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认同感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2023-12-18 14:29:04王馨
科学咨询 2023年21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中华传统

王馨

(南京晓庄学院食品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同态度直接影响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发扬光大。学者刘魁立也明确指出:“节日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然而,由于当前高校在中华文化传统节日文化认同感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这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认同教育成为教育中的难点。鉴于此,高校需要高度重视传统节日文化认同教育,借助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营造出良好的节日文化认同教育氛围,使传统节日真正根植于民众内心。

一、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特殊内涵

(一)与爱国情怀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历来备受尊崇的爱国思想观念和行为。爱国情怀同样体现于传统节日里,传统节日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表达爱国情怀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与家庭亲情的关系

中国传统节日注重家庭亲情关系,重视人的生命和存在的价值,注重从外在的规范向心灵深处探寻意义。大多数传统节日正是联络家庭成员感情、规范家庭秩序的重要载体,人们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寻找生命的根源和自身的存在,长幼尊亲、崇尚自然的情怀表露无遗。

(三)与感恩意识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孝道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后辈对先辈们的感恩和孝悌之意,逢年过节举行的祭祀活动就是最好的体现。后辈感恩先辈们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

(四)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崇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天人合一、贵和持中”的理念是传统节日的重要文化内涵。传统文化蕴含着尊重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理念,能帮助人们顺应自然发展,调整生活方式,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融洽氛围。

二、大学生传统节日问卷调查分析

(一)调研形式

为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历史传承现状,本次调查分为线上线下两种形式。线上采用问卷调查,线下采用问卷调查、采访调查和活动调查。

(二)总体情况

我们围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课题,发放问卷580份。对于“您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9.99%的人选择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态度,“选择很感兴趣”的人有56.4% ,选择比较感兴趣的人有42.4%,选择不感兴趣的人有1.2%。对“你是如何过重要的节日,春节、中秋节等”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一起过节的人为78%,选择出去旅游的人为12%,选择传统节日没意思,自己一个人待着的人为10%。对“你喜欢传统节日的原因”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7%的大学生认为传统节日是一直有的习俗,已经习惯了,约12%认为节日有趣,约1% 的大学生认为传统节日有独特的内涵。调查显示,89.2%的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有魅力和内涵的。

笔者以问题“您不喜欢传统节日的原因是什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32%的人认为传统节日没有新意、过时、无趣,有64.3%的人认为周围没有过节的氛围或其他原因,有3.7%的人选择比较喜欢过西方节日。在调查中,有99.99%的人认为中华传统节日都应该延续传承下来。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西方节日的狂欢性冲击着中华传统节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一味追求效率,传统节日的仪式被简化,“仪式感”越来越淡,吸引力越来越弱。

笔者以问题“您知道各个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吗”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不清楚的人为26%,选择清楚了解的人为10.1%,选择有点清楚但不了解的人为63.9%。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可以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时间,但具体的节日历史来源、风俗禁忌等了解甚少,这反映出现在的大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全面。经过调查研究显示,参加过学校传统节日活动的学生人数接近56%,且基本上只有一次,这也反映出高校在传统节日文化育人功能中未能发挥好教育宣传的作用。

三、高校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认同感教育的困境

(一)高校开展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的数量少

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绝大多数高校并未开展过相应的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活动。这是因为高校和一些教师未能充分重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忽略了传统节日文化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他们未能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形式融合在一起,多数情况下只是以理论形式进行宣传,使学生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此外,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高校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未能充分展现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通常只是通过学校思政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途径相对单一和传统,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缺乏认同感。可见,高校几乎没有开展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未能认识到传统节日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意义,这降低了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期望和兴趣,妨碍了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二)高校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底蕴了解尚浅

随着全球化与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不良文化与思想严重冲击着我国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学生的价值选择与判断。例如,以西方节日为代表,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错误地认为过这些“洋节日”才是主流,导致大学生群体对中华传统节日习俗与文化底蕴了解较少,如有些大学生不了解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甚至错误地认为春节给长辈磕头拜年的行为就是“封建残留”,更有甚者将传统节假日等同于“普通假期”,对传统节假日一无所知,直观地展示出了现阶段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与习俗缺乏了解。究其原因,是高校在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中存在缺位,不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在课程设置上,有关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科目、教育内容等都较为稀缺。例如,高校教育中并没有系统的传统文化课程,教材中缺少专门介绍传统民俗、传统节日等方面的知识,这导致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缺乏必要的认知,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缺乏兴趣。

(三)现有社会价值观念比较功利化,传统道德思想比较浅薄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与农历节气联系密切,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而西方节日文化则紧密联系宗教文化,带有浓厚的西方宗教色彩。鉴于此,学生错误地认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过时的,导致传统节日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使大学生逐渐对传统节日文化产生消极心理。再加上社会和家庭教育未能营造出良好的氛围,父母越来越少地通过言传身教来传授孩子节日文化知识、节日习俗和良好的价值观,致使传统节日文化习俗逐渐被遗忘。现有社会价值观中的功利性思想也对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商家追求经济利益,常在西方节日期间通过各种方式销售节日用品或举办庆祝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而传统节日则被冷落,削弱了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

四、高校增强学生的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认同感的对策分析

(一)创新中华传统节日形式,提炼与时代发展、学生需求相融合的节日文化元素

高校提炼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元素,保留节日中大量外显的传统习俗(如服饰、饮食、文娱活动等),以大学生容易接受、通俗易懂的形式开展活动,并下足功夫。高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节日形成过程和庆祝流程,而且应考虑开展更具仪式感的庆祝活动,例如汉服秀、包粽子大赛等,更好地将中华传统节日融入大学生喜欢的日常生活中。

(二)搭建团学宣传新平台,借力打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传播教育组合拳

现在高校大学生使用电脑、手机的频率极高,借助校园新媒体是最便捷的宣传途径。高校利用官方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设置中华传统节日专题版块,召集一些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讨论平台建设和内容创作等核心事务,定期发布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主题推文和热门话题,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潜在地提升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在高校学生中的日常影响力。

(三)抓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做中华传统节日的传播使者

高校学生组织和党(团)支部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对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高校紧抓学生组织这一重要力量,将传统节日文化与组织活动、班团建设有效融合。例如,学生组织将清明节与党日、团日活动、铭记英烈活动相结合,或将五一劳动节与当前推进大中小劳动实践教育相结合,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理念付诸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体验,真正实现知行合一[1]。

(四)提升传统节日基本认知,让节日文化真正地能够进课堂、进教材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高校需要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课程建设和内涵丰富,讲好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故事,深入挖掘节日的历史背景、渊源和发展意义。高校要邀请文化民俗专家一同参与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讨论,以完善和优化课程,全面系统且有针对性地满足青年学生的需求。高校应尽可能地开设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选修课,并将其纳入教学内容之中,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激发青年学生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热情,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2]。

(五)强化中华传统节日的整合,创新文化传播形式与载体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华传统节日的重要性,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来实现,借助这些活动的多样形式使学生能够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具体而言,高校可以开展多样化和具有特色的活动,如庆祝会、游园会、展览会、传统民俗活动等,并结合当下新时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通过微博、短视频等平台进行传播。高校通过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对中华传统节日的传说进行演绎,适度地融入一些新元素和新内容,采用现代化方式创新传统节日的传播形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提升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影响力,促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传统节日的魅力。在一系列活动的传播下,学生有效增强自身的节日意识,更好地分辨西方节日文化,通过对中西节日文化的比较,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

五、结束语

在增强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势在必行。为了推进青年积极关注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需要思考并探索如何开创新形式、新方法和新课堂,使传统节日深入人心。高校应该在重视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教育教学中,高校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节日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中。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中华传统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家教世界(2022年7期)2022-04-12 02:49:32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