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再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抵抗力较弱,极易感染疾病。传染性疾病通常有呼吸道系统、肠道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其发病与气温变化、传播媒介等密切相关。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所致。流感患者会出现头痛、高热、乏力及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还会伴有畏寒、食欲不振等现象。流感常通过打喷嚏、咳嗽产生的飞沫进行传播,或直接、间接接触鼻腔、口腔等黏膜组织引起感染。以下是几点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儿童和青少年每年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的发生概率。
生活方面:家长应时刻关注天气变化,若室内外温差较大,需根据气温高低提醒儿童青少年适当增减衣物,防止受凉感冒。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与清新。
勤洗手:儿童青少年在外活动后,应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的水清洗双手。打喷嚏时,需遮掩口鼻,并及时清洁双手,保持手部卫生,避免接触口腔、鼻腔及眼睛等黏膜组织。
合理饮食:提醒儿童青少年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 的食物,同时应保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保持营养均衡,勿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可提高身体抵抗力。
勿滥用抗生素:儿童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不应随意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若症状严重,可前往正规医院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疟原虫寄生在人体内会致疟疾的发生,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蚊虫叮咬、血液及母婴传播,常表现为寒战、高热及全身酸痛等症状,体温可达40℃以上。
预防措施:儿童及青少年居住地应配备纱窗、蚊帐等物品,以防蚊虫叮咬。在蚊虫滋生的季节,可在室内使用蚊香液或喷洒杀虫剂等方法进行灭蚊。若外出可穿着长裤、长袖衣物,涂抹驱蚊剂,做好防护措施。同时,提醒儿童青少年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合。
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属急性传染病。好发于5 岁及以下婴幼儿。通常情况下患者症状较轻,其自身免疫系统在一段时间后可完全清除病毒。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与口腔黏膜、手部、足部疱疹,还会伴有流涕、咳嗽等症状。以下是几点预防措施。
生活方面:保持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或外出返回等均应洗手,这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水果蔬菜等需清洗干净再食用,勿食用生冷食物及饮用生水。
疫苗接种:提倡6 月龄至4 岁儿童尽早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其性价比、安全性高,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因感染诺如病毒而导致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密切接触感染者或摄入受污染的饮食等。该病传染性强、发病急,通常会出现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以下是几点预防措施。
生活方面:注意饮食卫生,烹饪食物时需彻底煮熟,瓜果蔬菜应清洗干净后食用;保持双手的卫生,可有效预防病毒感染。
环境消毒:针对诺如病毒存活能力强的特点,儿童及青少年较常活动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可选用浓度较高的含氯消毒液,消毒半小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