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共育实践的汤桥探索

2023-12-18 02:21汤全明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家长农村老师

汤全明

汤桥是江苏省溧阳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所在地,也是上兴镇的一个教学片区。

“汤桥片区有1个集镇居委会、4个行政村,户籍人口12989人。现有1所初中、1所小学、1所幼儿园。汤桥小学有409名学生,汤桥初中有374名学生。”说到汤桥的基本情况,服务这个片区40年的汤金福警官如数家珍。

汤金福今年5月已经退休,但社区居民遇到什么事,还是习惯性地打电话寻求他的帮助。某天一大早,他接到老姜的电话,说读初中的孙子跑了。老姜的孙子原来在无锡,但管束不住,儿子儿媳就把他送回老家。进了汤桥初中三个月,表现还不错,学习成绩也上来了,没想到突然半夜翻围墙溜走了。汤金福忙乎了一上午,才在邻近的桠溪镇一个网吧里找到孩子。他感叹道,现在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不少。

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在汤金福的陪同下,走访了汤桥的小学、初中和汤桥、圩庄两个村委会。

一、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缺失、缺位,“5+2=0”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教养方式、生活习惯等因素,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很大。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时间最长、最为连续,蔡元培说过,孩子“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汤桥小学的李卫东副校长有31年教龄。他觉得,现在部分农村小学生的问题,是学习自觉性差,厌学,迷恋游戏。其中也与农村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失、缺位,是分不开的。

汤桥小学409名学生中有125名来自邻近的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大约50%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看。承担留守儿童监护责任的老人,岁数较大,又要务农,加上祖孙代沟、文化差异造成的沟通障碍,既没时间也没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疏导孩子的情绪,只能照顾孩子吃饱穿暖;在外打工的父母工作忙,再加上长期离家,与孩子的交流不频繁、不深入,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了解不多、不深,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

汤桥村委干部杨杰,家住在许笪里,孩子在汤桥初中读初一。他每天上下班接送孩子,顺便跟孩子做一些交流。他坦言,像自己这样能每天陪伴孩子、跟孩子交流思想的农村家长,其实并不多。很多农村家长不知道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收入的不确定性,也让一些务农或在本地灵活就业的家长有些压力,影响到时间管理和亲子关系。

李卫东觉得,很多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城市家长比较还是有一些差距。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动辄在孩子面前爆发,让孩子感到不安;动不动就是“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让孩子受到同龄人成就的压力,导致孩子焦虑;有些家长不仅家庭教育责任感较薄弱,而且对孩子的管束与教育,或多或少带有暴力倾向。

湯桥初中的物理老师邢国平有35年教龄,他现在最担心的是“5+2=0”。学生在学校上五天课,周末回到家,沉迷于电子设备、社交媒体,“玩疯了”。过一个周末,就记忆消退、学习退步。一个学期下来,孩子在家有没有人管、学习自觉不自觉,差距就很明显。

汤金福觉得,现在农村的家庭教育有个突出问题,家长管不到孩子有种补偿心理,舍不得孩子吃苦。圩庄村有个孩子,家长说是感觉不舒服,要休学。村干部、校长去家里一看,孩子躺在床上,身边是平板电脑、手机,床头是零食、水果。不舒服应该去医院检查,哪能任着孩子性子玩游戏、不上学呢。

(二)家校沟通,教师“时间稀缺”

在农村家长承担家庭教育责任能力有些不足的情况下,对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老师对家长的指导,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时间稀缺”成为教师的首要问题。

给孩子们减负,要求教师发挥创造性劳动。而这需要给老师们思考、学习、充电的时间。“老师不仅有批改作业、家访、开家长会、参加培训这些教育教学的任务,还有非教学任务。”汤桥初中邢国平老师随手拿起桌上的两本《垃圾分类我先行》说,“你看看,要求老师通过学生来教家长如何垃圾分类,各种各样的创建、检查、评比、宣传任务,消防安全、防溺水、反诈骗、普法,动员学生家长打疫苗,甚至宣传骑摩托车要戴头盔,五花八门的任务都会落到老师们的头上。”这些非教学任务,一方面提供了家庭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消减了学校和老师对农村家庭营造良好家庭教育氛围的指导时间。

二是农村教师流动性较大,稳定的高质量师资队伍问题成为学校建设“最痛的痛点”。

今年溧阳教育首次评选“春晖奖”,汤桥小学是7个获奖学校之一。前不久,省教育厅开启“江苏教育现代化30周年”主题采访活动,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把汤桥小学作为农村小学的典型来宣传。汤桥初中更是响当当的名校,在溧阳几十所初级中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中,连续二十多年名列前五。现在374名学生,其中有300多名是邻近的上沛、河口、河心、强埠、桠溪等片区,甚至有南京市高淳城区慕名而来的学生。

但乡村名校的基础条件,相比城区还是差距不小。汤桥初中工会主席芮晓春说,学校现有43名教职员工,每年都在进进出出。招进来的新教师,花几年时间培养成了骨干,又跳槽走了。汤桥小学的老师有3位是硕士毕业,还有1位在攻读教育学博士。房志荣校长充满期望,那位年轻老师博士毕业后,还能留在汤桥小学。

汤桥初中芮晓春老师有36年教龄,原是教务主任、语文老师,现在改行教信息技术课。他说,现在农村学校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劳动教育等专业师资尤其紧缺。汤桥小学的英语老师张彩娣是这个学期从城区燕湖小学来汤桥小学支教的。她说,参加工作22年了,这学期第一次带体育课。毕竟不专业,只能梳理自己参加健身活动的体会,教学生如何热身、拉伸、慢跑。科学素质的养成,对孩子们未来的影响很大,专业师资匮乏,多多少少会影响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

(三)社会环境,教育资源缺乏统筹

农村现在的主体人群是老年人、留守妇女。李卫东说,老师家访时跟爷爷奶奶交流孩子学习与成长情况,爷爷奶奶态度很配合,但实际做起来会打折扣。

汤金福说,汤桥集镇有10个麻将馆,但艺术体育类的兴趣班很少。

张彩娣老师认为,与城区相比,农村的家庭环境、家长对学生成长的关注点有一定的差别。不是农村孩子没有发展兴趣、特长的需求,而是缺乏社会师资,缺乏统筹。

二、汤桥校家社共育的实践探索

(一)赋能家长,确保在孩子成长中不缺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怎么解决家庭监管缺失、教育方法粗暴、父母教育缺位等农村青少年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为家长行使教育主体责任赋能?

汤桥初中特别强调家校沟通。每个学期都由学校行政、班主任、主课老师组成一个个“三人小组”去每个学生家里家访,每个学期确保家访率100%。而且为重点对象建档,重点针对问题家庭、留守儿童,做好心理疏导。

汤桥小学通过学校建立“校家社共育实践创新基地”,举办线上的家长云课堂、线下的家长学校,面向家长开展服务;定期举办家长交流会,开设系统的家庭教育课程,引导家长更新观念、培养自身好习惯;建立由社区倡导、家长自发参与的家长互助会,典型赋能,引导更多的家长履行好家庭教育职责。

(二)校园主导,垒实校家社共育主阵地

学校是协同育人的主阵地,既要减“应试教育”的负,也要致“素质教育”的富。

汤桥初中办学质量高,在溧阳是公认的。但汤桥初中不补课,也不让家长请家教,学校回归“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办学逻辑起点,想方设法众筹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智慧,为学生提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从“育分”转向“育人”,共同经营好孩子的成长环境。

汤桥小学校长房志荣在心中设立的目标,是逐步实现“三个转变”:

少布置一些机械重复的刷题作业,多提出一些实践体验的任务,促使学生从“做题”逐步转向“做事”。

学科作业少一些整齐划一的“规定动作”,多一些“自选动作”,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

以长周期、跨学科、实践性的作业,支持学生建构知识系统,变“吃拼盘”为“营养餐”,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现在小学毕业,是用考试分数来呈现学业成绩。房校长正在探索,能不能用一场毕业辩论赛、一场毕业汇报演出、一次微研究成果展示、一场跨界对话、一次露营活动、一次公益行动等形式,来呈现小学六年的学习成效。

(三)社會统筹,整合资源推进校家社共育

少年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的甘霖,更离不开全社会提供的土壤。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协调社会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为农村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汤桥正在进行的探索,让人眼睛一亮——生态农业、劳动教育、生命法制、文化实践、耕读课堂……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走进社会大课堂,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才华,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房志荣介绍说,汤桥小学这几年正在积极探寻适合农村孩子的教育环境,引导教师从生态化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蒲村的孔雀园生态养殖基地、汤桥村的草地葫芦丝音乐会、圩庄村的森林探索课程、吐祥村的红色田园和智慧课程,整合后与学校共同探索,以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中心,使课堂、田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乡村就是学校,田野就是课堂,农民就是老师。刘萍老师觉得,小学生在乡村自然教育课堂参加一次挖山芋、烤山芋、品尝山芋的课程,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日积月累,知识面变广了,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村干部、老党员、老队长这一群体,对本社区的实际情况最了解,帮助、辅导少年儿童的行为也更便捷、更高效。

汤桥的社区、学校联手发掘、链接多方社会资源,打造“社校共融共建”阵地,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平台,构建素质教育公益平台。依靠社会资源平台和志愿者自身的职业特长,解决了中小学校教授知识与乡村建设的脱节、与当地传统文化传承脱节等问题。

为了给孩子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圩庄村委建设了自然教育基地,组织、动员志愿者定期参与,关爱农村孩子,解决其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今年,村党总支牵手江苏省妇联新媒体中心《莫愁》杂志社、溧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挂牌成立“莫愁小作家创作基地”,播种乡村振兴的理想种子——组织孩子们经常到村里采风、研学,体悟农民耕作的艰辛,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懂得劳动创造幸福。

圩庄村妇女主任杨丽丽告诉我,江苏省妇联新媒体中心《莫愁》杂志今年4次来村里调研、指导。最近,又组织了江苏作家团队到村里的自然教育基地与孩子们座谈,“大手牵小手”,为孩子们搭建丰富精神世界、展示自我风采、树立远大理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参加活动的作家老克说:“在今天的‘莫愁小作家创作基地挂牌仪式上,看到乡村孩子们纯真的眼神,觉得人生最完美的童年,应该是城乡两种生活的体验和交融,这种人文和天然的‘打底子,对孩子来说也是功德!”杨丽丽说,作为农村妇女干部,能够和“娘家人”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幸福、社会的发展进步,尽一点责任,是很自豪的。

圩庄村党总支书记伊水银觉得,跟《莫愁》杂志合作,请城里的文化人来到乡村,与孩子们进行交流,是给农村孩子们的成长点亮一盏盏心灯,种植美好未来。他希望用这一方田园,能吸引更多、更好的社会教育资源进入乡村,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成长旅程。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东篱 623358414@qq.com

猜你喜欢
家长农村老师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