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策略探究

2023-12-16 16:24:14
考试周刊 2023年40期
关键词:读书小学生教师

张 倩

多项研究表明阅读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的提升;阅读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扩充学生知识面,对学生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大有裨益。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023年3月27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教基〔2023〕1号《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有一条就是“注重激发读书兴趣。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读书热情,引导其在读书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

尽管国家地方对学生阅读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明确,但是各个地方因为社会经济、教学观念、家庭认知等因素制约影响,学校的阅读教学、小学生的阅读量、家庭阅读能力、教师阅读指导等还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小学生阅读现状还存有一些十分明显的问题。

一、 小学生阅读现状

(一)阅读时长不足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应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而电视、互联网、手机、各类软件、电脑游戏等,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学生阅读,加之小学生各科作业量,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学生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大多数在半小时以下,更有甚者,除去老师布置的阅读作业,基本不阅读任何书籍,人民数据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儿童阅读发展研究报告》表明:中小学生每周自主阅读时长超过2小时的不足四成。这个数据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啊!

(二)阅读认知不够

家长对功能性阅读需求更加迫切,不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潜力出发,认为对学习成绩有帮助的教辅资料、阅读材料、阅读书目等可以满足学生购买要求,而对科技类、科幻类、文学类书目,部分家长觉得这会影响学生学习,还有的家长允许孩子读喜欢的书,却发现孩子的作文水平没有多大提高,于是就反对孩子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目,这是对学生阅读长期价值不能理解的一种短视,不能深刻觉察大量阅读为学生提供的良好知识背景对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奠基作用。

(三)阅读氛围不浓

大多数学生家庭藏书量很少,多数农村学生家庭藏书不到10册,部分学生家庭藏书在50册以下,没有专门的书柜或者放书的专柜,零散地置放于家庭各个地方,学生想读的时候才手忙脚乱地在家中找,这中间很有可能阅读的愿望已被磨灭殆尽。家长不读书也是对学生阅读兴趣造成影响的一大因素,有很多家长,要么在麻将场,要么就去聚会游乐,要么就是在家拿着手机刷着各类搞笑视频,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绝对不能够安心去阅读,也不能够有心去阅读,只会去敷衍了事地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

(四)阅读自主不强

家庭对孩子的监管不力,笔者所在的学校有36%以上的学生是农村学校转入,家长忙于生活,有的要去外地市打工赚钱,有的要在家种地务农,有的也是因为自己的学识有限,不能辅导孩子学习,干脆把学生交给托管来管理,学生的阅读不管时间、内容,还是阅读质量都不能达到规定要求,习惯于沉浸在快餐式阅读和现成的任务达标,没有自主阅读的愿望,只想着尽快完成教师要求,不会深入去阅读文本,不深入探究文本的内涵,不探求文本人物的品质,更不能从阅读中去发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三点六面。学生必须在督促下才能勉强去阅读,很多学生只是阅读教师在课堂上或者教材中要求读的有关内容,说明学生阅读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存在着为完成任务而阅读的现象,自主不强。

要想解决小学生阅读中存在的这些现状,就必须运用多种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和效率,对顺畅地开展学生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对阅读教学的成败有直接作用,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一定要注意多方举措,多管齐下,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推荐适合的读物,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教育部制定的教材〔2021〕2号《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中小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应该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等原则。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

法国儿童文学家夏尔·佩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孩子们还不具备品尝赤裸裸的真实的能力时,将真理用适合他们幼小生命阅读的文字包裹起来,让他们在阅读中将其咽入肚中,岂不是所有父亲和母亲最光荣骄傲的一项工作?”小学生对作品的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也许还不能准确把握理解,可能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作者本人的生活阅历还不能完全了解,小学生的阅读,更加感兴趣的是文本的故事情节,或者对文本的语言魅力产生强烈的兴趣,还有可能会对文本中的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产生一种天然的或喜、或悲、或恶、或爱的情感。教师在阅读教学时绝不可一厢情愿地不考虑学生主体感受,按照教科书或者名家的观点对学生进行价值灌输,要让学生通过优秀作品所描写的文学场景来感受人物形象,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实现道德提升。

教师要向学生推荐适合的、恰切的阅读内容,可以是短小精悍的文学作品,可以是解释人类文明发展的科技读物,可以是展现中华上下五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历史读物……向小学生推荐读物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如:中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如《西游记》《儒林外史》《聊斋志异》《汤姆索亚历险记》《鲁宾逊漂流记》《八十三天环游地球》等中外名著,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背一篇《离骚》,丘壑苍茫;诵一本《诗经》,唇齿留香;看一本历史,穿越古今那种洒脱飘逸的成就感。高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北平无战事》《百万英镑》《野性的呼唤》《海底两万里》等近现代中外名著,让学生能进行实用性阅读与思辨性阅读结合,体会大时代对人物的影响,社会背景对个人及群体的影响。让学生能够在战火纷飞的《三国》里感受悲欢离合;在错综复杂的《红楼梦》里,体会人间至情;在逼上梁山的《水浒》里,感受义重情深;在神话传奇的《西游记》里,读懂坚持不懈。这样才能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书籍,爱上人类文明的传承。

小学生阅历浅,辨别能力不强,在阅读读物的选择上还需要家长、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推荐优秀作品,应当结合教材教学内容进行。例如笔者给学生上完了《桂花雨》一课,就结合课文有关内容,为学生推荐《冰心散文》《琦君散文》等文学作品;学习了《但愿人长久》一课,笔者就顺势向学生推荐了《苏轼诗词选》,让学生去了解苏轼的坎坷人生,以及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后,笔者就向学生推荐了法布尔的《昆虫记》一书,激励学生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学习热情也变得高涨。

三、 开展多样性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有一项研究表明,学校组织阅读活动数越多,学生语文学科及总体学业表现越优秀。

《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创新读书行动载体,丰富读书活动”。要求各地各校要因地因校制宜,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和节气、重大节庆和纪念日、国家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有针对性地组织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读书月、读书周、读书节活动。

夸美纽斯有这样一句话:“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笔者作为语文教师,经常联合班级授课教师,开展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体会阅读乐趣。比如:笔者会在班级定期开展讲故事比赛。可以是名人读书故事,可以是读书成语故事,可以是关于自己喜爱的书的推荐理由……

记得在去年的一期讲故事比赛中,笔者事先让全班50多名学生下课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每一个学生都跃跃欲试,竞相上台展示,他们有的直接用文本的语言背诵下故事全文,有些用概括的语言来讲述名人读书的趣闻轶事,有些是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描述名人的读书故事,还有的学生从读书故事中迁移出许多与名人读书相关的成语……比如鲁迅吃辣椒御寒的读书故事,沈括读书三年不窥园的故事,苏秦读书每每瞌睡时用锥刺大腿坚持读书的故事,车胤为读书用萤火虫的微光来坚持而终有所成就的故事……这些都来自学生自己搜集、整理并通过各自语言展现给其他学生,还有一些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也都是学生自己搜集到的,比如:负薪挂角、学富五车、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讲故事比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自觉自主去学习材料,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对语文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

笔者会结合重大节日,让学生讲讲关于节日来历与人物的关联,或者背诵朗读关于节日的诗词等。比如:在2023年的端午节,笔者就利用节日前的一节语文课,让学生谈谈对端午节的认识,很多学生能说出端午节南方的习俗与北方的习俗。笔者还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话剧《屈原》,让学生说出片段中的人物是谁,他是哪个时代的人,知道他有哪些代表作品。这是一个即时性的活动,主要展示学生平常的阅读积累。有些学生显得茫然无助,有些学生看着别人,希望别的同学能说出自己不知道的,有些学生窃窃私语。

笔者有意识地让平常阅读量大且面宽的学生站起来回答,这个学生不负众望,说出了端午节来历与屈原有关,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一生充满报国志向,却遭佞人所害,投汨罗江而亡。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也是奋斗的一生,他有一句话最有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创立了楚辞这一文体,他的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他回答的同时,下面学生由惊讶到羡慕到敬佩到折服。笔者就利导激发,给学生送上一段话:“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这时不用多言,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

笔者还会经常组织一些关于读书的知识竞赛、名言积累、诗歌朗诵、阅读比赛、新书介绍、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示、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一是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巩固学生阅读成果,让学生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体验阅读的成就;二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书籍内涵,爱上阅读。

四、 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中要求必须要强化教师阅读指导培训,建立健全学生阅读指导机制,开好阅读指导课,定期举办学生阅读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法。

而阅读方法大致可以包括泛读、精读、通读、跳读、速读、略读、再读、写读、序读、选读等不同的形式,阅读教学中选择哪一种阅读方法,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小学生也不会清楚到底哪一种方法对目前的阅读内容更有效,所以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么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能读完。阅读方法也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异,绝不可实行一刀切,所有阅读内容都采用精读,或者都采用略读,要么都采用写读,且不说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做这些。

作为语文教师都知道,只要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学生就会对阅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班级中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阅读方式,有的学生喜欢高声朗读,有的学生则喜欢低声咏读,有的学生却喜欢边读边圈。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指导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的阅读思路更加明晰,目的更加明确,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合理运用细读、画线、加点、眉批、朗读、默读、速读、精读乃至背诵等方法进行阅读,既要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又要深入领会文章中写得好的地方。比如余映潮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学会记笔记,学会在课本上加旁注,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总结文章的内容,余老师在阅读中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好词佳句、做批注等读书方法,做好知识积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同时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五、 利用数字网络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现代社会的媒体发达、信息密集,对阅读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互联网的普及,给现代学生信息获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各种智能化的工具诞生,数字阅读逐渐替代纸质阅读,成为全民阅读的主流,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正成为新的阅读选择。有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已经超过900亿元。数字阅读的出现,为人们提供更加多元的阅读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李广泰认为,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有助于孩子们在阅读中获得成长。其实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读适合个性发展的书,并在阅读中得到教师或者家长适当的指导。

在信息化、数字化阅读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的阅读需求日益个性化、便捷化、直观化,随着5G、VR、直播等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可以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恰当运用多媒体,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在讲授《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方式将有关于桂林的美丽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播放能够展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影像画面或者实景视频,并配以课文的内容朗读,让学生边欣赏美景边感受文章诗一般的语言,带学生走进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真正感受如在画中游的体验,仿佛置身于秀丽奇美的桂林山水之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让语文课堂变得更生动,更富吸引力,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强烈兴趣,学习也更深入更真实地发生。

猜你喜欢
读书小学生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们一起读书吧
我是小学生
读书为了什么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