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明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着力解决一些事关重大、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是为了应对新征程上国际国内各方面重大考验所作出的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安排。习近平指出:“党政机构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层建筑就要适应新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①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根据不同时期的使命任务、战略安排和工作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开展了两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点“任务单”“项目表”转化为“施工图”“实景画”的重要举措,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是贯穿机构改革的“一条红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鲜明体现。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客观上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配置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运行管理更加高效。实现党的全面领导,首先必须加强党对事关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从机构职能上理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能够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和工作高效。
在重要领域设立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可以加强党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②,本次机构改革新组建了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科技委员会两个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着力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和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特别是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制定国家科技发展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统筹解决科技领域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当前,面对国际科技竞争和外部遏制打压的严峻形势,必须尽快调整理顺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明确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和重大科研项目,统筹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出于战略考量和安排,改革一方面强化科技部的战略规划、体制改革、资源统筹、综合协调等宏观管理职责,另一方面,把分属于不同行业的科技管理职能回归到相关行业部门,让职能“瘦身”的科技部更加聚焦于前瞻性谋划、系统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都会持续加大,将切实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的机构履行职责的各领域各环节,党的统一领导体制机制更完善。本次机构改革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作为党中央派出机关,统一领导金融系统党的工作;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作为党中央职能部门,统筹指导人民信访工作和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等工作;组建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作为党中央办事机构,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落实中央全面管制权、依法治港治澳等。特别是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理顺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指导,推动党的统一领导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只有全党全国人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才能解决当下面临的突出问题,有效应对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发展形势,以及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中国共产党推进各领域改革,都是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优化国家治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经过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但具体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仍不能完全适应新征程新任务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调整,使党和国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本次机构改革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构建优化协同高效体制机制的决心和意志。不断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持续为党和国家事业注入澎湃动力。
根据本次机构改革方案,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派出机关、职能部门、办事机构设置,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和全国政协界别设置得到进一步优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是在原有格局基础上,优化政府组织结构,重点对科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乡村振兴、老龄工作、知识产权等领域职责作了调整优化,解决了部门职责交叉、管理关系不顺,以及多头分散、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等长期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机构设置和职能朝着更加科学更加高效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改革突出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必将进一步激发各方活力,有力提升国家整体治理效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突出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精细化、精准化调整,将更好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机构职能设置更加适应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履行职责将更加顺畅高效。新组建的国家数据局承担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等职责。将原来由中央网信办承担的研究拟订数字中国建设方案、推动信息资源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等职责划入国家数据局,同类事项由一个部门统筹负责,有利于更好推动工作。围绕解决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金融监管领域进行了较为集中的调整,使金融监管更加精细化、更有针对性。一系列精细化、精准化调整,将有效推动数字技术、智能监管等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和服务流程,优化创新政府治理机制,促进政府高效履职,可以更好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机构改革本身就是一场自我革命。习近平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要动奶酪的、是要触动利益的,也是真刀真枪的,是需要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的。”③党的历史上的每一次机构改革,都是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对特定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时代使命等统筹谋划下作出的改革举措。每一次机构改革,都会涉及部门和个人利益调整。但我们党始终敢于刀刃向内,瞄准“痛点”、对症下药,着力破除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回应发展所需和民心所向,对机构和职能作出及时优化调整,有效地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自我革命的坚定信心和政治勇气。改革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针对性比较强,力度比较大,涉及面比较广,触及的利益比较深,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与推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促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这也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指出:“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统和分是有机统一的。统得好,可以使不同部门有序运转,避免各自为政,提升系统整体效能。分得好,可以激发各单元各子系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④机构改革的目标是要激发各方面各层级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邓小平也曾强调,政治体制改革要向着三个目标进行:一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二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⑤干部队伍有活力、有效率,能够最广泛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就能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机构改革也是强化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激发担当作为的一次实践锻炼。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守人民立场,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提振攻坚克难的精气神、焕发干事创业的新活力。特别是涉及的相关人员,要准确把握新机构新职能提出的新要求,在落实机构改革过程中激发工作的热情和活力,充分认识到机构改革不仅仅是机构名称变更,更是职责使命的变化。
新版机构改革方案明确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但“县乡两级不作精减要求”。⑥5%的精减比例彰显了党和国家锐意改革、苦干实干的决心和力度。中央国家机关带头精减,定能给省、市级党政机关产生示范效应,逐渐形成以“精兵简政”激发队伍活力、提升工作效率的良好氛围。“完成组织架构重建、实现机构职能调整,只是解决了‘面’上的问题,真正要发生‘化学反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⑦机构改革方案的逐级落实,需要一大批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不折不扣地推进完成机构改革任务。要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职能、提高效率、改革作风。抓好改革关键环节,并加强机构改革工作同干部人事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衔接,确保机构、职责、人员等按要求及时调整到位。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