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五星幼儿园 李 瑜
游戏是幼儿的学习方式,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指引下,融合游戏和幼儿园课程已成为当下幼儿教育的共识。其基本途径包括课程生成游戏以及游戏生成课程。将单个活动以游戏化的形式进行开展,在现今幼儿园教育中已十分常见,但这样的一个个游戏往往缺少了系统逻辑的联系。刘焱认为,无论是讨论游戏还是课程,都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这个背景。现今,每个幼儿园或多或少地进行园本课程的实践,如何在园本课程主题下,将游戏进行系统化开展,使游戏具有连续性与逻辑性是需要思考的课题。
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不论是游戏内容、游戏规则,还是游戏形式,都应由幼儿发起和选择。对于幼儿来说,对游戏进行持续的探究,很大程度上需要兴趣来助推。自主选择,是体现兴趣的重要策略。幼儿想去什么样的场地、借助什么样的工具、用什么样的方式规则,都有个体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了项目游戏中 “生成”的魅力。而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又巧妙地围绕当下的主题线进行着,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与环境、工具材料发生互动,促进其发展。
教师在游戏的工具、材料准备中,通常需要与家长沟通,但不要立即告诉幼儿用什么,而是以问题方式引导幼儿对工具、材料的思考并记录、交流。当下通过微信与其他网络沟通手段的支持,解决了部分传统家园共育方式的弊端与不足,更加显现出家园共育的优势。这样深度的家园合作模式,促进了每一位幼儿的个性化思考,并针对每一位幼儿不同的思考,能够给予及时的支架,保留个体选择差异。
不论是游戏的场地,游戏的工具,还是游戏的材料,教师都应结合主题目标,给予幼儿充分的选择余地,进行必要的价值判断。幼儿通过多种感官与不同地方、不同种类的材料互动,对不同形状、不同质量工具的观察使用,一次次地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应提供这些可供幼儿权衡与选择的环境,允许幼儿在活动场地内自由地寻找合适、安全的工具,进一步促进了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与发展。
幼儿的兴趣点随着游戏的发展而变化,这时教师应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运用迁移、链接的方式,使得幼儿带着不同的关注点不断地与主题相关的事物互动,观察感受主题内容,并逐步深入地思考,使游戏与主题进程更好地融合。教师知道 “追随幼儿兴趣点”具有 “幼儿中心”“反思实践”“灵活多样”等特点,在 “追随幼儿兴趣点”的背景下,教师还应不断地调节并适应着与幼儿、制度、专家、自身的关系。
为了给幼儿建构经验提供关键支架,在项目游戏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支持策略:①视频回放帮助幼儿反思;②让幼儿在试错中建构经验;③创造轻松的谈话环境,引导幼儿大胆发言;④教师参与游戏,成为幼儿游戏的合作伙伴。
课程与游戏整合的起点即为幼儿的发展,主题下的项目游戏,到底促进了幼儿怎样的学习与发展呢?学者珍妮特·莫伊蕾斯将游戏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关系。
项目游戏整个过程通常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开放、自由地玩”“关注到场地与材料的适宜性”和 “关注游戏中的规律且自由地玩”。首先,刚开始幼儿只是在主题环境下简单地自由游戏,他们只需要在与主题相关的场地中寻找快乐。其次,当幼儿开始探索并提出具体的工具后,就成了有规则的游戏。在他们掌握适合的工具、规律后,这一过程又进入了新一轮的自由游戏阶段,他们继续发现着。整个游戏中,幼儿不断地掌握、练习、修正,并经历思维上的重组和调节,实现了从现有水平到下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的过渡。
1.对熟悉材料的反复操控
幼儿在多次重复观察选择与使用游戏材料的行为中获得并练习巩固已有的经验。然后,他们会发现新的问题。于是力图创造游戏材料的多种使用可能性,并进行尝试实践从而获得新的经验,并再次通过反复操控材料练习和巩固新经验。
2.试误和问题解决中的小步递进
在重复操控材料练习和巩固以及创造游戏材料新玩法的过程中,幼儿自发地尝试着自己的 “最近发展区”,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他们免不了遇到认知冲突,幼儿多次出现尝试解决问题的行为。他们就是在不断地假设、试误、验证并且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步递进地实现自我发展。
1.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当下园所开展的很多游戏都与户外联系在一起,在游戏中幼儿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怀着愉悦的心情,这些有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 “要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让幼儿亲近自然,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提高幼儿对大自然的认知。”幼儿在游戏静静等待、奔跑、追逐,在这欢声笑语中发展了幼儿跑跳能力与手眼协调能力。
2.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通过游戏工具、材料的一次次选择与体验,幼儿的感知觉经验得到提升,游戏中突发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为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此外,幼儿与主题材料的充分互动,更是直接增加了其对主题内容的多感官经验。
3.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每次游戏后的讨论交流,幼儿对于自己的切身游戏体验都有话想说,在和教师同伴们共同探讨交流中,一次次促进了语言表达的水平。在幼儿的兴趣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幼儿的语言,在参与主题游戏环境创设中发展幼儿的语言,在主题游戏交往中发展幼儿的语言,引导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
4.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随着游戏工具选择、活动开展的一次次深入,幼儿需要彼此协商、合作完成,这个过程是锻炼社会交往的好机会,可以让幼儿看到同伴们的想法,有助于其去 “自我中心化”。在植物园、公园等社会场地游戏,更是学习和掌握了不少社会规则。在活动中,教师也注意用游戏评价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幼儿社会意识的发展,拓展交流的环节,补充幼儿人际技能的短板,增强幼儿负责任地做决定的能力。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特别是《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颁布以后,人们对幼儿园生成课程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预设的主题课程与生成项目游戏的关系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已有的大量研究证实,这不是一个需要舍此取彼的问题,而是二者如何整合、统一的问题。但若是简单地将整合的理念抛给教师,一线教师很难操作。因此首先应该就为什么整合进行理性的论述,从理论上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其次,应当就如何整合给出具体的操作指导。以往一线教师凭借自身经验对这两者的整合理解,缺少整合的具体路径和实施策略的指导,预设与生成整合的效果不是很好,往往陷入误区。本文从两者的关系深入探讨与解读,以两者的目标实现与幼儿发展实现为视角,剖析了幼儿园本主题课程与项目游戏的对话共生,助力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