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3-12-16 17:26:57吕梁学院体育系许夏利
办公室业务 2023年18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精神

文/吕梁学院体育系 许夏利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并强调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如何理解“劳模精神和匠心独具的工匠人才队伍”,又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劳模精神和匠心独具的人才队伍”,成为摆在广大青年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把培育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来抓”“把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等要求,对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正是开展大学思政课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之一。因此,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意义。2021 年5 月,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青年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殷切希望,是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行动指南。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烈,但部分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缺乏责任担当,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创业精神,缺少家国情怀等突出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其爱岗敬业、勤学苦练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摆在高校思政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及内涵。1.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一些社会现象却令人担忧,如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等。面对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工匠精神”的内涵。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劳动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追求卓越的治学态度、职业品质,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它是一种对工作的敬畏之心,是“精于勤,而荒于嬉”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要求从业者要专注工作,注重细节;要尊重规律,善于思考;要有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敬业和精益。“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劳动者的价值认同和时代要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提到,“大国重器必须由掌握高超技能的人制造”,“‘大国重器’需要精益求精的匠人”。因此,“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从业人员的内在要求,更是一种外在约束力。只有将这种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成为真正的匠人。因此,从本质上说,“工匠精神”是对工作执着追求的体现,也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三)研究背景及其目的。1.研究背景。近年来,工匠精神成为社会热词。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品质理念。它既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时代精神。在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思想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基础,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匠人匠心”成为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力量,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因此,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许多企业开始重视产品的创新研发。在这种背景下,工匠精神便逐渐成了当下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而工匠精神的提出,不仅是对过去传统制造业的传承,也是对未来新工业革命下制造业发展的思考。因此,如何让“工匠精神”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从而实现二者之间更好地融合发展,成为当前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2.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将“工匠”这一传统文化符号引入到当代大学校园,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感。同时结合当前国家发展新形势,分析弘扬工匠精神对培育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的重大意义,从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匠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作为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时,更应该以一颗赤诚的心对待每一件小事。要学会用认真的态度去做事情,用专业的技能去完成工作任务。只有这样,“匠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匠人,“匠心”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的潮流。作为当代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正确把握时代主题,明确肩负的责任,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同时,也要学会用辩证思维去看待事物,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在“工匠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点内容。

(一)明确“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系。“工匠”是指技艺精湛,专心致力于某一领域工作的人。而“匠人”,即手工艺者或技术工人的意思,他们往往专注于某一种职业或手艺。“匠心”是一个古老的词语,它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把玉石放在石头上切割来琢磨加工。后来人们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些做事认真细致的人。另外,《庄子·达生》中也说:“大巧若拙”。这里的“大巧”,指的不是技巧上的巧妙,而是指做事情的方法笨拙一点效果反而会更好。《论语·子罕》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不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没有自己的特色。由此可见,“匠人”“匠艺”“匠气”这些词都包含着对于劳动人民的尊重与赞美,也表现出人们对劳动创造财富的价值肯定以及对其精益求精精神的赞扬。随着时代的发展,“匠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逐渐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

所谓“工匠精神”,即一种追求极致,精于细节,注重过程,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不断创新的理念。它既是一种职业素养,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从本质上说,工匠精神的本质是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产品的负责,是对工作结果的一种敬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对待工作的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这种精神和态度正是我国当下所提倡和鼓励的时代新风尚。从本质上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有着共通之处。首先,二者都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次,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品行、有文化修养的新时代青年。最后,二者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此外,《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要把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和大学管理各环节。因此可以说,“工匠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品格之一。当前许多学生缺乏吃苦耐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必要将“工匠精神”的实质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

(二)“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学的融合。首先,要将“工匠精神”与我国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理论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由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转变深刻地反映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上。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其次,要以“工匠精神”为切入点来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在开展学校德育时,教师应结合“工匠精神”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教育和培养。例如,教师可以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敬业爱岗?如何做到敬业?通过学习了解这些知识,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同时,“工匠精神”也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劳动的价值并尊重劳动者的人格尊严。所以,教师在进行学校德育时要重视对学生人格的教育。再次,要注重将“工匠精神”与和谐共进理念相结合,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三)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工人阶级只有解放了自己才能彻底解放全人类”。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能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是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将“工匠精神”与学生的理想信念相结合。

其次,高校大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拥有较强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因此,“工匠精神”不仅要体现在理论上,更重要的还要体现在行动中。这就要求教师们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优势来指导学生们如何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等等。例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鼓励大学生们自主创业,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这样既可以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也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四)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或课程教学。“工匠精神”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因此,教师要将这种“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组织相关的讲座或者专题讨论课等。如可以针对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开设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课程,也可以针对电气类专业开设关于《工业机器人》的课程等等。

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如对于新生,可以设置有关党史党建方面的课程内容;而对于老生,则可以通过观看红色影片等方式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同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其内涵并使其融入教学,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以及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例如: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围绕“机械加工”这一核心内容展开相关的专题课或者讲座;材料类专业学生可以围绕“材料成型工艺”这一核心内容开设相应的实验课或者讲座。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应当将“工匠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有机融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举办各类竞赛等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如,组织“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警察”等评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学习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工匠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既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还需要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广创新创业精神等。只有全面、系统地推进这些策略,才能实现“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工匠型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使“工匠精神”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从而促进新时代青年的全面健康成长。另外,教师要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将其渗透于高校教育中。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精神
90后大工匠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工匠神形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