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气虚宜掣引之”论治产后尿潴留

2023-12-18 14:19何小丽温莲聪
中医药导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水液小便肾气

何小丽,温莲聪,范 春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产后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疾病之一。本病属于中医学“产后癃闭”及“产后小便不通”的范畴,以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或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为主要症状。会阴侧切、产钳助产、产程的时间过长等是产后尿潴留的风险因素[1]。产后尿潴留病位在膀胱,但与肺、脾、肾等多个脏腑密切相关。妇女以冲任为基础,产妇受妊之际,肾中精气聚而养胎。产后正气亏虚,胞脉受损,冲任失调,累及脾肾,三焦气化无力,转输无权,水液升降紊乱,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小便因之不利[2]。因虚致实,虚实夹杂是本病的病因病机。笔者基于“气虚宜掣引之”的理论内涵,提出以“掣引”肺脾肾三脏之气为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1 “气虚宜掣引之”的理论内涵

“气虚宜掣引之”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此条文指出治疗疾病时,先要辨明病的阴阳,以及病在气在血,后采用相应治法治疗。

1.1 掣引的含义 掣,《说文解字》云:“一角仰也。”“掣”义,《尔雅》谓之“曳也”,谓之牵引,从旁牵挽之言,挽离正道,使就邪僻。李念莪谓:“提升,如手掣物也。”马前谓:“导引其气。”[3]《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记载:“气虚者掣之使升。”引,《说文》记载:“開弓也,从弓……”段玉裁注:凡延长之称、开导之称皆引申于此。”[4]《类经》记载:“掣,挽也。气虚者,无气之渐。无气则死矣,故当挽回其气而引之使复也。”掣引为挽回、升提之意。《素问悬解》曰:“气虚宜掣引之,致其气也。”《医述》云:“气虚宜掣引之,是调补法也。”掣引之意为调畅、引导。《古今医统大全》曰:“掣引,犹言升提也。……又导引家使其气行通畅亦是。”综上,掣引即通过升提、调畅、引导来恢复气的正常生理功能。

1.2 “气虚宜掣引之”的内涵 肺为生气之主,脾为生气之源,肾为生气之根。《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气者,皆属于肺。”《太平圣惠方·卷第六》曰:“肺为四脏之上盖,通行诸脏之精气,气则为阳,流行脏腑,宣发腠理,而气者皆肺之所主也。”其指出肺通过宣发肃降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脾位于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居中央以灌四傍,并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医碥·气》曰:“气根于肾,亦归于肾,故曰肾纳气,其息深深。”肾内寄元气,主气化而司开阖。张景岳言:“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是皆掣引之义也。”张景岳即通过“掣引”其气来治疗此三者虚损,即肺气虚宜升举,肾气虚宜归纳,脾气虚宜温补[3]。

2 肺、脾、肾失调与产后尿潴留的关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阳在外,阴之使也。”脏腑的外在功能主要由脏腑阳气行使;水液的正常代谢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阴阳并需而以阳气为要,阳旺则气化,气化则水自化。《景岳全书·肿胀》云:“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这表明机体水液的正常运行主要依靠肺、脾、肾三脏阳气的充足。

综上所述,肺、脾、肾中的阳气推动和制约着水液运行,水液的正常代谢亦消耗肺、脾、肾的阳气,而阳气亦来源于肺、脾、肾三脏。肺、脾、肾三脏主导着人体水液的运行,而阳气则是水液代谢的关键。因此,肺、脾、肾阳气充足,则水液代谢正常,水精四布,五经并行[5]。

2.1 肺失肃降,津液失布 《丹溪心法》云:“肺为上焦,而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谷进入人体后先由脾运化,再上传于肺[6]。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水液下输至膀胱,经过肾和膀胱的气化生成尿液排出体外,保持小便的通利。《血证论·肿胀》曰:“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行则水行。”肺气不足,肃降功能失职,水液输布失常,致使上焦闭而不宣,下焦不通[7]。

2.2 脾气亏虚,升降失常 脾居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主运化水湿,是水液代谢的关键环节。《素问·玉机真脏论篇》言:“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脾运化功能失常,可令人九窍不通,与癃闭的发生密切相关。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且脾气散精。脾起着推动和调节水液的作用,并对水液代谢起承上启下的作用[8]。脾气散津,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经过肾阳的蒸腾,膀胱之气化,津液中之浊者,化为小便排出体外。产妇临盆之际,元气大泄,脾气虚弱,土困不能治水,运化无力,水湿内停,不能排出,亦形成癃闭[9]。

2.3 肾气亏虚,蒸化失司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气包含肾阴、肾阳两部分。二者间协调共济,调控肾的生理功能,维持人体生理的动态平衡。肾的气化是调节水液代谢的中心环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肾者主水。”一方面肾气对于肺脾的运化及输布功能起调节促进作用。机体内代谢产生的水液,由肺的肃降、脾的运化而布达周身。肾气、肾阴、肾阳通过平衡协调各脏腑之气,调节机体内水液运行及代谢的诸个环节[10]。另一方面,水液经过机体利用代谢后,沿着三焦之通道下注于肾及膀胱,经肾气的蒸腾气化后,化为尿液排出体外[11]。《素问·水热穴论篇》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故肾脏功能异常,无法气化水液,则形成积水;积水无法正常运行输布,则易产生水液代谢障碍类疾病如癃闭、水肿等[12]。

3 掣引肺、脾、肾之气是治疗产后癃闭的有效方法

3.1 升提肺气,提壶揭盖 《证治汇补·癃闭》云:“一身之气关于肺,肺清则气行,肺浊则气壅。故小便不通,由肺气不能宣布者居多。”肺为生气之主,能调节全身气血津液运行。肺气亏虚,肃降不及,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输膀胱,上窍闭而不宣,则下窍不通,治宜掣引肺气,提壶揭盖。临床常在补益肺脾的基础上加用麻黄、杏仁、桔梗、紫菀等药以升举肺气。麻黄为肺经专药。《得配本草》记载麻黄“辛,微苦,温,入足太阳,兼手太阴经气分。气味轻扬,善通腠理,宣达皮毛”。《本经逢源》云:“杏仁入手太阴经,辛能横行而散,苦能直行而降。”麻黄开宣肺气,与杏仁相配则宣降相因,水道通调。《本草新编》云:“桔梗,味苦,气微温,阳中阴也,有小毒。……真舟楫之需,引诸药上升。”桔梗载药上行,使诸药上达肺脏以补肺气,肺气足则肺宣降有度。《本草备要》记载:“杏仁、紫菀,并能解肺郁,利小便。”紫菀苦能降气,能使气化下达于膀胱而利小便;桔梗开宣肺气,通调水道。二者合用增强宣肺通利水道之力。除此之外有学者运用轻苦微辛法,选用气味薄而质轻浮之品,如枇杷叶、郁金、连翘、桑叶、栀子、淡豆豉等配伍,使其味薄轻清走上焦,微苦以降之,微辛开之以理肺气,畅达上焦气机以通调水道[1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中的d-伪麻黄碱具有利尿作用[14];紫菀能够增加小鼠的排尿量,具有一定的通便、利尿作用[15]。

3.2 温补脾气,调畅气机 《产宝》曰:“产后脾胃气虚,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往往小便短涩,切忌分利,当补以提之。”《胎产指南》曰:“凡产后口燥咽干而渴,或兼小便不利,由产失血,或汗多所致,是无水谷也。夫日用水谷,胃纳而脾肺散之……治法必当助脾益气,升补气血,则气化流行,阳升阴降,斯水入经而为血为津,谷入胃而气长脉行,自然津液充而便利调矣。”

《灵枢·口问》指出:“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脾居中央,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亏虚,气机升降失常,不能升清降浊,则小便闭而不通。当掣引脾气,温补脾阳,恢复气机升降。

临床常用补中益气汤来温中补气,升阳举陷。方中黄芪补肺气,益脾胃,升清阳。《本草新编》言:“柴胡、升麻同用之补中益气汤者,各升提其气,两不相顾,而两相益也。柴胡从左而升气,升麻从右而提气。”《本草经疏》记载:“柴胡禀仲春之气以生,兼得地之辛味。春气生而升。”《本草备要》云:“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故补中汤用为佐使。”柴胡能引少阳清气上升,升麻能引阳明阳气升腾。两者合用则脾升胃降,使复其本位。柴胡、升麻均为升提之品,配黄芪则升提之力更增,可使脾气升而水上行,肺气宣而水道通。当归养血活血以行血中之气,与陈皮相伍,则气血畅而水道通利[16]。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白术、茯苓均能促进排尿,当归可激发膀胱平滑肌兴奋[17]。

3.3 温补肾阳,以补为通 肾位于下焦,与膀胱互为表里,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肾的气化能够提供水液代谢的动力。肾主一身之阴阳,各脏腑在水液循环过程中所发挥的气化作用本于肾的蒸腾温化[18]。二是肾与膀胱互为表里,主膀胱开阖。肾中精气的强弱可影响膀胱储存尿液和排泄尿液的功能[19]。《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曰:“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不足,气化推动无力,膀胱气化不利,则会出现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等[20]。

临床上常用肾气丸温补肾气。《类证治裁》云:“肾火衰,水不能化,金匮肾气丸。”《医宗金鉴》曰:“盖气虚者,不可复行气;肾虚者,不可专利水。温补即所以化气,塞因塞用之妙,顾在用之者何如耳。”方中熟地黄、山茱萸补益肝肾;肾中精气充盛还赖以后天水谷精微的充养,故配山药、茯苓健脾益肾以助后天之本。方中桂枝、附子辛甘大热,补肾助阳,与熟地黄相伍则阴得阳生,阳得阴化,阴阳相济,生化无穷[21]。然肾中之阳虽必不可少,但不可过盛,若肾阳过盛则会耗伤肾阴,肾阴干涸则无以生气,所以用少量补肾阳的药物(附子3 g、桂枝3 g)以助少火。从配伍比例上看,熟地黄(24 g)、山萸肉(12 g)、山药(12 g)3味药物合计48 g,桂枝与附子各3 g,为8∶1之比例(以上是现代常用剂量)。纳少量桂枝、附子于大量滋阴养血药物之中,有“助阳之弱可以化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意[22]。正如《医宗金鉴》所言:“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故又以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泄浊,牡丹皮清泻肝火。三药于补中寓泻,泻清中之浊以纯清中之清,令补而不滞。诸药相合,非竣补肾阳,乃阴中求阳,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即少火生气。肾气充足,蒸化固摄功能正常则水道通利。

今因分娩创伤,脉络受损,血溢脉外,离经成瘀,气机不畅,则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通。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临床可在利尿温阳化湿的基础上加入补气养血的黄芪、当归,针对妇人产后多虚多瘀的体质,进行综合调补[23]。方中猪苓、茯苓、泽泻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温阳通脉,助阳化气。诸药合用,共奏益气以补血活血、温阳以利水渗湿之功效[24]。此外,临床可合用白芍、当归、川芎、桃仁、牛膝等养血活血通瘀之品。《本草备要》言:“白芍苦酸微寒,入肝脾血分……安脾肺,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敛逆气,散恶血,利小便。”白芍养血缓急止痛,收肝之气,令之不妄行,则肺脾自安;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桃仁、牛膝活血祛瘀。若产后情绪失调,肝郁气滞,清浊升降失常,膀胱气化不利,兼有胸胁胀痛、烦闷不安,可加用枳壳、陈皮等行气导滞,调畅气机。

4 总结

妇女新产后脏腑伤动,百节空虚。产后尿潴留病因病机复杂,多以肺脾肾亏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证属本虚标实,宜用“掣引”之法,在中运脾,在上宣肺,通利三焦贯穿其间,同时适当运用行气活血化瘀之品,佐以养血,并随证加减,使阳得复而水得化,气得行而水自除[25]。如此则脾气健运,气机调畅,肺得治节,肃降有度,肾气充足,蒸化固摄协调,则膀胱贮尿排尿有度,从而达到恢复机体正气、缓解尿潴留症状的目的。

猜你喜欢
水液小便肾气
背后七颠百病消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饮水
中医脾主运化水液理论与水通道蛋白的关系发微
找棵树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