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郁达之” 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2023-12-17 08:54李金儒龙丹朱莹
天津中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口腔溃疡肝郁脏腑

李金儒,龙丹,朱莹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长沙 410021)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名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指口腔黏膜上单发或多发独立的圆形、椭圆形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的特点,发作时疼痛剧烈,病程常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机制仍不明确,西医广泛认为其发病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口腔菌群改变、微量元素缺乏和社会心理因素等相关,目前西医未有特效药物与治疗手段,多以止痛等对症治疗为主[1-2]。经临床验证,中医药辨证论治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糜”范畴,病因含内因、外因两方面,外因以外感风、热、火毒、湿浊等熏蒸口舌而发病为主,内因则由先天禀赋异常、饮食不当、劳逸失常、情志刺激等方面影响为病[3]。文章以《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木郁达之”理论为指导,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治。

1 “木郁达之”理论简述

1.1 “木郁达之”溯源“木郁达之”首载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原文:“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4]后世将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合称“五郁”。“五郁”初见于《内经》时仅为运气概念,用以探讨气运变化与人体生、病理的联系,并以五运之郁为指导,立“五郁”之治则[5]。“木郁达之”为五郁治则之一。

运气学说中,岁运太过之年,木所不胜之气太过而克伐木气,岁运不及之年,木气衰弱则所胜与不胜之气旺而反伐,此皆导致木气郁滞,尽失条达之性,应之于人体则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言:“木郁之发……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4]而在后世的传承中,“木郁达之”逐渐摆脱其原始内涵,经历代医家扩充升华,理论内核得到了更多发展,衍生出“肝郁”“气郁”等新的理论,更广泛指导着临床[6]。

1.2 百病多生于郁,木郁为五郁之先“郁”古写作“鬱”,积也,为阻滞、积滞、蕴结不畅之意。宋代宋无择首倡三因说,确定“郁”为病机。李东垣将“郁”责之于内伤,认为“郁”属虚证,为脾失健运,中焦气机失常的结果。元代朱丹溪创六郁学说,言“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强调百病多生于郁[7],可知“郁”作为病机,在诸病的发生与发展中都为不可忽视的关键。

明代孙一奎认为人体脏腑之气本自郁结而生诸郁,将五郁解释为肝郁、心郁、脾郁、肺郁、肾郁,首次提出“肝郁”之名[6],如《医旨绪余》云:“木郁者,肝郁也,达者,条达、通达之谓也。”[8]赵献可《医贯》中提到:“木郁则火亦郁于木中矣。不特此也,火郁则土自郁,土郁则金亦郁,金郁则水亦郁。”[9]木生火气,木郁则火不发,火郁又引起土郁……以此五行相生而类推,可见木郁为五郁之先,木气不疏易导致其他五行的郁滞。人体脏腑之中,肝者将军之官,又帅气而主疏泄,故肝气最易郁结,亦为脏腑诸郁之首。

1.3 能令气血畅达者皆可谓“达” 王冰的《内经》注中曰:“达谓吐之,令其条达也。”[10]达法最初被认为是通过涌吐来达到舒畅肝气的作用,在后世发展中又衍化为疏肝理气之法,即恢复肝木的疏泄功能,令其条达[6]。然张景岳认为:“木郁之治,宜于达矣,若气陷不举者,发即达也;气壅不开者,夺即达也;气秘不行者,泄亦达也;气乱不调者,折亦达也。”故而“但使气得通行,皆谓之达。”[11]可见“木郁达之”并非仅限于疏肝理气之意。而又因木郁易引动其他五行失衡及气血津液流布阻滞,故令肝气条达之外,协调五行流布、疏通周身诸郁滞也属“达之”的范畴之内。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4]疏木畅肝确为首要,而令气血调达亦属“达之”关键。

2 从木郁论述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机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中医中最早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其言:“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4]病位在口腔,涉及的脏腑包括肝、胆、脾胃、心、肾,由于反复发作,病性通常属虚或虚实夹杂。一过性口腔溃疡常见于心脾火旺之实证,医家多以“实火”论治,但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机较为复杂,涉及的病理因素及脏腑更广泛,愈后易反复发作,故治疗当细查其特征,探其根本,寻求根治之法。

2.1 足厥阴肝经循行过口舌,影响口腔溃疡发生《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夹胃,属肝,络胆……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还唇内。”[12]足厥阴肝经统肝络胆,又循行经过胃、口腔,与脾胃经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肝升发太过、疏泄不及等导致的情志病变产生的负性心理因素,能够抑制与溃疡相关的蛋白质的表达与调节[13],在口唇则表现为诱发口腔溃疡或影响其修复,是以口腔溃疡的发生与肝经的疏泄异常有不可忽视的联系。

2.2 肝木失常,木旺乘土而致脾病肝在志为怒,性喜条达,多由七情内伤而引起郁结,常见胸满不适、胁肋胀痛、嗳气吞酸等临床表现。肝郁为脏腑诸郁之先,肝木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中制约脾土,故肝气郁结太过,疏泄失职,则旺而克制脾土,造成木旺乘土的肝郁脾虚之证。脾主升清,运化水湿及谷物精微,若脾土被克,运化功能失调,则水湿生焉。水湿郁久可化热,上犯于口为疮疡。六腑之中胃主降浊,脾与胃一升一降共主消化,肝气郁结化火亦可横逆犯胃,引起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失职,进一步加重脾胃的虚弱。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性属虚,临床中可见发病患者多存在情绪焦虑抑郁、精神压力大等诱因,肝、脾二脏的生、病理与情志因素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三者常互相为病。正如《诸病源候论》中所提:“结气病者,忧思所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14]《卫生宝鉴》也言:“心思郁结,忧虑不已,以致饮食无味,精神日减,肌肤渐至瘦弱。”[15]可见情志不畅影响肝气疏泄,也影响脾胃运化,中焦失利而气失升降之通道,肝郁无从疏解,脾胃虚弱更甚。又脾藏意,因病致忧思郁结加重,患者情志愈差。故本文从“木郁达之”角度论述复发性口腔溃疡时,以肝郁脾虚为重要基础证候。此时患者口腔溃疡疮面肿而不红,疼痛程度较轻,伴见情志焦虑或抑郁、两胁胀痛、少气懒言等表现,溃疡常于情绪失调或压力过重等情况下反复发作,愈合期长,易加重。

2.3 肝木失常,殃及他脏而生疮《灵枢·经脉》曰:“手少阴之别……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12]舌为心之窍,口腔溃疡发于口舌,故受心之影响亦大。心在五行属火,肝为心之母,肝气郁结化热,最易引动心火,形成心肝郁热之证。心火上炎,熏蒸口舌,易致疮疡,尤以己窍舌为多见,症状可见溃疡面红肿,舌尖部多发,疼痛较甚,伴心烦喜饮、失眠、大便干结、小便色黄及部分肝气郁结症状。

厥阴肝经与少阳胆经相表里,肝经的郁滞不通也会令胆汁疏泄失常。胆经与三焦经同属少阳,故胆病又可令三焦同病。《难经·六十六难》云:“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16]三焦为元气运行之通道,元气流布全身脏腑,全赖少阳三焦的通达才可实现。若肝郁引动少阳胆与三焦经气机郁滞,少阳经气不利,元气难输,郁而化火,成为少阳郁火之证,少阳火郁循经上扰头面诸窍,涉及口舌则发为口腔溃疡。除此之外,素体虚寒者,木旺乘土致肝郁脾虚证时,太阴脾土化生寒湿,寒湿之邪弥漫至少阳而使少阳胆气虚寒,三焦气化失司,郁而生热。少阳胆郁之口腔溃疡除肝郁脾虚口腔溃疡的表现外,还兼见胆怯易惊、失眠多梦、口苦、面红目赤等征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肾生骨髓,髓生肝”[4]之言,是以肝肾同源于“精”,肝肾也为母子相生关系,互制互用,联系紧密。患者素体阴虚时,肾水亏虚不能涵木,此时若肝气郁而化火或肝阳亢而上扰,进一步耗伤阴液,则肝肾阴虚,二脏阴液同伤,致使无根之火浮外无所制,也可发为口腔溃疡[17]。肝肾阴虚之口腔溃疡疮面色白,疼痛以入夜为甚,伴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等阴虚症状。

2.4 肝木失常,形成血湿痰食诸郁前文言木郁为五郁之先,肝气最易郁滞,人体的气血津液流转全赖肝之疏泄,生理情况下,肝经条达,疏泄气血津液,令其循布周身,维持人体的正常运作,即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言:“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18]然病理情况下,肝气的郁阻不通使血津液的运行随之停滞,由此产生的不同病理因素衍生出血、湿、痰、食诸郁,此时的复发性口腔溃疡不再是单纯的虚证,而是逐渐由虚致实,病性转化为虚实夹杂。

肝郁致血郁、湿郁、痰郁、食郁的病机:气为血之帅,为载血之官,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行亦受阻,长期郁滞便会形成血郁。“郁”者,积滞不通也,而“瘀”者,积血也,则已有病理产物的生成。血郁乃气血凝结的初起阶段,邪限于气分,尚未成瘀。若病程迁延日久,久病入络,无形之邪化为有形之邪,则成血瘀。血郁者临床或未可见舌暗、病处刺痛等瘀血症状,而肝郁血瘀的患者明显体质较虚,观舌质及舌下络脉可见瘀血征兆,并颜面色暗、甚则失眠、女性痛经等临床表现;《灵枢·决气》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12]津者清稀,液者稠厚,津液共同滋润关节、濡养脏腑。肝郁失于疏泄影响津液流布则津液停聚、代谢障碍形成痰湿饮,若体质偏寒,可进一步发展为寒湿,体质偏热者,可发展为湿热、痰热,脾胃运化失职也会加重痰湿的生成。临床常见许多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患者素体寒湿、湿热、痰热偏重,口腔溃疡发作时也可见头身困重、身体困倦、大便难成形等症;食郁在通常情况下多见于饮食过度的食积实证,但由肝郁脾虚引起的食郁病机为脾胃运化失职,不能负担正常的消化任务,导致食积化热,郁而为火,一旦遇诱因引动时,口腔溃疡便反复发作,症见食欲不振、面色萎黄、体质量下降等,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多有情志失调、饮食不慎或温热外邪引发口腔溃疡发作的诱因。

3 从木郁达之论述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法

3.1 培土泄木,使脾胃升降得“达” 对于木郁引发的肝郁脾虚之口腔溃疡,首要的治疗原则即为扶助脾胃,培土泄木,使脾运得健,方剂选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其组方以四君子汤为底方,健脾胃而益气,添法半夏、陈皮成为六君子汤,加强燥湿化痰、行气除满之效,最为重要者,方中合入柴胡、白芍两味药,使全方增添疏肝解郁、柔肝缓急之功用,最终使肝脾同调,邪去正扶。由于肝郁脾虚之口腔溃疡病机源于脾胃湿邪郁久化热,故临证可以太子参、党参替换人参,加强健脾渗湿之力,生津而不助湿、扶正而不恋邪[19]。此外,再加生石膏以清伏火,石膏还兼具有收湿敛疮之效,再配伍白及消肿生肌,促进黏膜修复。《灵素节注类编》曾曰:“木火为肝心之阳,气郁则宜达之发之,用开提升散之法也。”[20]木曰曲直,性喜条达,升散法作为“达之”的一种在古今临床实践中也历来被看重、多有应用[6],如郁金味辛而辛散善行,能入气血两分,既可行气散气以解郁,又具有止痛效果,当肝郁脾虚型口腔溃疡已涉及血分时,可酌加郁金;野菊花归心、肝经,性味苦香,能散肝经之热,常对疔疮痈肿等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也可加入配伍之中应用。

3.2 清肝养阴,使脏腑平衡得“达” 由木郁引动其他脏腑的平衡失调而致口腔溃疡时,在治疗肝本脏郁结的基础上,还应治疗相应病变脏腑,使本、变证同治,诸脏腑协调,如此亦谓之达。肝郁化热引动心火上炎生疮,选用丹栀逍遥散清理肝之郁热,合导赤散清心经火热。牛膝是良好的疏利水道、引火归元之品,方中可加入川牛膝,增强导火热下行之力。心火旺甚者加莲子心、黄连助清心火热。当少阳经火郁时,用黄芩温胆汤化解。少阳胆有郁热常夹痰扰,黄芩温胆汤中黄芩专清肝胆热邪,半夏、陈皮行气除满,针对肝郁之本证。竹茹清热化痰,枳实既行气又消痰,使痰随气下,郁随痰消[21]。若要加强理气开郁之力,则可加玫瑰花、合欢花等花类药物辅助。肾为人体先天之本,故素体肾亏的肝肾同病型复发性口腔溃疡较其他类型更为难治,病程迁延时间更久,恢复周期更缓慢。临证选用知柏地黄丸进行治疗,方中重用熟地黄为君药,《景岳全书》评价此药:“大补血衰,滋培肾水,填骨髓,益真阴,专补肾中元气。”[11]可知知柏地黄丸最擅滋水涵木,有养阴清热、调和肝肾之功效。若有疮面干裂疼痛严重,伴口干咽痛、舌红少津明显者,合入生脉饮养阴生津,腰膝酸软甚者酌加续断、远志、杜仲以强筋骨,益肝肾。肝者阴尽阳生之脏,体为阴、用为阳,故疏肝、清肝之外,顾护肝阴亦不可忽视。临床若见目涩、筋脉挛急、肢体麻木等症时,提示肝藏血功能失职,可增枸杞、当归等品柔肝养阴,令肝之藏泄协调,顺肝之性,达肝之用。

3.3 开郁通滞,使气血阴阳得“达” 人体各脏腑运行总不离“阴阳”二字,《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4]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中,调节脏腑阴阳气血也应当作为“达之”的一种,贯穿治疗始终。肝郁引起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而生郁,则培土泄木的基础之上,再行疏通诸郁滞:行气、活血、燥湿、化痰、消食[22],以期平衡阴阳,恢复其正常运行。血郁尚未入络者,治郁仍以行气为主,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理气方中添入气中之血药香附、血中之气药川芎等品以调气活血。肝郁血瘀者,以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由于方中行气之品较少,若要加强开郁之力,可添郁李仁、三棱、莪术等助行气;肝郁湿阻者,开郁行气化湿邪,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若寒湿或湿热偏向明显,可选加入薏苡仁、藿香、佩兰、白扁豆等药物辅助除邪;肝郁痰阻者,除湿之外,重在化痰,可选择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为底方治疗,朱丹溪有言:“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23]故临证可合四逆散行气开郁,气行则痰邪自除;肝郁食积者,疏肝解郁之底方中加鸡内金、炒麦芽、炒稻芽等消食导滞,食积表现严重时,可合入保和丸消食化积。要注意肝郁食积患者脾胃功能虚弱,不可消食力过猛,以防进一步耗损脾胃。人体气血流转为一个整体,临床中诸郁常相因为病,故治疗上应当统观总体、协调各方,不使任何一方偏颇,则阴阳平矣。

3.4 舒畅情志,增强正气张景岳曾提出“因郁致病”“因病致郁”之观点,郁证病人往往出现“病-郁-病”的恶性循环[24],郁则阴阳失调,人体正气下降,加重疾病的发作。有研究发现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发展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密切相关性[25],考虑Hp 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病因之一。Hp 的感染与人体免疫力息息相关,可见自身免疫力的低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作。是以临床治疗中应当嘱患者辅以调节情绪、改善作息、谨慎饮食、加强运动等,从根本上提高其免疫力,解除郁结,避免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再次发作[26]。

4 典型病案

患者女性,14 岁,2021 年8 月18 日初诊。主诉:易发口腔溃疡2 年余。患者2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溃疡,症状反复,发作与饮食不慎有关,每次发作自服“复方金银花颗粒”症状可稍缓解。刻诊:口舌生疮,疼痛明显,自觉口中异味,易脱发,面部出油甚,额头痤疮,常于经期前后加重,无明显口干口苦,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纳寐可,大便每日1 行,量可,色黄成形,味臭秽,小便无明显异常;舌红,苔薄白,根部稍厚,脉弦;月经史无明显异常;既往体健。中医诊断:口疮,辨证:肝郁脾虚,食积化热。治以疏肝解郁,健脾益气,消食导滞,方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处方:醋柴胡5 g,白芍10 g,法半夏10 g,陈皮5 g,茯苓15 g,甘草3 g,白及10 g,炒麦芽10 g,炒稻芽10 g,炒莱菔子10 g,炒白扁豆10 g,佩兰10 g,淡竹叶10 g,生石膏10 g,川牛膝10 g,太子参15 g,野菊花10 g。7 剂,每日1 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2022 年1 月19 日复诊:患者诉前服方药后口腔溃疡已愈,脱发及面部出油已好转,现因饮食不慎引起口腔溃疡复发,疼痛明显,伴口中异味,额头痤疮,双颊潮红,易乏力,情绪焦虑,纳寐可,二便无明显异常;舌红,苔薄白,脉弦;月经及既往史同前。中医辨证及治则治法同前,守方再进,原方去佩兰,加山药10 g,炒鸡内金10 g,郁金10 g。14 剂,每日1 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按语:初诊时患者口腔溃疡已反复发作两年余,病程较长,属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范畴。除口腔溃疡外,伴随症见脱发、面部易出油,此皆说明患者脾胃运化功能较差。脾主升清,为后天之本,脾失健运,湿浊内生,上泛于面而见头面部易出油,湿浊阻碍水谷精微升降,不能正常营养头部而脱发。患者平素情绪急躁易怒,体质易肝气郁结,肝郁化火上炎则发痤疮,其舌脉为舌红,脉弦,亦可佐证。同时,由于脾运不健,消化功能不良,继而引发食郁,导致患者长期存在食积表现,如口中异味,大便味臭秽。患者反复发作口腔溃疡的病机为肝郁脾虚,木旺乘土,脾运不建,食积化热上灼而生疮。选方柴芍六君子,理气解郁,条达肝木,并健脾益气化湿,恢复消化功能。解食郁之阻滞,予炒麦芽、炒稻芽、莱菔子消之。湿浊偏重,加白扁豆、佩兰、淡竹叶助化之。食郁已然化热,加生石膏清之。再加白及敛疮生肌,川牛膝引热下行,野菊花助升散开郁。全方开郁化滞,消中有补,既解口腔溃疡之标急,又调脏腑之本虚,而使病愈。2 诊为患者初诊愈后再发,由饮食不慎引起,颜面出油及脱发好转、二便已调,表明脾胃功能有所恢复,湿盛改善,食积仍存,故去佩兰,加山药、鸡内金增强消食之力,加郁金辅助疏解肝郁,余无更改,同时嘱其舒畅情志,勤勉运动,治养结合,以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

5 小结

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增加,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临床中也越来越多见。从“木郁达之”的角度诊治复发性口腔溃疡,认为其发病以情志失调、肝木失疏为始因,或引发其他脏腑的相继病变、或导致气血阴阳的紊乱,进而促使口腔溃疡的反复发作。故其治疗应以条达肝木、扶助脾胃为本,开郁通滞、调和气血紧随其后,“达之” 绝非仅指疏肝理气一条,而是要“舒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如此方显中医从整体论治的特色之处。

猜你喜欢
口腔溃疡肝郁脏腑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从肝郁论治失眠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反复口腔溃疡,是可忍孰不可忍
补充维C治不了口腔溃疡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藏药三味黑矾汤散治疗口腔溃疡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