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培轩 毛鹏宇
军队公共外交是以维护国家安全和推行军事战略为目的,通过传播、公关、媒体等手段,针对国外公众的双向交流。军队公共外交能澄清信息、传播知识、塑造价值,提高军队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服务国家利益。近年来印度以应对国际局势变化为外部导向,以提升国际形象和获取国外民众支持为内在牵引,持续推进军队公共外交,力求扩大军队影响、提升军事软实力、实现大国抱负。
军队公共外交是印度军事外交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不断受到重视。印度开展军队公共外交的主要战略考量是树立国家和军队的良好形象,在国际战略博弈中夺得优势,同时这也是对其战略优长的充分利用。
树立国家军队良好形象尼赫鲁曾说:“印度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大国抱负给印度对外战略留下深刻烙印,贯穿于印度外交工作发展历程,也体现在印度与各国的关系中。近年来,印度推行积极外交,努力同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认为要成为世界的主要行为体,必须率先获取外国的信任、善意、友谊与合作。良好的国际形象能帮助其与外国公众建立友谊,影响国家间的政治外交关系。印度希望通过外国公众影响其政府的外交行为,以实现担任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等外交目标。因此,印度持续以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国家民众开展军队公共外交,通过提高军队透明度、增进军事文化传播力,彰显印军亲和力,换取公众信任与身份认同,塑造全球民众对其军队和国家整体形象的良好认知。
在尼赫鲁的领导下,“大国抱负”思想贯穿于印度外交工作发展历程
进行国际战略博弈印度以南亚“超级大国”自居,强调“立足南亚,面向亚洲,放眼世界”。印度当前正围绕“曼茶罗”圈层布局国家安全战略,通过邻里优先、东向行动、西望等既定政策左右逢源,希求巩固南亚霸权,向泛印度洋地区乃至全世界扩张势力范围。中印两国山水相连,印度视快速崛起的中国为其领袖南亚、实现大国梦的主要障碍,认为中国近年来多角度、多层面负责任的大国和军队形象的塑造,在军队公共外交领域对印度施加了巨大压力。为争夺军队公共外交领域主动权,印军通过参加国际阅兵、向国外民众展示武器装备等方式塑造大国强军的国际形象,在非洲、东南亚等泛印度洋地区对冲中国军队施加的影响;另一方面,印度也联合国际势力,通过对接美西方国家的印太战略,为其军队公共外交寻求外部动力,助其在国际战略博弈中拓展战略空间和发展利益。
充分发挥自身战略优长印军的军队公共外交活动,既是以增效军队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与领导力的目标为牵引,也是充分利用其战略优长的最优选择。首先,印度具有优良的军事外交传统。印军在发展过程中与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军事合作密切,积累了丰富的对外交流与传播经验。其次,印军具有语言和传统文化优长。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印度军人在境外执行任务时,能用英语与多国民众密切交流,较少存在跨国交往的语言壁垒。印度拥有瑜伽、宗教等大量公共外交资源,可为印军官兵与境外民众交流提供丰富的共同话题,助力其与当地民众发展关系。再次,印度具有对印度洋周边国家开展军队公共外交的地缘优势。印度地处大陆和海洋的交通要冲,南瞰印度洋,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印度海军能自由向各方向延伸,开展人道主义援助、海上护航等军队公共外交活动。
军队公共外交是一国军队针对外国民众和军队非决策层人员开展的信息传播、人员交往等活动。印度军队公共外交活动形式多样,在信息发布、媒体外宣、人员交往、对外军事行动等领域全面铺开。
构建立体全维媒体传播格局印度近年来着力发展军队公共外交传播路径,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宣传国防政策和军事动向,努力引导国际社会认可其“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定位。
首先,印军通过官方平台发布新闻动态。当前网络具有前所未有的渗透力、负载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印军充分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的交互性开展战略传播。印度国防部、军兵种等军事机构均设有官网,通过视频图文分享新闻动态、宣扬印军实力、强化形象塑造。且印军不同机构官网间互设链接,能帮助用户快速索引并访问印军其他军事部门网站,便于用户更全面地了解印军资讯。印军还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对外宣传,不少机构在推特等社交软件开设账号,更新频率快、受关注度高。这些账号日常发布军事训练、军舰战机等视频图片,吸引国内外大量民众点击浏览,以大众化方式提升国际知名度。
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印度军人在境外执行任务时,较少存在跨国交往的语言壁垒
其次,印军通过官方文件发布权威信息。印军在军事安全领域出台官方文件,为国防力量发展奠定总体基调,同时也吸引公众眼球,获取了国际支持与认可。印军现已公开发布六种联合条令,立体展示了印度在联合作战、认知管理等领域的军事理论成就,帮助全球公众了解印军。印军通过国防年度报告等文件宣扬其军事成就和国际贡献。印度国防部在2022年同时用6种语言发布《印度近八年来的国防成就》宣传册,展示印军在技术装备、国际交流、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成就,在国际社会吸引眼球,增进了全球民众对其强大国防的认知度。
再次,印军通过民间媒体塑造多维形象。民间媒体的可信度较高,能在国际社会形成舆论共振,使印军的国际形象更饱满充实。当前印度在国内外媒体中出镜率高,国防航空邮报、印度军事回顾等印度本土新闻网站频繁宣传印度各军种与机构的动向新闻;同时今日俄罗斯等第三国媒体也专设有印度军事新闻栏目报道印军情况,使宣传效果更生动立体。此外,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宣传范围广。印军通过在推特等网络平台布设网红、大咖为其煽风造势,形成明星效应,助力其在国际舆论中提升知名度。
大力开展专项公共外交行动印度军队公共外交实践历史悠久,建国前就曾派医疗团支持我国抗日战争。印度当前接续这一传统,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军队公共外交专项活动,增进了全球公众对其亲和国际形象的认可度。
首先,印军频繁出国参加航展、阅兵式等军事展示活动,向世界民众传播大国强军形象。线下军事力量展示的感染力与震慑力强,可使民众直观感受印军的军事实力和文化,直接达成军队公共外交效果。印军主要通过国际阅兵式和装备展显示自己的技术装备水平。参加阅兵可吸引大量外媒与观众,帮助印军直观地展示自身军力进步。印军在2022年11月6日派军舰赴神奈川县参加日本国际阅舰式,向各国民众展示印度海军的装备实力。另一方面,印军参加国际兵器展以提升军事影响力。例如印度海军卡特马特号反潜护卫舰曾参加马来西亚举办的第十五届兰卡威国际海空展,公开展示军舰内部设施,使当地民众能亲眼目睹印军的技术装备发展成就。
其次,印军持续参与人道主义援助,向外国居民传递印军的“善意”。印度将人道主义援助视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认为其具有显著的军队公共外交功能,既能维护各国民众的安全与利益,也能在行动中与当地居民直接交流。印度主动为印太地区的受难渔船提供医疗援助。2018年,印度海岸警卫队累计执行搜救任务253次,海上医疗援助45次,收获了周边国家渔民的广泛赞誉。另一方面,印军在南亚、东南亚的自然灾害援助中作用明显。在缅甸受飓风莫拉侵袭时,印军就派坦克登陆艇运输服装、帐篷等物资,帮助当地民众恢复正常生活,赢得了缅甸灾民的热情拥戴。
再次,印军积极派出团队出国表演或比赛,向国际社会展示印军风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能为印军向民众传播国家文化和展示军人素养提供良好平台。印度军乐团外出表演的传统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赴美参加自由女神像建成200周年纪念仪式。当前印军拥有各类军乐团数百个,在世界范围内享有良好声誉。印度军乐团频繁出国参加莫斯科国际音乐节、孟加拉国胜利日游行、日本自卫队阅兵等国际活动,用音乐与各国民众建立深厚的国际友谊,有效改善外界对印军的形象认知。另一方面,印军频繁参加国际体育赛事,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其运动技能与竞技精神。2019年,印军共派出54名运动员赴武汉参加世界军事运动会,取得6金1银2铜的成绩,收获了不少外媒赞誉。
拓展海外军事行动公共外交内容印军还将军队公共外交效应嵌入到各项涉外行动中,见缝插针地展示军事硬实力、提升自身软实力,多措并举增进国际民众对其“负责任大国”地位的认可度。
首先,印度积极参与维和行动,在履行国际责任时突显“净安全提供者”角色定位。印度将国际维和视为其投身国际事务、彰显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的实践行动,也是其树立和平形象和展示和平思想的良好舞台。印度的维和人员类型丰富,有一线部队负责巡逻维稳,也有技术专家等非战斗人员参与和平援建。印度维和官兵能以多种形式与当地居民接触,在人际交流中潜移默化地传播印度文化。印度士兵在执行维和行动之余还会主动教授当地青年文化知识,使很多非洲难民因此带有印度口音。
印军主要通过国际阅兵式和装备展显示自己的技术装备水平
其次,印度持续开展亚丁湾护航,在强化印度洋主导权的同时为各国商船保驾护航。印度的护航行动可对索马里东海岸的海盗施加不对称威慑,也能帮助塑造其关键航道保护者的国际形象。印军在2008年后,常态化保有至少一艘舰艇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多次察、打周边海盗,保障大量外国商船的航行安全。据印度国防部数据,截至2019年4月印海军已在常态化海上反恐巡航中部署舰艇72艘次,挫败海盗行动44次,逮捕海盗120名,已守护超300艘国外商船安全通航,得到了往来船只的好评。
再次,印度海军频繁访问外国港口,在开展军队交流时向外国民众间接提供公共外交产品。军舰访问是印度海军重要的外交活动,可吸引国外媒体积极报道,为传播军事文化提供机会;也能附带嵌入军队公共外交活动,同他国军民展开友好的人际交流。印海军舰船能通过访问外国港口,在进行燃油补给、物资运送等活动的同时,与港口城市军民友好交流,潜移默化地影响当地居民对其军队形象的认知,为印军对外传递“善意”与树立正面形象搭建平台。印度加尔各答号导弹驱逐舰、沙克提综合补给舰曾访问中国青岛,在港停泊期间向当地民众开放,展示了印度的海军实力和造船工业水平。
印度海军主力舰艇加尔各答号导弹驱逐舰
军队公共外交已构成印度对外关系的重要维度。近年来,印度通过多维多元的军队公共外交实践,已取得显著成效。这其中既有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也有军事硬实力的进步,有效地帮助了印度强化国家总体实力。
推动大国外交软实力是以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强调通过吸引、说服等非强制方式影响他者的观念和行为,是一种同化式权力。通过军队公共外交活动,印度的国家软实力不断提升,与美、俄、日等大国不断巩固政治互信、深化合作关系,关系的深化又反向促进两国军事外交活动的开展,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印度和俄罗斯“特殊特惠”的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持续推进,两国的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借军队公共外交的势头不断深化,甚至称彼此为久经考验的伙伴。无独有偶,印日两国的战略关系也不断深入。日本不仅将与印度的合作范围从军事延拓至基建、经贸等领域,甚至还在中印边境冲突等国际议题中公开声援印度,成为印度在国际舞台中的得力帮手。
扩大政治影响印度通过军队公共外交手段改善国际形象,有效促进国际社会接受认可印度价值观,尤其使不少小国为其大国地位背书声援。近年来印度在大国梦的牵引下不断将国家发展战略外向化,虽未实现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但也大幅提升了其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印度通过军队公共外交不断巩固其南亚“超级大国”地位,并将其影响力不断东进至东南亚国家。一方面,当前印度正在显化其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四国机制等地区机制中的核心作用,地区形象向良性主导者不断演化。尤其是联合反恐、海上安全、物资援助成为印度与南亚国家军队公共外交行动的主要亮点。另一方面,东盟是印度邻国优先和东向行动的政策交汇点,当前莫迪政府已逐渐打破东南亚与南亚割裂处理的思维定势,实现印度—东盟关系的系统整合。例如印度现已与越南、缅甸等国在情报共享、国际反恐等事务上密切合作,现已帮助越南在南海方向建设多个情报观测站,有效提升印度在东南亚及南海的军事存在与政治影响。
强化军事实力随着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印度与域外国家不断密切防务关系、深化军事合作,间接地提升了军事硬实力。具体地说,印度既通过装备采购和技术引进弥补国防工业缺陷,也借助情报共享和信息互通延拓态势感知范围。首先,印度军事装备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在双边防务关系日渐密切的背景下,印度通过装备采购推进海上装备现代化,同时也通过技术交流助力印度制造业。例如,印澳两国签署了《关于国防科技合作的实施安排》《国防合作谅解备忘录》促进国防科技合作,为印度军工产品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其次,印度在印太地区的态势感知能力日益加强。例如,美印两国就先后在2018、2020年签署《通信兼容性与安全协议》和《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允许印军访问美军的通信网络,并获取大量情报,提升了印度在印太地区的侦察监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