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冯睿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双减”政策落地第二年的中考季降下了帷幕。笔者将97个考区97套共113道作文题整理出来时,不得不说“今朝晴朗可喜”(山东济南题),“这一次,我为(你)喝彩”(湖北黄冈题)。这是因为在中考省级统一命题的转折年,各地命题者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自觉渗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根据本考区的命题历史沿革和着眼点,中考作文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素养、能力和品质,所命制的作文题“越来越甜”(江苏泰州题),让考生“相见欢”(山西题),“这一次,我全力以赴”(广东省题),收获了“会心之乐”(上海题)。了解2023年中考作文命题透露出哪些“风向标”,会“照亮”(四川绵阳题)我们“在路上”(湖北十堰题),“韧战”(福建题)2024年中考,“坚守”(四川内江题)“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湖北黄石题),“踏出一条路”(甘肃题),“圆”(湖南怀化题)我们“青春三色彩”(山东德州题)之梦。
首先,从数据分析看命题形式。
请看2021~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型统计表:
由上表可知,2023年中考作文命题仍相对保持本地考区的连续性、稳定性。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四种形式并存,选题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稍有增长趋势。
一、材料作文再受命题者青睐。在搜集的113道作文题中,33道材料作文题占29.2%,与2021年的17.7%、2022年的28.3%相比,上升幅度较大。尤其引人关注的是重庆A卷、B卷连续11年、天津连续6年考查了材料作文,浙江连续10年、四川连续7年超过半数的考区采用了材料作文命题。今年,不少考区的命题形式图文结合,延续材料作文题型。譬如,浙江金华题采用“两个人围绕天上能否有两个太阳展开讨论”的漫画加要求的形式,考生由此写作,“行、思、坐、忆”皆可成文,限制性与开放性结合,带给考生亲切感和熟悉感,体现了命题人的人文关怀。虽然中考材料作文题未像高考的材料作文成为主流,但继续“升温”也是在逐渐与高考接轨。或者说,高考的材料作文稳居榜首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这会对中考作文产生一定的影响也是必然趋势。根据命题和阅卷实践,我们不得不承认,初中生写材料作文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命题设计合理一些,加上平时强化对材料作文的指导,多数考生就有可能逐步掌握材料作文的写法。
二、全命题作文注入新的活力。全命题作文虽然一直稳坐中考“考坛”,但命题人并没有粗制作,而是把“有新意,做精致”作为努力追求的目标。譬如,2023年山西题要求考生用规定的三个词牌名“相见欢”“定风坡”和“少年游”作为题目来写作,从古香古色的“词牌名”入手,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了经典与时尚的高度统一。为了不让考生产生陌生感与突兀感,材料提供了红极一时的电影《满江红》作为命题的背景,“意蕴悠远的词牌名”“即使不谈辞调,不言平仄,仅其字面义也别具美感、引人遐思”的导语提示考生从词牌名本身字面义切入即可,不必考虑对应某一首具体的宋词词意。这在客观上大大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激发了学生考场写作的兴趣。又如,北京题二紧承题目一而来,以“读”引出话题,引导学生自然步入熟悉的课内阅读内容:“我们读过高大的皂荚树,顽强生长的小桃树,力争上游的白杨树。”然后,在日常熟悉的阅读中,突出主体特征,转化观察思考的角度:“树,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倘若发挥想象,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呈现不同的风采。”要求学生以“我生活中的一棵树”为题作文,新颖精致,而且充满童趣,多重空间任驰骋,有利于凸显与展示学生的个性特征。
三、选题作文的制作更加科学。今年的选题作文仍呈上升趋势,且备选题目的匹配更趋科学合理,更利于考生选择。组合种类也更多样,以“二选一”居多,但有微妙变化。譬如,针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出两或三道题让考生去选择。浙江温州题提供了一段文字:“无论怎么小心,我们似乎都难以避免犯错。左边三本书都与‘犯错有关,它们的封面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选择以下一个任务进行写作。”并附上图片,要求学生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或发挥联想与想象,进行文学创作;或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湖北荆州题围绕材料“或许你正吹着楚王吹过的风,走过宋玉走过的路。你不想拿起你的笔,写一写你熟悉的荆山楚水,你深爱的荆风楚韵,还有那些瑰意琦行的荆楚人物?”要求考生或以“的故事”为题,写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或写有关荆州游记或说明文;或以“一只凤鸟的奇幻之旅”为题,写想象作文。一则材料统领三个作文任务的形式出现,带有較强烈的任务驱动型写作的特点。还有浙江绍兴题、浙江丽水题、江苏南京题、山西题、江西题、湖北恩施题等都以“一材多用”的形式考查学生。这样命题,要求更具体明确,作文的主题更集中。相对来说,考查过程和阅卷评分也会更公平。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继续“走俏”。在搜集到的113道作文题中,21道任务驱动型作文占18.6%,又有上升幅度。这种题型继续“走俏”的原因是更注重情境化,更能考查考生提炼观点及逻辑思维的能力。譬如,海南卷第一题提供了文字材料:“阅读可以照亮自己前进的方向。”“劳动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我们要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以谈话的情境形式出示题目,可叙述经历故事,可表达观点看法,可以书信、发言稿、演讲词等形式写作,驱动学生的写作动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如,陕西题以“征稿启事”的形式设置,要求考生根据情境、带着任务、按照要求进行写作。形式活泼有趣,考查学生对生活多角度的观察和体悟。作文题目情境创设真实,任务引导明确,内容贴合实际,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体验生活、捕捉细节,体现了中学语文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要求。可以预测,在未来的中考作文考场上,任务驱动型作文将会更加“走俏”。
其次,从命题内容看考查指向。
与往年相比,2023年中考作文的主题呈现趋于多样化、实用性的特点,考查指向人生哲理、家国情怀、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际交往、青少年的个人成长、校园生活、心理健康等。下面择其重点略加解说。
一、落实立德树人,注重培根铸魂。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2023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成长与时代的楷模、祖国的命运、他人的幸福、历史的更迭以及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结合起来。譬如,河北题的“守常”是充满智慧的文化精华,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题干中的“守学习之常”“守为人处世之常”“守优秀传统文化之常”“守理想信念之常”,给了学生写作内容上的提示,引导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山西卷第三题“定风波”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自我,提升人生境界,实现人生跨越。审题时,首先要定位“风波”,大到国家相处,小到人际交往,可谓风云变幻,处处有风险,时时会变局。倘若一个人的出现,能“定”了风波,那是靠何等的力量与智慧!需要当事人的理想信念、大局观念、责任担当等。“定风波”的背后,不就是对时代新人的要求吗?四川德阳题“时间的答案”紧扣加强中学生思想教育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材料开头引用季羡林的名言,主体部分则从“个体成长”与“历史发展”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立意。因此,题目“时间的答案”不仅是个人在发展路上的回顾与反思,更是国家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自我审视”与“再回首”。写作时,可以从切身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时间让自己得到了什么,再延伸至国家乃至世界的历史启示。若只关注“回首自我”,而忽略了从国家与世界的角度“回首历史”,会导致主题的局限和不完整。哈尔滨题“歌唱”的深层含义“歌颂、赞美、颂扬”,赞美青春的风采,赞美人间的美好,赞美可贵的品质。“歌唱的原因”“歌唱的行为或过程”“歌唱的结果或影响”都是考生在构思文章时应该关注的内容。此类题还有河南卷的第一题“要喊出来____的名字”、天津卷的材料作文题、广东卷的“这一次,我全力以赴”、广东深圳卷的“把学到的用起来真有意义”、福建卷的“韧战”、四川巴中卷的“那一次,我责任”、四川内江卷的“坚守”、四川凉山卷的第一题“吃苦”、重庆A卷的第二题“自我推荐信”、山东济南卷的“今朝晴朗可喜”、甘肃卷的第一题“踏出一条路”等,都体现了培根铸魂、立德树人这一命题思路。
二、贴近考生生活,凸显家国主题。20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和全国人民一起经历了三年疫情防控的学生来说,中考作文命题充分发挥积极导向功能,稳中求进,助力“双减”,出现了许多贴近生活、关注热点、讲好家国故事、凸显时代主题的作文题。譬如,北京卷第一题以学生生活的北京作为写作素材的来源与情感抒发的对象,“北京是一本读不尽的书”,以此为总括,进行了三方面非常充分的引导:“阅读作品,读到北京的风物与精神;走进建筑,读到北京的历史与文化;参加活动,读到北京的习俗与礼仪……”引导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对典型历史建筑的理解、参加活动的所思所感所学所悟出发,形成相关检索;接着以“翻看北京这本书,你读到了什么?”推动学生思考过程的充分展开、个性特征的充分展现。在阅读的过程中内化和升华“自己对北京热爱”的情感,在写作的过程中沉淀和熔铸“因北京而自豪”“为北京而奋发”的精神。又如,成都题“回到年”引导考生追忆过去,找到力量,展望未来,认真体会人生中的每一个时刻,给善于观察和思考现实、对生活有独到体验、具有良好表达能力的优秀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展示舞台。关键词是“回到”和“某一个有感有触的年份”。“回到”突出了回忆性质,是对考生写作内容叙事性的强调,“某一个年份”,需要学生填上于自己而言是感动或触动的瞬间,并从中撷取典型事件,如幸福地相聚、悠闲地放空、肆意地遐想……也可能是痛切的感受,如对功败垂成的遗憾,对年少轻狂的悔恨,对擦肩而过的惋惜,对“我本可以”的自责……所以这道题贴近考生生活,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再如,深圳题“把学到的用起来真有意义”强调知行合一、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这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正确的成才之路。引导学生更广泛地深入生活、了解社会、认识人生,走上科学学习、健康成长、正确成才、幸福成人之路。此类题还有江西卷的第一题“合影”、山西卷的“少年游”、云南卷的“劳动的遐想”、陕西卷的“运动场上的风采”、四川南充卷的第一题“我的互联网体验”、四川泸州卷的“,我初中生活的关键词”、山东聊城卷的“奋斗之歌”、湖南长沙卷的“成长银行”、江苏苏州卷的“活泼是我们的主张”等。
三、注重语文素养,提升思维品质。受高考作文命题注重考生辩证思维能力考查的影响,2023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进一步增加了思维的容量,考查学生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哲理思辨的准确性和力度拉开中考作文的得分差距。譬如,广州题“一样的____,不一样的我”采用两个短语的组合,一定程度上在考查思辨素养上往前走了一步。“不一样”的选择,初看有难度,实则很自由、開放。填入任何短语或语汇,均能为写“我”提供“参照系”。“一样”和“不一样”之间构成辩证关系,形成了积极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我”与客观外部世界的关系,促使学生将其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行为的自觉,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构思与写作的过程中,唤醒生活中的独特体验,进行思辨性的语言表达。又如,浙江金华卷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天上会不会有两个太阳?天上怎么会有两个太阳?”引导学生质疑、创新、理性、思辨,完全符合新课标理念。此题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表达,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向已知世界大胆地质疑,但是同时也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求证,在追求过程中慢慢完成自己价值观的建构,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此类题还有重庆A卷的第一题材料作文、重庆B卷的第二题有关“阅读”的材料作文、四川南充卷的第二题有关“勇敢”的材料作文、四川遂宁卷的第一题“价值”、山东滨州卷的材料作文、湖北恩施卷的第一题“幸福无需太多思考”、湖北黄石卷的“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江苏常州卷的“方寸之间天地大”等都蕴含思辨性,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只要平时注重拓宽视野,加深文化积淀,应该能从容完成作文。
四、指向交流倾诉,鼓励个性表达。这是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理念。上海题“会心之乐”指向人与外部世界心灵契合的愉悦体验,引导学生积极观察、主动思考、细加体会,在人际交往中注意体会他人情意,主动拉近彼此心灵距离,珍视心灵相通的美好体验,从而发现人心之善、感受人性之美,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导语“会心,意思是从学习、生活中领会道理”,启示学生从个人经历的素材库里去找内容;“会心是对别人没有明说的意思心领神会”,启示学生从与他人交往的故事入笔,可选择他人的善解人意、他人对自己的默默帮助的素材来写;“会心也指彼此之间的情意相合”,启示学生选择亲人间、同学间、师生间的心灵契合,能够从心底产生快乐的事来写。又如,江苏镇江卷“天气牵动的心”中的“天气”与“心”,都是学生熟悉的、真实可感的。“牵动”也是学生能体会到的“动态心理”,以“亲历者”或“观察者”的角度鼓励学生精心选择天气和所叙人或事有密切关系的素材来写。随着横线上所填内容的变化,学生选材灵活、表达灵活、立意灵活。可以写记叙文,写天气引发的某人的故事及激荡起的内心情感,这是“天气”与某人的交流;可以写说明文,介绍天气与人内心的某种科学联系;可以写议论文,谈天气对不同的人的影响。这就要求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由身边小事洞穿时代风貌。小故事,大格局,同一个故事,不同的指向,文章的立意也就有了高下之分。再如,江苏无锡卷“给铁凝老师的一封信”,要求学生与作家进行情感的交流,向铁凝倾诉自己对“真诚生活”或“赤子之心”的看法,可以结合叙事讲述,也可以结合叙事谈自己的看法,最后请铁凝对自己的所想所为给予指导评点。另外,2023年山西卷的“相见欢”、四川眉山卷的“我们都是一家人”、河南卷的第二题“你让我的世界很精彩”、四川广元卷的“我与的故事”、江苏宿迁卷的“那一次,我与_____深深共鸣”、江苏南通卷的“行走间,我发现了”、新疆卷的“我和你”、云南卷的第二题“留住的味道”等,都着眼于“我”和“你”的情感交流,为考生说真话、抒真情提供了舞台。
五、鼓励想象联想,考查创新能力。今年不少作文题本身就是一种聯想与想象的召唤结构,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个性化的创意,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譬如,北京卷第二题“我生活中的一棵树”是一道让平时关注生活、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的学生脱颖而出的好题。导语中的“倘若发挥想象,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呈现不同的风采”调动了学生真实而丰富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围绕“树”展开大胆想象。有的学生“看到题目,就想到了我家后院的那棵树”。有的学生把自己从小坚持的爱好比喻成一棵树:“在这棵‘树发芽长高、开花结果的过程中,我的热爱不断加深,也赢得了荣誉,理解了努力拼搏的重要性。”山西卷第一题“相见欢”中的“见”可以是意料之外的相逢,也可以是渴望已久的实现。可以写“见”到一个实在的“人”;也可以写虚幻的对象,如壮美的景物、特别的事物等;还可以大胆想象,“见”到历史人物。如你钦佩的人物苏轼,你从书中见到他面对人生坎坷时的豁达和从容,这对于你个人的成长而言,是丰厚的营养。但这还是单向的“欢”,还应该把自己的变化写出来,假想苏轼在世见到你的成长,想必亦欢悦。相见欢意味着相见两者俱欢悦。湖北荆州卷的第三题要求学生“凭借想象,可以再造时空,表达美好愿望;化身为凤,可以飞越荆楚,见证过去未来”,以“一只凤鸟的奇幻之旅”为题,畅想荆州未来,写一篇作文。浙江温州卷的第二题针对三本书的封面内容“犯错”的图片,要求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进行文学创作”。浙江绍兴卷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选择合适的对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童话或寓言”。还有四川自贡卷的第二题“奔跑吧,盐都少年”、重庆B卷的第一题看图作文、山东临沂卷有关三棵树的作文题、浙江丽水卷的第一题针对一则报道,要求学生大胆地想象,写一篇记叙性文章等。
作文命题是教育理念的一种导向。反思今年中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及趋势,给2024年备考带来三点启示:一是追求独特而有深度的生活感受,关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写个性化作文。二是关注社会,思考生活。关注社会,对社会问题能有自己的判断与评析、思辨与感悟;关注热点,与时俱进,写本色作文。三是加大阅读量,积累丰富素材。中考作文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素养、能力和品质,这要求同学们两耳要闻窗外事,阅读面广,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同学们,2024年将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只要我们“与自信为伴,让青春飞扬”(荆门题),“锲而不舍”(枣庄题),不怕“吃苦”(凉山州题),就一定会“翻过那座山”(怀化题),“定风波”(山西题),谱写出更新更美的“奋斗之歌”(聊城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