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人驱动千亿赛道

2023-12-16 04:45王少伯
中国新时代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数字

| 文 · 王少伯

随着大众对数字生活需求的快速增加,在政策支撑、技术迭代和市场推动下,

虚拟人行业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

当下,虚拟人正成为最受瞩目的新兴数字产业之一。

虚拟主播上线新闻节目、数字员工与客户在线互动、虚拟偶像亮相剧场舞台……从文娱传媒到金融科技,“无所不能”的虚拟数字人已经渐渐开始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大众视野。

随着大众对数字生活需求的快速增加,在政策支撑、技术迭代和市场推动下,虚拟人行业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成为壮大数字经济的新增长点。

虚拟人行业蓬勃发展

2021 年5 月,虚拟人AYAYI凭借一张个性形象图在小红书亮相,随即迅速走红。此后,“她”与LV、娇兰等奢侈品牌达成合作,还受邀参加了环球影城、迪士尼等主题公园的线下活动,更“入职”了阿里,成为天猫超级品牌日的数字主理人。

2023 年6 月18 日,第25 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L)男子组全国总决赛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除了精彩纷呈的比赛,虚拟人Letty 的出场也引起了球迷的关注。Letty 是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启用的第一位虚拟人员工。当天比赛的暖场环节,Letty 还和拉拉队员们一起进行了舞蹈表演。Letty 的舞蹈动作之标准,与拉拉队员们相比也不落下风。

2018 年,新华社与搜狗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个全仿真智能AI 主持人;2021 年,小冰携手中央美院打造了人工智能艺术家夏语冰;此外,美妆领域虚拟人柳夜熙、清华大学的虚拟学霸华智冰、万科的虚拟员工崔筱盼、虚拟偶像组合A-SOUL 等等,众多人气火爆的虚拟人,在各自的领域发展得风生水起。

什么是虚拟人?根据《2022年中国虚拟人产业发展白皮书》的定义,虚拟人可以分为两大类别,其一是广义虚拟人,指通过 CG(通过计算机软件所绘制的一切图形的总称)建模等方式完成虚拟人外形制作,再通过“中之人”联合动捕、面捕技术实现驱动。另一种是超级自然虚拟人(AI being),通过 AI 技术“一站式”完成虚拟人的创建、驱动和内容生成,并具备感知、表达等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交互能力。

根据通用性能不同,超级自然虚拟人还可分为虚拟员工、虚拟专家、虚拟陪伴以及虚拟偶像4 大类。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精神消费需求逐渐凸显,为虚拟人发展提供了动力。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 年中国虚拟人产业发展与商业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2 年中国虚拟人核心市场规模为120.8 亿元,预计2025 年将达到480.6 亿元;2022 年虚拟人带动周边市场规模为1866.1 亿元,预计2025 年为6402.7 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虚拟人在内容和周边产品产出方面有着较强的可塑性,能根据时代潮流发展不断开发新的爆点,行业增长的延续性较强,未来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面对虚拟人这一广阔的市场空间,不少上市公司纷纷开启前瞻性布局,有的甚至已初具成果。《2023 年数字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 年我国数字人相关企业数已超过 24 万家,预计到2025 年相关企业数量将突破 40万家。

芒果超媒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早就开启了虚拟人的布局和应用。“在2022 年播出的重点节目《100 道光芒》中便加入了‘虚拟人’直播内容进行创新,在‘光芒Web3.0 赛道’直播大考中,节目特别策划了独具赛道特色的‘虚拟人’互动直播环节,让虚拟主持人小漾现场与观众进行互动。”

除了芒果超媒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也于近期回应了在虚拟人领域的布局。2023 年6 月5 日,二六三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目前已推出首位虚拟人员工云小朵。东方国信在同日也向外界宣布:“公司将与英特尔联合发布虚拟数字人。”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发展,虚拟人产业化的条件也已成熟。目前虚拟人的主流技术驱动路线,主要分为人工智能驱动和动作捕捉驱动,这两种技术路线分别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人工智能驱动型虚拟人,主要应用于新闻播报、客服、讲解等场景,动作捕捉型虚拟人,则适合于MCN 机构营销、直播、虚拟主播等互动性强的场景。

事实上,虚拟人产业链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并形成了由上游制作、渲染工具,中游的虚拟人驱动与运营,下游的场景应用一起组成的完整虚拟人产业链生态图谱。如今在虚拟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虚拟人不断进化,形象越来越逼真,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商业价值持续提升。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表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语义理解等技术取得突破、3D 成像传感器日益成熟、算力提高与通信速度加快,都为虚拟人的发展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

为了助推虚拟人产业迈上快速的产业升级,相关部门更是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支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 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到2026 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 亿元。

在政策支撑、技术迭代和市场推动下,虚拟人乃至整个VR 行业迅猛发展,催生电影、动画、游戏、直播、音乐等更加多元化和更具吸引力的数字应用场景。虚拟人已经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

赋能各行各业走进大众生活

“大家好,我是博物馆数字讲解员,您可以向我提问……”大型展会上,爱夏以主持人的身份,通过动作捕捉、AI、3D 动态等技术为参会人员提供导览讲解、信息查询、热点问题解答等语音实时交互服务。作为硅基智能品牌IP 形象,虚拟人爱夏已应用于各大商业化场景。

炎炎夏日,度晓晓出现在田间地头,向人们展示了挑选当地特产蜜瓜、病虫害识别、快速数瓜等多项AI 助农超能力,并通过脱口秀直播成功带货2 吨蜜瓜。作为百度推出的虚拟人,度晓晓可以完成包括聊天、订外卖、讲故事、写作绘画在内的多项智能互动。

早在2021 年,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在抖音上发布了第一支短视频,迅速获超300 万赞,引发持续关注;在2022 年江苏卫视的跨年晚会上,以邓丽君为原型的虚拟人与现场歌手周深合唱《小城故事》《漫步人生路》等歌曲,实现了跨时空的同台合唱;北京2022 年冬奥会期间,央视新闻联合百度智能云推出的AI 手语虚拟主播,准确及时地进行赛事直播,成为听障群体“智”听新闻的伙伴。

2023 年5 月12 日,招商证券传媒首席分析师、TMT 大组联席组长顾佳的AI 数字分身正式曝光。据悉,顾佳的亿万个分身可以同时出现在路演现场、新闻发布会、研报解读、分析师电话会等任何客户需要的地方。

5 月14 日,歌手美依礼芽在B 站开启了全网直播首秀,人气虚拟歌手洛天依作为嘉宾空降直播间,与美依礼芽梦幻联动。当天两人的同框互动,迅速登上了B 站热搜。

事实上,上述这些场景仅仅是虚拟人应用之冰山一角。虚拟人如今已经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认为:“虚拟人的应用场景有很多,主要涉及娱乐和媒体产业、营销和广告、教育和培训、客户服务、社交媒体和虚拟社区等板块,虚拟人的商业价值取决于其在以上场景中的应用效果和市场接受程度,如果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体验和创造独特价值,虚拟人可以成为吸引用户、增加用户参与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推动商业转化的有力工具。”

目前虚拟人按照应用场景或行业的不同,已经出现了娱乐型虚拟人、教育型虚拟人、助手型虚拟人等。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应用场景的虚拟人制作的技术路线不同,场景应用成熟度也不尽相同。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媒体大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虚拟数字人影响力指数报告》将当前国内应用最多、最具人气的虚拟人分为虚拟偶像、虚拟员工、虚拟主播3 类。该报告指出,这3 类是当前虚拟人商业化价值最高、企业及资本参与度最强的类型。随着应用场景的拓展,未来该分类会进一步拓展、细化。虚拟人将成为人机交互新界面,承载数字世界的沉浸式体验。虚拟员工将在消费品、金融、地产、物业、教育、文旅等服务行业发挥重要作用。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虚拟人的使用,不应局限于服务行业,要更多运用于生产领域,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随着虚拟人的技术使用成本逐渐降低,相关制度逐渐完善,希望虚拟人在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中,不管是在生产领域、销售领域,还是在售后服务领域,都能够更多地发挥更多更大作用。

可以说,虚拟人的应用已逐渐“突破次元壁”,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相互交织,为市场开辟了一块属于虚拟生态的空间,潜力与商机无限。

新时代承载新使命

STEPVR 创始人、CEO 郭成表示,虚拟人产业是满足精神需求的创新型产业,是未来元宇宙中赋能大众的生产工具,产业尚存在巨大的增长红利。“越能够满足情感需求,用户付费意愿就越强,真人穿上动捕设备的驱动方式是虚拟人的未来。”

中国传媒大学主流融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唐远清表示,未来5年,虚拟人全身动捕驱动设备及虚拟人商业化还将停留在 PGC(专业生产内容)阶段,用户将以卡通形象的方式出现在虚拟空间。不过,随着 AI 技术深入应用在虚拟人产业中,未来低成本、快速生成虚拟人将成为现实。虚拟人涉及的场景、服装、道具等增值服务需求有望迎来爆发机会,虚拟时尚产业将快速发展。

目前虚拟人的应用商业模式虽处于探索阶段,但商业应用场景已由最初的数字娱乐场景迅速扩大到媒体、金融、电商、服务、教育、广告等行业,虚拟人商业化市场的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虚拟人的业务模型也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更多企业和品牌将加速布局“虚拟人+虚拟场景”赛道,迎来更多商业化落地应用。

虽然商业前景十分广阔,但虚拟人规模化落地仍面临不少难点。

目前虚拟人的生产商以互联网公司为主,虽然许多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虚拟人,但它们各自的AI 算法大多是自闭环的,只需要购买一些基础的软硬件即可。而产业链上那些纯靠卖算法的AI公司则只能将目标客户定位于那些非互联网公司企业身上。二者之间未能找到一种互惠互利的良性生态模式。

“虚拟人的产业链各个节点相对割裂,不能高效协同,导致虚拟人在制作和调优上存在较高壁垒,目前行业中大多数公司只是制作与运营全流程上的一环或其中几环。”百度智能云AI 人机交互实验室负责人李士岩表示,服务场景与演艺场景没有高效打通,演艺型虚拟人不具备客户所需的业务能力,而服务型虚拟人缺乏人设,难以与用户进行情感交流,更关键的是,高机动性、高频需求的虚拟人成本依旧很高。

在虚拟人生产技术方面,同样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登上春晚的虚拟人翎__Ling 就被网友吐槽面部僵硬;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元宇宙星推官虚拟人梅涩甜也被网友吐槽角色建模塑胶感严重,“土味十足”;首个国风虚拟男艺人秦佑同样被吐槽“毫无特色”。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坦言,国内3D 素材、生产3D 形象动作的游戏引擎等工具软件比较落后,生产虚拟人的工具软件基本被国外公司垄断,需要从基础引擎、建模软件、AI 学习框架、编程语言方面有更多创新,来夯实虚拟人产业基础。

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华智冰的研发团队认为,当前,AI 正在从感知智能走向认知智能,机器也要从识别语音进化到理解语音,这对虚拟人的人机交互体验和场景应用提出更高要求。

破局的关键在于深度的场景理解和有效的技术提升,不少科技企业已开始探索。以腾讯云小微数智人为例,基于金融、政务、文旅等不同行业需求,可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如审核面签、理财顾问等角色,每个数智人的能力不同,能更好满足各类业务场景的服务需求。

“我们希望虚拟人不仅要有真人交互的情感温度,更要有强大的AI 能力。”腾讯智能产品副总裁李学朝表示,要保证最优服务性能,为各行各业输出完整的解决方案,不断渗透到智慧生活的各个场景。

产业前景可期,但挑战犹存。

在花团锦簇的表象之下,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距离“人均一个虚拟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相信在不远的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虚拟人定会成为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互入口,为人们带来更智能、更沉浸的数字生活新体验。

猜你喜欢
数字
数字
创意数字“6”
数字等
是什么被挡住的数字
数字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数字看G20
数字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