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红 雍雅丽
一、引言
在城乡一体化步伐的有序迈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背景下,对县域视角下全民阅读推广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保证县级图书馆总馆、各乡镇图书馆分馆以及农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同时,加快城乡小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全民阅读推广的又一有效途径,作为一种新型阅读空间,其建设载体、运营服务模式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度探讨。解决好城乡小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相关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城乡居民文化均等化迈上更高的台阶,也是建设书香社会的必经之路。基于此,笔者以Y县城乡居民对小型公共阅读空间的问卷调研为基础,尝试论述县域视角下城乡小型公共阅读空间的探索与推广。
二、Y县城乡居民问卷调查基本情况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Y县属西部欠发达地区,共有城乡居民约56万人,其中县城常住人口约12万人,高校教职工与大学生约10万人,县城外来务工人口约3万人,乡村人口约31万人。为了摸清Y县城乡居民对小型公共阅读空间的需求,笔者制定3000份调查问卷,委托县内有关乡镇、学校根据人口属性比例进行发放。
针对县城常住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口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982份中,有80人更愿意走进小型阅读空间进行阅读,他们认为相较于图书馆而言,小型阅读空间环境更为安静舒适、所提供的书籍更为时尚,更有助于静心阅读;有122人认为图书馆与小型阅读空间都可以,如果有适合的小型公共阅读空间,也愿意去;有31人担心小型公共阅读空间藏书量可能十分有限,不能满足更为专业的阅读需求。在县内两处高校聚集区发放的1000份调查问卷中,有406人对小型公共阅读空间更感兴趣;有208人认为与学校图书馆相比较,小型公共阅读空间藏书量可能十分有限,无法满足与自己所学专业的对口性。在农村地区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854份中,有51人期待在自己所在的乡村建立小型公共阅读空间,也愿意去参加相关文化阅读活动。
(二)问卷调查分析
从问卷调查显示的比例看,生活在Y县县城的12万常住人口和3万外来务工人口中,有20%对小型公共阅读空间有需求,另外还有3%为潜在用户。工作和生活在Y县两处高校教育园区的10万教职工和大学生则有40%对小型公共阅读空间更感兴趣。而生活在农村地区以农民群体为主的人群对于小型公共阅读空间的需求仅仅停留在观望和好奇的层面,其基数也只占5%左右,但这依然是我们在农村地区以小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形式推广全民阅读的希望和火种。从以上数据和分析情况看,Y县对小型公共阅读空间是有一定的需求比例的,就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农村的角度而言,小型阅读空间在Y县的生存土壤还是比较丰厚的。鉴于此,笔者尝试以Y县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城乡小型阅读空间进行探索与推广。
三、县域视角下城鄉小型公共阅读空间的载体
(一)县域城乡小型公共阅读空间的主导
针对公共阅读空间这种以公益性为主的文化设施而言,欠发达县区利用社会资本来实现其运营与推广显然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文化行政部门主导,以公共图书馆为主的文化单位广泛参与可能是城乡小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初期的唯一有效途径。
(二)县域城乡小型公共阅读空间的载体
1.县城区域内的载体
一是与物业公司联合的小区公共书房。在对Y县居民进行小型公共阅读空间调查问卷过程中,笔者通过附加问题了解到,大多数县城居民因为县图书馆离住所较远,而不愿意经常光顾图书馆,而如果在自家小区内有公共阅读空间,则非常愿意在业余时间去读书。因此,可以由县区所在文旅局与住建局等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县图书馆与小区物业公司具体实施,小区物业公司提供场地、桌椅、书架、管理人员等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图书馆以流动图书站为主要形式,在每个小区建立“小区公共书房”,内部可提供免费开水,自费茶水、咖啡等服务。与此同时,“小区公共书房”还可根据场地大小等实际情况,在配置相应图书的同时,配备书画案、毛笔、墨汁、颜料、宣纸等文具,打造以阅读服务为中心的综合性文化学习交流平台,以进一步提升“小区公共书房”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二是与商业区联合的小型书吧。在商业区建立小型书吧也是推广城乡小型公共阅读空间的一条有效途径。当然,相对于阅读需求量较高的市区而言,由于以书店为载体的公共阅读空间在县城内盈利的未知性,导致很多商家在书店投资上有所顾虑。鉴于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尝试解决:首先是可以通过招商渠道引进实力较强的书城建立连锁店,如Y县所在地的新华书店,以及相对邻近的西北书城、纸中城邦、《读者》书店等;其次是由相关部门引导,商业中心物业管理部门提供场地,县图书馆负责业务指导并建立阅读点,定期更换图书,并以招募文化志愿者的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阅读点的管理和服务。
三是着力打造24小时城市书房。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随着广大市民对阅读便捷服务的需求,24小时城市书房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兴起,书房内设置有纸质图书、电子阅览、自助借阅等区域,同时,还设立了咖啡茶吧、阅读沙龙区等功能区,还会定期举办读书会、专门为视障人士讲述电影的心灯影院等活动。当然,这种综合性城市书房无论其运营成本,还是阅读需求的层次等方面,对位于城乡接合部、经济欠发达的县区而言,是否能够成功运营还存在一定的未知性,但仍然可以借鉴其主体框架,比如24小时无人值守的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借阅,完全可以通过自助借还和电子阅读机轻松实现。同时,还可以在内部设置自助开水、医用急救包、应急雨伞、手电筒、充电宝等便民服务设施,在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同时,进行全民阅读推广。
以上是24小时城市书房基于其便捷性的推广模式,为了进一步增强24小时城市书房的吸引力,还可以通过打造特色的方法,以实现其县域视角下的主题性。如以地方文化特色和历史人文资源为内容的地方文献主题书房、以红色资源为内容的红色文化主题书房、以儿童阅读为内容的“红领巾”主题书房、以语文课外延伸阅读为内容的名著阅读主题书房和以文艺、历史为内容的文博主题书房等。[1]各种主题书房的设立,可以通过精准化、订单式投送的模式,进一步提升城市书房在广大市民阅读中的便捷性和吸引力,以助于其长期运营。
2.乡村区域内的载体
一是利用乡镇便民服务大厅打造小型公共阅读空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越来越多的乡镇开始设立集妇联、民政、军属、医保、文化、教育为一体的便民服务大厅,为广大农民咨询政策、办理事务提供了极大方便,成为政府为广大农民提供服务的又一公共空间,如果能够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在便民服务大厅划定区域,设立阅读共享吧,同时为办事或过路群众提供开水、雨伞、充电、医疗急救等相应服务,将会进一步丰富便民服务大厅的服务内容,提升乡镇部门服务形象,也为建立乡镇小型公共阅读空间提供了有效保障,弥补了乡镇图书馆分馆吸引力不足的空白。
二是打造乡村旅游景区的“图书館+”模式。基于乡村振兴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很多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农村地区的支柱产业,在乡村旅游景区打造“图书馆+”模式的小型公共阅读空间是图书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新作为。[2]以阅读网红打卡点、儿童休闲体验阅读空间、多功能仿真阅读书体验桌、AR全息绘本、3DAR阅读涂鸦墙等小型现代化景区公共阅读服务空间,早已在一些较为成熟的乡村旅游景区兴起。[3]与此同时,以图书馆业务优势为依托的古籍善本以及景区所在地村史、乡镇史类文创产品也以“图书馆+”模式的无限可能跃然而出,“图书馆+”模式的小型景区公共阅读空间,以其环境优雅、主题鲜明等特点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更多文化元素,成为乡村区域内小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又一新型载体,因此,在各乡村旅游景区充分发挥“图书馆+旅游+休闲+游乐+活动+文创”的新型图书馆业态,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与全民阅读推广深度融合。[4]
三是利用乡村学校周边的文化用品商店打造校外阅读小站。根据笔者对Y县各乡村学校的调查,几乎每个乡村学校旁边都有一个文化用品商店,为毗邻学校学生提供必要的文具、图书资料服务,而其所提供的图书资料大多仅限于课外题库等教辅资料,如果能够调动各乡镇图书馆分馆主观能动性,与毗邻学校的文化用品商店联合,签订相关服务协议,建立校外图书小站,图书馆分馆根据学生需求,定期对图书进行更换,不断丰富资源,这样既能弥补广大农村学生校外阅读的不足,又能通过丰富的校外阅读资源吸引学生进入文化用品商店,以达到各取所需的双赢,而弥补图书馆在农村地区校外教育职能无法延伸的短板。
四是利用农产品交易实体企业开展农技资料服务的精准投送。让广大农民以最便利的途径获取相关农产品市场资讯、农技知识,是乡村小型阅读空间探索的又一方向。对于Y县而言,其所生产的“高原夏菜”因品质上乘而形成了相当规模,已然形成了从种子、化肥到收购的一条龙产业链,几乎各乡镇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农产品交易实体企业,如果将农产品市场资讯和相关农技资料以图书、杂志、报纸、电子阅读等形式精准投送到这些实体企业,广大农民便可在农产品交易的过程中轻松获取,若能为劳作之余的农民设立以提供开水等服务的相对独立的休息阅读空间,则在进一步满足他们对农技资料和农产品市场资讯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农产品交易实体企业的服务形象。
四、城乡小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及运营策略
(一)充分发挥县级图书馆主导作用
与经济相对发达、阅读相对自觉的城市地区相比,城乡小型公共阅读空间是无法完全依靠社会资本运营的,其公益性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主导才能完成自身建设,在运营过程中,由于缺乏管理人员和图书专业能力,就必须依靠图书馆给予相应的支持,其建设过程中图书文献资源的投入、调配、交换等动态调控,都要由图书馆来提供整体文献资源的协同,在管理方面,也需要图书馆委派或者培训相关业务人员并投入相应的管理和服务,特别是在技术方面,更要使用专用的、综合性一体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抽查,并形成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以保证城乡小型公共阅读空间的正常运营。
(二)充分体现小型公共阅读空间的特点
在城乡小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及运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文献资源的协调流通,以及便捷的服务去弥补其规模小、馆藏少的缺点,同时,还要强调其利用最小的空间提供最优质、最便捷服务的特点。小型公共阅读空间重在提供便捷服务,不能因硬件而建设,而是要因服务需求而建设,其建设的必要性也要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进行调查,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在较为偏远的山村,更要通过进一步的调查研究选择适合当地需求的公共阅读空间类型和载体。
(三)农村小型阅读空间资源配备“需”字当先
农村常住人口较少,流动性随季节变化较大。常年居住人口结构以老年和少年儿童为主,农村小型公共阅读空间所面对的群体特殊性决定了阅读资源配备的倾斜度,精准且适用是关键。农村小型阅读空间功能要复合叠加,要能体现阅读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和可及性,以吸引村民走进来,并且参与其中为目的,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共享型复合阅读空间。拓展公共阅读空间的应用,要做到实用和娱乐兼顾,根据不同人群设定投放文献的种类,让阅读服务多元化、精准化。
(四)注重运营与服务的智慧化转型
运营与服务的智慧化转型,有助于解决城乡小型公共阅读空间人力不足的问题,可以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生物识别是小型公共阅读空间实现便捷性和自动化的基础,各类数据的收集和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对小型公共阅读空间整体管理决策、资源建设方向分析,以及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运营与服务的智慧化因其“高科技、新鲜性”等特点,本身就有一定的吸引力,更容易引发广大阅读群体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以达到建设初期的推广预期。
五、结语
城乡小型公共阅读空间是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公共图书馆延伸拓展服务的重要途径,县域视角下小型公共阅读空间的打造和运维,必将进一步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对推动书香社会建设向着更高水平迈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城乡小型公共阅读空间也必将全面走进县域视角,成为新的文化附属设施,而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所关注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程丽青.研学+直播,青少年红色主题阅读推广模式探究——以杭州图书馆少儿红色书房为例[A].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学会.连接·智慧·引领:新时代未成年人阅读工作创新与实践——2022年少儿阅读与服务创新上海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22.
[2]张磊,周芸熠,方炜.文旅融合时代“图书馆+景区(公园)”发展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303(05):108-115.
[3]朱茜.数字时代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特征及传播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20.
[4]王东.县(区)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考与路径探讨[J].参花(下),2023(02):128-130.
(作者简介:陆红,女,本科,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阅读推广;雍雅丽,女,本科,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阅读推广)
(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