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地方草药特色初探

2023-12-19 07:03:39郭家妹蔡列兵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草药龙泉本草

郭家妹 蔡列兵

1 丽水市中医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2 龙泉市人民医院 浙江 龙泉 323700

龙泉地处浙南山区,与福建接壤,位于瓯江上游,以盛产青瓷、宝剑闻名天下,古称“剑川”。“浙派中医”源远流长,十大流派之外,在龙泉还流传着以区域性民间中草药为主要特色、完备的本草理论系统,遗存传抄大量的实际应用的草药验方,在诊疗理论上的总结也独具特色。本文就龙泉本地手抄本文献中的草药部分作一简要概述。

1 独特的本草理论

浙派本草学名家众多,从唐代的陈藏器《本草拾遗》至清代赵学敏重视对民间药物录入,在龙泉也形成了以地方草药为特色的本草理论[1]。

依据目前多方收集的20 余种《龙泉草药性》和《草药性赋》抄本文献,所记载的药物种类为400种左右,更多的是地方草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之外的品种为主,在本地草药名比较统一,基本涵盖了经典本草理论功效的各个类型,以本地药名为标识,搜集草药类的验方和成套组方达2000 余则,应对了中医内、外、妇、儿、伤、眼、喉各病种的需求。《龙泉草药性》依经典本草的理论构架,以药名、温热性、脏腑归经、功效顺序来排列,言简意赅。如“苏叶,性热温,入肝肺,治风湿,化痰表汗”“艾叶,性热温,入十二经,温血,安胎,止痛”。《草药性赋》以骈文、长短句形式展现,模仿传为明代严萃所作四性《药性赋》[2]的痕迹很明显,且有多个赋的作品,多以寒热温平四性或寒热平三性分类。以城北潘家本统计:寒性72 种,热性55 种,温性57 种,平性66 种;清同治年间梅用汝所撰三性《药性赋》[3]传抄最多,有寒性56 种、热性96 种、平性140种,且各家都有不同发挥。草药性的功效记录很多是单味药实践经验而来,如现在民间治疗感冒类草药还常是单味使用。实效和验证的不断积累、更新,已远超清代传抄下来的抄本。可见后来各家草药性抄本之间的差异更大,也是各有经验、见解的实证。如败酱草从原来的草药性记载补益功效,到现在也多见治疗闪腰症和多汗症。“龙芽草去腹痛有止泻之功”到“仙鹤草清热止咳化痰”到疗“妇人败血”及扁桃体炎。或因药物使用经验的不同,或药材生长环境的差异而性能不同,即便是与主流中药交集的种类,龙泉人对药物的主要功效也有自己的认识。如墨旱莲,龙泉称墨草,认为其“性凉,入心胃,去风消积”,功效以消积和解表为主;天葵子记录为“蛇不见,性热温,入脾胃,去风消积”;紫金牛(平地木)“矮茶,性热,入心肺,去瘀散风”;《草药性赋》说“金银花能解毒养血,官苦益(败酱草)补血分亦退浮,马兰头补血而退潮”等。

因为对药用植物种类真伪和差异的认识,往往对同名药物有“真、假”“正、副”“红、白”“牯、牳(表示雄、雌的意思)”的不同表达,也有不同药性功效的含义。根据药物在治疗实践中人体的反应来总结药物性用,大的分类为热寒平三大板块,或以散、补来归纳。对经典本草中的一些重要药物但本地没有产出的,遴选出疗效更好的替代品种。如解表类命名土麻黄、土柴胡、土防风、野荆芥等。且在八都本的《龙泉草药性》吴氏抄本中350余种草药就有一半具有“去风”的记载,很多品种现在还多以单味的形式被使用,增扩了外感类疾病选择解表祛邪类药物的范围,还有10余种直接注明退热的功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发挥积极作用。又有对药名药材专门考证作文者,认为“药有异名、药同名不同”,如“地丁草释名瓜子草,又名金锁匙,又名不大树,又名乌草,又名地萱草”“范菖苏释名大发散”“䃪刀释名七星剑”“竹箬根释名泥下麝,又名土地射,又名土地开花”等。

2 融入日常生活的草药

早些年药以茶名,就医抓药往往称“撮茶”。将坚硬药材磨在甑底成浓汁服用、泡服草药青蓬、白地茄凉茶、去暑湿草药茶成为当地民众的生活日常。小儿感冒用丝线吊葫芦(三叶青)、竹叶青(斑叶兰)、独管龙衣(小春花)、雪里开(单叶铁线莲)、五叶扭(蓬蘽)、厚朴、白毛藤,消化不良泡食良茶,土木香、黄省绳在消化道疾患中的使用习以为常。将牡荆等烧制成灰碱水做当地特色食品灰碱粽子、黄粿,牛奶绳(条叶榕)炖猪脚,年须厥(牛尾菜)炖猪脚,连扁菜(糯米团)羹,败酱草炖鸡,南酸枣膏点心,香菇、苏叶、薄荷甚至成为日常烹调最常用的佐香料。本地草药鲜用和干品存用为主,较少其他改变药性的炮制,使用时磨汁、泡服、煎煮、外敷、熏洗据需选择。特别重视药引,常常选择酒、奶、豆腐、橘饼、红糖、冰糖、米泔、蜜、枣、桂圆、葱姜、猪鸡鸭之皮肉骨爪内脏蛋、盐等食物类,甚至还有童尿。

3 《草药舌鉴》的诊疗体系

《草药舌鉴》是以舌诊领衔诊疗理论。《草药舌鉴》有30 余种舌象文字描述,依舌象、病机判断、草药方顺序记述。如“舌胎心红两边白是寒包火:胡仁桃、反菖苏、犬麻初、乳儿草、老鸦碗、南袍根、百家吉、草扎儿,加地吴公,清水煎”。尚未发现图画资料,也是见文“使人得以意会焉”之明代薛己刊刻《金镜录》注文之意,当时舌象基本都是以“舌胎”来描述。到清初卢之颐提出“舌苔”一词,吴鞠通首作“舌胎”与“舌苔”之辨,强调舌上长苔如“土坂之阴面生苔者然”,自此“舌苔”逐渐取代了“舌胎”[4]。《草药舌鉴》的形成至少也是参考《温病条辨》形成影响力之前的舌诊著作,由此推断出龙泉草药性理论的成熟期更早。如舌诊从《金镜录》开始,后来渐为温病学的重要诊断依据,《草药舌鉴》也是诊治外感类(包括疫病类疾病)为主,药方从风寒到风火至发斑的各阶段,甚至其中有风邪总方。舌苔的观察以五色为要素,总结为“青色是嚇、黑色是风寒、红色是火重、白色根清是寒重、舌黄风火”,具体看舌的红点、黑点、舌部位内外的色差异、潮、淡、开裂、色的变化、舌缩、舌吐出等。舌吐出动态和出的位置还保留取类比象思维特点,如牛风、野猪风、鱼风、蟹风、蛇风,常描述抽搐惊风时舌的症状。

4 方歌的传习

龙泉民间草药医学的传习,除草药性和药性赋的诵读外,还有草药方歌近百首,兼有理论归纳、诊治经验总结、学教易记和运用方便的功能。例如:“足脚重痛:足脚重痛神方传,红牛为君九节槎,枫络木瓜菖独活,血瓜鬼乳四绳苍。”“表汗:发表汗汤紫苏花,红苹冬旬山油麻兼,南袍茵陈野苏儿,伤寒服此汗淋淋。”“全身浮肿方:菖蒲炉竹冬瓜皮,菜种连耗毛桃儿,钩绳茵桃泥下射,木通脚药陈桔皮。”“润水方:车前蒌仁山门冬,干葛干笋山麦冬,乌梅株标犬尾郎,外热地皮冬瓜皮。”其中部分和中药杂用。另有一些短句和谚语,如“头痛野荆芥”“腰疼金腰带”等。

5 疳积药效指向

龙泉草药记载有治疳积功效的经检索有百余种。这里的疳积不限于儿科,各种积常针对具体食物,甚至水、酒等,疳积类药现在也常用于代谢性疾病和体质的调治,进行对糖尿病、高血脂、痛风等现代病名的实践。疳积的症状有面黄肌瘦、腹痛、腹膨胀、青筋暴露、眼珠发蓝、急躁、口干、大便不调、腹胀或腹泻,认为小儿疳积引起的,多在夜间排粪;或排尿时如米泔水状。术语有水积、冷积、乳积、消积、冷土、嬷痞、嬷牢、消热积、虫积、小儿疳积、去风积、蛋积、去油积、治虚积、破老积、坚积、破积滞、冷食或肉食积滞、鸭肉积、肉积呕哕、眼疳雀目、疳积面目浮肿、骨蒸疳积、疳积疟等。眨眼症在这个体系里被认为是疳积症,运用龙泉疳积方治疗抽动症,见效快且复发少,值得重视。

6 各家特长汇集成立体化的草药医学文化现象

不仅是个案或单病、单症的单验方,很多是各家已成的系统整理。岭根范家、八都吴家、瀑云季氏、竹垟卫生院藏本、安仁项氏、龙南叶家均验方丰富,分科分病归类有序,随症变化清晰。东街游正太先生在舌鉴的基础上作舌诊文,临症总结为十一大类统领方,并给出详细的加减:寒湿在外属表、里寒、表热、里热、清补、温补、调经、小儿一般方、小儿疳积、风邪班、云毒飞痒,确实提纲挈领。瀑云季氏的遗方中治疗妇科经带胎产各症近百则,城北潘家草药性总结有治咳嗽喘类功效71种,龙南叶家咳喘类汇方30余首。

7 小结

龙泉草药不仅是价值珍贵的文献文化遗存,传承的实效是其有生命力的原因,而且这个独特医药体系还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继续成长并得到现代医学的验证。挖掘并呈现龙泉地方的草药流派,作为浙派中医的一部分,丰富了中医学的内涵,对进一步研究能提供更多参考。

猜你喜欢
草药龙泉本草
Effects of drive imbalance on the particle emission from a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in a one-dimensional lattice
话说齐缘堂龙泉铁壶
金桥(2023年1期)2023-01-13 06:16:34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本草药名中的避讳
基层中医药(2021年1期)2021-07-22 06:56:36
草药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 03:06:58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 03:06:58
本草中华
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 03:06:56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龙泉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