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峰
(河北博物院数字资源部)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博物馆也逐渐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数字化的引入使得博物馆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更丰富的参观体验。AR技术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AR技术走进博物馆数字化空间,为藏品的数字化应用与展示带来了一种新的视野与体验方式,成功促进了博物馆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AR技术又称增强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虚拟内容与现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内容,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在目前的信息化技术中,AR技术在多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专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提出AR技术具备“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三维注册”的特征。
AR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但真正得到广泛应用却是近年来才开始。到目前为止,AR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0年代至1990年代,早期AR技术的诞生。AR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哈佛大学的伊凡·苏瑞兹教授提出了“头戴式显示器”的概念,这是AR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此,AR技术的应用开始逐渐发展。第二阶段,2000年至2010年,AR技术的发展和应用。2000年代初,AR技术开始应用于商业领域。2004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眼镜式显示器”的AR眼镜,可以将虚拟信息叠加在真实世界中。2016年,Niantic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口袋妖怪GO”的AR游戏,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在真实世界中捕捉虚拟口袋妖怪。这款游戏风靡全球,成为AR技术的代表性应用之一,AR技术也开始大规模进入大众的视野。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AR技术的创新和发展。2010年代,AR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AR应用也开始向医疗、工业、文化、教育等更多领域拓展。
随着技术和文化发展导向的融合,AR技术在数字文博方面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在文旅、出版和教育等领域,AR技术也开始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展览方面发挥起重要的作用。例如,杭州良渚博物馆的AR导览,利用AR眼镜设备呈现遗址地图,并在游览过程中展示区域内相应的知识内容。此外,AR技术在文博领域也出现了AR明信片文创周边、AR虚拟导游讲解、AR交互游戏等创新性应用。
河北博物院现有众多数字文物,大部分通过二维、三维形式陈列展示在官方网站,互动体验性较弱,无法足够激发观众的体验兴趣,也没有与线下博物馆实体文物进行有效关联。为充分利用馆藏数据,满足观众的体验需求,河北博物院由此开发“AR珍宝游”文物数字化展示系统平台,应用AR增强现实技术,利用虚实融合的技术优势,提升数字文物的展示效果,同时吸引观众进行更好的体验。
“AR珍宝游”系统基于AR技术特点、文物展示内容和观众参观体验方式多方面因素,设定了“物与境”轻量化情景体验的定位。轻量化情境设计主要体现在“可择、可观、可识、可探、可感”多感官轻量化的交互引导,带来“物化于境、景中有境、身临其境、处境生情、情境内化”的情境体验,最终引导用户产生“悬置、好奇、心动、感概、认同”的情感认知体验。
此系统精选河北博物院多件馆藏数字文物进行AR展示制作,例如:透雕龙凤纹铜铺首、彩绘石散乐浮雕、错银铜双翼神兽、中山王铜圆壶等。所选文物的类别、特点各有千秋,丰富了AR珍宝游体验系统的文物库,在一套系统中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内容,获得不同的文化体验。
整套系统基于微信小程序端AR技术进行开发。选择微信小程序端进行开发部署,观众只需要扫码获取,不需要下载App,最大化的降低了观众的使用门槛,减少学习成本。整套系统目的在于打造人人会玩、人人能玩、随时随地把玩的AR珍宝游。小程序的展示构架主要包括:(1)系统待机引导页面,设计数字时空历史长河,画面中动态沉浮着博物院珍贵数字文物,并设置“探索”按钮,点击“按钮”仿佛与此即可开启文物数字时空之旅;(2)数字文物列页面,陈列着臻选的数字珍宝,观众可以点击选择文物进行交互体验;(3)文物AR展示页面,设计三维文物交互展示、文物数字化交互探索两种体验模式。此外,为了方便观众查看其它文物,每件文物AR体验结束后,设置了返回文物列表功能,观众可以快速切换其它文物进行AR探索体验,既可以满足不同的体验需求,同时让整套系统更加完整,形成闭环。
产品开发满足博物馆馆内应用和馆外随时随地应用两种场景。在馆内时,在文物展位前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AR程序,然后通过小程序对准实体文物进行AR扫描即可获得AR数字内容,从实物导向虚拟互动内容的体验。在馆外时,可直接打开河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开启AR小程序,从文物列表中选择想要探索的文物,对准文物图片进行AR扫描即可获得AR数字内容,从文物图片导向AR数字互动。“AR珍宝游”系统连接线上与线下,从馆内走向馆外,满足了观众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体验数字文物的需求。
“AR珍宝游”系统设计“三维文物讲解模式”与“情景互动探索模式”两种模式。“三维文物讲解模式”设计了三维文物模型展示,观众可自由探索模型文物,模型左侧显示文物基础信息介绍,同时还增加了语音讲解功能,通过第一人称讲述文物自己的故事。“情景互动探索模式”设计了情景转场、交互探索两部分。“情景转场”根据文物特点构建转场动画,情景代入引导观众中展开体验。“交互探索”根据文物特点进行交互设定,包括互动游戏、动态长图、交互视频、图文等形式进行体验。比如:“中山王铜圆壶”文物AR体验,在“三维文物讲解模式”下,手机端会展示圆壶的三维模型,观众可以左右旋转或放大缩小观看,文物左侧显示文物的名称、时期、出土、特点等基础信息,同时伴随语音讲解,以文物自我介绍的形式为观众讲述自己的故事。观众还可以点击“探索”按钮,进入“情景互动探索模式”。“情景转场”根据圆壶中山篆铭文的特点演绎铭文浮出并形成长篇铭文的动画,观众可以滑动查看铭文,也可以选择“圆壶由来”“圆壶释义”“圆壶字体”交互按钮,通过动态长图、交互视频、图文的形式,以铭文为线索了解圆壶的历史来源、铭文释义、字体特点的递进层次。
情景互动探索模式-情景转场图片来自河北博物院“AR 珍宝游”系统
散乐合奏图片来自河北博物院“AR 珍宝游”系统
观众认识世界的过程是由感知开始然后逐渐转化为认知。“AR珍宝游”系统强化了观众的感官体验,设定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满足了不同观众的感官需求。例如:彩绘石散乐浮雕文物AR体验,通过对文物之上的人物进行色彩还原,增加了新的视觉感受。其中浮雕中突出了人物手中的乐器,展示了散乐合奏与每件乐器的独奏,在听觉上为观众带来深刻体验。在交互体验上,每件乐器的形态呼吸引导观众点击,观众触控点击乐器,乐器金边勾勒高亮、人物弹奏动画出现及乐器独奏声音响起,触觉的体验连接了观众视觉和听觉,为观众带来一场有趣的沉浸式感官盛宴。
在科技大步前进的时代,文博领域也走在了这场创新潮流的前沿。“AR珍宝游”文物展览系统,通过AR小程序轻量化情景体验设计,拉近了观众和数字藏品的距离。通过创新性的交互性、独特的视听感受,展示出了隐藏在文物背后深厚的文化,是值得同行业学习借鉴的。回归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再次思考,先进技术并不是这场文化创新的重点,更需要聚焦在文物本身,挖掘文物的文化闪光点,利用创新性的技术手段为大众提供日新月异的文化内容。未来,希望更多专业人士在博物馆数字化发展方面走的更深更远,通过新兴技术优势继续创新创造,在保护利用文物的同时,促进博物馆数字化可持续发展。
情景互动探索模式-交互探索图片来自河北博物院“AR 珍宝游”系统
乐器独奏图片来自河北博物院“AR 珍宝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