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书院制改革的双院协同模式问题与实现路径研究

2023-12-15 07:38:49赵予新陈静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11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实现路径书院

赵予新 陈静

摘 要:双院协同是高校书院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河南各高校在推进双院协同的过程中,采取了“五位一体”“双导复合协同”“分学段协同”“双元一体”等各具特色的模式。然而,由于一些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双元功能定位不清晰、导师制落地难、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导致双院难以协同或协同不够深入。郑州西亚斯学院在推进双院协同育人工作中,抓住目标协同、课堂协同、导师协同、管理协同、信息协同等关键要素,探索实施了以“总目标协同”为先导,以“双课堂联动”为核心,以“双导师联手”为纽带,以“双元化管理”为保障,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的“一总三双一平台”的双院协同育人路径,书院和学院密切协作、双向发力,为学生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书院;学院;双院协同;育人模式;实现路径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地方高校双院协同育人学分制改革与实践”(编号:2021GLX121)

作者简介:赵予新(1958— ),男,郑州西亚斯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贸易经济;陈静(1983— ),女,郑州西亚斯学院教务处处长助理,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近年,河南各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书院制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效。实践表明,书院制改革弥补了以往高校以学科和专业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更好地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创新现代大学办学模式和提升高校育人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各高校在推进书院制改革过程中,书院与学院的“双院协同”也出现了达成共识难、导师制推进难、有效评价难等问题。如何实现书院和学院深度协同育人,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在对河南省内高校书院制改革中双院协同育人模式和存在问题进行初步梳理的基础上,以郑州西亚斯学院为例,探讨应用型高校双院协同育人的路径,以期为正在探索书院制改革的高校提供参考借鉴。

一、河南高校双院协同育人的典型模式

(一)“五位一体”模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8年成立“蓝天书院”,建立两个执行书院对接6个专业学院的机制。该校以学生“成人与成才”为核心目标,建立书院与学院理念、内容、载体、方法、制度深入融合的“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这一模式将书院与专业学院需要协同的内容分成课程、导学、学术、思政、实践等关键任务,利用学校教学和科研资源,按照“以活动融合促进人员融合、以人员融合促进管理融合”的思路,通过双院协同交流会、大学生科技创新“雨露计划”、学生干部交叉任职等措施,促进书院与学院实现人员、活动、政策、管理对接,建立了书院与学院的长效沟通机制。

(二)“双导复合协同”模式

河南科技大学2020年成立“丽正书院”和“河洛书院”,形成不同学科专业学生横向交融、纵向贯通的育人格局。该校建设了一支由驻院导师、特聘导师和学业导师组成的导师队伍,全力推动学业导师到书院开展学业指导,构建学院主导、书院引导的大学生课内培养推进机制和书院主导、学院配合的大学生课外培养推进机制。通过召开双院协同育人论坛、双院服务育人研讨交流会、双院就业工作协调联动会等,推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教育教学。

(三)“分学段协同”模式

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书院制于2021年开始试运行。该校根据“医教融合”的要求,实施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致力于培养既有专业特长又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该校实行学院和书院双轨制运行,中药与药学类、医药相关类专业大一年级纳入书院制管理,开展通识教育;大二年级学生进入学院专业学习,学生思政和素质教育由各学院实施。这种模式实现了学院与书院在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分工合作和有机融合。借助双院协同,学校重构了书院制育人社区建设、学生事务管理、导师队伍建设、基层党团组织建设等机制。

(四)“双院一体”模式

中原工学院依托软件学院成立书院,实施“四年一贯”书院制教育管理,即书院与学院建立“一体育人”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以学院为单位集中住宿,学院育人功能向学生宿舍延伸,实现了辅导员、党团组织、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导师制等进公寓,形成了具有學科专业特点的书院文化。该模式中,联席会议是各单位的最高决策机构,成员包括书院和学院领导班子、书院导师和学生代表;书院院务会议则作为书院日常运行指挥机构。各书院通过导师制、书院文化、朋辈引领、社区服务等重点制度建设,推动工作开展。

综上所述,以上四种模式是各高校立足自身实际和发展需求而作出的探索尝试。因人才培养定位和校情各有不同,高校在书院制改革中所采取的双院协同模式也各有特点。

二、推进双院协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顶层设计不到位

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涉及学校机构设置、干部人事、教学改革、后勤保障、经费投入等方面,需要高校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进行科学顶层设计。一些高校在推进书院制改革的初期,关注较多的是书院育人空间的建设,以及书院和专业学院的职责划分问题,对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关注不够。一些学校虽然成立了书院制改革领导小组,但对如何调动职能部门的配合力度研究不够,对书院与学院如何协同开展工作缺乏系统规划。专业学院习惯于主抓第一课堂的工作,书院则主要负责第二课堂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两者基本上按照分工独立运作,协同的方式、内容、流程等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和运行逻辑。

(二)功能定位不清晰

一些高校的学院和书院在权责与功能定位上未做出恰当的分离,导致二者在运作中出现职责冲突。由于教学管理和学生事务管理的职责边界及运行流程没有进行科学的调整,导致双院在具体工作中沟通成本增加,甚至发生扯皮、推诿现象,有些业务出现“谁都管又谁都不管”和“谁都干又谁都不干”的现象,产生问题后难以确定责任主体,管理上出现了“真空地带”。尤其是在学生管理划归书院之后,一些学生普遍反映缺乏对学院和专业的归属感,在学习上也缺乏与同本专业同学交流的氛围。

(三)导师制落地难

促进书院的育人导师和学院的学业导师“双导师”有效合作,是书院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书院制改革的高校一般都在专业学院配备了学业导师。但课题组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多高校学业导师数量普遍不足,部分学校甚至一位学业导师指导60人以上的班级,导师投入指导的精力和时间十分有限。书院育人导师面对多个专业学生,指导学生既不够专业又缺乏针对性。在育人导师和学业导师各自受不同部门领导的情况下,“双导师”缺乏高效的沟通和交流,学业导师进书院缺乏动力,辅导员也较少主动与学业导师沟通。这些都导致学生对专业教师的认同感下降,作为育人主体的专业教师的育人功能也随之下降。

(四)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书院制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当前,如何建立书院与学院共享的大数据平台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一些高校的部门之间、书院与学院之间数据“孤岛”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情况、考勤情况、学科竞赛情况、考证考研需求、评奖评优等,都没有纳入统一管理的系统,书院与专业学院的数据没有实现共享,育人导师与学业导师掌握的信息不一致、不同步,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不到位。

三、基于“一总三双一平台”推进双院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

书院制打破了原有的专业教育、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等工作由专业学院统一管理的格局,建立了书院和学院各负其责的两套系统。二者看起来似乎分工明确,但实际经常在工作安排、人员配备等方面发生冲突和矛盾。郑州西亚斯学院抓住目标协同、课堂协同、导师协同、管理协同、信息协同等关键要素,探索了以“总目标协同”为先导,以“双课堂联动”为核心,以“双导师联手”为纽带,以“双元化管理”为保障,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的双院协调育人实现路径,即“一总三双一平台”路径,使书院和学院真正做到密切协作,双向发力,为学生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一)以“总目标协同”为先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现代书院制改革是促使高校回归大学初心、育人使命,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因此,书院和学院都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共同的目标,以此为基点确定各自的角色和职责。但实际运作中,因为学院主要负责专业教育,书院主要负责学生事务管理,两者常常局限于自身的职责和分工,导致协同难以实现。郑州西亚斯学院现有16个专业学院、9个住宿书院,全体学生入住书院。为强化双院协同,学校围绕如何处理教书育人与学生管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育人导师与学业导师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厘清影响双院协同育人的关键因素,最终形成共识:书院和学院必须跳出具体职责和分工,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共同致力于学生成长成才。学校统筹进行双院协同育人顶层设计,围绕协同机制、学业导师、育人导师、朋辈导师、学生管理、“一院一品”、激励政策等,出台10余项制度规范,最终构建了集思政教育、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日常管理、学生就业、文化养成为一体的育人体系。该体系既分工明确,又有机联动,为郑州西亚斯学院实施“博雅教育+全人教育+融合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双课堂联动”为核心,让学生享受丰富的教育资源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主要目标分别是“一专”和“多能”。双院协同育人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使两个课堂实现双向互动、优势互补。郑州西亚斯学院制定的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了整体规划,从专业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专业实践、保障条件等方面开展全面论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设计了“总学分=120+X+E”的学分结构,其中120分为必修课学分,“X”为通识选修、学科和专业选修课学分,“E”为第二课堂学分,主要是创新创业和各类能力拓展课程。培养方案实现了两个课堂统一纳入和一体化实施。在各书院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青羚学堂、阳光体育节、科技竞赛、经典朗诵等)的同时,专业学院通过整合校外产教融合基地、校内众创空间、企业导师等多种资源,丰富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将两个课堂的融合与互动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以“双导师联手”为纽带,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导师制既是书院制的核心,也是书院与学院的连接点。郑州西亚斯学院实行学业导师与育人导师并行的双导师协同育人机制,专业学院为每个班级配备熟悉专业的学业导师,负责专业班级的学业指导和学业规划,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学校实施完全学分制,学业导师在对学生进行精准分类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学校还出台了学业导师管理办法,明确学业导师的职责和考核办法,构建了“学校—专业学院—教研室—学业导师”的管理机制。住宿书院配备育人导师,形成了导师导学、朋辈互学、环境促学、活动践学和自我教育的书院制度文化,通过育人导师的引导、专业导师的辅导、心理导师的疏导、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合作,构建起师生学习共同体。每个住宿书院都配有导师办公室、社团活动室、谈心谈话室、就业创业与生涯规划指导室等,形成了学生和导师共同学习生活的育人社区。书院成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港湾和提升师生内涵修养的精神家园,成为名副其实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四)以“双元化管理”为保障,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双元化管理”是指建立书院与学院密切协作的管理机制,第一课堂强调学院主导、书院引导,第二课堂实现书院主导、学院辅导。为解决书院和学院各自为政的问题,郑州西亚斯学院建立了双院协同管理的机制。一是组织领导协同。在干部配备上,实行书院总支书记与学院总支书记交叉任职,为学院的专业教育与书院的各类活动有机融合创造条件。二是联席会议协同。2018年,学校建立专业学院和书院协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需要阶段性协调的工作。三是工作内容协同。一方面,学生的日常管理、党员发展、奖助学金发放、学生干部选拔等由书院负责,书院以“评优评先”为抓手,强化正向激励。在开展这些工作时,书院注意听取专业学院的意见,重视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對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及时进行个别谈话,将书院的育人功能向第一课堂拓展。另一方面,专业学院在确保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将育人职责向第二课堂延伸,重视学生学业成绩提升和创新创业教育。

(五)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构建多功能智慧网络

实现多元主体协同育人,需要信息化平台支撑,以形成线上线下高效运转的多功能育人结构网络。郑州西亚斯学院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设,近年围绕智慧教学环境重构、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教学资源创新、教育教学质量大数据评价等工作,累计投入达1.3亿元。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开发了服务于完全学分制和书院制改革的三张表,即师生一张表、学院一张表、导师一张表。“师生一张表”向全校学生、专业教师、育人导师等提供数据和信息服务,育人导师和学业导师都可以通过这种表及时了解所带学生的基本信息、课程信息、异常行为记录、奖助贷信息,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学院一张表”向专业学院领导层提供数据和信息服务,可显示各学院学生的总体统计信息、书院分布情况、学生奖惩、欠费等信息。“导师一张表”用于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学业帮扶、学生选课、科研实践、学业总结反馈、学业导师考核等7类活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深化书院制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大大提高了双院协同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代中杰.书院、学院“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实践与研究[J].管理工程师,2022(8).

[2]刘学燕.大学书院制改革的困境反思与路径优化: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框架的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22(4).

[3]陈晓斌.现代大学书院制“双院协同育人”困境及对策探讨[J].教育观察,2020(1).

[4]尹思雨.大学书院制历史演进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2.

[5]李会春.书院建设在中国:制度与张力[J].教育学术月刊,2017(4).

[6]李振宇.书院-学院双轨协同育人模式的现实困境与思考[J].管理工程师,2022(2).

[7]宋宝萍,王瑞.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现代书院制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5).

[8]万永彪.基于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1).

[9]刘海燕.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发展路径、现实困境及对策探讨[J].教育探索,2018(1).

责编:文 墨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实现路径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现代装饰(2021年5期)2021-12-02 02:18:48
白鹿洞书院记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4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试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培养具有现代素养的农村中学生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09:08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6:58:21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出版广角(2016年4期)2016-04-20 00:58:48
书院讲习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