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将与各类所有制企业聚焦主业、协调联动、互利合作,共同探索产业链融通发展的‘中国方案”。最近,由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正式在京启动。
专业人士分析,共链行动是继央企“链长制”后又一真正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循环畅通的实招、硬招。以中央企业为牵引,以实实在在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为载体,以优质中小企业为支撑,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有序竞合、有效对接、共链开新局,预示着离佳境最近时刻来了。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强调,共链行动重点要在“五共”上下功夫。一是共建新机制,实现多维度协同;二是共筑新基础,夯实产业发展底座;三是共享新成果,激发产业发展源动力;四是共创新生态,打造互利共赢共同体;五是共谋新发展,掌握未来竞争主动权。
作为与2022年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颇为相似的又一硬核举措,“共链行动”旨在探索建立以中央企业为牵引,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大中小企业有序竞合、融通发展的新格局。
就民营企业来讲,这些年在不少细分领域形成了一大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机制灵活、反应灵敏,已成为产业创新的重要连接点和发源地。
共链行动不仅聚焦中央企业的产业链间协作,还将突出中央企业与优质中小企业之间的融通发展。通过这两大途径,建立常态化工作协同机制,搭建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交流平台,在采购订单、协作配套、创新合作、资源共享、产融合作、产业赋能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示范合作项目,挖掘一批大中小企业“链式”合作的典型做法,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事实上,近年来中央企业在产业链融通发展方面已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中国移动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与产业各方一道,强化产業共治、多链协同。通过“串珠成链”汇聚上链企业超1300家,通过GTI国际产业合作平台汇聚全球143家运营商、256家产业合作伙伴……这就是特色鲜明的“大中小”融通发展且成效显著的例证。
“推动中央企业与各类所有制企业聚焦主业、协调联动、互利合作,共同探索产业链融通发展的‘中国方案,积极补链、强链、固链,切实提升我国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共链行动启动会上指出,下一步,重点要在“五共”上下功夫:
一是共建新机制,实现多维度协同。绘制产业链图谱,牵头组织产业联盟,加强与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协调会商,建立产业链上中下游供需对接机制、项目共建机制、成果共享机制和生态共建机制,提升我国产业链协作效率。
二是共筑新基础,夯实产业发展底座。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组建更多创新联合体,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联合中小企业开展强基补短工程和产业基础能力再造工程,着力解决我国产业体系“缺基少核”问题。
三是共享新成果,激发产业发展原动力。积极开放应用场景,以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为切入点,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产品服务进入中央企业采购名录,为新产品、新技术大规模示范应用提供支撑。
四是共创新生态,打造互利共赢共同体。发挥龙头企业产业主导作用,强化产业链供需协同,引领带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新型价值创造体系建设,着力营造开放共享、相融共生、互利共赢的平台和生态。
五是共谋新发展,掌握未来竞争主动权。加强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上的合作,大力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强与国际商业伙伴合作,完善面向全球的生产服务和资源获取网络,构建具有更强创新力、更加多元化、更安全可靠的供应链体系。
面向未来,张玉卓强调,要科学谋划实施方案,结合产业链特色,以链式思维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抓住重点务求实效,围绕供需匹配、协作配套、创新合作、资源共享、产业赋能、产融结合等方面,持续强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产业合作和有效对接。
“以实实在在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将共链行动真正打造成为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循环畅通的实招硬招”……可以预见的是,属于“大中小”融通发展的“佳境时刻”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