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实现路径研究*

2023-12-16 04:59谭赞武许孔联聂艳平王玉方
南方农机 2023年24期
关键词:工程师导师校企

谭赞武 ,许孔联 ,聂艳平 ,姚 钢 ,王玉方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这是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以及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重要举措,旨在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加快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1]。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与湖南航天诚远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在数控领域联合开展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在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校企双导师带徒体系、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招生考试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试点,研究了一条具有中国学徒制特色的现场工程师培养实现路径。

1 确保校企双主体作用,创新现场工程师学院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与企业签订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协议,明文规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校企双方的教育主体作用。在有效整合各方资源要素的基础上,共同组建现场工程师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是培养现场工程师的管理部门[2],负责协调企业需求与教育供给、专项培养计划的决策与管理,现场工程师学院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现场工程师学院组织结构图

理事会是议事决策机构,负责现场工程师项目的决策、协调、监督和评估;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的运行与协调;教学委员会是教学指导机构,负责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以及考核等内容进行指导;学生处是产业学院招生就业指导机构,负责招生、学生管理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2 对接现场工程师特质,做好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

2.1 对接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校企双方依据企业提供的现场工程师学徒岗位专业领域、学历及岗位描述要求,基于所属行业领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发展需求,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掌握岗位及岗位群对生产技术人员知识结构、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需求变化,列出岗位及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共同商定现场工程师项目典型工作岗位、工作领域及培养规格[3]。

2)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4],结合岗位职业需求,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3)对接岗课赛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搭建专业课程体系。再通过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4]逐步形成新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4)通过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环节督导等质量诊断与改进,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路径如图2所示。

图2 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路径构架图

2.2 基于岗课赛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现场工程师的培养侧重现场能力特质的培育,要将生产现场作业规范执行能力、工艺优化持续创新能力、故障现场紧急处理能力、服务现场沟通应变能力、技术支持现场灵活应用能力等分层次、分模块、分阶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1)依据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和现场工程师职业发展目标,先将岗位或岗位群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工作领域,再将每个工作领域细分成若干具有典型性和相对独立性的单项任务[3],按照从新学徒到普通技工再到高技能人才的递进过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2)专业课程设置紧密对接现场工程师项目要求,以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现场工程师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分解融合到专业课程,从入门技能培养(新学徒)、专项操作技能培养(普通技工)、综合实施能力培养(高技能人才)三个层面进行设置。

3)将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融入课程标准,确保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使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引入技能大赛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数控领域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为例,其专业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现场工程师项目专业课程设置

2.3 基于知识与技能图谱开发课程教学资源

1)课程资源开发要对标产业升级与岗位变迁,及时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积极引入行业企业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库由课程模块组组成,各课程模块组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将课程进行模块划分,并进一步将模块划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技能点,构建知识与技能图谱,现场工程师项目知识与技能图谱示意图如图3 所示。在此基础上再以知识、技能点为粒度,以群体智慧为组织形态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按需重组和资源的快速更迭,支撑个性化和交叉复合型课程的构建[5]。

图3 现场工程师项目知识与技能图谱示意图

2)资源开发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要深化德技交融的培养理念。资源建设中及时将大国工匠、技术能手等典型事迹和行业企业安全环保理念、合作企业文化等职业元素制作成图文、微课、动画等碎片化资源,以二维码等形式嵌入教材,形成新形态的数字资源。

3)资源开发还包括现场工程师岗位培训手册的制定。根据岗位规范、技术等级标准和操作规程,对岗位任务进行界定,制定出一个由文化基础、专业理论、业务能力、实际技能、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及新法规、新技术等内容组成的岗位培训标准[6]。

3 建立校企双导师带徒体系,创新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

3.1 建立双导师带徒体系

1)建设结构化双导师团队。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学校选派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共同组建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双导师团队。企业导师需要有教学经验,学校导师要有到生产现场工作和实践的经验。校企双方优先选派获得过企业级、省级、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技能大师、技术能手、岗位能手、劳动模范、政府特殊津贴等人员。

2)搭建教师教学创新平台。平台依托现场工程师学院建立,由现场工程师教学委员会进行指导,负责师德师风学习、教师能力建设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通过平台,企业导师在教学素养和数字技术技能上实现提升,学校导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和技术攻关,在实践能力上完成强化。

3)明确育人职责及标准要求。双导师带徒体系要以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为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在现场工程师学院理事会指导下制定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校企双导师互派制度、校企双导师培养提升办法、校企双导师教学规范,明确双导师课酬标准及资源建设、科研攻关等各项任务的劳动报酬标准。校企双导师共同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岗位实践指导,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与教学研究[7],共同负责对学生实施导学、助学与促学的学习支持服务。

3.2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1)构建双导师岗位师带徒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全面对接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团队及考核评价等多环节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针对每一名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个性化制定学习培养计划,分别指定一名企业导师和一名学校导师负责对其实施导学、助学与促学的学习支持服务。导学指的是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生涯规划、选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助学指的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改进学习方法,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促学指的是督促和激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保持学习热情,顺利完成培养计划。双导师以岗位师傅的形式以身示范,在技术技能上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在职业素养上促成学生养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

2)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学期安排。基于合作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和生产节拍,将专业三学年分解为12 个小学期,按照工学交替的原则进行教学学期安排,如表2所示。

表2 工学交替的教学学期安排表

4 推进招生考试评价改革,选拔优秀技术技能人才

4.1 以企业标准制定招生考试办法

现场工程师项目的实施培养需要签订学校、企业、学生/学生家长三方协议。三方协议一般明确学生是企业的准员工,培养期结束,经考核合格将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因此,在招生考试选拔中,要以企业标准为依据,结合具体岗位与素质要求,选拔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1)校企双方成立招生考试指导小组,制定“文化素质+职业技能+面试”的招生考试办法,制定招生考试简章,公布文化素质考试和职业技能考试样卷。

2)要提高文化素质考试和职业技能考试的命题质量,最大限度对职业技能的完成度进行量化评分。面试要重点考查学生的职业品质,倾向对具有现场工程师潜在素质的学生进行选拔[2]。

4.2 创新考核评价方式

1)以企业标准贯穿考核评价全过程。校企共同研制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将企业岗位任务和标准转化为教学资源和评价标准,渗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7]。校企共同研制现场工程师学生管理评价标准体系,将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标准转化到学生管理评价标准中,制定学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勤及奖惩情况。通过现场工程师学院教学委员会和学生处等部门,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评价和学生管理评价。

2)建立淘汰机制和择优增补机制。教学评价和学生管理评价均有具体的考核标准,每一名现场工程师学徒均有考核档案,具体记录学生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工作态度、日常行为规范、考勤及奖惩情况。校企双方定期开展现场工程师学徒形成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实际表现,设立一定的淘汰率。对于连续考核不合格或严重违反学校规定的学徒,可以予以淘汰。在淘汰的同时,开展择优增补。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校企双方协商通过选拔或推荐的方式,给予他们现场工程师学徒资格。

3)开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校企双方定期开展现场工程师学徒培养形成性评价,在培养周期结束后开展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均包含教学评价和学生管理评价两部分。评价结果作为入职企业定岗、定级、定薪的参考,增强学生准员工身份的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获得感[7],确保学生具备合格的现场工程师素质、技能和能力。

5 强化监督指导,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

1)校企双方要共同履行监督指导的职责。通过现场工程师学院理事会等部门积极跟踪和指导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过程,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并督促改正。通过现场工程师秘书处、教学委员会、学生处等部门对各自负责的工作进行分类、归档与总结,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与工作方法,确保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2)校企双方要完善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构建包括学校集中学习、企业集中培训、岗位师带徒、毕业设计指导等授课形式的教学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制定、授课计划编写、教案编写、资源制作等教学文件的制定标准。定期评估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定期开展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

6 结语

综上所述,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应全面对接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抓住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特质[8-10],从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组织与教学模式改革、招生考试评价改革、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等环节设计培养路径。课题组研究了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实现路径,成立了高水平校企“双主体”现场工程师学院,各方权责明晰、组织架构合理、管理体系科学、运行机制完善;构建了高水平现场工程师双导师培养体系,形成校企师资共育、资源共享、项目共研的深度合作机制,培养的学生具备现场工程师现场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实现路径的设计为现场工程师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将促进现场工程师项目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工程师导师校企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青年工程师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V eraW an g
导师榜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