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成窑文人壶不该被遗忘

2023-12-15 15:54:38徐远君
中国收藏 2023年12期
关键词:玉成慈溪紫砂壶

徐远君

2005年5月,位于京城的某家拍卖公司举行了一场春季拍卖会,其所推出的紫砂壶专场中有部分拍品是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及海外征集到的一批清代和民国时期的老壶,其中几把“浙宁玉成窑造”老壶吸引了笔者的注意。

这几把老壶由宜兴著名紫砂艺人何心舟与王东石制壶,任伯年、胡公寿、虚谷等海上书画名家在壶上书画刻铭。每把壶精工细作,富有创意,堪称是紫砂名工与文人雅士珠联璧合的精美之作。

清末慈溪诞新窑

这场拍卖会举行之时(2005年前后),紫砂壶拍卖方兴未艾,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拍卖公司相继推岀了紫砂壶专场拍卖,海外拍卖公司也有不少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紫砂壶精品亮相。但据笔者观察,在各大拍卖公司上拍的众多紫砂壶中少见“浙宁玉成窑造”的身影。偶尔会有一把玉成窑造文人壶上拍,但是成交价格普遍不高,如此看来,“浙宁玉成窑造”紫砂壶似乎成为了被历史淡忘、被紫砂收藏爱好者遗忘的文人壶。

在前文提及的几把“浙宁玉成窑造”老壶中,其中一把为何心舟制壶、海派名家任伯年所绘山水图壶,另两把由王东石制壶,海派画家胡公寿绘梅花图壶和虚谷绘山石图壶。还有一把没有制壶工匠名称,但看壶便知此壶出自名工之手,壶面上落有清代翁同龢款的诗文,抚摸壶身感觉非常温润,泥料、造型、铭文和制作工艺皆精。

王东石制壶 胡公寿款梅花图圆壶 直径16厘米 高8.5厘米

仔细欣赏王东石所制两把玉成窑紫砂壶,其中,胡公寿款梅花图圆壶直径16厘米、高8 . 5厘米。壶式半圆形平底,姜黄泥为胎,掺揉段砂,色泽古雅、莹润斑烂,底钤“浙宁玉成窑造”六字方印,把下钤“东石”篆文小章。壶面上刻绘一树古拙遒劲的老梅树干,几枝盛开的梅花跃然壶上,另一面刻“铁骨生春”四个大字,刚劲有力。另一把虚谷款山石图圆壶直径15 . 5厘米、高1 2厘米。圆球形圈足底,壶盖壶钮盎凸向上,整壶造型宛若宫灯。黄泥为胎,色泽晶莹亮丽、温润如玉。壶面刻山石图,远山近水,怪石嶙峋,一老翁立于山石之间,意蕴悠远。落款“虚谷”。壶的另一面刻诗句“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落款“ 悟庵”,底钤“ 石窗山房”四字篆书方印,把下钤“ 东石”篆文小章。这两把玉成窑壶与宜兴窑壶最大的区别是用泥,应该是制壶工匠在其中掺糅了宁波慈溪当地的黄泥所致。

“浙宁玉成窑造”文人壶存世时间短暂,其窑址不在宜兴而在浙江宁波,但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却相当丰富,也是紫砂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据仅存的历史资料研判以及后人对玉成窑窑址的考证,基本上可以确定,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一座烧造紫砂器的新窑——玉成窑在浙江宁波慈溪出现。

玉成窑并非地名

“浙宁玉成窑造”的玉成并非地名,而系敬辞,意为成全,是一个蕴含文人品位的吉祥名字。据初步考证,大约在18 69年前后,晚清宁波籍书画家、诗人梅调鼎在上海、宁波名门好友的资助下,在宁波慈溪老家借用林家花园一隅创办玉成窑,并以该窑为基地兼作梅氏与王东石、何心舟以及一批文人共同研制创作紫砂器皿的制陶作坊。

王东石、何心舟经常往返于老家阳羡与慈溪之间,或前往阳羡找寻上等黄龙山甲泥,或就地取材选用慈溪当地所产黄泥,或按梅氏所绘图纸,在阳羡先做好壶坯后再返回慈溪。梅调鼎也常邀请海上书画名家胡远、任颐,金石篆刻名家徐三庚、陈榕等一众文人好友来玉成窑紫砂作坊一起品茶论壶、挥毫泼墨、赏画书法、捉刀刻壶。

共同的兴趣爱好促进了名士与名工之间的紧密合作,也诞生了一批设计精美、制作精良、富含文人气息的名品佳作,备受文人雅士和上流社会贤达的推崇和喜爱,玉成窑也成为当时引领文人紫砂器制作的名窑。尽管玉成窑的位置至今尚未确定,但相信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窑也将有重现天日的那一天。

王东石制壶 虚谷绘山石图壶 直径15.5厘米 高12厘米

玉成窯所制紫砂茗壶风雅度极高,从已知的传世作品看,所造之壶文人气息浓厚,壶身铭文俊骨逸气,灵动遒劲。每款壶用极简练的文句,紧紧围绕两个内涵,既点造型也说茶事,浑融一体。最具代表性的壶例是梅调鼎与王东石合作的一把“秦权壶”上的题铭。其壶铭“载船春茗桃园卖,自有人家带秤来。”小船、老翁、春姑、春茶与乡村美景共同勾勒出一幅世外桃源般的诗画图卷。二人合作的另一件紫砂佳品是“高柱础壶”,其壶铭“久晴何日雨,问我我不语。请君一杯茶,柱础看君家。”这句壶铭中暗含着古人的生活常识——他们用支撑房屋的石柱础来预测天是否要下雨。而梅调鼎则巧用注茶壶润来比喻础润而雨,把对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切入壶中,给人以生活的智慧与启迪。

由于以梅调鼎、胡公寿、任伯年等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喜品茗爱紫砂,他们从参与玉成窑的墨宝紫砂创作中陶冶情操,感悟人生,一把小壶从此成为了联接友谊与情感的纽带。一把文人壶的诞生成为他们表达心底诉求、寄托美好愿景的心爱之物。在他们的通力合作下,成功将文人参与紫砂壶的制作与创造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期待被更多关注

笔者认为,文人紫砂的发展历程经历过几个阶段,分别是明晚期以时大彬为代表的文人紫砂开创期、清早期以陈鸣远为代表的文人紫砂发展期、清中期以陈曼生为代表的文人紫砂高峰期以及近现代文人紫砂繁荣期。而清晚期以梅调鼎为代表的玉成窑造文人紫砂不该被遗忘。

玉成窑造紫砂壶远不及曼生壶的名气大,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玉成窑距离宜兴(紫砂原矿产地)有数百公里之遙,交通闭塞,信息不通,一般民众缺乏对该窑的了解;二是玉成窑烧造时间较短,市面上也很难见到玉成窰造紫砂器,加之宣传力度欠缺以及相关研究史料的缺失,从而造成人们对玉成窑造紫砂壶所知甚少。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宜兴窑出土的紫砂器可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玉成窑造紫砂壶却鲜有人问津了。

据史料记载和已出版的图录显示,玉成窑所出品的文人紫砂壶款款有新意,件件皆精品。这是以梅调鼎为代表的一批海上书画、金石篆刻文人的审美情趣在紫砂器具上的一种艺术张扬,也是中国近代紫砂艺术品发展进程中的一朵艺术奇葩,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也是继曼生壶之后又一紫砂壶的代表。

文章开篇时笔者提及国内的紫砂壶拍卖在2 0 0 5年时发展正盛,但那时少有人关注玉成窑造紫砂壶。这一情况在2012年得以改善。

从2 012年开始,玉成窑紫砂器关注度逐渐升温,众多有识之士和紫砂壶收藏爱好者开始展现出对玉成窑紫砂器的热情,国内一些著名拍卖公司也推出相关拍品,助推了玉成窑紫砂壶的行情水涨船高,也带动了这一收藏群体的扩大,激发了大众收藏紫砂艺术品的热情。所上拍的玉成窑紫砂壶精品成交价动辙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可谓一壶难求。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收藏玉成窑紫砂,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相关研究的推进,玉成窑造文人紫砂器可以拨开重重迷雾,大放光彩。

清代翁同龢款诗文壶

猜你喜欢
玉成慈溪紫砂壶
走在下雪的路上
慈溪,为它的美食疯狂打call!
好日子(2022年6期)2022-08-17 07:16:48
浅析玉成窑器物的艺术风格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0:58
高玉成蒸发事件
趣味(语文)(2020年3期)2020-07-27 01:42:44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慈溪杨梅包装设计
艺术大观(2019年17期)2019-10-09 10:02:25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Simulating the responses of a low-trophic ecosystem in the East China Sea to decadal changes in nutrient load from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