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存进
(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1121)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而专业课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两者之间似乎不存在多大联系。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不能有效融合的现象已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成效。对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高校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课程思政,通俗地讲,是指非思政课的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授专业知识,也要恰如其分地讲授专业知识中蕴含的德育知识,帮助当代青年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思想过硬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目前,精细化学品化学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介绍常见精细化学品(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食品添加剂、染料化学品、香料香精、农药化学品等)的分类、结构、性质、用途及发展前景,为学生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相关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由于精细化学品化学的教学素材大多贴近生活,有些甚至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如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的安全问题。因此,可结合时下精细化学品化学领域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入剖析,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实现专业知识与德育知识的有机融合。
教材是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目前,精细化工已发展成为现代生产的一个支柱产业,精细化学品广泛应用于高新技术、国防、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精细化学品化学的课程内容中蕴含了不少的思政育人元素,只需深入挖掘这些思政元素,并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将为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思政提供内容保障。宫建伟[3]认为,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将思想的内容表达出来,学生可以通过科技、历史、热门话题等方面的知识和教辅材料,客观了解神秘世界,学习和掌握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此外,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内容涉及到许多伟人传记的成功故事以及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这有助于学生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爱国主义深入人心。表1列举了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蕴含的一些思政元素。
教师乃教育之本,任重道远,担负着神圣的使命。课程思政的理念能否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关键在教师[4-5]。目前,我校所有担任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的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德才兼备,且都是高级职称,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标榜示范作用,能保证课程思政的顺利、有效、持续地施行。虽然他们不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但他们可以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教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烙印在心头、落在实处。所有这些都使得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成为可行。
在培养方向上,精细化学品化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它们都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外化为自觉行动,内化为精神追求,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其中不乏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对时下的热点事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打破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注重学生实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学品化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似乎是两条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但在现阶段,将思想政治因素融入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精细化学品化学教育必将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的重要辅助渠道,它们相互促进,形成协同效应。
肥皂,这种最古老的表面活性剂,在我国宋代就开始被广泛使用,其制备技术在当时已相对成熟。宋代庄季裕撰写的《鸡肋篇》中就有关于肥皂的记载[6],当时人们以皂荚、香料、白面等为原料制成肥皂,用于洁面沐浴,具有良好的洗涤效果。
尽管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有悠久的历史,但我国的表面活性剂工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不过那时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民用表面活性剂,用于民用洗涤剂。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表面活性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和品种不断增加,2013年我国表面活性剂总产量超过380万吨,占世界表面活性剂总产量的20%左右,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7]。主要大品种表面活性剂种类齐全,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α-烯烃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季铵盐、脂肪酸乙醇酰胺、烷基甜菜碱和咪唑啉等均已实现工业化,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还有规模化出口。
在表面活性剂制备技术方面,经过近30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其中的膜式磺化、乙氧基化以及胺化和季铵化等技术,均实现了突破,有些技术指标,如: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材料消耗等,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化技术体系。
在表面活性剂绿色化方面,有些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比如,由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采用改进的绿色化生产工艺,开发的产品中不含氯乙酸钠的直接氧化法制备醇醚羧酸盐工艺已实现千吨级工业化生产,该技术实现了全球首次工业化生产[8]。
通过介绍我国表面活性剂的发展状况及最新进展,展现了表面活性剂工业在新中国的巨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表面活性剂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文化自信[9]。
记录文字的载体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国古代经历了以甲骨、青铜、竹简和绢帛等为文字载体的发展过程。我国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该技术在提升纸张的质量和产量的同时,减少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原料来源。造纸术从中国先后传播到朝鲜、日本、阿拉伯国家、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推动了各地文化的交流,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一项重大贡献。前苏联教授苏赫曼在所著的《造纸学》中这样评价:“中国蔡伦在1800年前发明了纸,其他任何发明,对文化发展的促进,都不能和纸相提并论”[10]。我们为祖先而骄傲!在造纸化学品章节的教学中,通过讲解这些耳熟能详的素材,将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使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专业知识,还可以切身感受到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并有效激发文化自信心。
目前,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食品添加剂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11]。然而,在实际食品生产活动中,滥用添加剂、销售假冒伪劣的食品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是一起法律意识淡薄、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的严重食品安全事件。该事件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年,但仍有不少中国民众对国产奶心有余悸,消费者甚至“谈添色变”[12],该事件让食品添加剂背了黑锅。通过对这起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事件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三聚氰胺属于化工原料,非法添加在牛奶里是为了增加原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但它并不是食品添加剂,是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是可以安全使用的。其次,把毒奶粉事件有关的负责人的处理结果告知学生,让学生明白食品安全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涉及法律层面的重大社会问题[13]。最后引导学生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强化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
在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既学到了精细化学品化学专业理论知识,又提升了思想政治素养。如何深度挖掘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润物无声地融入到教学相关环节,既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又实现德育培养的提质增效,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