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功
(武威市凉州区金塔河水利管理处,甘肃武威 733000)
凉州区抢抓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全力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快补齐人饮工程建设的短板弱项,“一灌区一方案,一区域一方案”,持续推动农村人饮工程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近年来,凉州区实施乡村建设示范村组饮用水供水保障工程、清源灌区、金羊灌区、杂木灌区、西营灌区、金塔灌区等供水保障工程,通过《凉州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饮用水保障工程》《凉州区乡村振兴村组饮用水供水保障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群众用水便利化、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解决好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巩固完善供水设施条件,提升供水水质,筑牢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网”,稳步提高了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凉州区共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10处,划定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定期对水源地进行水质检测,确保农村供水水源地安全,建成具备42项常规指标检测能力的区级水质检测中心,在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的基础上,加强检测人员水质检测实操培训。同时,实行“建卡、计量、收费”到户的计量收费方式,就地就近到各管理站充值缴费,先缴费,后用水,做到用水户“吃明白水,缴公道钱”。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原则,实行价费分离,水费收缴率达到99%。老百姓用自来水浇地、私拉乱接等现象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有效保障了农村人饮供水充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饮水安全问题投诉、反馈整改、限时办结全过程跟踪督办制度,实行24小时受理工作机制,发放饮水安全用水户明白卡,向社会公布监督服务电话,畅通监督服务渠道,方便群众监督管理。
武威市凉州区总面积4907.96 km2,辖37个镇、2个生态建设指挥部、9个街道办事处,聚居汉、藏、回、蒙等42个民族,户籍人口10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64万人。凉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先后利用2021年中央财政水利救灾资金,改建了刘家茨湖水厂、上坝水厂、双城水厂、西营水厂,已新建成宏祥、金塔、宏化、杂木渠首、黄羊等13座集中供水厂和石关、金山2座供水站,铺设主支管网5840 km,日供水规模达11.8万m3。建成具备检测35项指标的区级水质监测检测中心1处,具备检测9项指标的“千吨万人”水厂化验室8处,创建黄羊、宏化、杂木渠首省级四星级水厂3座,划定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9处、解决了全区73.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起步较早,凉州区一直坚持因地制宜,“一灌区一方案,一水厂一措施”,主要的管理模式有基层辖区水管单位或水厂管理,主要原因是引水方便,了解地域情况,便于管理,出现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地解决。一是借助政府投入资金,通过修建水厂、铺设管网、修建闸阀井、水表井、安装计量设施来减轻群众的各种投资和负担。二是有水务投资工程管理,打破分区域、多部门、多环节分段管理体制和各种利益羁绊,变“多龙治水”为“一龙治水”,推进厂网一体化、供排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打造全区统筹管理的水务管理运营平台,形成科学高效的现代化供排水格局,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和用水效益,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使农村居民也能吃得上“放心水,明白水”,同样享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给老百姓带来的便利,以此来提高农民群众的公信度,提高自身的收益。三是建立现代化人饮产权制度,强化部门统一管理。农村饮水工程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群众,有很强的公共性。工作量大面广,长期运行管理要引入市场机制,有偿供水,达到良性运行目的。按照“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强化运行、管理科学、保护严格、服务群众、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原则。通过分析总结多年来人饮管道工程运行管理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共同存在的问题,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为了更进一步管好、用好工程,使之长期有效发挥作用,采取“集中供水工程和水厂由专业部门统一管理”管理机制;实行“统一管理、定岗定员、成本核算、强化管理、工效挂钩、优质服务”,以克制“重建轻管”的隐患,努力实现“以水养水”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效果。
部分农村水厂管理过程中存在人员培训不够专业,对信息化管理掌握不够,净水车间设备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出现各种设备发生故障后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净水车间达不到设计的出水流量,因部分农村水厂管网设计年限过久,已经达到设计年限,加之地理环境的影响,达不到所承受的压力值,时有爆管发生。随着政府对人饮工程的投资,对部分老化管网进行改造,虽然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是在改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改造不彻底,资金不到位,缺乏统一规划等。另外,管水员老龄化严重和人员交流过于频繁,专业人员技术力量不强,农村人饮管网较长且复杂,跟不上人饮工程的发展脚步。
工程建设完成后,部分群众参与人饮管理不够积极主动,对工程现状及工程建筑物了解不清,还存在对人饮工程管网及建筑物保护不力,时常出现挖断人饮管网,私拉乱接,破坏人饮建筑物的现象,在人饮工程范围内乱采乱挖,不关心自来水的管理和发展。
有些农村地区自来水用量大,使用相对分散,水表长期在阴暗潮湿的水表井中无法正常运行,使收缴自来水水费时非常不便,加之组与组之间距离较远,抄表极为不便,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管理成本,使人饮工程缺乏管理经费及维修经费。
充分发挥镇、村级水管员作用,完善末级管网管护责任,及时发现处置末级管网跑冒滴漏隐患,提升管理能力,同步抓好水费征收管理工作,为工程良性运营创造条件,缓解农村供水工程供需水矛盾;稳步推行“总表+分表”计量收费模式,充分发挥水价杠杆作用,促使农户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加强组织协调,加速推进农村供水保障项目落地见效,督促在建工程全面扫尾,加快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立项实施,解决调蓄能力及供水矛盾,推进供水管网信息化建设,提高供水保证率。
经常交流取长补短,制定每月、季度、年的培训计划,培训专业人员对水厂设备进行操作维护和保养,使每位水厂员工熟知水厂运行的流程,以及添加药品使用方法。此外,加强以下方面的学习:水源地保护;巡查引水工程;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检测;水质检测化验;数据报送;水质监测台账等。
结合“三抓三促”行动总体部署,切实扛牢农村供水保障服务意识,严格落实农村供水工程管护责任,创新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全力以赴确保灌区群众饮水安全。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担当,应时应势做好水厂引水制水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水厂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教育,严格按制度、规范操作,确保制水环节规范运行。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和来水变化,全程监控进厂水、出厂水、末梢水水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水质化验频次,合理控制絮凝剂投放量、加氯量,确保水质安全,按照“五星级水厂”创建要求,规范水厂运行。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用水管理,确定供水巡查管理责任人,加大节约用水宣传力度,开展不间断用水巡查,严查私拉乱接和自来水浇地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手段。
开展绘图建档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历年来所有供水管网进行现场复测,对所有用水户档案进行梳理更新,高质量绘制灌区人饮工程电子图集,推进数字水网建设,彻底消除各管理站底数不清、权责不明、管理盲区。组织干部职工开展管网闸阀调压培训,以师带徒,让所有职工全员参与人饮工程管护工作,营造“我敢干、我能干、我会干”的干事创业氛围。
推进农村供水标准化管理。以实施供水保障工程和创建“五星级水厂”为契机,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实施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健全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对规模化养殖场和日光温室全部安装智能水表规范管理,加大用水高峰期管网巡查,常态化向群众宣传用水政策,充分发挥镇村级水管员作用,全面改善农村供水管理现状,从根本上保障灌区供水稳定、降低维护成本、减少信访投诉。净水车间要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保证加药、消毒、过滤、排泥以及信息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行。
虽然各农村水厂都建立健全了自来水水质监测及化验体系,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化验室达不到相关部门的要求,检验人员只是简单培训后就上岗操作,而且绝大部分水厂只能做常规化验,可以考虑在万吨以上水厂建设符合条件的水质监测中心。在做好项目区水源保护的同时,根据工程供水规模,以地表水为水源Ⅰ型集中供水工程每月进行1次常规水质检验;Ⅱ型集中供水工程每季进行1次常规水质检验,Ⅲ型及Ⅲ型以下集中供水工程每年进行2次常规水质检验。以地下水为水源Ⅰ型集中供水工程每季进行1次常规水质检验;Ⅱ型集中供水工程每年进行2次常规水质检验,Ⅲ型及Ⅲ型以下集中供水工程每年进行1次常规水质检验。
积极主动协调,加大问题排查整改力度,确保各类问题及时有效解决,精心组织排查整改,全面梳理各类投诉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宣传引导。加快推进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注重主体工程综合提升,入户设施整改提升,延伸入户逐户落实,维修资金效益充分发挥。切实解决管理漏洞,实行供水效益大提升,缴费情况要全面普查,违法用水要从严打击,供水效益要目标管理。继续靠实管理责任,实行服务方式“大转变”,强化运行管理,注重设施保护,加强动态监测。
农村饮水安全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指标要求,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持续加强对供水管水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日常管理,建立与投诉率、群众满意度相挂钩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管水员作用,努力对潜在隐患或投诉问题做到提前预防、高质量处置。供水管理单位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负责涉及各自职责范围内供水投诉问题的承办、核查、答复工作,并对答复内容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负责,对答复后在社会上引发舆情造成严重影响的要承担相应责任。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提高站位抓落实,转变工作作风,找准原因,化解矛盾,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排查抓整改,要增强风险意识,靠实责任保供水,压紧压实村镇管护责任,不断推动“安全水”向“幸福水”转变。
合理的水费收入是保证工程良性运行的前提,供水水价执行依据《水利工程水费核定办法》,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核定水价,并报物价部门批准后执行。水费由管理人员按各用水户实际用水量征收,水费收入由管理机构统一设账管理,水费支出按凉州区《人饮工程水费征收管理办法》执行。加强财务管理,按有关规定严格计取工程折旧费、水厂运行费用,人员职工管理费用,维修养护费,设专户储存,按规定使用,合理确定运行费用,厉行节约,降低供水成本,严格财务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