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以海南大学为例*

2023-12-19 18:05蒋志国陈卫军张伟敏陈文学
广州化工 2023年13期
关键词:化学食品思政

蒋志国,陈卫军,张伟敏,陈文学

(海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首次用到“课程思政”一词,提出大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随着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所有教师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责任,做到守正创新[1]。其中,守正是始终都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教育活动,不得违背党的理论与路线。思政课的核心为“思”,重点为“政”,所有课程都是思政教育的载体,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课堂中有出彩的表现,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让思政课程能在创新中增添势能。总之,教师应站在专业视角分析思政课的内容,慢慢滋润学生的心灵,要同时从挖掘思政元素与融入课程两方面用功着力,自如融入思政元素,自发升华情感。

1 课程思政背景下重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食品化学课程是高校食品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与基础课程,同时兼具较强的理论性与应用性,要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食品化学课程中主要讲授的是食品的基本组成成分及其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这些组成成分在不同加工及贮藏条件下发生的主要化学变化和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食品,而食品安全更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整体上看,这门课程就是以化学的知识对食品的构成、营养、性质等进行分析,探明每一种食物在生产加工、运输存储等环节能产生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食品的安全与营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食品的基本组分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重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1)有利于促进食品类专业学生思想的升华。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将民族责任感、专业自信、职业素养教育、环保健康理念、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等思想有机融合到食品化学课程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2)有利于促进食品类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即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下,激发食品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主动承担起新时代接班人的重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报效祖国的能力。这对于食品类专业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在合理设定德育目标的基础上,通过重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实现食品化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掌握食品化学课程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思想政治素养的有效提升[2],并引导食品专业学生身体力行提升食品安全并承担社会责任。

2 课程思政背景下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重构与改革的具体策略

在食品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引领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能力,从价值取向上对学生进行引领。为此,本文阐述课程思政背景下重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下文以海南大学为例,侧重探讨了课程思政背景下重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具体路径。具体如下:

2.1 加强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是确保课程思政背景下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因此,海南大学应当高度重视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具体而言:

(1)培养食品化学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观念和自觉性。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力量[3]。在实施食品化学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海南大学必须要唤醒食品化学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自觉,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落实到实处。例如,增强食品化学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即准确地把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课程思政作为育人的本质和必然要求看待,主动地参与到食品化学课程思政实施中。同时,海南大学应矫正食品化学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层面的偏差,形成对课程思政的正确认知。例如,教师应正确地理解课程思政的价值在于实现育人与育才完美结合、正确认识教学专业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的相辅相成关系等。

(2)提升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教师德育能力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与广阔外延的概念,要求教师对教育产生无限的热爱,也要对人性有深刻理解,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引领。教师德育意识与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通过对几本理论书籍的学习就能获得的,要在实践中逐渐实现提升。从本质上看,德育是人性教育,教师要把“以人为本”理念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要无限热爱自己的职业,要深刻理解与尊重人性,具备良好的哲学思辨能力,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对他们提出批评[4]。教师要对他们表示包容,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也能成为有着宽广胸怀的人。食品化学课程教师在思政理论学习方面不能松懈,要留意时政政治动态,仔细阅读“学习强国”中推送的相关内容,逐渐提高思政素养。同时,教师要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教学会议,与更多同仁分享经验、交流体会,透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使其发挥出真正的效力。

2.2 深入挖掘食品化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背景下,食品化学课要充分发挥出育人功能,充分挖掘蕴含于专业知识中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科研精神等思政元素,将其作为食品化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衔接点,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食品化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包括:

(1)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食品,如豆腐、腐乳、发酵酒、内蒙古奶酪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传统饮食文化资源,弘扬和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例如,《吕氏春秋》和《世本》等,就提到过仪狄酿酒;在医书《黄帝内经》中,有黄帝与岐伯关于制造酒和饮酒利弊的对话等。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食品科学家身上的感人故事,向学生介绍励志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骨子具备的奉献、奋斗、创造精神。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与思政内容紧密融合,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2)职业道德。不管是目前的学习与生活,还是日后的工作,遵守规则都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不断提高道德水准,把食品安全、质量放在首位,为人民健康提供保障,鼓励学生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例如,食品化学课程中包含的知识点“油脂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其存在涉及职业道德的内容。例如,社会上曾出现过的食用油脂以次充好或者掺假现象、社会影响比较恶劣的食品安全事故相关案例等,这些都是由于从业者违背职业道德而造成的。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平台、数字文献库等查阅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案例,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案例剖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深刻意识到此类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生产经营者无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的,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感,能激发学生学好专业课的斗志,尽己所能提高食品安全。

(3)科学的态度与素养。在食品化学课程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具备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当学生遭遇实验失败时,要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实验的失败,并积极寻找失败的原因,直至实验成功为止。食品化学课程中,教师应借助于演示实验,让学生对实验步骤、操作要领等产生了解,并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做好记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引领学生逐渐形成强烈的科研精神。安排分组实验,鼓励每个成员尽力完成好自己的任务,感受团队的力量并学会合作。实验结果有可能是失败的,但鼓励学生不能因此而气馁,要有百折不回的精神。激发学生进行尝试性实验,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这样的实验教学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规范、严谨的意识,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为日后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2.3 创新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背景下,通过创新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方法,实现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二者的紧密结合,有效地提升食品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可以尝试运用下列教学方法:

2.3.1 合理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借助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食品化学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案例教学法就是根据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由教师为学生创设两难情境,没有固定的解决措施,教师把学生引入“现场”中进行观察,激励学生深入思考,此时教师不是拥有知识的传授者,不会只是机械地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因为教师告诉学生的这些方法与技巧在实践中往往行不通,也会让教学变得乏味无趣。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大胆尝试、反复实验,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见解,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不仅能从知识上产生取长补短的效果,也能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之前,教师要同时从专业知识、思政知识两方面入手做好准备,增加知识储备量,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巧妙地把食品化学课程知识融入热点事件中,让专业知识与时政紧密相依。学生获取案例之后,要想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先要明确需要运用哪些知识点,然后进行消化,广泛查阅各种类型的理论知识,还要缜密地思考才能找到应对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能实现能力升华。

例如,可以将食品化学课程与保健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乱象结合起来,夸张宣传、虚假宣传等情况普遍存在于保健品行业,产品功能究竟如何,可以利用食品化学方面的知识加以分析。在学习食品化学糖类部分的内容时,可以适当增加低聚异麦芽糖方面的内容,这是一种能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增殖双歧杆菌的物质,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大量生产低聚异麦芽糖的实力。案例教学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主动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扩散给周边人群,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又如,结合食品行业中存在的食品掺假等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列举不良商家为了达到或提高营养成分目的的掺假案例,如猪饲料中加瘦肉精以减少脂肪含量,提高瘦肉率;原料奶中加三聚氰胺以增加蛋白质检出率。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案例,引导学生站在从业者的视角去思考食品安全问题、良心与诚信等。通过鲜活的案例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更能引导学生熟悉食品安全法律,从而真正的将食品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引入到教学环节当中,在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2.3.2 注重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多角度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在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围绕不同的主题,在学生头脑风暴和增进食品化学课程内容学习的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讨论主题选择过程中,应注重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对应与结合,从而切实有效的提升食品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效,促进食品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思想政治素养的共同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引入我国著名的香料和食品添加剂专家孙宝国教授的事例。孙宝国教授构建了肉香味含硫化合物分子特征结构单元模型,研究成功了一系列重要肉香味食品香料制造技术,奠定了我国3-呋喃硫化物系列和不对称二硫醚类食品香料制造的技术基础;凝练出了“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新理念,研究成功了以畜禽肉、骨为主要原料的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技术,奠定了我国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的技术基础。教师在引入事例基础上,要求学生围绕孙宝国教授的亲身经历、卓越贡献、研究成果、探索过程等,分析其中所展现出的孙教授的精神与品质等等。通过各小组学生头脑风暴的思考和探索,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科技创新和科技兴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报国的情怀。同时,这个过程也可以实现对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育,引导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又如,教师可以将食品化学课程中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相关内容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讲解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内容,通常需采用公式推导等方法,得出蛋白质含量的计算公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清晰地向学生明确了食品中蛋白质含量与其氮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内容特征引入毒奶粉事件。例如,三鹿集团把工业原料三聚氰胺作为氮源掺杂到婴幼儿奶粉中以提高蛋白质含量。教师可引导各小组同学结合课程讲授的原理及操作方法等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及影响有清晰地认识,更能够增进学生主动遵循法律法规,主动关注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形成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2.3.3 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

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用教学视频进行学习。但与传统的教学录像有本质不同,并不像教师站在讲台上为学生授课。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通常只有几分钟,每个视频的知识点都较为鲜明,针对性强、易于查找。由于教学视频长度得到了控制,能在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间段内进行学习。而且,学生可以自己控制观看的速度,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回放、暂停,产生良好的信息传递效果。教师除了把视频提供给学生以外,还为他们进行在线辅导。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中会产生许多疑问,教师要对此有足够的了解,在课堂中安排讨论、答疑等环节,促进知识吸收内化。

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围绕食品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查询文献和学习教师发布的在线微课等,在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和释疑的基础上,借助ppt等多种形式展现自主学习成果。例如,在分析食用油成分时,学生通过大量搜集阅读资料,能对食用油脂有更加充分的认识,也能了解油脂工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形成强烈的国家意识。通过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还可以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3.4 运用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

实验教学是食品化学课程教学重要构成部分。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突出融入实事求是、科学规范与严谨等相关思政元素内容,从而有效地落实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教师应当适当地增加设计性、创新性的食品化学课程实验内容,不应拘泥于既有的验证性实验。具体而言,应注意两个方面:

(1)在验证性实验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实验前进行预习,了解实验基本原理、内容、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而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以严谨态度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客观分析,真实记录。对于实验中未得到理想结果的学生,教师应当是给予鼓励,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出现的原因所在,并结合实验结果通过分析讨论,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同时,通过这个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环节,教师应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在确保学生实验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结合最新发生的一些事件或者某具体案例,运用科学思维去设计一些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学生可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独立完成实验项目,也可由学生自主成立专门的“课题组”围绕创新性实验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索和实践。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作为“课题组”的成员可以在明确地分工合作基础上,通过相互配合,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实验项目,亦可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2.4 完善食品化学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方法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食品化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在考核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侧重分析他们的思想行为发生了怎样的改变,预测学生日后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否承担责任。具体而言,应涵盖如下多个层面:

(1)学业成绩:每个学期末依然要组织考试,把成绩当成一种重要的考核目标,但不能满足于成绩评定,要通过一纸试卷分析学生的态度、动力有怎样的改变;

(2)问卷调查: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编制调查问卷,从知识、素养、价值观等方面入手对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

(3)作业反馈: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开放式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形成了怎样的学习态度,分析他们是否具备强烈的钻研精神;

(4)学习体会:组织学生撰写学习体会,以此了解他们对课程学习的认知,对于自己日后应该怎样扮演好食品人这一角色产生了怎样的看法等;

(5)学生与教师共同评价:注重对学生的态度、表现等进行评价,尽量不采用横向对比,发挥出纵向对比的优势,即判断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6)实验考核:以实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从实验设计、仪器使用、团队协作、分析问题等方面入手,评价学生是否通过实验达到了能力与思想的提升;

(7)学科竞赛+大创项目:这种形式的考核评价,能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思维活跃程度、知识面等有准确把握。

总之,通过涵盖多个层面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对食品化学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的全面反映,客观地反映出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情况以及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情况,继而将考核评价结果反馈到教学当中,促进食品化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法的优化和改进,切实提升高校的育人效果,真正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3 结 语

总之,课程思政背景下,海南大学《食品化学》课在改革过程中,从教学大纲修订方面入手,对教学体系进行重构,调整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精心设计与优化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应当注重食品化学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自然对接,充分释放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让学生通过《食品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把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等精神传承下去,让这门专业课变得有情怀、有温度,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学到知识,也能学会做人做事,从而实现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化学食品思政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