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下的美术教学实践

2023-12-18 01:05裴姗
剧影月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美术

■裴姗

作为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同时,进一步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中学美术课堂作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平台,必须加强知识教学与文化宣传两者的融合,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群体文化自觉,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深入人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一)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历岁月的洗礼和人文的考验,作为民族的文化身份标识,同时又给予国人特有的文化自信和尊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民族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不容小觑的积极意义。以传统剪纸非遗工艺为例,只需剪刀进行裁剪,便可以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展现透空的视觉体验与艺术享受,表现着人类的智慧。其次,非遗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通过开展集体文化活动,实现心灵的共通共融,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引力,还可以获得充满乡音乡情相依的情感体验。最后,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非遗,在实现生命体延续的同时,给予人美的享受,共同构建独特、神秘、极具魅力的文化世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文化建设,消除发展差异,实现社会群体的文化启蒙。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助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提高学生文化自信

初中阶段的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民族的未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走进初中美术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还可以在无形之间增强学生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精神宝库中,汲取精神力量,外化于行。与此同时,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美术学科的融合发展,可以打破课程教学的界限,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引入全新的教学素材,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带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研究之中。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三)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随着各种电子媒介的冲击,在促进各国文化传播交流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了新的挑战。许多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倾向于新奇的事物,对西方的文化报以强烈的兴趣,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内核和深远意义知之甚少,加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工作难度系数。通过组织开展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育活动,为学生构建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不仅能够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并且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满足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文化传承理念融入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共筑中国梦。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新中考背景下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的要求,并将美育艺术全面纳入中考改革。目前全国已经有多个省市开展美育中考计分。与此同时,少部分的中学美术教师认为学生只需要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内容即可,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对课程的主要脉络加以解释,其余的内容则一笔带过。长期如此,不仅会令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错误的认识,并且会打击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对关键性的知识内容,要求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知识记忆,令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

(二)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中学美术教师都具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基础,但是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相对有限,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美术学科的融合相对生硬,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非遗传承人作为促进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虽然熟练掌握传统技艺,但是缺乏基础的教学能力,如果只是由非遗传承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育活动,无法保证其教学效能,令中学美术课程变革陷入困境。

(三)学生学习兴趣有待激发

中华传统文化与当前所流行的文化具有本质区别。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学生静下心,耐下性子,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探索文化的奥妙,但是在各种新兴元素的冲击下,学生较难深入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此同时,许多学生以固有的思维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认为其相对枯燥,导致初中美术教学与预想的教学目标大相径庭。针对此类现象,需要美术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好美术教学的平台,持续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令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保持强烈的好奇感。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学美术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创设真实的美术学习情境

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采用活态传承的方式,令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久弥新。例如,当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到民间美术“刺绣”的知识内容时,为了令学生全面感受中华传统民间美术刺绣的美与独特性,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魅力潮绣》《壮锦》《遇见麦秆画》等关于民间刺绣的纪录片,与学生共同追溯刺绣的悠久历史,共同感受刺绣细腻的记忆,丰富的图案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完全投入到所创设的学习空间中。其次,分别为学生出示《百鸟朝凤》《孔雀牡丹》《属葵双鸭》《狮虎》《芙蓉鲫鱼》等不同的刺绣作品,倡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将作品划分为湘绣、苏绣、粤绣三大类,调动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共同区分不同刺绣的特点。以全新的教学方式,颠覆学生对刺绣文化的固有认知,坚定学生学习与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与担当。最后,教师可以在课下主动与民间艺术家进行联系,邀请其参与到课堂中,带领学生练习基础性的刺绣技巧,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刺绣图案进行创新,以刺绣的形式,表达自身的想法,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表现形式,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拓宽路径。

(二)融入非遗技艺赏析

为了令非遗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初中美术教师必须拓展思维,加大课程创新与改革的步伐,在原有的教学形式上,进行再优化、再完善、再创新,将传承非遗技艺、发展非遗文化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学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带领学生正确认识非遗文化的技艺精神、人文精神、匠心精神、民族精神。通过欣赏照片或观看影片资料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民间艺术的世界中,与学生共同理解并感悟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掌握欣赏民间美术的能力,进一步总结民间艺术的概念、表现形式、象征意义。

以剪纸艺术为例,学生只需要运用基本的剪纸技法,便可以制作出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上手较快,且自主创新的空间较大。首先,带领学生赏析《虎兆祥和》《守望相助》《和和美美》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剪纸作品。让学生感受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能。与此同时,带领学生重点理解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倡导学生有创造性地完成剪纸设计。其次,美术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在课堂上进行示范,先完成剪纸图样设计,明确剪纸造型,并运用剪刀完成作品。最后,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剪纸图样有何意义,剪纸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哪个部分,剪纸作品采用了哪种技法……在课程即将结束的前10分钟,将学生的作品集中摆放,并引导学生间进行赏析。从构成形式、折叠方法、表现意图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深刻感受剪纸文化的意义。

(三)聘请非遗项目传承人活化课堂教学

为了有效拓展初中学生群体的专业技能,美术教师可以加强与学校之间的协商,共同邀请艺术家进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非遗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为学生开展美术学习注入新灵感,增强学生的艺术体验。美术教师与非遗传承人,紧密结合美术课程教学进度,持续推进非遗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华传统手工技艺的风采。例如,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邀请泥塑手工民间艺术家,由其为学生讲授泥塑的发展历程及家乡的历史文化,令学生熟悉身边的非遗文化,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与此同时,美术教师可以与非遗传承人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制作、上色、开眼等,倡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积极地承担起文化创新的责任,将传统非遗文化与时代新元素进行融合。

(四)巧借传统节日增强学生使命感

传统节日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几千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集中展示与传承的文化空间。例如,中秋节作为中华传统节日之一,其是团圆、幸福、美满的象征,拜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是中秋节特有的民俗,人们还会选择在中秋节祈福祭祀,祈求平安丰收,有助于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深远情意,弘扬中秋节的团圆文化。作为美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导入“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处羁人独向隅”“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等关于中秋节的诗句,引导学生以绘画的形式,加入自身的想象和理解,完成美术作品绘制,令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回忆自己在中秋节发生的趣事,理解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此外,传统节日有利于自然伦理意识的建立。传统节日是天时与人时的协调,人们以四季时令为基础,通过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祈福、登高、踏青、祓禊等活动建立天人关系;节日期间与自然沟通的民俗活动,表达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与理念。民族传统节日是亟待抢救保护的文化遗产。加强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以节日活动为载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民俗风情,实现中华民族血脉的延续,并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实现文化的交流与传递。

(五)推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校内的活动场地相对固定且有限,只能完成基础性的美术教学活动,为了令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迸发出更加强劲的效益,推动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机会,实现课堂的延伸。以古建筑彩画为例,通过领略紫禁城里的“雕梁焕彩”,从建筑中寻找古建筑彩画的传统纹样,学习用紫禁城的彩画纹样装饰美化生活。在“上新了故宫”这个创设情境下,设计学习任务,完成故宫文创产品的设计。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知识建构的引导者。学生通过参与设计创意开发过程的活动,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意实践素养。在任务情境中用独特的紫禁城彩画纹样元素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尝试带领学生去校外的文化遗产地、博物馆、工艺美术大师的工作室等,以亲身实践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彰显出非遗资源在美术课堂的渗透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改变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以实践体验的方式进一步理解的艺术精髓。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已是当前中学美术教学改革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初中美术教师必须从全新的视角,看待美术教学工作,改变空洞乏味的教学方式,适当性地增添实践教学环节,以不同的非遗美术项目为载体,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不断的尝试与摸索中,领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美术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