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晰发展双主引擎:巩固金融中心、布局创新科技

2023-12-15 07:37:45焦建
财经 2023年25期
关键词:陈茂波香港特区香港

焦建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图/视觉中国

作为面临内外压力的开放城市经济体,中国香港特区为经济企稳进行的一系列探路,正在坚持原有国际化等基础上,逐渐展现出新脉络。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理清香港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角色和机遇,如何发挥金融、法律等不同领域的国际化优势,以及如何借助自由开放的营商环境创造机遇,则正是11月27日在港举办的“香港财经论坛2023”的主旨。此次论坛由《香港经济日报》与《南华早报》合办,《财经》杂志联合主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协办。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此次论坛并发表了致辞演讲。他强调称:回归以来,香港凭借“一国两制”下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成为全球唯一汇聚中国优势及国际优势的城市。他指出,香港同其他国际主要商业社会无缝接轨,得以担当内地与世界之间的“超级联系人”以及“超级增值人”的桥梁角色。

“在法治的坚实保障下,香港为投资者、企业家提供安全稳定的营商环境,可以在这个自由开放的社会大展宏图。我在10月发表的《施政报告》中,便针对香港具发展优势的领域如金融服务、创新科技等提出多项建议,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李家超指出。

在参加论坛并发表致辞时,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郑雁雄亦强调指出,香港要坚持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第一,坚持国际化特色是香港扬名立万的成功密码,面对任何风浪、挑战都不能变,也不会变;第二发挥国际化优势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康庄大道,香港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必须更好地发挥国际化优势;第三要善用国际化平台,是香港服务、贡献国家的关键所在。

“新的全球经济格局为香港带来机遇,香港经济发展可从新产业、新伙伴及新资金三个重点方向出发,锁定中东和东南亚市场。”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参加此次论坛并发言时称,“从短期和中期角度,金融和创科(创新科技)将成为香港两个发展主引擎。”

11月27日下午,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右五)、香港贸发局主席林建岳(左二)、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郑雁雄(左四)、副主任卢新宁(右三)等嘉宾,在香港会展中心共同启动“香港财经论坛2023”。图/《香港经济日报》

巩固金融中心地位

经济增长面临持续下行压力,是中国香港特区目前的主要经济挑战。如何通过新赛道找到新动能,正是前述一系列嘉宾发言的宏观背景。

“作为高度开放的小型经济体,发展经济受外围环境的影响大,要注意五点情况,包括环球经济前景仍不明朗、单边主义情绪高涨、亚洲崛起、绿色经济转型,以及数字经济发展。”陈茂波指出。

“我最近到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开会,大家的共识是明年经济增长还要慢一点,地缘政治风险仍然颇高。金融市场难免波动较大,这亦会影响投资气氛,所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的经济增长会(继续)放缓至约2.9%。”陈茂波称。

如此背景带来的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仍在对供应链全球性布局带来持续性影响。对于中国香港特区来说,受其影响的主要表现,就是出口的态势不容乐观。今年香港经济增长的比率大概为3.2%,较数月前的估计变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出口方面的下跌还未见底。而出口下跌,除环球息口高、经济需求减弱,跟区域的经济链重新布局亦有关系。

近期香港经济的亮点在于访港旅游业和私人消费。在其支持下,当地经济在今年三季度继续恢复。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1%,上一季升幅则为1.5%。

但从总体来看,香港全年经济增长仍面临压力。11月10日,香港特区政府经济顾问办公室表示:考虑到地缘政治紧张及金融状况偏紧等因素,将全年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预测由8月时复检的4%至5%,向下修订至3.2%。

“(中国香港特区)将如何激发新的增长动能,还有如何找出新赛道,并在这些赛道中制胜呢?”陈茂波指出,除了借助内地庞大的经济总量及增长动力推动发展,香港也要继续巩固自身最大的长处,也就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持续找到新的赛道。

针对“金融中心遗址”等说法,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以及富卫集团主席马时亨在参与此次论坛时都给予了反驳。前者直言香港经济下降是伪命题。在反弹时就会见到其金融优势;后者则指出,在香港金融市场五大支柱当中,除了股市,债券、财富管理、保险、银行业皆表现很好,财富管理更大有可为,金融中心的地位非常巩固。

整体而言,李家超在论坛发言时指出,香港会通过推动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促进香港股票人民币计价交易等措施,进一步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并将继续扩大香港金融机构在前海的业务范围,以及积极促进深港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也会善用香港的专业服务,拓展全球经贸网络,推展区域合作。

在此基础上,在寻找新动能方面,香港也将捉紧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发展的大势,资助未被商业化的绿色金融科技,打造成为绿色金融科技枢纽。按照陈茂波的解析,在全球绿色转型过程中对绿色金融带来的持续性需求,将构成香港持续发力的重点领域。

按照相关估算,仅亚洲地區在未来30年内进行绿色转型所需的资金总额,就将达到66万亿美元。“这么大的资金需求,单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一定要动用市场的力量才能做到。资金缺口大就表示商机很大,特别是在绿色金融方面。”陈茂波指出,“香港目前的目标是到2050年达到碳中和,2035年时的碳排放要比2005年的水平减少一半。在过渡期间,香港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发挥绿色金融长处,将是一个发展重点。”

在绿色金融以及国际合作方面,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Siddharth Chatterjee)在此次论坛上进行发言时,也对香港实践经验给予好评。他认为,港交所在绿色债券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港交所第二批绿色债券的认购情况是超购的。香港在绿色债券方面可以为很多国家和地区提供框架和结构。

在开拓新的资金来源方面,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中国香港从2022年开始也在着力开拓一系列新兴市场。“在欧美市场面对挑战的情况下,要开发中东及东南亚新市场,在巩固旧有优势的同时开拓新的资金来源。”陈茂波指出。

在此方面,港交所已挂牌交易亚洲首只沙特阿拉伯ETF(Exchange Traded Funds,交易所买卖基金),其资产规模为全球同类产品中最大,投资者可以港元或者人民币直接在香港市场通过ETF交易沙特股市的指数成分股。

布局创新产业

如前所述,除了金融,从短期和中期角度,创科(创新科技)也将成为香港的发展主引擎。对于正积极转型的香港来说,其又将走出哪些新路?

宏观而言,按照李家超的解析,为带领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政府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发展,协助制造业利用创科升级转型。

细究这一发展策略的核心,首先是确定方向与领域。按照此前香港特区发布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当地将主攻四个范畴,即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生命健康、医疗科技、医药,金融科技,以及新材料和新能源。

因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地带,为发挥自身优势,这些领域实际上是一种主动挑选之下的选择。“我们考虑了我们本身的优势和长处,再考虑邻近‘9+2其他兄弟城市各自的优势,我们觉得在这四个方面可以有所发展。”陈茂波解析称。

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中国香港近两年来则推出了一系列的“积极有为”政策,例如吸引人才,以及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进行“招商引资”等。而香港亦在夯实其原有角色与特长。

“香港需要继续增强同其他经济体的商贸联系,以充分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超级增值人角色,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香港特别行政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则透露称,香港将会在更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设商贸办事处,继续寻求与更多的经济体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建设香港的全球贸易网络。

按照丘应桦提供的数据: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今年前十个月已协助超过333家海內外企业在港成立或扩充业务,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三成。从总量来看,作为外来企业的首选据点,中国香港特区已汇聚了超过9000家海外及内地驻港公司。

在此基础上,中国香港特区在摸索如何搭建产业生态方面,其实也在展现出一定的新“章法”:例如重点关注“伙伴企业”到港落户。当地之所以称这些企业为“伙伴企业”,类似于内地的“链主”企业,其在落户香港后会协同上下游的供应链及生态圈内的相关公司。

在此领域内近期一个较为出名的例子,是来自英国的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AstraZeneca)将在中国香港特区成立研发中心及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前者将专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重点领域的药物研发,后者则或将类似于一个孵化培育平台,协助相关领域的初创企业拓展业务,它将与香港的大学、科研机构、创科园区等合作。

“香港的营商环境自由开放,税收条件相当优惠,是中国‘引进来、走出去的重要桥头堡,加上香港最近加入国际医药法规协调会议(ICH)成为观察员,都有助企业的研发工作。”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解析称。

按照香港特区政府近期公布的相关数据,将有大约30家类似企业在未来数年内投资数百亿并创造多个就业岗位。而在谈及香港在发展相关产业的优势时,陈茂波也提出,中国香港的税率低,没有销售税和葡萄酒进口税,个人及企业利得税最高分别15%及16.5%。

“我最近到美国时探访了两家初创企业。为什么这些公司有兴趣来香港呢?首先,要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工作,数据最重要。在香港能够接触到国际的数据,未来也能接触到内地的数据。其次,人们愿意来香港,因为这里自由出入、生活方便。大都会的多姿多彩生活,对于一些外国人和在外国生活的华裔科学家和科研人员有很大吸引力。而他们如果举家过来,小朋友读书也放心。”陈茂波称,“这里还非常安全”。

猜你喜欢
陈茂波香港特区香港
香港特区行业转型及趋势分析
中国市场(2022年20期)2022-07-22 06:15:42
香港特区电梯事故管理机制研究
香港特区电梯安全监管体系的研究与思考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4
楼市有风险
环球时报(2018-06-05)2018-06-05 07:23:08
港高官为“开红车参加丧礼”致歉
环球时报(2018-04-25)2018-04-25 04:24:33
香港之旅
军事文摘(2017年24期)2018-01-19 03:36:28
展与拍
收藏与投资(2017年6期)2017-05-30 11:30:13
林郑月娥当选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
香港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