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丽萍
立德树人,立德为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并框构了以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和实践课为重点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承载着思想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随着课程思政理念在运动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深入,隐性教育得到较好彰显,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但笔者同时也感到,当前所推进的工作侧重普遍意义的研究较多,考量运动专业学情,体现体育科目特色的研究角度还不够多,视野还不够宽,挖掘还不够深入具体。课程思政是教育体系中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如何在具体专业课程教学中搞好设计、抓好落实、产生成效,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鉴于此,本研究根据运动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经验,着眼如何发挥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引领带动作用,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统一起来,尝试在厘清当前存在问题和局限的基础上,作出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并就相关对策措施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在避免形式化、套路化的理论探究方面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学者在落实落细上的更多关注。
运动专业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有优于他人的天赋,是一个将要或正在传递、传播中华体育精神的较为特殊的群体,是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未来中坚力量。全球一体化、信息化的当下,国际体育交流日益增多,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运动员在不同时机各个场合上的精彩亮相,不仅在于竞技成绩的好坏,更在于文化输出的自信。
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大学英语课程,是运动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科目之一,时间跨度长,涉及内容丰富,结合课程思政达到“学习外国文化,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在提升中外文化异同鉴别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其可行性在于:
一是有方向可指引。教育部2020 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 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及如何在课程中润物无声地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都从不同层面描绘了在高校立德树人的蓝图。截至2022 年5 月17 日,仅在中国知网搜索关于课程思政的词条就达34029 条,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主题的也有2028条。有顶层设计、制度规定和相关研究的导向,完成时代赋予大学英语在运动专业的教学使命有参照、可借鉴,不至于走弯路、走邪路、走回头路。
二是有精神能挖掘。精神因素是运动专业学生特别需要的一种内在气质。在运动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使学生在运动训练、体育赛事与体育交流中既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与遵守规则的意识,还能帮助他们保持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声誉。同时,通过正确的引导,这些精神品质、意志力量又会反过来促进运动专业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进入同向同行的良性循环。
三是有资源帮促进。我国有着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体育运动精神赓续的传承史,还有我党、我军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成长与发展史,构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巨大资源宝库。中国速度、中国创造、中国奇迹、中国效率、中国温度等一系列鲜活的“中”字牌名片,更是运动专业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搞好“两个维护”的生动教材。
笔者通过跟班听课、发放调查问卷、走访询问等形式,对当前运动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情况进行了摸底。发放问卷285 份,回收问卷285 份,问卷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2%的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接受的,但也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当前思政的英语表达太难,听不懂;53.6%的学生对思政内容要考核感到害怕;51.8%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的融合方式太单一,被动接受的成分较多。总的来看,有经验积累是值得欣喜的,通过梳理归纳,也有以下一些迷茫困惑的问题和症结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予以重点关注并着力解决:一是“融”得不自然。英语基础知识传授、体育运动交流能力培养和人文价值塑造融为一体,才是运动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价值所在。然而在当前课堂上,将思政内容生搬硬套灌注课堂者不少,将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牵强附会相结合的情况还存在,将学生当作被动的“接收者”和“倾听者”而与运动专业学生作“有距离”灌输思政要点的现象还有不少。二是“贴”得不紧密。一方面,所用教材与思政要求脱节,现行的运动专业大学英语教材,对中国文化和思想有所忽视,缺乏与外国文化作等量比较的内容。另一方面,未能充分考虑运动专业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和人文素养较低的现实状况,要么内容安排过多消化不了,要么讲得过深理解不透。再者,时政热点利用度不够,学生较为关注的鲜活时政热点被忽视,能灵活、准确、深刻地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解读社会现象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拓”得不科学。有的教师因学生基础薄弱,完成英语基础知识的讲授都显得吃紧,因而在备课时局限于课本,过度依赖教材,对课本内容进行具有思政功能的拓展延伸还不够,课上、课后还未建立起课程与思政的良性互补机制,对思政元素是否渗透到位还缺乏考察和反馈,“如盐进水”“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格局还未形成。四是“评”得不恰当。评价是否中肯恰当,事关运动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持续动力生成、延续、激发的导向问题。调查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有:在教学评价体系上标准不一,侧重点不同,完整、成套、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还需健全和完善。在评价主体上,从上往下的单向评较多,互评、自评、返评等多向评较少。在评价方式上,还有拍脑袋临时制订标准随意评价的情况,还有为应付检查跟从检查目录被动开展评价的现象,有的重结果性评价,进行过程性评价少。在评价反馈上,缺乏对学生评价的反馈进行整理和分析的环节,或评完则结束,评价结果未能促进教学的完善和调整。
究其原因,教师方面,有的在理念上未能紧跟时代步伐进行调整更新,重知识、轻思想的惯性思维还存在,加之自身思政素养还不过硬,文史知识储备也不够系统,以致在灵活自如地选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方面的本领还不强;有的因对运动专业学生有既往成见,譬如认为他们大大咧咧纪律性不强、不修边幅随意性大、外向好动难管理等,不能与该专业学生融洽相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未能较好地融入教学中。另外,教师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或者说是还未形成相应的理论成果。据查,在中国知网上还搜索不到关于运动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主题的相关文献资料。学生方面,运动专业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清、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时间不够的问题还客观存在,因而“贪玩、不上进、不想学、学不进”等负面印象较为普遍,有的认为提升运动素质、增强竞技技能、强化金牌意识才是他们的主业,有没有思政素养和英语交际能力影响不大;有的因教师未能明白深透讲授而学得很被动,以致于有的学生谈到思政就反感,学习英语就犯困。教学管理方面,在教材的选用上,当前运动专业大学英语所采用的统编教材虽然突出篇章原生态,但彰显的主要还是异域文化,中国文化明显缺乏,致使部分学生认为中国文化失语,或是有一定的中国文化修养,但缺乏在英语语境下顺利表达的能力。在教学模式上,受单一的“我讲你听”等老一套教学方式的影响,致使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两张皮”,英语语言能力培养体现在文化输入与输出方面就显得有些失衡,从而阻滞了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在评价机制上,由于重管理轻激励的理念还根深蒂固,规范性、系统性与灵活性的尺度把握不好,致使大而化之的标准定得多,对运动专业课程思政评价考量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之运动专业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偏弱,即使明白相关的思政知识点,对于将课程思政内容的英文报告纳入考核评价也存在畏难情绪,以致教师在实施时随机性较强,影响英语课程思政成效。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融汇于各科教学中,使得各门课程都可以参与到学校育人过程当中,形成较为完整的课程育人体系。运动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程学习是众多课程学习中的重要一环,要使运动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与思政教育互为表里、协调推进,切实助推立德树人在此环节不走样、见成效,就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站稳思政立场、强化思政责任、抓住思政关键,在找准知识和文化上的衔接点、挖掘教与学的互融点、打通点滴与系统的关联点、激活课堂与平时的发力点上溯本求源,寻求突破。
一是要在用好时政热点中端正立场站位。运动专业学生重情重义但爱意气用事,喜拼想赢但易偏激过急,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和热点敏感话题,更需要培树理性的视角和正确思辨的头脑,方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训练比赛、体育运动交流中行稳致远。譬如,运动专业学生经常关注体育界的发展动向,关心国内外重大赛事的进展,关联自身与优秀运动员偶像的精神寄托等,可以通过挖掘整理体育事件的英语短文以彰显民族自豪感,收集优秀运动员学习英语的体悟及所展现的家国情怀、政治站位,激发运动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再比如,可以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选取相关英文短文进行英语基础知识学习,并通过切身体会用英语进行讨论辨析,引导学生认清责任担当的现实意义,传递社会温情,培植家国情怀。
二是要在融洽师生关系中寻求立德突破。运动专业英语教学长期存在“学生不乐意学、老师不愿意教”的窘境。特别是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更难以落实育人使命。笔者以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抓手。正如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所说:“在教学中,一旦你忘记了你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那么你就会遭遇悲惨的失败。”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要培树参与体育运动的激情,与运动专业学生共同建立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比如可以早起跑步锻炼,或选取某一运动项目定期邀请相关特长的学生进行训练指导,或教师组队与学生不定期进行一些小型交流比赛等,走近学生,学生就不会排斥英语而对英语教师敬而远之。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把握运动专业学生在身体特征、人格特质、人际交往、情绪及行为表现等方面与其他专业学生的显著差异,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内容。此外,教师应建立充满情感的、正面的和鼓励性的语言,关注学生的情感品质、情感能力和情感行为,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注重与学生进行键对键或者面对面的交流中,建立精神和情感的契合,让学生真正在亲其师中信其道。
三是要在抓好平台建设中融拓思政格局。针对运动专业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喜欢“动”大于“静”的普遍特质,一方面,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不贪多图满,避免艰涩难懂,适当减少生词量,尽可能替换掉一些较难的句式,坚守文化之本,增强文化自信;在教学方法上,善用对比做好价值引领,利用新媒体图像、影音辅以短小精悍的微课增强课堂吸引力,通过情境教学、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用活实践历练大舞台,把蕴含哲思、励志塑品的英文名言警句和讲述体育精英的英文短故事等悬挂训练场并定期更新,训练比赛有英文介绍和英语体悟交流环节,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英语。再者,用勤课上课后的互动,坚持以课程教材为依托找准思政点,用“雨课堂”“学习通”和大学MOOC 等课外素材助推知识消化吸收,打造好5—10 分钟的课前报告,让学生在践行、体悟、交流中提升认知,促进知识迁移。
四是要在强化能力生成中增强育人本领。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打造运动专业学生一双慧眼和一颗智心,教师是关键,是主力军。运动专业学生大多感性强于理性,相信直观所见,教师的道德修养、处事风格、性格特点、一言一行所展现出的个人形象和知识水平、文化素质、教学态度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直接影响教学接受度。因此,一方面,运动专业大学英语教师应在师德师风、思政品行上有更高标准,在终身学习、日常进修上要走在前列。在“为谁培养人”问题上要有十分清醒的立场意识,在“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上要有十分明确的方向意识,在“怎样培养人”问题上要有十分清晰的导引意识,做到有疑惑自己先解,不明白自己先查,自己不信先不讲,自己弄不清先不说,防止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另一方面,在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生成上,会根据运动专业学生的个性与特点,结合英语基础知识传授、技能学习、文化比较、跨学科联系等多层面进行思政需求分析、学习氛围营造、教学方法调控、思政资源建设,特别是针对运动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打不起精神,对思政没有兴趣的普遍倾向,着眼会融、会选、会拓、会评四个重点,积极渗透互动式、研究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努力探索以创设生活情境、讲好中国故事、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主的“红色基因传承”教学方法改革,让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成为运动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主旋律,真正实现运动专业大学英语课由“点名课”到“网红课”的华丽转变。
五是要在优化顶层设计中激发实施动能。运动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一方面,完善方案举措,坚持遵照“同向同行”目标要求和“价值引领、道德培育、精神充盈、文化濡润、情感熏陶”的育人路径,建强英语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完善《运动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细化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落实举措,定标准、定时间下达“任务书”,定人员跟踪“路线图”,分专题、分章节检查落实“时间表”。另一方面,建好思政素材库,按照语言知识、技能、应用、思维和文化五个层面的思政融入点,挖掘打造运动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库,选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并建设示范课程。再者,抓实评价导向,完善与运动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评价设计,广泛开展以上课次数、学习时间、播放频次、自我评分等为主要指标的在线评价机制,开发包括报告人英语使用水平、展现的精神风貌、和学生间互评等在内的层次化课程评价,将成效结果和参与过程纳入教学督导和评优评先的核心指标进行考核,切实提升全面育人能力。
经过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运动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在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模式构建、教材资源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思政具有立场和时代性,人文素养提升、价值观念培树都需要时间,更需要有的放矢。思政渗透和灌输是一个不断纠偏正向的动态调整过程,需要把握运动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标准,坚持研究运动专业英语教学各方面实情,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做有针对性的融合、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