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秋霞,周一帆
[落境景观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等数量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在确保基础设施功能需求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的重要议题。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生态修复工程为实例,深入探讨了如何将传统的市政基础设施——G98 高速公路,通过生态修复理念转化为绿色生态基础设施,从而实现市政设施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此外,项目还强调将公共空间注入活力,使之成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城市公共空间。
本项目将高速公路的生态修复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相结合,以生态为基底,不仅满足了基础设施的功能需求,同时也实现了环境的保护和美化,服务于市民的日常绿色生活,融入城市发展框架,彰显崖州文化名片,创新地展示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设计的可能性和潜力。
绿色基础设施强调绿色网络的相互连接,是具有内部连接性的自然区域及开放空间的网络,以及可能附带的工程设施,这一网络具有自然生态体系功能和价值,为人类和野生动物提供自然场所,如作为栖息地,净水源,迁徙通道,它们总体构成保证环境、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框架[1]。它包括通过自然或半自然的方法提供一系列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各种设施和系统。这些设施旨在模仿自然环境,以减少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供必要的市政服务。
绿色市政基础设施的具体形式可以包括城市公园、湿地、绿化屋顶、雨水花园、生态墙、透水铺装等。这些设施可以帮助城市处理雨水径流,提高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休闲娱乐空间,甚至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重大公共投资,合理布局可减少对灰色基础设施的需求,节省国家公共资源投资,减少对自然灾害的敏感性,且相互连接的网络状绿色基础设施有益于人类健康、野生动植物繁育及社会稳定发展[2]。
城市生态修复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在城市水土保持、生物等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历史遗迹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可成为开展科研、科普教育、旅游活动的重要基地。
城市生态修复思想在《设计界和自然》以及《新生活、新景观》中有论述。“生态修复”就是将“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一方面将城市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降到最低;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手段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逐步具备克服和消除外部干扰的能力,促进生态系统在动态过程中不断调整而趋于平衡[3]。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生态修复工程作为城市中央的绿廊,是多元素的复合空间,有明显的生态特征。作为多元化的人工生态系统,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生态系统,因而土壤、水体、植被、动物等自然生态因子都将成为城市绿地设计的重要内容。本项目的生态修复,一方面是对G98 改造项目完工后的上层景观及地表的修复,另一方面是贯穿城市绿廊,打造城市生态绿脉,降低城市热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对未来城市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包括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城市的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这些要求都为新时期的城市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4]。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是在中央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精神下,旨在全面提升三亚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并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完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及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一环。
本项目的规划目标旨在形成“300 米进公园、一公里进绿廊、三公里抵山海”的绿地公园体系,塑造崖州湾科技城“双核、三带、三轴、五板块”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央公园作为城市级公园,位于规划的核心,是东西向的公共空间轴线和生态廊道,负责塑造科技城的整体格局和风貌。
项目区域为长条形,位于G98 入地改造工程完工后的上方及其两侧区域,设计面积约477721m2,规划用地性质为公园绿地。
中央公园西北端现状道路高差约为4m 左右,其余地区整体地势平缓。G98 环岛高速公路三亚崖州湾段改建工程正在施工,未来G98 改造项目的完成面与中央公园内道路设计高差约为0~1m。
2.3.1 G98 高速隧道及三号路综合管廊现状条件
本项目范围内涉及《G98 环岛高速公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段改建工程》项目内隧道形式及两侧敞开段。中央公园位于G98 高速公路下穿上方。3 号市政路管廊设备东西向贯穿整个公园设计红线,局部有出地面设施。
2.3.2 河道现状条件
涉及本项目占地范围内,共两条河道。骨干河2 为现状施工水系,泄洪渠为现状河道。
中央公园充分发挥其中轴绿色骨架的作用,繁绿育洲,拥山入河通海,联动区域绿网,构建生态本底、以应对全球及区域气候挑战;引三园入城,融入规划发展框架,助力城市综合创新,形成服务全湾的绿色活力引擎;为聚焦节点塑造,提炼城市风貌特色,彰显绿色生态、科技创新、崖州文化城市名片应对城市发展与生态平衡,项目提出了“崖州绿荫计划”,生态、活力、文化三大绿荫计划将会成为公园的设计策略与推广范式。
三大自然赋形构建三大循环生境有机体,即水循环,动植物循环,微气候能量循环。中央公园内部被城市基础设施分割,呈碎片化状态,以丛林,峡谷,山丘塑造连绵的生态本底,覆盖城市生境构建生物多样性循环,以自然地形打造巨型都市海绵体,融入区域水循环,应对三亚地带性气候,强化景观对风光热能的绿色低碳转换,助力舒适微气候能量循环。
三大公共活力目的地引领三种城市生活,包括科教博物,公共文化,游乐休闲。中央公园东西向延绵4.4km,相比于过度强调公园的横向连续,或者过多主题段落的划分,基于城市功能用地,产业,交通,开放空间等规划布局,引三园入城,重塑城市公共骨架,打造3 个城市公共目的地。
三大公园门户节点,彰显城市文化名片,包括科研创新,科技智慧,自然生态。崖州湾拥有山海水林田等自然资源丰富,科技城汇聚南繁育种,深海科技,是科技研发,创新高地。中央公园作为城市中轴门户,景观形象展示带,以自然生态为公园本底,聚集三大公园中心节点,塑造城市公共热点。
3.2.1 生态绿荫
(1)调节区域微气候环境实现能量循环。崖州因地理位置全年高温,面临持续的高温挑战。项目提出三大微气候改善策略应对:①通过种植气候适应性植物改善环境。②利用植物的自然降温效应通过生态绿荫实现自然降温。③采用人工模块辅助降温。同时,通过保留通风廊道有助于调节区域微气候并实现能量循环。
(2)打造海绵城市建立水生态循环。利用自然地形打造城市海绵体,自然融入区域水生态循环。同时,与周边地块一体化的雨洪管理使城市能够有效地管理雨水和洪水,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率和防洪能力。
(3)多样的生境构建生态通廊实现动植物循环。首先,联通科技城的各种生态斑块,协同区域生态格局,构建起一个生态区域通廊。其次,引入三大自然斑块,构建了多样的生境,为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空间。最后,通过智能侦测系统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控,保障动植物群落的健康。
(4)差异化干预自然野趣与精细设计并存。方案倡导“少精细多粗放”,通过充分分析崖州中央公园城市环境和人口规划,提出多标准建设。人群集中区进行高标准重点建设,打造城市节点;其余区域则进行低影响开发,采用低维护需求的建设方案。公园规划设计遵循一体化和留白建设原则,面积达50 多hm2的公园分期建设,初期重点塑造公园骨架和重要景观节点,种植绿色生态本底,随后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市民反馈逐步完善公园建设。
3.2.2 活力绿荫
契合周边用地,综合策划活动类型,打造六大主题游线。结合周边用地功能,挖掘在地特色,探索不同季节的特点,围绕科技新城和文化古城,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丰富的城市生活。
3.2.3 文化绿荫
中央公园与其他重要绿色廊道交叉,形成三大生态衔接节点。这3 个节点不仅是生态链接,同时也是城市公共文化地标的塑造地,提取本地特色并承担相应功能。建筑风格灵感源于崖州本地文化,如船屋、斜屋顶、风电和纺织艺术,创造出彰显崖州风情的建构范式,既显现城市文化,又提供连续的绿荫。
山丘游乐公园位于中央公园南侧,周边以学校,居住,零售商业等生活型功能组团为主,在保证行洪需求的基础上,改造已规划的泄洪渠,软化边坡,设置景观驳岸、看台等元素,山丘绿荫基于不同的生长基质,在延绵的绿林下,营造了岩生,水生,红土,木质附生等特色主题生境群落。以自然中的水、木、林、石、土等元素结合浅丘地形,塑造石林游乐,红土探索,水雾穿梭,木园嬉戏,草甸露营、社区之家等市民日常休闲活动空间。
生态山丘,崖州门户——起伏的山丘,提供绿意盎然的生态通道,与远处山景交相辉映,打造独树一帜的生态门户。家庭集市,儿童之家,社区图书馆,助力崖州全龄段市民的日常健康休闲生活。
峡谷科技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区,周边以商务公寓办公,商业综合体,博物馆等功能建筑为主。峡谷绿荫以热带花乔结合花海草甸,打造可供四季观赏,聚集游憩的都市花林。不同形式的几何峡谷围合出多样的活动空间,打造艺术雕塑、崖州曲艺花园、科技互动广场、文化剧场、市民活动中心等公共事件发生地,以打造城市公共活力中心,策动区域文化生活为愿景。
公共峡谷,科技广场——连绵起伏的屋顶勾勒出和谐的天际线,迎向城市,通向大海。商业快闪、节庆广场、市民讲堂,成为崖州市民的公共活力引擎。
丛林博物公园,紧临南繁种业研发,深海科技产业园,大学城等城市重要节点,设计以三亚丰富的自然植物园为本底,丛林绿荫种植了热带丛林,果园,药用植物,热带花卉,竹林等主题植被群落,营造丛林健身站、绿荫运动场、种业科研发布、热带花卉科普,疗愈冥想花园,自然探索迷宫等活动花园。旨在深度链接区域科研科教园区,面向公共市民,打造集丛林运动休闲,主题书店,自然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丛林博物公园。
科研丛林,博览中心——方正木构与植物结合,环绕、连接、穿插,融于丛林。主题书店、特色运动、展览等空间为崖州科研科技产业的发展注入创新与文化新动力。
生态修复与绿色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性。作为设计人员,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时要关注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以基础设施中历史文化内涵的融入,空间序列排列方式的改善,保障周边环境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协调[5]。
本项目的实施将促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将市政基础设施塑造一个绿色、活力四溢、丰富多元的绿色线性生态廊道,让崖州湾真正成为人们心中的“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