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摄影/丁波澜
在丽水古树界的“朋友圈”里,一直流传着缙云县隘头村“七仙女”银杏树的传说,流传着她们长长久久的坚强与美貌。“七仙女”原本是一棵很古老的银杏树,不知年岁几何,也不知是在哪一年老树枯死。多年后,古银杏的根部重新发芽,抽出七根枝条,长成七棵大树。民间传说,当年七仙女在天庭寂寞,到人间游玩,因风景太美,玩到天亮忘了回程,回不了天庭,就变成了同根的七棵银杏。所以,村民称这七棵长在一起的银杏树为“七仙女”“七姐妹”。如今,“七仙女”已经420 多岁,我对她神往已久。
2022年11月,清晨,在丽水往缙云的路上,“七仙女”在我耳畔私语:“风已起、叶已黄,君可速速来矣!”事不宜迟,我们依山盘旋而上,赴“七仙女”之约。冷空气与温暖的秋意在前往隘头村的路上撞个了满怀,被深秋浸染的斑斓山色漫入了满山满谷的雾气,冷意丝丝入扣。
隘头村在山脊之高处,依着括苍古道夹道而筑。栝苍古道是浙江省十大经典古道之一,是古处州(今丽水)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也是古处州上省进京的“通京大道”,途经桃花岭,岭上有桃花隘(即今隘头村),为冲要之地,元明清历朝于此皆设有铺舍,供过往官吏、商贾歇宿,并驻兵扼守。“桃花云里过,隘头半天高”,指的就是栝苍古道的最高处隘头村。村落内有保存较好的古民宅、古祠堂、古凉亭等建筑。
当我到达隘头村村口,远远地便见到七棵银杏树。果然,百闻不如一见,七棵银杏围成一个圆,环抱生长,大小相差无几,树高约10 多米,亭亭如盖,看一眼便为之惊艳。彼时,她虽叶已半落,但依然清丽如画,飞雾蒙蒙,掩盖不了古银杏沉淀了数百年春夏秋冬的惊人美貌。我仿佛看到,在第一缕秋风拂动树梢之后,在寒冬来袭之前,她展开双臂拥抱秋天最暖的那道光,将自己妆成最饱满的黄。她的黄,如同最美的夕阳镀上一层薄薄的月光,黄得热烈又沉静,黄得明媚又内敛。当层层叠叠的叶片安静不语时,她就站成一道风景、一首诗,是“一身诗意千寻瀑”啊!当她随风飞扬,飘落在青石路面上时,似一片锦绣、一袭华裳。一叶一世界,一树一天堂。它不只是银杏叶,也不只是光,是阳光剪裁而成的碎金,化成一树的暖光,点亮了整个村庄,点亮在古道的最高点,让它不被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历经磨难仍然熠熠生辉。
银杏的美貌不在于一朝一夕、岁岁年年,而在于来自洪荒的顽强与传承,银杏一族大约2.7亿年前出生,在1.7亿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达到了鼎盛,在1.4亿年前的白垩纪晚期逐渐没落,到第四纪冰川运动时,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目前,银杏的野生种只存在于我国。她们存活至今,真正见证了海枯石烂、沧海桑田和岁月的无情变迁,是植物界的“活化石”。与天地山川一同生长,枝枝叶叶都散发着亘古的清香。
“七仙女”银杏树与隘头古村相依相伴。泥瓦房与银杏树扎根的大山一样朴实,以经岁月而不烂的石头砌为基,取沧海之桑田的黄金泥夯为墙,整木为柱,黛瓦为盖,跨天井入中堂,一手厨房一手厢房,阁楼其上。她的主人早出晚归,放锄头于檐下,挂菜篮在梁下,灶间烟火,人间美好,岁月悠长。2016年,隘头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成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泥墙黑瓦的房子与袅袅炊烟和明媚的银杏树一起,还有她身后的山坡上有绿的菜地、红的柿子树,聊着天干着农活的人们和身边环绕的湿润雾气,都是因她的存在而浑然一体,勾勒出一幅醉人的山居图,构成了我想要寻找的气韵天成的美丽村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银杏树脚下一直延伸的古道尚残存旧时的气息,挑夫走卒、商旅行人,如浮光掠影。如今,游人旅客络绎不绝,历劫重生的古银杏守护着古道和古村的前世今生,繁华依旧,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