编写组组长,先后向百良镇党委,合阳县组织部、党史办、公安局,韩城市党史办以及陕西省社科院等单位,提供多份书面材料和电子资料。其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多名科研人员赴临河村现场调研考察,并撰写送阅件《关于合阳县临河村红色革命资源开发保护与研究的建议》[1]报送省政府。经有关领导批示,2022年10月,陕西省文化旅游局将临河村“韩城县委成立旧址”“临河村树人小学”“陕西省委陕东工委联络站旧址”三个历史遗存确认为市级保护不动产革命文物。临河村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深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全局性和延续性。本文拟从临河村红色资源实际出发,探析其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以此助推乡村振兴和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革命活动与英雄事迹
陕西省合阳县古称“有莘国”,位于渭南市东北部的黄河西岸,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因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素有“伊尹故里、诗经合阳”之美誉。而临河村地处县域东北边缘,东临黄河。雨量适中,土地肥沃,土地面积3800余亩,以种植小麦、谷子为主,以棉花为经济作物。上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经济作物以苹果、花椒为主;实行“一村一品”扶贫政策后,临河村重点发展大棚蔬菜和小米产业,特别是注册品牌的“王家洼小米”现已成为主导产业。同时,当地天蓝水清、空气清新,享受着黄河的滋养,承载着圣贤大禹精神的熏陶,人杰地灵,才子辈出。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先后侵入,陕西关中地区深受战乱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侵扰,民不聊生,合阳县和韩城县也难免被波及。据《合阳县志》记载:“民国17年至19年(1928-1930)三年之中,两料无收,饿死民众6万余人。”[2]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临河村孕育出了红色革命土壤。下面结合时间节点和主要人物活动线索,略述如下:
1930年,在韩城芝川镇第二高小上学、当时还不满16周岁的刘江霞,阅读了鲁迅、蒋光慈等的进步书籍和《共产党宣言》,接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他毅然选择了自己的信仰,开始在临河村播下革命的种子。1932年初,刘江霞同志在校期间经地下党员冯克勤、冯超华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此后,他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决心为解救受苦受难的底层劳苦大众而贡献自己的一生。同年5月,他还配合来韩城活动的刘志丹陕甘支队的工作,带领红军战士割电线,书写“欢迎红军”“打倒土豪”之类的标语,发动群众开展抗粮、抗款、抗稅、抗债,烧毁地契、债约,分粮、分款的吃大户等一系列的斗争。他从1932年至1935年先后组织进步学生反对国民党政府对日的不抵抗政策;成立学生自治会,驱逐反动校长,带领学生拿起原始的棍棒当武器占领学校,抵制国民政府逮捕进步学生。因组织成立“读书会”,领导学生罢课、罢考,两次被校方开除。1935年参加了韩城高家坡暴动。暴动前后不仅提供了枪支,还掩护暴动领导严文炳、薛和昉、杨春茂、刘玉堂、薛有幸、王筠、姚权躲过敌人的追捕。正是因为这些革命行动,刘江霞通过了党组织的严格考验,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高度信任。这极大地激发了刘江霞这颗红色革命种子的萌发与成长,他在斗争中锤炼得也更加成熟。
为了形势发展的需要,省委党组织考虑,必须在韩合两县建立一个由可靠的人负责的地下联络站和秘密根据地。根据刘江霞的革命表现和党组织对刘江霞家庭的考察了解,刘江霞及其所在的临河村自然就成为最佳选择。其一,临河村地处韩合交界处,历史上分属于不同行政县管辖,这对党组织的掩护工作有着较大回旋余地。其二,临河村东临黄河,沟壑纵横,便于组织疏散和撤退。地形之利和交通的便利,使得临河村既有天险、又有渡河之方便,因此成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冲。其三,刘江霞党性坚定可靠,家庭经济富裕。特别是父辈去世早,刘江霞此时对家庭经济有着直接支配权,具备接待地下党组织人员生活、住宿的特有条件。故此临河村成为建立地下党组织秘密据点的不二之选。其实,刘江霞在韩城中学时就担任党支部书记。他接受党的指示,利用休假时间秘密回村发展党员,为创建中共临河村党支部作前期准备。经过慎重考察,他先后发展了刘富才、刘福喜、刘劳儿等10名地下党员。当具备成立党支部的基本条件后,韩城县委派韩增瑞同志于1933年夏到临河村成立党支部,任命刘江霞为党书记。合阳县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就此诞生。刘江霞虽然出身地主,但是他把自己的家产和一生全部贡献给了革命事业。
刘江霞自此担负起韩、合两县革命活动据点和秘密联络站的艰巨任务。截至1948年,先后接待、掩护和转移省地县很多名地下党组织领导干部,其中不能透漏姓名的难以统计。据粗略统计,接待有姓名的大致有:合阳县党组织负责人11人,韩城县党组织负责人10人,地委党组织负责人5人,省委党组织负责人13人,接待军队领导干部4人,如王震、萧向荣、冯玺玉以及省委负责人高克林、赵伯平等。在临河村先后驻扎的机关主要有四个:(1)1937年韩城县委恢复组建,县委机关驻扎于此,后转移至韩城寿寺村。(2)1936-1948年“东府特委(又名陕东工委)”设立秘密联络站。(3)1938-1939年陕西省“沿河地委”机关驻扎。(4)1948年3-5月西北野战军二纵队司令部、作战部驻扎。刘江霞接待以上省、地、县以及军队领导干部名单,由于当时多数是秘密活动,所以有些干部的名字,不仅村上老百姓不可能知道,就连村地下党员和游击队员也不知道;有些领导干部的职务是保密的,所以刘江霞也不知道其具体情况。
临河村党支部成立以后,整个村子就被红色种子所映染,逐渐成为红色革命村。当时全村大约600人,直接被发展成地下党员或游击队员的就达六七十人,革命户和间接为革命作贡献的家户达到一半以上。新中国成立后好多地下党员、游击队员都在党政机关担任重要职务。自临河村党支部自成立至1949年解放时,刘江霞为韩、合两县地下党组织作了众多工作,自费抚恤革命烈士多人。刘江霞妻子何林月很支持丈夫。她不仅支持刘江霞的革命工作,自己也是一位从事革命活动的革命者。凡前来她家参加会议的省地县领导及同志,她都热情接待,不但从生活上做好安排,还要兼顾会议的保密工作。同志们的衣服破了脏了,她义不容辞地缝洗。需要经费时毫不吝啬,慷慨解囊,将自己陪嫁首饰手镯都拿出来给革命同志当路费。敌人多次抄家破坏,何林月不仅对丈夫毫无怨言,反而更加坚定了革命的决心与意志。革命胜利后许多曾经受到她帮助的同志,在各级党政机关担任高职的领导,都前来看望她,尊重之余更感恩她对革命的功劳,称她为“革命嫂子”。
为了动员全民抗战、宣传党的抗日政策以及壮大党的号召力,上级党组织安排刘江霞在临河村创办培养革命人才的学校,并以鲁迅名字命名,叫“树人小学”。“树人小学”在当时有两个功能:首先是利用学校和教师的合法身份,掩护地下党组织的革命活动;其次是为革命事业培养人才,发展地下党员,宣传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抗日。在“树人小学”从事教书的教师都是地下共产党员。
1935年12月,因韩城县委遭到破坏,工作处于停止状态。1936年5月,省委书记高克林从华县过来,了解韩城县委情况,指示刘江霞暂时代理韩城县委工作。1937年5月,省委又派赵伯平重新在刘江霞家召集会议,重新组建韩城县委并开始工作。当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陕西省委决定成立“沿河地委”,并组建各县县委,以领导国防前线黄河沿河的韩城、合阳、大荔、朝邑、澄城等地群众的抗日工作。中共沿河地委(又叫沿河特委)于1938年4月在合阳县大众书店成立,同年5月中共沿河地委机关迁址在临河村刘江霞家里,直至1939年冬沿河特委撤销。
1937年8月下旬,八路军一一五师部分部队在临河村宿营,师部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萧向荣同志经陕西省委领导介绍,径直联系临河村支部书记刘江霞同志,要求临时驻防。刘江霞不仅积极组织接待,安排宿营,还组织临河村村民为东渡部队捐了一只渡船。虽然部队只住了一两个晚上,但部队严明的纪律和爱民风范给村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健在的老人每当谈起当时情况,无不为之感动赞叹:“八路军真好,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部队。”
1948年3月,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在宜川瓦子街歼灭了国民党胡宗南王牌部队刘堪以后,在王家洼一带休整,临河村全村各巷道都驻扎了部队,家家都住有解放军战士。而司令部就设在刘江霞家,王震司令员住刘江霞家西厢房,党晴梵(王震司令员聘请的顾问)住刘振汉家。部队驻扎近两个月,主要任务是学习、整训和总结战斗经验。解放军部队秋毫无犯、纪律严明,展现了共产党部队的良好作风。
1947年10月,合阳县游击支队成立,刘江霞任东北游击大队政委、带领东北游击大队参加解放韩合两县的重要戰役。1947年担任合阳支队政委,带领游击支队参加解放山西运城战役。
1946-1948年,陕东工委韩合两县“联络站”又秘密设立在刘江霞家中。
1951年12月18日,参加韩城东府游击队而牺牲的共产党员刘苏红,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签发“永垂不朽”烈士证书。该证书保存至今!
1977年6月15日,时任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的段洁(解放前曾任韩城县委主要负责人)赠送给刘江霞一本《陈毅诗词选编》,亲笔签写了“赠给三四十年代号称‘韩城租界的主人江霞同志”。2020年,93岁高龄的老红军、时任陕东工委联络员的刘珠梁,挥笔写下苍劲有力的“红色租界”和“陕东工委联络站旧址”墨宝,以示对那段历史的纪念。
解放后在合阳县第一次党代会上,县委书记何邦魁深情地说:“没有临河村就没有合阳县。”2021年韩城市芝川镇在城南村召开的八路军东渡黄河纪念座谈会上,有同志提出:“韩城党史如果缺了临河村一块,就是不完全的党史。”这个说法得到与会同志一致认可。
作为一个普通村落,几乎是由一个家庭来承载着如此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比较少见的。所以,临河村村落小,但影响大。涌现出了以刘江霞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他们为人民的解放、为党的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临河村红色文化资源所孕育的思想内涵
临河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内容丰富,思想内涵深刻,可以简单从以下几点来理解:
首先,作为地方村落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刘江霞为代表的早期革命活动具有典型性。刘江霞的成长经历体现出早期共产党人追求光明、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其英雄事迹体现出为了国家独立、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终生奋斗的共产党人的崇高情怀。当时他们所从事的大多数是秘密工作、地下工作,所付出的财产、心血和生命,在周围普通群众和乡亲眼里大多是不理解的。这些都源自于他们很早就接受马克思主义,很早就树立了为民族独立和实现共产主义而斗争的伟大理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信念,在临河村刘江霞领导的革命活动中得以充分展现。
其次,临河村是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战斗堡垒,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从其革命活动和英雄事迹来看,又体现了革命斗志与斗争策略的完美结合。临河村所在地区,北面接近陕甘宁边区,能够接受党中央的直接领导,配合党中央领导人民革命斗争的大局;南面能够接受陕西省委的各项任务;在地方上,又能接受韩城、合阳、渭南地区的任务,从而影响整个陕西东部革命的形势。同时,临河村还在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综合而言,临河村的革命活动对陕西东部的革命事业具有全局意义。
再次,以刘江霞为代表的临河村党支部,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可贵的担当精神。只要是上级派下来的任务都能出色地完成。刘江霞等共产党员以村子和家院为基地,克服一切困难,敢于斗争,敢于挑战困难,为了人民的解放和革命事业的最终胜利,承担了包括牺牲在内的一切可能的风险,这也体现出共产党员忠于人民、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坚定意志。
第四,以刘江霞为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员,在从事革命的艰难时期从不叫苦叫累,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宽广胸怀。刘江霞将自己的家产和整个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显示了共产党员坚守“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品德与情操。同时,以刘江霞为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员和游击队员很多生活到解放以后,又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继续作出了重要贡献,使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延续到了解放以后,也影响了临河村后辈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临河村重要的精神资源和历史遗产,因而具有延续性。
最后,从临河村的红色资源构成来看,还有八路军和解放军因驻村而产生的对人民军队的认知。共产党的军队来自于人民,与人民亲如一家,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这也是红色文化资源留给时代的珍贵遗产。
综上所述,不论是延安边区、陕西省委、韩城县委、合阳县委,还是临河村党支部,当时所有共产党员都能够坚持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生活,都具有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这也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后人的优秀文化精神。
几点建议
面对底蕴深厚的临河村红色文化资源,如何才能使其为现实服务,使其体现出时代价值?这是目前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基于临河村红色资源的实际状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将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相结合。以刘江霞为代表的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他们从事革命活动产生的英雄事迹、重要事件等,构成了红色资源的无形文化。而刘江霞家旧址以及当时遗留下来的照片、服装、枪支、文件、书信等革命文物,还有合阳县第一个基层党支部旧址、树人小学旧址、渡河船只以及渡口旧址等可看作红色资源的有形文化。在宣传红色文化资源时要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在不破坏村风村貌的前提下,对刘江霞家旧址、树人小学旧址、水上交通线讯号台旧址、第一个基层党支部旧址以及渡口遗址等,进行相应的修缮,标示明确位置,制作历史内涵的解说牌匾,并对这些革命遗址进行强有力的保护。有形文化已成为无形文化的重要载体,有了这些文物、旧址、遗迹等,临河村红色文化才有落脚处。要讲好临河村红色文化故事,就要让临河村的红色遗址和革命文物说话。
二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精神内涵,积极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习近平总书记讲过:“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精心组织党史主题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发挥互联网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3]革命年代毕竟离开我们很久了,新一代人要了解革命前辈艰苦斗争的历史,必然要通过学习历史和前辈革命精神,才能将这种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所以,对于临河村鲜活的红色文化资源,更要广泛宣传,使更多的青少年和在校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汲取其精神内涵,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并以此凝聚中华民族的整体力量,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还要深入研究何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层思想内涵,使红色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呼应,在“讲好红色文化故事”的过程中探索面向社会不同层面的丰富多彩且灵活变通的宣传形式,力争使临河村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是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振兴。首先,乡村振兴需要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凝聚人心,而凝聚人心又需要以共同的物质的、文化的、情感的东西作为精神基础。临河村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核真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全村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与事迹足以感召当代村民凝聚人心,团结协作,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共建美好家园。其次,应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当地旅游景点线路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乡村旅游的最佳目的地,使游客既满足了自然风景、民俗文化以及特色餐饮美食的旅游心理,也能实地感受当地红色文化中先辈们为人民利益而无私奋斗的革命精神。临河村附近有洽川风景区、合阳福山、初心公园、罗山寺塔、洽川生态园、处女泉等旅游景点,还有合阳红薯、洽川乌鳢、合阳九眼莲、羊肉餬饽、合阳饺子、荞面煎饼、水车头豆腐等美食特产,此外还有合阳提线木偶戏、合阳民间唢呐、合阳撂锣、线戏、东雷三官庙庙会等民俗文化。如果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纳入其旅游线路,并根据实际推出一批有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将会使这一文化旅游线路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上一个境界,也更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
结 语
关于红色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还讲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點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特别是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4]
这说明,其一,以前学者对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研究,过于关注重大事件,而对地方革命史料的研究不够重视。但是在革命早期,全国各地都有共产党人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燎原之火”起始于“星星之火”。故此加大对各地方“星星之火”的整理研究,有利于深化和丰富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理解和学习。其二,深入挖掘、搜集各地红色资源史料、研究各地红色资源思想内涵,传承红色文化精神,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学者的任务。其三,临河村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史料搜集欠缺、文字整理不够、思想深度挖掘不够、文物保护和遗址修缮缺乏资金、宣传形式单一等等。这些状况的改善需要各级相关部门协同,需要社会各方面(包括广大村民们在内)的共同努力。只有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足够重视,红色文化资源才能得到有效保护,红色基因传承才能充分发挥其时代价值。
(本文涉及的所有红色史料信息,均由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临河村刘现安、刘智慧二位先生提供,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2021年9月6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报送。9月8日,方光华副省长批示省文旅厅阅研。省文旅厅又协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物局、省农业农村厅以及渭南市文旅局进行沟通交流,实地调研后就临河村红色文化资源、古村落保护、乡村建设以及政策支持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规划建设方案。
[2]合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合阳县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2页。
[3]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4]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5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作者简介
王宝坤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赵国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