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君
11月20日至26日,由杭州国画院主办、《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守望——杭州国画院建院十周年综合成果展(北京)”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举办。本次展览作为“杭州国画院建院十周年系列展”的一部分,是在今年5月28日于杭州国画院美术馆开幕的“守望——杭州国画院建院十周年综合成果展”基础上,遴选了28位驻院画师及历届创作员的诗文、书法、中国画和印章作品晋京展出,旨在向北京的观众和同道展示杭州国画院十年来在新时代展现的新作为,汇报杭州国画院“诗书画印”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成果。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徐涟,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平,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陈孟昕,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苗再新,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杭州国画院艺术督导王伟平,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所长李晓柱,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陈明,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顾平、任赛、陈散吟,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秘书长、李可染画院秘书长李九红,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陈相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海淀区美术家协会代主席张驰,《中国美术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张苑,《中国美术报》社副总编辑冯知军,《中国美术报》社副社长颜培大,《中国美术报》社运营总监李回源,艺术家刘大鸣、苗庆华等嘉宾出席开幕式。燕东升、王平分别致辞,杭州国画院副院长蔡栋致答谢辞,开幕式由杭州国画院院长助理赵天叶主持。
“守望”是杭州国画院院长金鉴才为系列展选定的主题。在他看来,守望是对传统的坚守——守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望中国画的民族精神;守望更是一种信念和期待——守望“诗书画印”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中国画人才的成长,唤起有识之士对中国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燕东升对展览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角度而言,杭州国画院十年来对培养诗书画印“四全”人才的深度思考与实践,在全国画院体系中有其独到的一面,为画院同道提示了一种传承创新的有效路径。本次展览虽然规模不大,但作为一个切片,足以窥见杭州国画院十年深耕结出的硕果。燕东升表示,中国国家画院作为中国美术创作研究的主力军和国家队,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努力创造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中国国家画院愿意与包括杭州国画院在内的全国各画院同仁一起携手,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勇气,赓续中华文脉,共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王平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对展览的举办表示祝贺,他在致辞中表示,十年前创建的杭州国画院,是个年轻的画院,却也是担负着特别使命的画院。十年来,杭州国画院一直在探索中国画院体系如何深入发展的问题,其对诗书画印的提倡和“国艺重光”的学术追求为当下画院体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杭州方案;杭州国画院是培养中国画人才的“学校”,其在中国画的教学上多有创举,培养了一批诗书画印兼擅的传统出新式的青年才俊;杭州国画院是中国画创研人才的“孵化器”,从全国挑选青年,通过名家言传身教,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在教学相长中增长知识,传承担负传统文化发展的使命精神;杭州国画院更是文艺志愿服务的平台,画院创办以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尤其是画院在寸土寸金的西湖北山路上的美术馆,坚持公益性,常年举办各种活动,发挥了文化惠民的积极作用。在杭州国画院建院十周年之际,在北京举办成果展,呈现了其十年磨一剑的阶段性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将其不断探索的精神和年轻艺术家的使命意识带到了北京,让大家共同思考中国画院的发展之路。
蔡栋介绍了杭州国画院的发展历程,并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杭州国画院逐渐形成以院培训中心为创作培养基地、院美术馆为拓展平台的中国画人才培养模式。年轻艺术家一方面沉浸扎根在诗书画印传统文化学习中,另一方面不断探寻新的艺术突破。本次展览虽朴实无华,但却是画院画师日常的真实呈现。期望与北京乃至全国的同道们,共同探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人才培养的发展之道。
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美丽杭州题材的中国画创作成果,更重要的是,观众从中可以体味诗书画印融通的艺术实践之道和诗书画印“四全人才”的茁壮成长。
诗
贺新郎 雨夜讀抗战史事书怀
金鉴才
闲饮东窗酒。又番番、催更雨急,挑灯人瘦。忆昔新亭遗恨在,却道海棠依旧。都谁是、当场只手。迁客长沙虚前席,况先生、高卧南阳久。颇老矣,饭能否。
平生事业龙蛇走。到如今、颜凋齿豁,那堪回首。纸上谈兵书生计,着个鞍前马后。空惆怅、功名去就。四面胡歌如霾涨,满神州、竟亦无人诟。此故土,谁来守。
岭上观梅
蔡栋
紫霞阁上水云漫,细雨含春点点寒。
野径飘英香满袖,新亭高筑可凭阑。
福卉禅心——玉兰
赵天叶
古刹中天入画屏,琼台玉树对遥星。
尘心一片栖禅地,为赋停云沅浦馨。
题《故园山水轴》
吴常青
嘉树清圆几世栽,秋风暮雨洗尘埃。
根生后土依江润,叶起寒霜映月开。
湖上残灯才去焰,炉中浮炭尽成灰。
何堪望断天涯路,故里幽幽满院苔。
癸巳孟冬再游灵隐
王素柳
松阴九里影参差,净刹尘寰隔几枝。
鹫岭流泉绕佛足,暮鸦啼寺对残碑。
座前谁送孤鸿去,槛外堪怜草木悲。
回首山前无尽路,离披犹似去年时。
自题墨梅册
王菂
欲写春风俏一枝,圈圈点点费清思。
应知造化非凡手,窗外梅花是我师。
寅中秋夜抱青赏月有感
虞仲韦
泬寥天宇净,朗月正当空。
觉梦穷千里,银光照九穹。
凭栏同雅赏,把酒御长风。
盈昃青冥外,万绪寄云中。
寻西石梁飞瀑感
李金瑞
幽径持竿寻石瀑,湿襟挥汗叩人家。
忽闻梵乐隐山麓,千丈飞泉天际斜。
题画
李俊彦
远峰立孤塔,秋色景如屏。
古寺苍松碧,前村暮霭青。
钟声穿落叶,流水送浮萍。
聊共野僧话,心中万虑宁。
五月初八雨后坐览西湖
王爰画
雨霁云收天透青,烟尘一洗翠峦醒。
细风拂柳玉枝动,莲叶摇摇碧水泠。
野雀闲居岸芷中,游人乘兴泛舟舲。
笔毫难绘此中趣,湖影映窗成画屏。
书
画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