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到“领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固本培元及嬗变理路

2023-12-15 08:11许欣方鸿志
南方论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许欣 方鸿志

(渤海大学 辽宁锦州 121013)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在汲取经验教训,始终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自我革命,这是具有历史先进性的特殊实践探索。党的二十大重要论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这个目标清楚地表明走好现代化道路,是一个宏大的主题。中国具有庞大的人口数量,中国共产党要带领着14 亿多人口一起走向现代化,同时确保所有人都能富裕起来,这是一条艰辛的道路。但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起跑”、“追跑”、“并跑”到如今的“领跑”,从救国兴国到富国强国,中国共产党根据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人口、自然资源等条件而做出了自我抉择。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固本培元

(一)“起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 世纪60 年代初期,世界现代化的冲击与国家内外交困的发展环境,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但囿于中国国情及其现实实践的特殊性,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然与源于剥削压迫、侵略扩张的西方有所不同。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近代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从孙中山所著的《建国方略》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实现民族独立作为国家的首要工作任务,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打破皇权思想与农本思想,使小农经济得以改善。从农业转到工业,使传统农业形式与现代化工业形式并存,也开启了政治、经济和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现代化构想。1945 年9 月21 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将领导全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不停顿的斗争,实现这个任务。”[3]足以见得,中国共产党始终寻求着符合中国国情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二)“追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的历史走向发生了变化,并为中国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政治条件和体制依据。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一穷二白”的国情,毛泽东提出“两个转变”的战略决策,大力恢复国民经济。1953年正式执行“一五计划”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国防现代化,同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上实现“一体两翼”“一化三改”。与此同时,毛泽东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设想,根据此战略设想,1956 年9 月,中共八大再次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思路。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要素总是在不断地累积,而现代化道路的内容也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苏为鉴”将现代化作为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关键,致力于解决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但囿于时代条件和客观环境的限制,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的建设进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

(三)“并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将重点放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以经济建设为核心,领导着广大群众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正如邓小平指出的:“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4]中国是一个坚持走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要逐步达到真正的中国现代化,必须和西方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不同,符合中国的具体情况。邓小平在十三大报告中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用十五年时间,基本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相协调。2007 年10 月,十七大提出制定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发展规划方向,即“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5]

(四)“领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又处于较高的新阶段历史起点,也是一个崭新的阶段,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落实了关于“四个全面”任务的全面战略部署。2017 年十九大在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作出更加全面的总体战略规划。党始终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牵好“牛鼻子”,在实践中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现代化道路其总体战略规划是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总目标和总任务,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和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在2035 年基本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主要时间起点而展开的新征程。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要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五大原则

(一)“主心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式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人民的意志主要通过执政党来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践,党始终围绕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排兵布阵,从整体中推进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迈进。中国共产党不同于西方政党,从不留治理死角。因此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形成推动现代化道路的合力,使中国现代化道路从“被动”到“主动”、从“起跑”到“领跑”。在建设四个面向现代化新战略道路为主线上,要继续坚持贯彻党的先进性,通过历史经验和人民实践都已经表明,中国共产党团结着全体人民开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新实践,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善于调动一切要素资源。

(二)“方向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符合中国人民价值追求的美好愿景现代化目标,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将会给中国人民带来现代的新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在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时代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不走“闭门造车”“邯郸学步”的老路,摆脱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前进道路。“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是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路”。[7]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和人民通过艰辛探索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后,创造出的一条让人民更有尊严与自信的道路。推动中国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人民实际需要的中国现代化之路。

(三)“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也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最大底气。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为追求更大的剩余利润,将“人的价值”异化,沦为“机器”的单纯附属物,使人的精神与肉体饱受摧残,将工人困在饥饿与死亡的边缘,而与之讽刺的是资本家逐渐庞大的财富堆积。而中国式道路建设从开始之日起,其核心理念就是让人民当家作主,打江山守江山,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使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道路的建设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坚持问题意识,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与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结合起来,把满足人民对权益保障的需要与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增进和谐、促进公平正义,让国家的决策及其执行都能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动力源”: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 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以改革为动力,强化内生发展动力。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把握历史的主动权,通过理论、制度、实践等各个环节的创新,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职能。在当前和今后的每一个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重点在于加速形成更多的制度机制,促进市场的开放、竞争、有序的竞争。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以供给侧结构为主线,充分利用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高速度”向中国“高质量”转变、“中国的”产品向“中国的”品牌转变。

(五)“向心力”: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就是敢于“亮剑”,就是要有斗争的意识、斗争的准备、斗争的姿态。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通过不断斗争、敢于胜利取得而来的道路。因此,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始终保持斗争精神、始终保持勇于创新。当今,由于产生许多新形式的先进思想事物,一些理论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创新好的东西有可能还没有得到发展与成熟,或者本身就可能已变得过时或者陈旧了。因此,要继续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去总结并发扬大胆创新的钉钉子精神。在如今的中国,必须面对着在这新时期发展的中的一个又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斗争形势,只有这样,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并在伟大斗争的基础上做好重大的战略判断与战略抉择,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嬗变理路

(一)强国路:沿着回答好中国之问,改变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始终遵循走的基本路线、是始终沿着回答好中国之问的道路不断前进的路线。“落后的民族国家意识,要摆脱民族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境地,必须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发展。”[8]一路走来,中国突破“文明冲突论”“西方中心论”“零和博弈论”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复杂历史国情逐渐过渡到今天东方“巨龙腾飞”,中国共产党始终沿着回答好中国之问的道路继续探索前行,始终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去披荆斩棘、勇毅向前,朝着目标胜利的方向前行。而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已全面开始进入到关键时期,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等目标相统一。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发展并推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要不断“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9]激励广大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要回答好中国之问,迈向强国之路,始终将人民放在第一位。

(二)和平路:沿着回答好世界之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中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中国的努力。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建设,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的重要贡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通过“两个结合”,其发展始终伴随着吸取世界各地的先进经验,同时又立足中国的特殊国情,打破了资本主义崇尚的现代理论悖论,打破人类发展现代化只能选择资本主义的谬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出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迥异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重构了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谱系,使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更加有魅力。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立足中国具体实际,这不仅仅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回答好世界之问的一种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有力回应。沿着回答好世界之问进程,与全球现代化同频共振,贴合中国实际,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在全球化发展中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方向。

(三)富民路:沿着回答好人民之问,迈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在面对新时代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更高要求时,从国情出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发展规律,扎实推进好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心中一份共同的历史期盼,也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奔未来的宏伟奋斗目标,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使人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得到改善,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动力,真正实现在21 世纪中叶走出富民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愿景目标。“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10]。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既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持续加快建立完善国家收入和分配政策制度体系,健全社会再分配利益调节分配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的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的人群供给,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同时,摒弃西方物质主义至上的弊病,创造出独属于中国的精神追求,回答好人民之问,为全体人民迈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征程添砖加瓦。

(四)复兴路:沿着回答好时代之问,开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新时代,党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带领着中华民族逐步实现着伟大的复兴。中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如何实现好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现代化建设中,发展好生产力是重中之重,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条件,“发展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主动轮”[11]。生产力的发展,从“粗制化”到“精细化”;从“人工化”到“智能化”;从“复杂化”到“简捷化”促进新时代的科学技术,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利用新工业化时代新兴的信息科学技术,改善全体人民群众当前的最高物质和生活水平。只有国家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国家自身的整体综合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也才能顺利得到发展,才能实现人民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美好愿景。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