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对老年心梗急诊PCI 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

2023-12-19 08:02高姝芳
医学信息 2023年23期
关键词:关键环节心梗胸痛

高姝芳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一科,天津 300222)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具有病死率、致残率高的特点[1]。特别是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临床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可促进心肌血液循环,控制病情,缩小梗死面积,改善患者预后[3]。但是PCI 术后仍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在冠状血液循环恢复前,可能造成患者死亡[4]。因此,临床在PCI 术后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促进良好预后[5]。但常规护理效果有限,关键环节超前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法,通过对围术期关节环节实施超前评估,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从而改善预后,确保手术效果[6]。本研究选择2021 年2 月-2022 年2 月在我院诊治的74 例老年心梗急诊PCI 患者临床资料,探究关键环节超前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2 月-2022 年2 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诊治的74 例老年心梗急诊PCI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7 例;年龄59~78 岁,平均年龄(65.19±3.78)岁。观察组男18 例,女19 例;年龄60~80 岁,平均年龄(66.01±3.90)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心梗临床诊断标准[7];②年龄均大于59 岁;③均符合急诊PCI指征[8]。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合并PCI手术史;③依从性较差,随访资料不完善。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①基础护理:遵医嘱给予基础护理和治疗;②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术后生命体征监测;③术后指导:告知术后注意事项,指导进行相应康复锻炼、饮食等。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干预:①成立超前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主治医生、护理人员组成,针对老年心梗急诊PCI 术患者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以及常见并发症,制定超前护理干预措施。②术前关键环节超前护理:ⓐ物品检查:对急诊PCI 术相关物品、设备仪器进行检查,以规避手术风险;ⓑ抢救药物准备:术前确诊口服用药情况,并对术中应用药物进行详细标注,使抢救过程中快速、准确应用;ⓒ心理支持:针对患者的现状,与家属沟通,给予个体化心理支持,规避不良心理的影响。③术中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制定应急分配责任制,分为沟通、观察和记录以及执行3 方面,进行相应技巧性沟通、生命体征记录和观察、术中并发症观察。执行护理发现患者出现冠脉内压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进行补液处置,以避免不良事件发生。④术后关键环节超前护理:ⓐ由专人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定时向医生进行反馈;ⓑ责任护士每天定时床旁确认用药情况,并通过访谈方式,了解患者康复心理状态;ⓒ依据患者心理现状和个体差异,指导患者自我疏导和早期康复锻炼;ⓓ每天床旁给予患者鼓励、肯定,并给予循序渐进的训练,以提高患者PCI 术后运动耐力恢复;ⓔ定时测定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及时调整用药、训练。每周将护理过程中的措施以表格形式填写,并及时将信息上交,护士长进行整体监督,了解疾病护理情况,定期开展讨论工作,不断完善关键环节超前护理,保持关节环节超前护理不断优化。

1.4 观察指标 术后2 周,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6 min 步行试验距离、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水平。

1.4.1 6 min 步行试验距离[9,10]患者在平直走廊尽行走,依据步行距离(<150 m、150~425 m、426~550 m)分为重度、中度、轻度心功能不全。

1.4.2 护理满意度[11]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0~100 分,90 分为以上满意,60~90 分为基本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3 生活质量水平[12,13]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定,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各维度评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19.0 版本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小于对照组,心输出量大于对照组(P<0.05),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2.2 两组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6 min 步行试验距离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6 min 步行试验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6 min 步行试验距离比较()

表2 两组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6 min 步行试验距离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5 两组生活质量水平比较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水平比较(,分)

表5 两组生活质量水平比较(,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论

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导致心肌发生持久性缺血所致[14]。PCI 术可快速缓解心肌缺血,实现迅速复流[15]。但是PCI 术后存在再灌注损伤风险,如不及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16]。临床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护理效果局限,尤其是对老年心梗急诊PCI 术患者,护理效果不理想[17]。针对老年心梗急诊PCI 患者临床特点、急诊PCI 术关节缓解,开展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干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可提高护理效果[18]。但目前关于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干预对老年心梗急诊PCI 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尚无明确定论,具体的应用优势还需要进一步探究证实。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平均动脉压小于对照组,心输出量大于对照组(P<0.05),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干预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但对心率无显著影响。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可针对老年心梗急诊PCI 术关键环节进行超前护理,控制危险因素,恢复心肌功能,促进心输出量增加,最终降低患者平均动脉。本研究还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6 min 步行试验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老年心梗急诊PCI 术患者实施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可促进胸痛快速缓解,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一定运动耐受力,增加6 min 步行试验距离,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另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护理方案可有效预防PCI 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为患者良好预后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干预对急诊PCI 术关键环节进行超前干预,可为术后康复提供有利条件。如早期个体化功能锻炼、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从而及时发现并发症[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利于护患关系建立,可促进护理沟通,对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影响。此外,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对老年心梗急诊PCI 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及预后均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促进血流动力学改善,增加患者心输出量及6 min 步行试验距离,预防并发症,快速缓解胸痛症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关键环节心梗胸痛
心梗猛于虎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掐准关键环节
个别谈话应把握好六个关键环节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找到稳定村医的关键环节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