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专利潜在经济效益会反映出专利技术未来发展的价值,对其开展客观评估评价可以筛选出高潜在经济效益的专利,再对其进一步实施产业化推广,使发明专利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专利潜在经济价值会影响到专利相关产品在市场中所占的经济份额,决定了发明专利未来的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专利潜在经济效益的评价体系构建,基于评价结果进一步分析了相关专利的推广路径。
关键词:经济效益;发明专利;专利技术
中圖分类号:F014.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3)36-0126-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36.126
1 研究背景
专利指受到相关法律保护所发明创造的技术,理解为创造者专有的权力和利益,专利也是社会机构或是国家投入科研资金而获得的创新型技术成果,在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专利的产业化发展与推广成为重要决定因素,而专利的经济效益反映出其一部分价值,也是外在体现的价值。针对专利潜在经济效益的评价方式,怎样筛选出高经济效益的方法以及专利产业化推广的模式等相关研究,都需基于创新型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比如说经济增长理论中认为,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受到技术影响,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则基于开展创新活动,因此,也可以说创新研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创新研究所产生的成果即为专利技术,从国家知识产权部门对我国专利申请、授权以及实施率数据统计情况来看,专利要切实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还需深入研究产业化推广路径[1]。
2 文献综述
通过对目前发明专利的相关研究文献整理来看,许多研究都是针对国内专利状况、专利产业化推动发展对策以及相关评价体系的设计和完善等方面,实施开展研究重心不一致。
其中,对于国内专利状况研究方向,部分学者以某个地区的科研专利转化状况为研究对象,深入调查并分析发现,当地大概5所院校的科研专利在本地转化率不高,许多专利研发阶段由于维持资金不足而被迫中断,同时,学者从企业、政府以及发明三个角度仔细分析了该地区专利研发实施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针对发明专利缺乏有效评估机制。还有学者对科研专利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内涵边界进行了梳理与探究,尤其讨论了科研专利成果转化的测度评价方面和调查统计方面,最后提出了促进科研专利成果转化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专业的商业性转化问题,确保其实现有效推广,这方面国内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不足,尤其是针对科研专利转化的评价方面与国外差距还比较大,需要进一步设定指标来分析并提高专利转化水平,做好测度评价与调查统计工作。部分学者基于国家知识产权部门对专利进行调查的数据信息,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专利的实施与产业化发展情况,最终得出了当前专利实施率还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产业化的经济收益仍旧偏低的结论[2]。
对于专利产业化推动发展对策的研究方面,有学者针对专利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了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科研专利实施的动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偏少以及专利技术转让过程中中介服务不健全等相关研究结论。此外,推动专业产业化发展还需发挥出各级管理部门、政府、国家激励政策以及中介服务等多方面作用。还有学者分析了专利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路径特点,从发明产业化的资源、专利技术性能等方面探讨专利产业化的影响因素,进而构建出专业化路径的选择模型。
对于专业产业化评价的相关体系设计和完善研究方面,部分学者主要就影响发明专利产业化推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几项关键的影响因素,包括市场、宏观环境、技术性能以及社会效益等,可进一步筛选出适合进行产业化推广的发明专利。也有学者分析了专利技术与资产两个维度的产业化发展,深入探析其内涵,同时搭建了有关经济、市场以及技术三项价值的评价体系,提出了针对专利价值的测度方式,但这些研究存在着指标数据不易获取和量化的问题,因而后续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可量化的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其应用效果也较好,比如说有学者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完善了专利评价体系,也有学者采用了统计检验方法。
上述为专利评价和推广方面的研究文献整理,可以看出许多研究内容都针对意义进行了探索,但目前缺少了针对专利和经济效益评价的相关研究内容,因此,文章主要围绕着发明专利经济效益的客观评价和发展推广路径进行了研究。
3 专利的潜在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发明专利本身具有异质性特征,因此,不同专利在未来往往也会产生差异较大的经济效益。从更为具体的角度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发明专利都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并且在实施产业化的过程中,未来许多发明专利的效益规模也不会相同。为了更加有效地推进发明专利的产业化发展,现阶段开展专利潜在经济效益的客观评价十分重要,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到哪些发明专利的潜在经济效益较高,这类专利可以优先实施推广,切实推动专利转化为实际绩效,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真正体现出先进科技成果的价值。要评价专利潜在风险可以从以下两个步骤着手。
3.1 选择专利潜在经济效益评价的科学指标
所谓发明专利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是从专利经济效益各项影响因素中提取的关键因素指标,而实际上这些因素十分繁杂,但都会与专利本身属性息息相关。基于已有的学者研究文献来参考,对专利潜在经济效益的评价可以从其本身价值的考察角度筛选,选出对经济效益影响最为明显的几项指标,具体如下。
一是专利的创新度指标。该项指标设定主要是源于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在该理论的观点中认为,创新指开发出全新的一种生产函数,需要运用过去没有的生产要素,再与基本生产条件“相互组合”,最终将其引进生产环节中,创新可以使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进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而发明专利是科技研发的一种创新型成果,其最终也会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助力生产条件和全新生产要素“组合”,因此也可以说专利本身的创新度是决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专利技术创新性也会影响到其领先效果,相关创新度也可以体现对某一技术领域的贡献值,从该项角度来说,专利还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渐进性创新专利,其二是设计颠覆性创新专利,这两种类型专利都具有较高评价价值。简单来讲,专利创新度越高,其相关技术所开发的产品也就具有越高的技术含量,那么也必然会产生更高经济效益[3]。
二是专利的市场需求指标。对于新的发明专利产品,其未来所预期在市场中流通的容量即表示为市场需求,根据普遍规律来看,若是未来预期的市场需求较大,那么专利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就会较高,相对应的,从市场销售中产生的利润会比较大,这就会提高专利的经济效益,因而用专利的市场需求指标评价其经济效益具有科学性。依据发明专利特点,可以利用专利的大小来反映市场需求,对于专利市场的表征也可利用发明专利保护的地域范圍。专利保护是确保专利价值的关键,其相关区域范围越广泛,相对应的内部活动人数也会越多,同时也具备了很多潜在用户,那么未来市场需求也有望扩大,对专利潜在经济效益影响具有积极作用。
三是专利的应用范围指标。发明专利一般可以在某一产业或是产品领域中进行应用,而其对应领域的大小决定了专利应用范围,这一范围越大,则发明专利本身获得的经济收益也将会越多。目前的业态情况是多种产业相互融合发展,因此,许多发明专利也趋向于技术融合型,其未来的应用范围会更加广泛,相关产品也会将许多传统产品替代,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选择专利应用范围的指标来评价其潜在经济效益也十分合理。当前,通常会使用IPC国际专利分类号个数对专利应用范围进行刻画,也就是分类号中的个数越多,代表了相关专业的应用范围越广泛[4]。
3.2 构建专利潜在经济效益评价的决定模型
通过上述指标选择来看,若发明专利具有较大的市场预期需求、较广泛的应用范围以及较高的创新程度,那么其就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但需要了解的是,通常市场需求较大的专利不一定具有较高创新度,应用范围较广的专利可能在市场中的需求偏小,创新程度较高的专利也可能应用范围过窄。这种情况下,对专利潜在经济效益评价就不能依据三种指标简单相乘结果,因此,文章研究主要基于经济学中典型的C-D函数,对该项函数进行扩展来进一步构建专利潜在经济效益的相关测度模型,其模型公式表示为:P=IαAβDγ,该式中,专利潜在经济效益用P表示,I表示专利的创新度,A表示专利的应用范围,D表示专利市场需求情况,三者的对应效益弹性则使用符号α、β以及γ来表示。另外,专利潜在经济效益除了受到上述分析的主要三者因素影响外,外部环境因素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政策制度情况等,这些可以用外部环境因素来统称,使用λ来表示。考虑到这些情况,进一步针对专利潜在经济效益的测度公式加以修正,完善相关模型的公式为:P=λIαAβDγ,在该模型中包含了专利潜在经济效益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其中,引起潜在经济效益发生波动现象的主要因素为外部环境因素;专利本身技术含量则是由创新程度来决定并表征,同时其也会影响到专利的单个产品所获得的价值,一般专利产生的技术含量越高、创新性越强,其获得的价值份额越多;专利产品的潜在客户数量很大程度上受到专利市场需求的影响,故而未来市场需求越大,那么就能够保证专利产品在市场中占据的份额越多,其潜在经济效益自然较高;发明专利技术在对应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运用专利应用范围来进行标准,其相关范围越广泛,则产业中应用的专利产品也会更多,挤占其他产品所占的份额,进而获取到更多经济效益[5]。
4 专利推广的有效路径和科学模式
基于上述选择的专利潜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和构建的模型,开展发明专利潜在经济效益评价工作,在评价结果中找到潜在经济效益较高的发明专利开展推广,带动发明专利的产业化道路成型。文章最终决定实施专业推广的有效路径和科学模式包括以下四种,分别是发明自行产业化推广、科企合作产业化推广、技术孵化产业化推广以及技术转让产业化推广。
4.1 发明自行产业化推广
许多发明专利都是由高校或是科研机构所研发获得,而最初将这些发明的科技成果转化获取效益的主体通常为企业或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试制工厂。站在专利本身的角度来看,许多发明专利都是蕴含着对应学科的先进内容,融合多种优势因素,也普遍具有较高成熟度,因此在对应领域中的适用性颇强,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同时,对于高水平研发、专用设备研发以及研发操作人员等方面需求不高的情况下,都可以采用自行产业化模式推广专利。对于发明专利的人才资源情况来说,许多专利在技术开发、工艺开发、产品开发以及大规模生产环节中,都需要对应的创新型人才, 人才资源是解决技术难题的关键,也是推动专利产业化发展实现的重要基础。若是本身拥有着较多经营丰富的专业人才资源,那么也可采用自行产业化模式实施专利推广。另外,许多专利研发的机构都具有较强的产业组织能力,如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本身拥有雄厚的资金可以针对专利产业化来投入,也能够对专利产业化推广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独自承担,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运用专利自行产业化推广的模式。
4.2 科企合作产业化推广
在对专利进行产业化推广的过程中,许多发明专利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全面整合双方在研发和推广资源方面的优势力,如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专利技术发明过程中具有较为充足的科研人才资源,但可能会出现缺乏产业化推广资金、市场运作以及后期管理的能力与资源,而大部分企业都是缺乏专利技术的研发人才,而对于专利产品却拥有着较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和管理经验,由此可看出双方在技术和人才方面具有互补性,可进一步整合各项资源,使发明专利产业化推广效果更佳。如站在专利技术本身角度,若其专业性强、适用范围不够广泛、成熟度不足以及技术复杂度较高时,就可以采用科企联合推进专利产业化的路径,双方可以联合进行技术开发,促进其成熟度提高,扩大专利产品的适用范围,从而向更大规模的市场推广;站在研发的人才资源角度,若是工程化人才比较充沛,但缺少对应市场营销和管理的人才,也适合采用科企合作的专利产业化推广路径;站在发明产业组织能力的角度,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专利产业化推广中存在资金缺乏现象,对应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比较弱,那么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专利产业化,将会实现风险承担、有效融资,同时经济利益方面也会共享[6]。
4.3 技术孵化产业化推广
这种发明专利产业化推广,以专利技术为根本,进一步孵化并创办对应企业,实现专利的产业化发展,其也成为当前主要的产业化方式,许多高校师生常会采用。还有一种形式是,拥有了对应专利技术的团队或是企业入驻各大高校的孵化器机构、创业园等,开展专利产业化运行推广,这类孵化器机构与创业园的作用是可以提供合适的专业设备与办公场所,还能为企业提供多个方面的服务,包括技术咨询服务、金融服务以及法律服务等,使发明专利成果得到良好孵化,促进专利技术与对应市场的对接,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存率,经过孵化的发明专利也会带动企业销售额的增长,相较于没有经过服务的企业来说,本身的发展规模更为广泛。许多高校或科研机构所研发出的专利,其本身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也具有颇高创新度,故而在很大范围内适用。然而,许多技术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也具有较高复杂度,因此都需要针对其稳定性、生产运行应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加以测试,保证与市场之间有效衔接,这就可以采用专利技术孵化产业化推广模式。基于对人才资源的考虑,若是相关技术创新人才数量充足,那么专利技术在测试过程中就能够让跟踪人才解决存在的难题,而若是市场开拓、经营决策等人才缺乏,同时又不具备较强融资能力,那么也可运用专利技术孵化产业化推广路径。从相关产业组织能力方面来看,发明专利的主体,如高校师生等,明显在研发资金方面欠缺,也不具备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那么直接入驻孵化器或是创业园,可以让其获得更多需求资金,也能够抵御专利产业化运营时的风险,简单来说即增强了产业组织能力。
4.4 技术转让产业化推广
发明专利的技术转让产业化推广一般指有偿转让,目前相关领域存在着许多技术中介,可以为发明专利的技术转让提供中介服务,也可直接依托于技术市场来实现转让,将发明专利通过有偿方式转让或是直接给予他人使用专利的许可之后,再实现专利技术的产业化推广。专利技术转让的操作流程颇为简单,还能够以最快速度获得发明专利的收益回报。站在发明专利本身角度来看,若是专利和当下市场产品之间具有较高兼容度,那么就可基于市场需求来进行产品优化改进,更好地满足现有标准,在促进技术匹配过程中,就可利用专利技术有偿转让的模式,后续也可持续推进产业化发展;站在专利研发人才资源角度来看,大部分科研机构和高校都是技术开发的创新人才相对充足,但是缺乏市场营销与后续管理人才,这种情况就可让高校将发明专利技术转让给市场,促进专利产业化推广;站在发明专利的产业组织能力角度来看,若是专利研发高校缺乏产业化资金以及承担市场风险及成本的能力,那么也可以选择将专利技术转让出去,实现收益锁定。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专利转让的价值不能孤立某个空间或时间来看待,除了核心专利外,许多专利进行转让或常规许可后其单独价值并不大,因此,一般是以技术包形式来实施转让,而考虑这种专利价值时则不可忽视方法专利内容。
5 未来展望分析
从上述总结的专利潜在经济效益评价与推广,对专利潜在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包括创新性、市场需求以及应用范围等,同时外部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潜在经济效益的高低。对这种经济效益的评价可以说是针对专利的实用性、稳定性以及相关知识产权金融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判定,在文章中所研究的评价方法,一些实际发明专利的数据可能很难有效获取,其建立的计算模型中部分参数无法有效估计并预测,因此,未来研究应当针对发明专利经济效益评估建立起更为精准的测算公式。此外,未来研究要探析专利技术的权属是否明晰以及发明专利实际所属状态,许多专利技术都需进行申请,包括初审、实质性审查以及获得最终专利证书等阶段,这些阶段就是其状态,一般越到后面,专利技术的价值和经济效益越能够体现,且专利类型的不同其促进经济效益提高和推广保护的方向也不相同,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6 结论
综上所述,对专利潜在经济效益的综合性评价,是为了筛选出经济效益较高的发明专利,再对专利实施產业化推广,发挥出其应有价值,对此,文章开展了评价方式和产业化推广策略的分析。由文章分析可知,专利推广的有效路径和科学模式包括:发明自行产业化推广、科企合作产业化推广、技术孵化产业化推广、技术转让产业化推广。
参考文献:
[1] 蒋启蒙,朱雪忠.专利权人自提无效宣告行为的过程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2,34(5):179-190.
[2] 郑休休,刘青.数字经济产业领域的标准必要专利国际布局对比与分析[J].国际贸易,2022(6):71-80,88.
[3] 吴爽.专利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实证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3):33-35.
[4] 胡翠平.专利密集型产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研究[J].河南科技,2022,41(10):133-136.
[5] 聂长飞,冯苑,宋丹丹.专利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基于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视角[J].宏观质量研究,2022,10(3):47-62.
[6] 张骞,罗昌瀚,周鸿勇.专利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产业结构的门槛效应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2):37-44,110.
[作者简介]赵汀(1985—),男,汉族,山西文水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财政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