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与实践

2023-12-19 21:26师晓园
建材发展导向 2023年21期
关键词:模架后浇带建筑施工

师晓园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的主要材料,受材料特点影响,实际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裂缝,影响建筑施工之整体质量,阻碍建筑行业发展。因此施工人员应正确认知后浇带施工技术重要性,结合建筑施工需要,制定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方案,灵活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实现控制建筑施工质量的目标。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规模较大,且结构复杂,按照功能划分为住宅区、商业区以及地下室,各区域的功能不同,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目标存在差异,应用施工技术的难度较大,为保证建筑施工质量,该工程中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该工程总面积46万m2,设置使用期限为60年,对建筑的耐火能力与抗震能力要求高,要求建筑耐火等级超过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高度为70m,地下室为整体式结构,共2层,各部分施工均涉及后浇带施工,用于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降低出现结构裂缝的可能性。施工中,混凝土结构主体与后浇带使用材料强度不同,用于后浇带施工的混凝土强度略高于主体结构,该工程选用等级为C30、C35的混凝土,考虑材料性能与施工目标的影响,设计后浇带的构造形式,包括后浇带宽度、长度与施工缝位置等。施工技术应用效果良好,丰富施工人员的施工经验,可作为其他建筑施工应用施工技术的参考,以体现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

2 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2.1 后浇带设计

设计方案是应用施工技术的依据,合理的设计方案为施工技术的运用创造基础条件,因此施工中重视设计工作的开展,掌握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后浇带施工目标。后浇带设计中,考虑钢筋的影响,尽量避免使用贯穿后浇带整体的钢筋,将钢筋设置为断开的形式,克服钢筋产生的约束拉力,以便后浇带发挥应有作用。后浇带宽度设计为设计重点,按照行业要求,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宽度控制在0.8~1m之间,针对内部设置钢筋的后浇带,有关文件中作出明确规定,后浇带宽度务必要高于0.8m,适应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需要,确定后浇带的宽度。抵消收缩应力是设置后浇带的目标,为实现该目标,将后浇带间距设置作为工作重点,通过科学的间距设置,延长封闭时间,减小混凝土收缩产生应力,间距设置为30~40mm为最佳,体现后浇带功能。根据建筑结构使用材料的性能,分析不同区域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力大小,基于分析结果确认后浇带的设置位置,在收缩应力大的位置设置后浇带,避免混凝土结构裂缝出现的同时,控制后浇带施工成本,适当采购施工材料[1]。

2.2 支模架施工

后浇带施工中,务必要设置支模架,作为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基础,高质量完成支模架的安装,创造应用施工技术的便利条件。搭设钢筋过程中,如存在外露的钢筋,使用保护剂处理钢筋接头,增强钢筋的抗锈蚀能力,分析钢筋的结构特征,将肋骨筋设置在靠近混凝土浇筑方向,同时使用收口网隔离钢筋,确保施工过程中钢筋状态良好,提升后浇带施工质量。完成支模架搭建后,使用止水带粘贴模板分析位置,粘贴之前清理模板表面,保持模板表面清洁状态,使止水带与模板紧密贴合,阻止污染物、灰尘等进入模板内部,浇筑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不会被污染物影响,后浇带结构的完整性得以保证。进入混凝土浇筑环节之前,使用处理剂处理模板内表面,形成保护层,以便混凝土凝固后,脱模工作的顺利开展,拆除支模架之前,检验混凝土的性能指标,达到标准再拆除模板。建筑施工中,要注意后浇带模板为独立体系,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要求单独支设,深入研究施工方案,学习支模架搭建技术,顺利完成施工任务,搭建结束后检验支模架体系的强度,如发现支模架存在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固支模架,直至支模架体系强度符合要求。

2.3 施工缝

虽然后浇带施工目的在于消除混凝土结构裂缝,但在施工中无法避免施工缝的出现,为此在后浇带施工中,要根据后浇带的受力情况,设置施工缝的位置,减小施工缝的不良影响,由于后浇带为刚性结构,施工缝设置在受力小的位置。后浇带接缝形式较多,适用条件各有不同,如平直接缝,后浇带施工中常见接缝形式,施工难度小,适用于薄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但渗透性差,不利于提升后浇带的施工质量。阶梯式接缝,相较于平直接缝,这种接缝形式延长抗渗路线,界面结合效果良好,适用范围广,但使用模板拆除难度大。企口接缝,适用于大体积建筑施工,若混凝土结构较薄,切忌采用企口接缝形式,但企口接缝形式施工难度大,施工人员需完成大量工作,要注意边角的保护。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分析不同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确定后浇带的接缝形式,制定后浇带施工技术方案。通常情况下,后浇带位于超长混凝土结构时,接缝形式设置为平直缝,简化支模流程,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周期,如建筑物梁高低于0.6m,适用阶梯接缝,否则优先选用企口接缝形式,工程遵循该原则完成施工任务,施工缝设置位置合理,后浇带发挥应有作用[2]。

2.4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后浇带施工的关键环节,决定后浇带施工质量,为使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发挥应有作用,施工人员学习混凝土浇筑相关知识,掌握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求,具备按照要求完成浇筑任务的能力。1)浇筑时间选择,后浇带分为收缩型与沉降型,两种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不同,收缩型后浇带,记录两侧混凝土龄期,超过60d即可进入浇筑环节,沉降型浇筑时间选择基于结构稳定性,一般为主体结构浇筑完成2周后;2)观察混凝土结构的状态,进入浇筑作业前,润湿混凝土结构,去除混凝土表面的脏污,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24h以上;3)微膨胀混凝土尤其适用于建筑后浇带施工,施工人员要检验使用混凝土的性能,测量混凝土中膨胀剂的含量,应为10%~12%之间,浇筑过程中振捣混凝土,使混凝土搅拌均匀,混凝土浇筑前,使用塑料薄膜包裹钢筋,以免钢筋锈蚀;4)浇筑方式的选择,地面以上建筑中后浇带需连续浇筑,而地下室采用分段浇筑法,无论采用哪种浇筑方式,考虑后浇带的作用,适当增设钢丝网加固后浇带,如采用分层浇筑法,观察底层混凝土的凝固状态,在混凝土初凝之前结束上层混凝土浇筑。

2.5 地下室后浇带施工

地下室后浇带施工具有一定特殊性,相较于其他区域后浇带施工难度大,为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工程负责人确定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流程,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规定顺序完成施工。建筑地下室所处位置,使该区域容易出现渗漏问题,在地下室开展后浇带施工时,要重视止水带的安装,阻止水分渗入地下室,维护后浇带施工环境,清除技术应用障碍。受建筑结构的影响,地下室环境潮湿,延长混凝土的凝固时间,施工人员要关注后浇带的凝固情况,观察模板是否存在漏浆,如出现明显的漏浆现象,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封堵模板中的漏浆位置,确保后浇带结构完整。在模板外部设置对拉螺杆,起到加固模板的作用,同时检验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比较测量结果与拆模标准,当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后,才可以拆模。防水施工与后浇带施工关系紧密,施工顺序会影响施工技术应用方式,优先开展混凝土施工时,设置对拉螺杆之间距离为45cm,反之则需要铺设防水卷材。结束后浇带施工后,使用压光机处理混凝土结构表面,使后浇带与地下室结构融为一体,发挥后浇带的作用,增强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出现裂缝的可能性[3]。

3 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实践策略

3.1 安全管理

实际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过程中,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施工开始前,开展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所有参与施工人员掌握施工技术的安全应用方式,降低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维护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后浇带支撑结构的检验,安装支撑体系后,检验连接部位的稳定性,总结检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性采取措施加固支撑体系,加固后再次验收,直到支撑体系牢固性达到标准后,进入后续施工环节。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增加安全防护装置,丰富施工人员可用安全护具的种类,设置安全督查员,检验施工人员安全装备的穿戴情况,深入施工现场验收支架的搭建情况,施工期间监督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防止施工人员出现违约行为。脚手架与后浇带施工密切相关,相关人员要重视脚手架的搭建,识别脚手架固定位置,判断螺栓是否处于拧紧状态,如出现松动,使用工具拧紧螺栓,施工期间不可将混凝土运输管道,搭设在脚手架之上,控制脚手架承受荷载在合适范围内。坚决禁止高空抛物,拆除后浇带模板后,按照要求收集模板并清洗模板,统一运输至指定位置保存,实现后浇带模板循环利用[4]。

3.2 材料选择

总结以往建筑施工经验,统计发现70%以上裂缝的出现原因为,混凝土性能达不到标准,材料的选择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施工中,要结合施工方案,确定后浇带材料的使用标准,严格按照要求完成材料的采购,避免劣质材料被用于施工。后浇带施工涉及材料种类较多,包括混凝土、钢筋等,各类材料在后浇带施工中发挥作用存在差异,材料特性有差异,施工人员要按照不同材料的保存需要,优化材料的存储环境。考虑该工程的混凝土结构施工需要,工程人员确定使用等级为C35的混凝土,依据该标准检验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测量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判定混凝土是否符合施工技术应用标准,按照施工进度,计算混凝土的使用量,控制入场混凝土的量,规定时间内将混凝土使用完毕。实践检验,后浇带使用混凝土高于主体结构,可杜绝二者之间出现裂缝,使主体结构与后浇带形成统一整体,共同承受建筑物施加的荷载,提升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能够达到预期标准。

3.3 收缩与沉降监测

结束浇筑任务后,施工人员还要监测后浇带的收缩与沉降情况,监控混凝土的状态,发现混凝土浇筑存在的问题,建成动态化监测机制,随时调整施工技术的应用方式,强化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正常情况下,混凝土监测周期为60d,要求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程度超过30%,监测期间正常开展封闭浇筑施工,赋予后浇带更高的应用价值,避免主体结构表面出现裂缝。沉降测量开始于主体结构施工后,使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将测量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得出的测量结果参考价值高,作为施工人员调整施工方案的数据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方案的实际可行性提升。收缩与沉降监测是检验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精确测量,施工人员能够准确掌握后浇带施工质量,判断建成的后浇带质量是否达标,基于监测结果,制定后浇带养护方案,维持后浇带状态良好。组织监测人员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方式,熟练掌握监测工具的应用技巧[5]。

3.4 后期养护

为巩固后浇带施工成果,现代建筑施工中,要关注后期养护工作的开展,正确认知养护工作的价值,调查施工区域的自然环境,识别影响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因素,选择最适宜的混凝土养护方式,为混凝土凝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及时补充水分,阻止裂缝的出现。在后浇带表面覆盖土工布,常用养护方式之一,维持混凝土所处空间温度、湿度不发生明显变化。洒水养护成本低,以洒水的方式使后浇带处于湿润状态,避免混凝土中所含水分过分蒸发,出现裂缝,如采用洒水养护方案,养护时间最少为2周。养护期间,设置警示标识,禁止施工人员或车辆进入养护区域。拆除后浇带养护模板后,使用养护液处理后浇带表面,该养护方式效果优于传统养护方式,但养护时间略长,一般不应少于1个月。地下室后浇带养护过程中,注意增强后浇带的抗渗性,后浇带外墙位置粘贴止水带,合理选择止水带的规格,长度与宽度分别为350mm、3mm,止水带超出后浇带,外露部分的长度超过15cm。施工中使用挡土板,其表面覆盖防水卷材,卷材的尺寸大于挡土板,外露尺寸至少为40cm,但不可超过50cm,并在卷材表面使用防水涂料,如聚氨酯等,进一步强化防水卷材的防渗效果,增强挡土板的防渗性能,在后浇带施工中发挥应有作用,优化技术应用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有助于解决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增强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施工人员要关注技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学习先进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理念,适应现代建筑不断变化的施工要求,创新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正确运用施工技术,凸显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的功能。

猜你喜欢
模架后浇带建筑施工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奇正模架
大型压铸模具铸造模架数控粗加工的高效方法
MSS40移动模架连续后退施工工艺
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