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中的林草现代化

2023-12-16 18:08张云飞
关键词:林草现代化森林

张云飞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森林和草原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林草现代化,并将之纳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当中。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推动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1]大力加强林草现代化建设,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可持续性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任务。

一、加强林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价值

林草现代化是指林草业的现代化,是按照生态文明原则实现从传统林草业向现代林草业转变的过程,是不断提升林草业机械化、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以维持和实现林草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的过程。只有大力加强林草现代化建设,才能确保林草资源的可持续性,才能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可持续基础。

(一)坚持“林草兴则文明兴”的科学抉择

从历史上来看,林草是影响文明兴衰的重要变量。习近平站在科学大历史观的高度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2这里的“生态”,包括森林和草原。林草是陆地重要的生态系统,为文明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环境。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等文明古国都诞生于林草茂密、水量充沛、田野肥沃的地区。中国古代的楼兰文明所在地也曾是一块水草丰美之地。但是,如果人类乱砍滥伐,必然会破坏文明赖以存在的生态环境条件,最终导致文明衰落。玛雅文明和楼兰文明的消失,都与林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密切相关。以史为鉴,习近平指出:“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1]这样看来,“林草兴—生态兴—文明兴”形成了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负反馈线路,“林草衰—生态衰—文明衰”则形成了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正反馈线路。据此,可以推论说,林草兴则文明兴,林草衰则文明衰。只有维持和加强林草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才能确保文明的可持续性。加强林草现代化是维持和实现林草可持续性的科学抉择,是维持和实现人类文明可持续性的科学抉择。

(二)发挥林草“水库、钱库、粮库、碳库”价值的科学抉择

从现实情况来看,林草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效益。早在1989年1月,习近平在福建省周宁县家庭林场调研时就形象地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3]1102022年3月30日,考虑到森林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习近平又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1]其实,草原具有同样的价值和功能。

1.林草的“水库”价值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维系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林草具有涵养水源从而保障水资源供给、维持水土平衡的重要作用。如果肆意破坏林草资源,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到,为了得到耕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方的人们毁灭了森林,但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原因就在于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是失去了水分的集聚地和贮藏库[4]。此外,林草还具有防风固沙、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生态功能。根据《2021中国林草资源及生态状况》,2021年,中国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8 038.53亿立方米,年固土量117.20亿吨,年保肥量7.72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75亿吨,年滞尘量102.57亿吨,年释氧量9.34亿吨,年植被养分固持量0.49亿吨。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空间生态产品总价值量为每年28.58万亿元[5]。一般意义上,“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6],因此,要充分发挥林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夯实现代化的可持续基础。

2.林草的“钱库”价值

林草资源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据估计,截至2018年,全国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总价值约为15.88万亿元[7]。同时,林草资源还向人类提供了生物物质、生物能源、医药资源等。目前,全国以森林种植、养殖、采集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年产值已超过9 000亿元[8]可见,林草经济已成为重要的经济门类。据此,习近平在宁德地委工作期间指出:“闽东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山,兴旺在于林。”[3]110这样,即把发展山林经济确立为地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科学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习近平指出:“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2]141-142林草是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的重要源头,林草价值和林草资本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要科学探索林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把林草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3.林草的“粮库”价值

林草资源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在史前社会,人们的主要经济活动是狩猎和采摘。林草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了猎物和果浆。随着表土被翻起,农业文明在种植粮食的同时引发了水土流失。其实,林草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提供林果、野菜、林下产品、野生动物等食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类的饮食需求,能够有效降低种植粮食造成的生态环境压力。在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日益突显的情况下,面向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食物需求,要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9]。当然,向森林草原要热量和蛋白,并不意味着要毁林(草)开荒造田种粮,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捕猎和食用野生动物,而在于转变食物生产方式和人类饮食需求的满足方式。为了保障人类的食物安全和根治水土流失,依赖林草资源生产食物可能会成为未来文明的一种重要的食物生产方式。

4.林草的“碳库”价值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人类必须节能减排,确立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由于“地球工程”可能会造成新的生态环境风险,因此,林草碳汇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选择。林草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可有效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现在,全球森林总碳储量达到6 620亿吨碳[10],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已达92亿吨[11]。可见,增加林草碳汇,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成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选择。2023年4月4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地球绿化,改善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功不可没,中国人民功不可没。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12]因此,需要扩大林草面积,提升林草质量,提高林草生态系统的碳汇增量。同时,林草资源也可能成为新的碳源。当人类开发和利用林草资源尤其是在燃烧林草的时候,会将林草中固定和储存的碳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必须始终做好林草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工作,确保林草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总之,林草生态系统具有多元功能和多重价值,实现林草现代化是发挥林草生态系统的综合价值和效益的科学抉择。

(三)坚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自信的科学抉择

从未来走向来看,林草建设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林草资源是大自然馈赠给全人类的财富,理应由全体人民所有和享用。针对林地和土地私有化后反动当局禁止劳动人民到森林中捡拾枯枝落叶并将之视为“盗窃”的行为,年轻的马克思极力维护劳动人民的生态环境权利。同时,急功近利的资本主义与森林的漫长生长周期相冲突。“漫长的资本周转期间,使造林不适合私人经营,因而也不适合资本主义经营。资本主义经营本质上就是私人经营,即使由联合的资本家代替单个资本家,也是如此。文明和产业的整个发展,对森林的破坏从来就起很大的作用,对比之下,它所起的相反的作用,即对森林的护养和生产所起的作用则微乎其微。”[13]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能实现和维护森林的可持续性,并确保森林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习近平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贡献国。这么大范围地持续不断建设人工林,只有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做到。”[2]73-74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既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确保林草资源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只有林草资源成为最普惠民生福祉和最公平公共产品,才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中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永续性。现在,包括林草建设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强林草现代化以确保林草资源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是坚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自信的必然选择。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为未来理想社会自觉调控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创造条件。

总之,加强林草现代化建设,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固有之义和重要任务,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可持续性的科学抉择。

二、加强林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只有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才能搞好林草现代化建设。

(一)坚持人民至上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林草现代化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做主人,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之以恒开展国土绿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刻意追求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真正做到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2]248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贯彻和落实到林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当中。首先,要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尤其是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作为林草现代化的出发点。林草资源具有的综合价值表明,对可持续林草资源的需要是人民群众基本需要甚至是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能否实现林草现代化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幸福安康。其次,要通过林草现代化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的林草产品和林草服务,来丰富和扩展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内涵和功能,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可持续的物质保障。最后,要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林草现代化的落脚点。林草生态系统不仅具有果腹解渴、庇护休息、医治疾患、放松身心等价值,而且还具有远足、观鸟、赏花、摄影等美学、娱乐、休闲价值,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曾经指出,全面发展的人将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当作自己的现实躯体。因此,要通过动员所有社会成员积极投身于林草现代化建设当中,引导他们把自然当作人的现实的机体来认识和保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科学认知的新水平和新高度,是推进林草现代化的科学原则和行动指南。

1.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现代化的第一动力,实现林草现代化同样需要依靠创新。既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林草现代化,也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支撑林草现代化。在科技方面,“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14]。首先,要抓住新科技革命的生态化(绿色化)趋势,大力促进林草科技范式的生态化转向,以生态化林草科技推动实现林草现代化;其次,要坚持生态化和信息化统一,推动林业科技、草原科技、生态修复科技、生态保护科技的融合,形成“大林草科技”格局,助力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再次,要统筹推进林草科技与资源科技、环境科技、气象科技、地质科技、海洋科技的协调发展;最后,要推动形成支撑林草现代化的生态化科技体系和支撑生态化科技体系的新型举国体制。

2.坚持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实现从不平衡发展到平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传统森林工业片面强调砍伐木材而忽视生态修复,结果导致老森林工业基地衰落,引发和加剧了区域的不平衡。林草现代化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的理念。既要按照协调城乡、区域、流域、海域的原则,推动林草工作的平衡发展,又要发挥林草现代化在促进城乡、区域、流域、海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推动林草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公平配置。通过林草现代化,要建立和完善生态廊道,将城乡、区域、流域、海域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森林城市建设,要推动实现城乡绿色协调发展;通过森林城市群的建设,要推动实现区域绿色协调和流域绿色协调发展。对林草工作自身来说,要协调好林草事业和林草产业的关系,将公益原则和市场效益有机统一起来。

3.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林草业片面地强调砍伐和利用,忽视补栽和修复,结果导致林草资源减少、林草质量下降、林草生态功能减弱。习近平指出:“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2]72。“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要求林草工作同样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从传统林草业向现代林草业的转变,确保林草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必须加强林草现代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推动形成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统筹协调机制,夯实现代化的可持续基础。

4.坚持开放发展

改革与开放密切相关,开放发展重点解决的是内外联动的问题。林草业的对外开放,有助于拓展中国林草业发展的空间。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既要发挥林草工作在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又要推动林业经济和草业经济的双向开放,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引领全球化向绿色共赢的方向发展;既要虚心学习西方发展林草科技和林草经济、加强林草治理的先进经验,又要将中国的林草产品进一步推向世界,以此来促进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原贫困地区的绿色发展,以此来提升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同时,还要依法严禁野生动物的非法国际交易和木材非法采伐,严防中国林草物种的外流和外来林草物种的入侵,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5.坚持共享发展

按照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共享发展以社会公平正义为追求,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从其内容构成和要求来看,“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15]。作为共享发展表现和表征的生态共享,包括让全体人民共享林草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要求。按照生态共享的理念和原则,林草部门要积极巩固生态扶贫和生态脱贫的成果,扩大林草种植和保护的公益岗位,为巩固扶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要加强老森林工业基地的生态修复和生态振兴,通过完善社会政策解除老工人和下岗工人的后顾之忧,促进下岗工人的绿色再就业。此外,还要依法确保与林草相关的人民群众权益,确保林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

总之,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强林草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三)坚持系统观念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都自成系统。系统科学用“涌现性”来定义系统。“涌现性(emergent property)就是由其组分的功能性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因而是不可能通过研究从整体单位分离或分解出来的组分而得以预测的性质。”[16]通俗地讲,系统的基本含义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且不能分解为部分之和。或者说,森林大于树木的简单集合,且不能分解为树木的集合。习近平将“全面系统”作为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规定和特征,要求我们要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同样,自然界的各种要素、过程、实体都以系统方式存在和演化。“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2]12林草是自然生命共同体即自然有机生态系统的主要主体,是这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按照系统观念和系统工程方式开展林草现代化建设,正确处理林地、草地、湿地、沙地等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整体推进森林保护、草原保护、湿地保护、荒漠化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推进林业建设、草原建设和国家公园建设,增强林草生态系统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四)坚持因地制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法的活的灵魂。曾几何时,人们片面地理解“以粮为纲”,导致大规模毁林(草)开荒、围湖(湿)造田,结果不仅没有增加多少粮食产量,反而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最终影响到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当中,必须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习近平指出:“要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坚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举。要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2]71从林草生态系统的构成来看,荒山、沙漠、滩涂、森林、草原等要素治理要坚持从地域实际出发,不能只是一种套路。从树种和草种的选择来看,不能片面追求“奇花异草”,更不可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关键是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从绿化模式、林草经济模式和森林城市模式来看,要充分考虑各地的天时、地利、人和,形成符合地域实际的绿化模式、林草经济模式和森林城市模式,切不可千篇一律,更不可照抄照搬。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特质,才能在丰富的具体性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总之,只有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科学原则,才能搞好林草现代化建设。

三、加强林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要按照“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整体上推进林草现代化的建设,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保护林草生态

实现林草现代化首先要以现代化的方式和手段,来维护和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首先,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林地、草地、湿地、沙地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草系统(部门)负责管理的主要对象领域,其面积占国土陆地面积的50%以上,监管的各类自然保护地达1.18万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要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2]12按照系统观念,要将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生态技术和数字技术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其中,在治林方面,要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坚持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重点林业工程建设。既要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按照自然规律和各地实际,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确保天然林面积和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又要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来扩大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质量,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坚持质量优先下的数量和质量的统一,坚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举。在治草方面,要加强草原保护,运用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草原产草量和承载力,根据生态学季节节律做好禁牧休牧,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来监测和控制草畜平衡,保持和提升草原的可持续性。

其次,要在系统治理的基础上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一是要加强林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有助于稳定性。现在的防护林存在着树种和林相单一的问题,容易引发病虫害,同时存在着功能单一的问题。因此,要改变树木品种结构,增加林相的多样性,增强森林和林区的生物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病虫害等生物灾害的发生,提升森林和林地的多方面的产出和服务。二是要加强林草生态系统的安全性。按照集中连片的方式建设防护林,有助于提升林草工作的效率,但存在容易阻挡空气流动和加大火灾风险的问题。在严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要给林草系统充分“留白”,要在森林和林区进一步开辟通风通道和防火通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风险,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的安全性。三是要加强林草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当前,一些地方以提高粮食安全的名义大搞“城市农业”,在已经退耕还林(草)的土地上再度毁林(草)造田,导致已经改善的生态环境再度恶化。因此,必须通过科学调查的方式确定农、林、草的比例关系,要给林草生态系统适度“留白”,保证其结构和功能上的连续性。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在建设好多样、持续、稳定、健康的以林草植被为主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还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可持续自然物质条件方面的支撑和保障。

(二)大力发展林草经济

实现林草现代化,关键是要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统一,大力发展林草经济尤其是要大力发展林草生态经济。

实现生态产业化,就是要实现林草生态产品的价值,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要大力发掘林草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在森林和林区,要推动森林的有序生态更替和更新,有效组织砍伐一些缺乏生物竞争力的树木,用于经济发展。同时,组织栽种和补种一些具有多重价值尤其是经济价值的树木,大力发展薪柴林、经济林,发挥林草的经济价值,实现林草的经济效益,还要大力推动沙产业的发展。二是要大力推广“光电+林草”“风电+林草”等生态经济模式。要统筹推进林草现代化与碳达峰碳中和,在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碳汇作用的基础上,在草地、湿地、沙地大力发展光电和风电,将发展绿电与生态环境治理统一起来,注重生态修复与林草增汇的协同,打造新时代版的“桑基鱼塘”生态经济模式。三是要大力开发林草碳汇产品和大力发展林草绿色金融。通过采用科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林草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和效果,因此,要大力研发林草生态系统的固碳技术,有序推进其产业化应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大力开发林草碳汇产品,推动将林草碳汇交易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林草绿色金融,加强对林草现代化的投入。进而,要加强对林草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价值的核算,将之纳入“绿色GDP”中,促进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

实现产业生态化,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的原则、理念和目标促进产业的绿色转型。在产业结构上,要转变单一经营的方式,有效利用林草生态系统的空间,推广“林、草、茶、果、药、牧、养、游”等多种林草复合经营模式。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期间指出:“我们要的是抓大农业。这就是说,在农业上,‘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发展乡镇企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吃山’,要抓好林、茶、果。林业是‘一封就成林’。”[3]6今天,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高质量发展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林草产品深加工。在林草结构上,要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实行“乔、灌、草”的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多样的林相结构;在林草地利用上,在健全森林草原休养生息制度的基础上,推广林草生态经济模式,实行“套种、放养”的结合;在受益时间上,要合理安排林草产品产出结构,实行“长、中、短”的有机结合;在经营方式上,要把农民、林农、牧民组织起来,面向社会需求和市场,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参与的各方共同受益;在林草效益的实现上,要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生态良好、经济发展、人民增收的统一。

此外,还要加强森林城市的建设。与西方工业化同时推进的城市化,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断裂。因此,“要在绿化基础上加强彩化,多种一些色彩斑斓的树种,努力建设全域森林城市”[12]。要充分利用城市周边闲置土地、荒山坡地、污染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加强城市绿化,确保城市生态空间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给城镇留白增绿,使老百姓享有惬意生活休闲空间,让人民群众共享森林城市之美。

总之,要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统一,大力发展林草生态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服务,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

(三)大力加强林草治理

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林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条件。

要切实把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大力推进林草治理现代化。一是在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方面,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抓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坚决贯彻和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林草制度体系,全面提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能力,实现林草治理的现代化。二是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在坚持林草资源公有制的基础上,要有效推动林草三权分置。“要坚持‘谁造、谁有、谁受益’这一权利长期不变,要坚持可以转让的原则。在山权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跨地区联合开发。”[3]112要有效防止国有和集体林草资产流失和贬值,有效维护林农、林工、农牧民的社会经济权益和生态环境权益,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还要改革和完善国有林管理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三是在生态补偿制度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立体、多元的生态补偿机制,以此推动林草工作。“要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良性局面。要健全纵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森林、草原、湿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17]要建立和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资金、产业、人才等多种补偿。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生态环境方面的公平正义。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林长制和草长制,加强对林草工作的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完善林草资源利用监管制度、林草法治保障制度、林草支持政策制度以及林草科技和人才支撑制度,坚持林草领域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

按照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的原则,要进一步发扬光大全民义务植树的光荣传统,形成实现林草治理现代化的社会动员机制和全民参与机制。在整个林草现代化当中,要始终坚持为了人民群众加强林草建设、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林草建设、林草建设的成果为人民群众共享。要有效动员人民群众参与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动员人民群众种树和种草,进行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荒漠化治理,投身林草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同时,还要大力弘扬塞罕坝、八步沙、库布其、山西右玉等先进集体和先进典型铸就的“三北精神”。要将这些精神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使之成为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林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导引、精神支撑、文化动力。

通过林草治理现代化可以为林草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治理支撑,最终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生态安全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加强林草现代化,可以丰富和扩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容,推动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猜你喜欢
林草现代化森林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边疆治理现代化
林草风采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