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2023-12-15 07:18:19李毅
中国市场 2023年36期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公司普惠金融

摘 要:近年来,金融界的宽容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兴趣和关注,许多金融公司的研究和实践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城市低收入家庭、中小企业、老年人和残疾人。尽管在发展农村商業银行普惠金融部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农村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部门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逐步显现。因此,有必要分析这方面的问题并采取合理的做法。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金融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3)36-005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36.050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发展金融业,金融公司多元化,形成了商业服务和金融公司监管标准。众所周知,向底层人口,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和弱势群体提供的金融服务仍然不足。改善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任务之一。尽管中国的涉农金融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差距依然存在。目前的标准,如农业支持、补贴和贷款,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此外,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的绝大多数。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柱,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抵押贷款融资和金融服务股权,这将阻碍中国经济活动的扩张和发展。因此,近年来,普惠金融逐渐成为中国政府机构关注的焦点。

2 普惠金融概述

21世纪以来,互联网不断提高中国各领域的生产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讨论了普惠制金融业的发展,反映了党中央对普惠制融资的兴趣。从政府机构的行动可以看出,中国对普惠金融的兴趣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未来将实施大量有针对性的政策,以促进现有规范。因此,银保监会和央行等金融公司对普惠金融服务越来越感兴趣。例如,中央银行强调建立包容性金融部门,这对金融公司自身的发展和整体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地方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金融公司的商品和商品部门,特别是通过促进建立宽容的金融体系,使金融公司能够融入有利于金融部门发展的环境。一方面,政府机构支持现有规则和条例的标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正在采取措施,进一步改革其管理方法,同时开发新的普惠金融产品。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评估体系,建立专业团队,提供更有效、更优质的可持续金融服务。

“包容性金融部门”一词来自英语,直接翻译为包容性金融部门。这反映了金融部门宽容发展的理念。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框架内首次提出这一建议。联合国呼吁在全世界建立一个宽容的金融体系,特别强调建立一个能够为所有社会阶层和群体提供多方面和可持续金融服务的金融体系。“宽容”金融部门的定义提出后,迅速引起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关注,并制订了发展宽容金融部门的战略计划。

首先,包容性金融部门反映了金融部门公平和效率的概念。自成立以来,金融部门一直在为日常生活中的人们提供服务,以满足他们在提供商业服务时对储蓄、清算、股票融资和财产保险的需求。因此,传统金融业肯定会将客户锁定在相对富裕的日常生活中。根据传统金融部门的定义,穷人和低收入者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还款技能和借款意愿,因此他们不需要或不具备金融服务。众所周知,在对金融部门日益重要的现代社会,对金融部门的控制以及生存和发展权是公民控制的关键要素,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控制金融部门。只有以与穷人相同的方式提供金融服务,才能利用同样的发展机会,共享资源,提高社会发展效率。

其次,包容性金融部门对所有人开放,包括穷人和低收入者。“universal”一词来自英语单词“inclusive”,意思是所有人,无论贫富,都应该平等地获得金融服务,不受歧视和矛盾。人人平等获得金融服务并不意味着不合格或不愿意获得金融服务的人或金融部门服务所涵盖的人只有具备提供金融服务所需的意愿和技能才能获得金融服务[1]。

基于容忍的金融体系是一套详细的概念、计划和保证,可以为公众,特别是受金融部门缺陷影响的公众提供金融服务。

然而,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有限。对金融部门的宽容给予弱势群体与其他客户一样的控制金融服务的权利。基于宽容的金融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穷人摆脱贫困。宽容的金融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动力。目前,在许多农村地区,农民和农民提供的小额信贷必须被视为包容性金融部门的一部分。

2006年《各国合作建设包容性金融体系蓝皮书》认为,建设包容性金融部门的目标是确保在现有政策、立法和监管框架内遵守现有标准,每个发展中国家都必须有一个详细的金融部门组织体系,以确保向各级人民提供充足的金融商品和服务。

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将是建立包容性金融体系的主要和最终测试标准。基于宽容的金融体系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获得全面的金融服务,这些服务只能用于所有不同的目的,包括穷人、富人、普通人和大中型公司。包容性金融体系非常重视包容性,这使所有人受益,特别是农村和城市贫困人群以及无法获得传统金融服务的小公司。宽容大型金融公司的理念是通过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和采取金融部门的做法,确保金融服务的社会公正和公平,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目标和理想。让所有人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平有效地分配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1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金融业允许向所有人销售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改善穷人、被排斥者和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人们获得更快、更安全的金融服务的机会,满足信息社会发展和各级现代化的要求。对金融部门的宽容将减少中国东部和东部地区金融服务的短缺,缩小商品与农村和城市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普惠金融可以改善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穷人。小额贷款、储蓄账户或保险政策可以帮助低收入家庭投资于改善营养、住房、健康和儿童教育。帮助农民克服疾病或死亡带来的困难,帮助每个人规划未来。此外,中国的小企业严格控制股权抵押融资。一旦获得资金,他们就可以充分参与日常社会和经济生活,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就业机会,充分发挥发展潜力。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主要向普惠金融部门提供金融服务。据统计分析,90%以上的银行选择支持三个农业生产者,其中50%以上的银行支持小额抵押贷款,剩下的3.47%用于支持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和其他类别的人口[2]。

3.2 我国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金融市场中的一些人受到歧视,无法获得或控制金融服务。基于金融市场的这一缺陷,普惠融资刚刚启动。在提供金融服务时,传统的中国国有金融公司通常追求理想的最终利润。他们不能积极服务小企业,也不能陷入低谷,使小企业和农民难以借贷。

中小企业通过注册申请获得的金融服务无法满足其需求。大约有2亿私人经营者和农民是收入最低的最大群体,他们在金融市场上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最少。中国的金融市场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在此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将响应国家对金融业包容性的号召,推动中国金融业持续均衡发展。

3.3 我国农商银行性质的必然要求

农村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的开放符合中国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要求,主要是为了发展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为一家地方金融公司,中国农商银行长期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发展包容性金融部门可以为穷人和被排斥者提供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和手段,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当地学生创造就业机会,并将当地社会融入包容性金融部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使用效率[3]。

4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普惠金融持续发展的风险较大

第一,与服务目的相关的个人信用风险。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为当地主要产业链、新型农业治理结构、小企业和农民提供服务,在独立企业集团中处理家庭企业资产和消费,并解决金融问题。它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产和日常生活。一般来说,服务对象缺乏适当的信用数据,无法抵押贷款,缺乏信用担保,个人信用风险较高。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不善,大大增加了支持小企业和扶贫项目的风险,阻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举措,包容性金融部门难以推广。

第二,农村商业银行面临风险。农村商业服务、当地居民的银行服务普遍缺乏金融知识和营销经验,金融客户具有不同的技能和需求,这阻碍了宽容的金融部门在营销和营销领域的发展。有人认为普惠金融是一个优惠和廉价的金融部门,这是一种误解。与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部门相关的风险不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利息收入抵消。造血功能的缺失只会加剧金融部门资源配置的失衡。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和社区正在探索如何弥合普惠制商业服务与农村商业银行普惠制商务服务之间的差距。

4.2 普惠金融持续发展的成本较高

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包括当地农民、小型企业、城市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和老年人。这些目标是不同的。农业权力下放,教育水平低,银行信贷水平低;中小企业交易资产低、管理标准差、信息不对称、抵押贷款不足、信息交易成本高,不利于建立宽容的金融部门。以客户服务为重点的可持续农村商业服务金融部门的发展增加了银行的投资和支出。

4.3 普惠金融持续发展的创新力度不够

从一些农村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目标群体的服务目标差异多,金融部门的创新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在服务层面,抵押贷款仍在使用,抵押贷款比率过高,金融服务不个性化,申请程序复杂,审查时间长,金融服务效率低下;在服务模式级别,仍使用脱机节点。线下集成度低,技术先进,互联网通信设备先进。

4.4 普惠金融持续发展的机制不完善

農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部门的发展仍然是一个独立的监测模式。此外,还没有价值评估体系、风险分析体系和低成本、可持续容忍的金融体系。

5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策略

促进中国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部门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促进中国社会经济有效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解决好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才能为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5.1 合理进行普惠金融服务理念的创新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部门的发展,必须解决金融部门的失衡问题,这需要时间来实现服务业的目标。金融公司应积极更新服务理念,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创新金融服务,拓宽视野,将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纳入服务范围,推动服务范围更广、服务质量更好。例如,通过互联网创建的服务逐渐向基于互联网,计算机进行交易和创建全面、生动的三维互联网系统的主要方式发展。特别是在人口分散的农村和偏远地区,应建立以终端农业支持为重点的简化金融商店,以使这些家庭能够立即获得金融服务并快速解决问题。在这方面,在过去十年中,小额信贷和微额信贷之间的差距与鸿沟一直在缩小。

5.2 合理开展产品创新,有效进行风险防控

为了更好地降低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的风险,有必要不断推出新产品并实施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金融产品的开发可以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即时在线创新、纳入金融产品、适度降低农村业务流程开发成本和更有效地降低风险来实现。同时,必须立即区分贷款类型,为农村家庭提供住房、医疗、养老金、自营职业、培训等金融产品。此外,它还可以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贷款支持。例如:设计贷款担保方式、利率、到期日和信贷额度,以更好地防范银行个人贷款带来的信贷风险,降低风险。

5.3 完善普惠金融的监管体系

尽管在发展领域做出了努力,但仍然存在严重挑战。首先,中国的公共机构必须从税收角度执行现有标准,例如对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的税收优惠。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规定一定的融资利率或财政补贴,为更有效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必须适当改善普惠金融部门的风险环境。最后,积极寻求投资资金,以抵消金融业容忍度带来的风险,充分利用社会资产的优势,为各种业务流程创造更安全、更便捷的业务平台。

5.4 强化普惠金融政策方面的保障

第一,对小企业、农业、农村、农民和城乡家庭进行适当的评级,广泛传播金融知识和营销经验,为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氛围。促进宽容的金融部门,促进建立适当的社会信用体系。

第二,适度创新的银行贷款将有助于适度扩大抵押贷款担保范围,建立适当的小额信贷体系,建立三元和宽容的银行货币组织,促进更广泛的风险分担,防止风险上升。只有在金融部门现有容忍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现有标准和政策体系,才能建立可靠的基础,发展更宽容的金融部门。

5.5 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数据库和征信系统

获取包容性金融部门的可靠数据和建立信贷数据库是农村商业银行包容性金融部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准则。农村、城市贫困人群和农村地区以及小企业无法获得金融服务,因为他们无法获得基本的银行贷款和抵押贷款,并且被排除在金融部门之外。逐步建立健全广泛的社会信息收集系统,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平台。征信系统中的任何人都可以确保与银行建立信用关系,减少信息不对称,鼓励履行服务义务,惩罚违反服务义务的人,并增加违反服务义务成本。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增加了,允许资本流向需要资金的人群和小企业。

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在研究所管辖的城市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并与当地小额信贷企业和担保公司合作。数据库的目的是提供可在村庄或城镇使用的原始基础数据,并提供基本信息,如家庭总数、居民家庭、总财产需求、贷款和退款、总耕地面积、总土地面积、总面积。当客户需要借款时,银行可以使用数据库搜索信贷,向标准化客户分配贷款,并优先提供会计、商业保险和目标金融产品开发等综合服务。

5.6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政策补贴

根据国家对包容性金融部门的定义,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金融服务,重点是从长远来看,让穷人和弱势群体摆脱金融资源。这意味着普惠金融部门的发展必须不同于传统金融部门。为了实现农村商业银行金融部门的可持续发展,除了技术、服务和产品创新之外,政府机构和市场还需要在通信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在提高ATM中心、自助服务中心和综合农村信息服务(如金融部门培训规划和总体规划团队)的总数方面,它们接近最低水平的金融服务。

另外,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可以与地方当局合作获得一些支持。地方政府可以向农民和小企业提供社会补贴、税收优惠、使用某些农业资产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并支持农业商业银行减轻影响和损失。当金融部门造成无法收回的债务时,创造有利的环境,采取措施促进金融进程,使农村商业银行能够以多兼容的方式作为金融公司运营。有更多的公司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将扩大金融领域的容忍度和深度。

6 结论

发展可持续的农村商业银行金融部门与向农村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有关。只有适度发展和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部门,才能更好地为农村低收入和弱势群体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扩大农村人口獲得金融服务的机会,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参考文献:

[1]陈黔江.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20(36):318.

[2]韦博洋,宋晓玲.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21(1):45-47.

[3]刘凤.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3-9.

[作者简介]李毅(1982—),男,汉族,天津人,硕士,研究方向:金融。

猜你喜欢
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公司普惠金融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我国证券融资融券的实现路径研究
大经贸(2017年10期)2017-11-29 09:57:46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合规建设方法与应用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1:42:13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1:30:10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1:03:55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03:33
我国金融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对策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4期)2016-10-15 03:55:26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1:26:50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8期)2016-05-31 18: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