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台市南和区第一中学 刘 青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地理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从空间尺度的视角组织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家园。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周边的乡土环境,提高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家国情怀,这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邢台市南和区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冲积平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南和区域内有南澧河、顺水河等河流,有汉代左村汉墓、北齐造像碑、澧水石桥碑、白雀庵等名胜古迹。古有“不求天”和“畿南粮仓”之称,现在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冀南蔬菜产销基地、苗木培育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宠物饲料之乡、新型建材基地等。这些自然和人文乡土资源为当地高中地理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便于实现教学资源生活化、教学方式多样化。
通过对本校师生调查笔者了解到,教师在课堂上对本地乡土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大约在20%以下,且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而学生却对本地的乡土资源很感兴趣。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家乡文化特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提升文化自信。因此,高中地理课堂应发挥乡土资源的独特价值,让课堂更贴近现实。本文从以下两方面对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导入环节。课堂导入有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稳定学生学习情绪的作用,因此,所选择的乡土资源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关系紧密且亲切有趣、简洁精炼。如在讲地域文化时,让家乡在贾宋镇的学生讲一讲“抬皇杠”的风俗以及注意事项等。以身边的风俗导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案例教学环节。教材中的很多案例往往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难有亲身体验,会感觉枯燥,从而降低课堂活跃度。案例教学是学生把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用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乡土资源作为课堂案例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例如,在讲传统工业时,可以借助贾宋镇板厂兴衰与整治的现实事件加以分析。板厂的关停整顿影响了部分学生父母的就业,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学生不仅熟悉这个案例,更有切身体会,从而提高了分析传统工业的能力,增强对其他传统工业发展、衰落、整治等方面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拓展环节。拓展的内容是为了开拓学生眼界、思维,集聚教学资源以弥补课堂教学在时空上的不足,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环节选取的乡土资源应兼具时效性和发展性。如在讲新型农业时,可结合南和区的农业嘉年华活动,它是集旅游、观光、生产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典型案例。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嘉年华的发展,了解家乡经济发展的创新之举,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强化人地协调观。
练习环节。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教师结合乡土资源和每节课的重难点、易混点,设计和编制练习题。选取乡土资源时要科学、严谨,且出题难度要对应学生的能力层次。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既能巩固知识点,又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如在学习地球运动时,教师先让学生测出南和区的纬度,然后计算当地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由此延伸出太阳能板面角度和当地小区的楼间距问题,学生对此类实践性任务非常感兴趣。
结合学生对不同类型乡土资源的认识程度,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教学时可灵活运用各类型乡土资源。
自然地理方面。学生虽然对周围环境非常熟悉,会发现一些地理现象,但是受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影响,还难以理解现象背后的地理规律。因此,教师需引导学生深挖身边实例,发现问题,总结归纳相关地理规律,提高地理实践力。如在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时,师生可结合顺水河的现状展开讨论。该河流的上游七里河经治理河道已变宽,但下游河道保持不变。一旦雨季来临,降水量增多和上游野沟门水库泄洪,极易发生洪灾。洪灾要防要治,师生通过课上探讨,分析得出:可以通过增加二滩面积达到雨季防洪的效果。
农业方面。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部分环节,但不知全貌,了解不透彻。教师不妨以南和区的新型农业发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回归生活,提升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南和区郄村蔬菜大棚种植规模较大,在统一品种、农资、销售的管理模式下,全村村民走上了致富增收路。这种新型农业做到了因地制宜,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学生以本地区的地理要素为着眼点,探究南和区农业的发展,从而更加了解家乡规划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思路。
工业方面。融合本地工业发展的状况和所学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增强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如在学习工业时,教师可利用南和区宠物饲料产业的实例进行教学。南和区被誉为“中国宠物食品之乡”,多年来宠物食品产销量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居前列,但产值占比相对较低且集中在生产加工环节,利润率不高,亟需在产品研发、市场服务和品牌营销等方面有所突破,优化产业链条,提质增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结合身边实例,学生更有学习兴趣,知识的掌握和迁移能力大为增强,培养了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树立了正确的区域发展观。
第三产业中以旅游业为代表。南和区旅游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旅游业产值占比不高,面临着吸引了游客却留不住人的情况。鉴于学生对南和区内旅游资源的认识不够充分,对相关知识掌握较少,教师可先系统讲授旅游资源的价值、分类、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让学生结合南和区旅游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家乡的旅游资源有了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地理实践力,强化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做好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的开发者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地理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