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登本 陈震霖
学术特征,是指专门知识体系所独有的品性和灵魂。五运六气理论(简称“运气理论”),是《黄帝内经》缔造中医药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医药学的发展。与《黄帝内经》的其他知识板块相比,该知识板块有独特的学术特征。分析其学术特征,既是深入学习、理解该理论的必须门径,也是领会和运用该知识的基本要求。
所谓天文学,是指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其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黄帝内经》缔造的运气理论,就是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知识背景下形成的。无论是每个太阳回归年周期中的五运或者六气概念,还是其相关内容的发生,都与天文学知识密切相关。例如运气理论核心知识中的“十干化运”,就是在“五气经天化五运”的天文知识背景下完成的。《素问·五运行大论》云:“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乃天地之门户也。”这是古人在观察天象时,发现当时有五色之气横贯天空的现象,便根据这五气所指的天干方位来确定其五行的属性:见到赤色的火气横贯在牛女二宿所居之处,正是戊癸之方位,所以说“火主戊癸”;见到黄色的土气横贯在心尾与角轸星宿之间,正是甲与己之方位,故曰“土主甲己”;余可类推。五行就是这样与天干配合而成五运理论的。这说明了五气经天现象是五运所主理论的客观物质基础,并非机械推类或凭空而来的,是“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之故。
《黄帝内经》将天干地支既用于标记时间,也用于标记区位空间,依照顺时运行法则,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结合二十八宿所分布于天穹的四方,按一定次序间隔分布于360°周天之上,使天干地支也具有表达空间区位的意义。《淮南子·天文训》就将十干、十二支(也称十二辰)、二十八宿,按一定规律建构在圆形天球上,这是《黄帝内经》之前“五气经天化五运”图形最早的文字记载。
时间、空间、序列是支撑自然界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主要构架,而天干地支可以表达对此的计量,所以天干地支也就具备了时间、空间、序列构架的内涵。五运、六气一旦用干支来表达,也就纳入到时间、空间、序列“结构”之中。因此,运气理论中的天干地支,通过对时间、空间区位进行计量,勾连与时间、空间密切相关的气候变化以及由此发生的物候、致病邪气乃至相关病证,从而达到对疾病进行预测的目的。
“五气经天化五运”是由观察到的一年不同时段太阳运行于周天不同区位之气象变化所决定的。《类经图翼·奎壁角轸天地之门户说》言太阳“自奎壁而南,日就阳道,故曰天门;角轸而北,日就阴道,故曰地户”。据此可知,上述知识是建立在对日月星辰运行规律观察的基础之上的[1]。
运气理论蕴涵着深刻的时间观念,而时间变化与太阳周年视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准确地计算年的时间,古人通过长期观察黄昏和清晨的星象变化,间接地推算出太阳的周年视运动。首先,古人根据恒星在天球上的分布情况,以亮星为主,辅以别的星体,将天球分为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四象(苍龙、朱雀、白虎、玄武)、二十八个空间区段(即二十八宿,又称二十八舍),按照顺时针方向自东向南、向西、向北,再向东,将天干地支有规律地交叉分布于天球的二十八宿(区位空间)之间。其次,在对天球空间进行天干、地支、二十八宿三位一体定位后,古人将所观察到的太阳在天球视运动一个周期(即365又1/4天)称为1年[2]。
为了记录太阳周年视运动周期,古人选择了离地球最近的五个行星中的木星作为纪岁之星,故称其为“岁星”;并将木星绕太阳运行的一个周期(约12 年)十二等分,分别对应十二星次,且十二星次间依序排列。大约在春秋战国中期,人们将十二星次天空区域与十二支纪法相结合,稍后又将天干与地支配合,使岁星纪年与干支纪年发生了联系,这在《尔雅·释天》《淮南子》《史记》都有记载。后来人们观测到木星周期为11.86年,约等于12年,每隔83年有一次误差,于是自东汉建武三十年后使用的干支纪年就与岁星运行不再发生关系[2]。
综上可见,运气理论是古人在长期实践观察的基础上形成的,自东汉建武以后具有完整系统的表述。十二地支、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等,之所以将“12”作为基数,都是在木星回归周期等分为十二星次的天文背景下发生的(人体经脉确定为十二之数,是否与此有关,尚未可知)。运气理论所涉及的五行、二十八宿、二十四节气内容都与木星(岁星)回归周期十二星次背景有关。十干纪日法,或者干支纪日法是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天文学上称为“周日视运动”,可见无论是天干纪法或者地支纪法,还是干支纪法,都有天文背景。天干地支既用于标记时间,也用于标记区位空间。古人依照顺时运行法则,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结合二十八宿所分布于天穹的四方,按一定次序间隔分布于360°周天之上,使天干地支也具有表达空间区位的意义。《淮南子·天文训》就将十干、十二支(也称十二辰)、二十八宿,按一定规律建构在圆形天球上,这是运气理论中“五气经天化五运”图形(即“十干化运”)发生的天文学背景[1]。
历法是推算日月星辰之运行以定岁、时、节气的方法。运气理论深刻蕴含了十二月太阳历、十月太阳历、农历(阴阳合历)、太阴历、干支历法(即干支纪时方法[3])、北斗历法等历法知识。这些历法学特征均表明运气理论具有很强的时序性、过程性。
2.1 十月太阳历法十月太阳历法有日、月、季、年时间要素,将一年十个月(天干纪月)、五季分别标记为木行(春季,甲乙月)、火行(夏季,丙丁月)、土行(长夏,戊己月)、金行(秋季,庚辛月)、水行(冬季,壬癸月)。显然,十月太阳历法将一年分为五行时段的方法,是五运五步确立天文历法的背景。只要将《素问》的《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五运行大论》相关原文,纳入十月太阳历法将一年分五季(行)的架构中予以理解,经文的意涵就十分明显。可见,运气理论中的“五运理论”,就是以十月太阳历法为背景构建的[4]。
2.2 十二月太阳历法十二月太阳历(阳历),是以太阳回归年(365又1/4日)为背景构建的知识体系,是运气理论中“六气”精确推算的基础历法,包括各步交司时刻、二十四节气理论的历法背景。为了确保与太阳周年视运动同步,古人以“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素问·六节藏象论》)为基础,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黄帝内经》中但凡涉及“四时”概念的内容,无一不蕴含着该历法知识。运气理论中的六气内容,完全是该历法将一年十二个月等分为六时段(六步)的结果,并且从大寒节交司时刻“起步”,每步60.875 天,以五行相生为序,充分体现了一年六时段(木-风,君火-热,相火-暑,土-湿,金-燥,水-寒)的气候运行变化规律[4]。显然,运气理论中“六气”知识的形成建构无法脱离十二月太阳历法。
2.3 阴阳合历(农历)阴阳合历,又称“农历”“夏历”。该历法基本能保持月份和气候的冷暖相一致,能准确地表达二十四节气及其相关的时间节点,并把节气与农耕活动加以联系,体现了这一历法的实用性特征。阴阳合历蕴含着十二月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两种历法的基本元素。二十四节气是阴阳合历之应用的显著特征,是古人为了标记和度量太阳在一个回归年中,不同时间运行于黄道的相应时间节点的表达,并与气候变化、气象特征、人类的农事活动紧密联系,也是每年五运五步、六气六步运行时间节点的标记。
2.4 太阴历太阴历法,简称“阴历”,是在古人“月亮崇拜”文化背景下发生的,至今仍广泛地应用于穆斯林界。该历法是以日、地、月为天文背景构建的历法体系,有年、月、日时间要素,其中“年”是虚拟的,而“月”是真实的。“月相”变化周期则是该历法确立的主要时间节点,十二个月相变化周期为一年,故一年时间为354 日或355 日,显然较一个实际的太阳回归年约少11 天。《黄帝内经》运气理论在观察一年六步之气变化规律的时间起点时指出,“夫六气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视之,覩其位而知其所在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此处就应用了太阴历法制式,其中的“正月朔日”就是最明显的标志。
2.5 干支历法干支历法,是以干支纪时方法为背景的历法[3],为中国所特有。干支历法,又称星辰历、甲子历,也属于太阳历法范畴,是用六十组组合,分别标记年、月、日、时的古老历法。该历法是具有中国特色且非常先进、科学的天文年历。其主要特征有:①对任意一个日期而言,人们只要看到标准的干支历就能马上识别出当天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大体位置;②无需闰月处理;③符合春夏秋冬的四季规律;④非常适合计算机处理。干支历法历史悠久,蕴含着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干支历法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要素组成。立春至下一立春为一岁,其中,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形成六十循环的纪元法;十二月建和二十四节气是其基本内容。干支历法将一岁划分为十二月建(十二月令),“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二十四节气、十二月建等知识是组成干支历法的基本内容。
因此,“360 百科”评价运气理论应用干支历法的意义时指出,干支历是古人构建的一种数学模型,是具有中国特色且非常先进、科学的天文年历法。干支历法中历元的确定、干支组合,都蕴含着深刻的天文背景,既包括地球的公转周期、自转周期,也反映了太阳对地球辐射量的变化规律,还包括月球及太阳系其他行星对地球表面大气循环、大气中水汽循环的作用,这些内容都是现代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因子。干支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反映天文因子对地球的作用特点,干支历是用数学中的代数学方法作为处理天文数据的基本计算方法,将地球作为相对静止质点来研究太阳、月球、太阳系五大行星等对地球的不同时空作用,并以此建立干支甲子的数学模型及赤道黄道坐标系的有用模型。
运气理论将天干地支纳入阴阳、五行构架中,使之与时空关系密切的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从而通过表达不同年份、时节的干支,能够对相关年份、时节的气候变化进行预测,这就是“天干化运”“地支化气”的思维背景。
运气理论,是通过天干地支、气、阴阳、五行知识,演绎60年、10年、12年、6年、5年、1年以及一年之中的73.05 天、60.875 天等8 个长短不同的时间周期,并将其相互重叠,用以预测某年某时段气候、动植物和人类身心状态、六气病因流行谱、相关疾病流行谱、相关疾病治疗用药规律的理论。干支历法之干支纪时,为中国特有的计量时间符号和方法,而各年份气候的变化有其特定的时间阶段和周期变化,正好可以应用干支纪时方法予以推演,所以运气理论就在这一思维背景下运用天干地支演绎每一年份的“五运”和“六气”运行状态。运气理论的全部内容几乎都无法摆脱干支纪时方法的演绎推算,例如:推演任何年份的岁运,主时的主运、客运;推演任何年份六步主时的主气六步、客气六步(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四间气)以及客主加临、平气、天符年、岁会年、同天符、同岁会、太乙天符等,都必须凭借该历法的干支纪时方法才能完成。上述理由,就是支撑运气理论具有历法特征的依据。
2.6 北斗历法所谓“北斗历法”,是指以北斗星斗柄旋转指向为依据制定的历法。这一历法“历定阴阳(寒暑),历定四时,历定五行(即五季),历定八节,历定二十四节气”[5]。由于北斗七星在天空运行的群星中最为耀眼,七星的位置、形态相对固定,且与太阳回归运行有固定的关系,这一关系与古代人类社会的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因而依据北斗七星作为天文背景制定的北斗历法就成为中国最早的历法。当今全世界都在使用的七日星期制度,以及二十八宿、四面八方、卜筮之用四十九等知识均为这一历法的遗存。《黄帝内经》运气理论中“五气经天化五运”,六气主时所应用的二十四节气等内容,无不渗透着北斗历法的相关知识背景。
无论是五运还是六气,其知识研究的起点均蕴含构成气象、气候的三个最基本要素,即相对温度(寒、热、暑)、相对湿度(燥、湿)和空气的流动状态(风)。这就是运气理论具有气象气候学特征的依据。
我国古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一年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各有气象、物候特征,合称为气候,是气象要素的长期平均状态。气象,是大气的活动状态和变化特征,如刮风、打雷、下雨、霜冻、云雾、下雪,涵盖相关地域的光照、气温、降水等气候学因素,其研究的内容包括气候特征、形成、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
运气理论中的五运,是在十月太阳历法背景下,将一年五个时段(五步)的气象气候特征,分别归纳为风(木运,春)、暑(火运,夏)、湿(土运,长夏)、燥(金运,秋)、寒(水运,冬)五者。运气理论中的六气,是在十二月太阳历法背景下,将一年六个时段(六步)的气象气候特征,分别归纳为厥阴风木(初之气)、少阴君火(热气,二之气)、少阳相火(暑气,三之气)、太阴湿土(四之气)、阳明燥金(五之气)、太阳寒水(终之气)六者。无论是风、暑、湿、燥、寒五运之气,还是风、热、暑、湿、燥、寒六气,都是构成气象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流(风)、温度(寒、热、暑)、湿度(燥、湿)。《黄帝内经》在运气内容中常常说的大风、炎暑、阴雨、冰、雪、霜、雹、雾、露等,都是气象气候内容的体现。
气象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存在于天地之间万物(尤其是人类)的发生与发展。所以,运气理论就是古人在对特定时空区位中气象气候变化的长期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的知识体系,其中五运知识运用五行架构模型,呈现一年五步(或五年)时空区位气象气候变化规律;六气知识则运用三阴三阳模型,呈现一年六步(或六年)时空区位气象气候变化规律。运气理论之所以要用两套模型交叉或叠加呈现同一时空区位的气象气候变化规律,是因为影响气象气候变化的因素十分复杂,真实的气象气候变化往往难以准确把控。无论怎样解析,运气理论都无法离开其中蕴含的气象气候变化规律这一内核。
模式,就是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把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就此定义而言,运气理论应用了干支纪时模式、五行思维模式和阴阳思维模式予以推演,这正是运气理论具有很强的时序性、过程性的体现和应用。
4.1 干支纪时模式推演该模式是以干支组合形式呈现的,其组合又称为“甲子”,指天干和地支按某种原则予以组合,共计为六十组,故又名“六十甲子”。之所以将该组合命名为“甲子”,一是缘于六十个组合中,首见“甲子”;二是表达天干和地支在六十个组合中的前后位次,即天干在前(上),地支在后(下);三是传递了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的组合信息[4]。运气理论以天干地支的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功能,结合天干的阴阳属性、五行属性,推演相关时空区位的“五运之气”变化规律;应用地支的五行属性、三阴三阳属性,推演相关时空区位的“六气”变化规律。因此,“360 百科”认为运气理论“以此建立干支历的数学模型及赤道黄道坐标系也应该是一种有用的模型”,并以此推演五运之气和六气的变化规律,指导着中医临床对疾病的诊治,并且“以干支历反映的地球气象气候变迁周期、个体遗传体质、健康特征、相关疾病的不同年龄表达等有直接联系”。
4.2 五行模式推演运气理论在应用干支纪时模式对相关时空区位的气象气候变化予以推演时,始终紧扣五行模式。五行模式包括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如天干、地支、五运之气、六气的五行归类)以及“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素问·五运行大论》)的五行生克制化(如:客主加临中的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叠加后逆从、相得与不相得的分析;六气胜复流行病谱的病机分析;组方用药之性味选择)。
4.3 阴阳模式推演运气理论在应用干支纪时模式对相关时空区位的气象气候变化予以推演时,始终紧扣阴阳思维模式,其中包括“阳道奇,阴道偶”(《灵枢·根结》)的思维方法,如天干、地支的阴阳属性归类,五运太过、不及的判断;也包括“三阴三阳”思维方法,如六气的属性命名,主气、客气、客主加临的推演,三阴三阳六气的标本中气关系在六气胜复变化,乃至在临床发病机理、所致流行病谱及临床用药等方面的分析,都无法脱离阴阳模式的推演,从而产生了11种基于“三阴三阳”构建的运气理论基本模型(主气模型,客气模型包括司天模型、在泉模型、间气模型,复合式模型包括客主加临模型、天符模型、岁会模型、同天符模型、同岁会模型、太乙天符模型、平气模型)[6];构建了四类多种“三阴三阳”六气临床应用模型[7](包括司天、在泉、胜气、复气之下的病因模型、病机模型、流行病谱模型、脉象特征模型、临床用药模型等)。
可以说,运气理论就是在阴阳、五行、干支甲子组合的模式推演下构建的,因此,理解、掌握和运用这几种模式特征,就成为学习该理论的不二门径。
事物或者状态若每隔一定时间就发生相同或相类似的变化,该时间就称作周期。周期循环,是指某事物按照一定的时间有规律地循环运行或再现相类似的变化。运气理论具有很强的时序性、过程性,因此就存在着相应的时间周期,如五运之气的周期循环,六气的周期循环,运气合治的周期循环等,而这几种周期循环,又是以干支甲子为演绎方法予以构建的。因此,“360百科”认为运气理论“是以干支历法构建的‘数学模型’方式,反映地球气象气候变迁的周期”。
5.1 五运之气的周期循环五运之气分别为木运之气-风,火运之气-热,土运之气-湿,金运之气-燥,水运之气-寒。五运之气的循环周期有主运的年循环周期、客运的5 年循环周期、岁运太过不及相间的10 年循环周期三种。
主运五步的年周期循环,是指从每年大寒节交司时刻起步,每步73.05 天,始于木运风气,终于水运寒气,按五行相生为序,火运热气、土运湿气、金运燥气依次分别主持二、三、四步,年年如此,循环不已。
客运则是以5年为其循环周期的,虽然客运也是一年五步分别由五运之气所主,但所主五步之气运的性质则由当年的年干支决定,如凡逢年干为甲己之年,其初运为土运湿气,其他四步则按五行相生为序,依次为金运燥气(二运)、水运寒气(三运)、木运风气(四运)、火运热气(终运);凡逢戊癸之年,其初运为火运热气,其他四步则按五行相生为序,依次为土运湿气(二运)、金运燥气(三运)、水运寒气(四运)、木运风气(终运);其余类此,经过5年,重新回到土运湿气为初运的年份。可见,客运运行变化是以5年为周期进行循环的。
岁运,是指影响全年气象气候变化的五运之气,又称中运、大运。因其运行介乎于“天气”“地气”升降运行的居中之位,故被称为“中”;又因其所主时间范围为一个太阳回归年(365又1/4日)而被称为“岁运”;又因其所主时间跨度相较主运、客运之每运所主时间为73.05 天要大,故又被称为“大运”。岁运是由每一年的年干决定的,基于“十干化运”和天干阴阳属性之规定,所以岁运以10年为其循环周期,阳干之年主岁运太过,阴干之年主岁运不及。
5.2 六气的周期循环六气,是指经阴阳属性标记的风、热(暑)、火、湿、燥、寒六种气候。运气理论之六气循环周期,分为主气的年循环周期、客气的6 年循环周期、客主加临的6 年循环周期三种情况,都是以十二地支进行演绎的。
六气是气象、物候变化的本源,运气理论用三阴(太阴、少阴、厥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与五行属性配合分别标记六气的变化:厥阴风气(木),少阴热气(火,君火),太阴湿气(土),少阳暑气(火,相火),阳明燥气(金),太阳寒气(水)。
主气,是指分别主持一年六个季节的常态气候,又称为“主时之气”。主气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分属于六步之中,每步主四个节气,计60.875天,始于厥阴风木,按五行相生次序,终于太阳寒水,年年不变。初之气从大寒至春分,由厥阴风木之气所主;二之气从春分至小满,由少阴君火热气所主;三之气从小满至大暑,因君火相火同气相随,故属少阳相火暑气所主;四之气从大暑至秋分,为太阴湿土之气所主;五之气从秋分至小雪,为阳明燥金之气所主;终之气从小雪至大寒,为太阳寒水之气所主。年年如此,故而主气是以年为周期进行循环的。
客气,是指在天的三阴三阳之气,因其客居不定,与主气之固定不变有别,所以称为“客气”。客气和主气一样,也分为风木、相火、君火、湿土、燥金、寒水六种。客气也是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分属于六步之中,每步主四个节气,计60.875 天,也从每年大寒节交司时刻起步。但是客气运行六步的次序是先三阴,后三阳,按一、二、三为序运行。具体运行次序是:一厥阴风木,二少阴君火,三太阴湿土,四少阳相火,五阳明燥金,六太阳寒水。
客气又有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左右四间气六步之分(即司天之气的左间气-四之气、右间气-二之气;在泉之气的左间气-初之气、右间气-终之气)的不同。三阴三阳六步客气之间分布特征为上下左右,互为司天,互为在泉,互为间气。六者之间遵循“两两相对原则”:左间气对左间气,右间气对右间气;一阴对一阳,二阴对二阳,三阴对三阳;司天对在泉。客气每年的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左右四间气都是由各年份的岁支决定的,虽然每年一循环,但是根据“十二支化气”的原则,客气是以6 年为周期进行循环的。这就是说,客气中的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四间气都是以6年为周期进行循环的。
客主加临,是对每年六步的气象气候予常变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该方法将每年轮值的客气六步,分别叠加于固定不变的主气(常态气候)六步之上,适时地综合分析(或曰预测)每年六个时段可能发生的实际气候变化特征。具体方法:将司天的客气叠加于主气的三之气上,在泉之气加于主气的终之气上,其余的四间气则分别依次叠加。加临之后,主气六步按五行相生之序,客气六步的次第则按先三阴后三阳,一、二、三之序,依次迁移叠加于主气六步之上,然后依次分析各步叠加后的气候状况。虽然主气是以年为周期进行循环的,但客气六步却是以6年为周期进行循环的,所以客主加临综合分析方法,也是以6 年为周期进行循环的。
5.3 运气合治的周期循环运气合治,就是将当年的岁运与岁气予以结合而用于分析该年份的气候变化,并服务于医学的知识,包括运气同化和运气异化。运气理论认为,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五运和六气两个系统相互作用以及各系统内部多因素互相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不能单从五运或者单从六气予以分析,而是既要考虑运气之间的同化关系,也要分析运气之间的异化影响。综合全方位、多因素的知识,才可能对相关年份的气候、气象、物候乃至疾病、疫情流行状态进行预测和评价。其中有12 年为“天符之年”,8 年为“岁会之年”,由于二者都有己丑、己未、戊午、乙酉四年,故根据“既是天符之年,又是岁会之年者,称为太乙天符之年”的规定,这四年称为“太乙天符”;甲辰、甲戌,庚子、庚午,壬申、壬寅6年为“同天符”之年;癸巳、癸亥、癸卯、癸酉,辛丑、辛未6年为“同岁会”之年等情况,所以,运气理论中的五运与六气综合叠加分析,是以60 年为循环周期的。
综上所述,运气理论中的五运、六气、运气合治存在着用干支甲子标记的年周期、5 年周期、6 年周期、10年周期、60年周期等循环规律。
只要事物变化具有可以计量的循环周期,人们就一定能对相应周期中的变化状况进行预测。运气理论应用干支甲子标记的五运之气、三阴三阳六气的运行变化具有周期循环的特征,决定了运气理论具有可预测的特性。所谓预测,就是预先测定或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就运气理论的具体内容而言,运气理论由于总结了发生于特定时空区位的气象气候变化规律,以及在时空区位气象气候变化规律之下的物候、致病因素、疾病流行谱系和可能发生疾病的用药规律,因而就能对相关时空区位的气候气象、物候变化、外感邪气的流行、疾病的流行、治疗流行疾病的用药法度等进行预测,可以看出,相关区位的运气变化规律是进行有关事项预测的前提和基础。运气理论的内容,是依据有深刻天文背景的干支历法数学模型为工具演绎构建的,这就决定着其相关内容的可预测特性。
6.1 气候气象可预测运气理论中的“五运”内容,是将气象气候变化因子设定在五行架构中,即木运-风气、火运-热气、土运-湿气、金运-燥气、水运-寒气。“五行”之所以又被称为“五运”,是因为任何一种气象气候因子,一定是随着时空区位的不同,周而复始,不断地“迁移”“运行”变化着的。基于这一观念,运气理论总结出了风(木)、热(火)、湿(土)、燥(金)、寒(水)五种气象气候因子存在着年变化周期、5年变化周期、10 年变化周期,于是以干支历法纪时为基础,人们就可以预测未来年份可能要发生的气象气候。如2035年为乙卯年,该年份岁运为金运(燥气)不及,主运五步中的初运太角(风),按五行相生、太少相生之规定,可预测其终运为太羽、寒气当令;同理预测此年的五步客运中的初运为少商、燥气,客运的终运为少宫、湿气主司;同理预测2035 年是以阳明燥金燥气为其岁气中的“司天之气”,少阴君火热气为其“在泉之气”,其他四步间气也可据理预测。
6.2 物候变化可预测依据运气理论的相关原理和方法,人们就可预测任何一个干支纪岁的年份的物候变化。《素问·六节藏象论》云:“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运气理论之所以将5日作为一个观察、计量物候变化的最小时间单元,是因为用干支甲子计量每日十二时辰,5 日正好是一个六十甲子周期。在一个太阳回归年气象气候影响下发生的物候现象,计有72个物候变化的时间单元,此种物候变化周期,完全与太阳回归周期年同步,因而,在各年份主气影响下的物候变化,都是可以逐年预测72个物候时间单元的大致情况。
此外,人们也可以遵照“十干化运”以及五行生克制化规律予以预测,仍以2035年(乙卯)为例,预测该年份的物候变化。该年份由于为“岁金不及”之年,所以就会有“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上应荧惑星……收气乃后,上应太白星,其谷坚芒。复则寒雨暴至,乃零(通‘令’,使……肃杀)冰雹霜雪杀物……丹谷不成”(《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及,燥气衰弱,所以“收气(秋季收敛之气)乃后(向后延迟)”,由于火热之气是燥金的“所不胜之气”,因而在“收气乃后”的背景下,该年会有“炎火乃行,生气(木气,为金之‘所胜’)乃用,长气(火气,为金之‘所不胜’)专胜,庶物以茂”的气候、物候特征,此乃“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素问·五运行大论》)之意。可见,对任何一个干支纪岁的年份之物候变化的预测,应当依照十干化运和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进行推演,从而得出相应的预测结果。
6.3 外感流行病因及可能累及脏腑的可预测人们依据运气理论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就可预测任何一个干支纪岁年份外感病因的流行情况,以及可能累及的脏腑。因为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邪)受当年六气变化的深刻影响并与之同步发生,所以人们就可以应用相关年份的年干,推求相应的岁运、主运、客运之气,以及依据相关年份的岁支推求与主气和岁气(司天之气、在泉之气)相关气候的属性,自然也就可以预测任何年份以及年内各个时段可能流行的外感病邪。例如预测岁支逢巳(如2025 年乙巳)、逢亥(如2031年辛亥)年份,其岁气当为“厥阴风木司天”,可能发生“风淫所胜……土湿受邪,脾病生焉”;岁支逢寅(如2034年甲寅)、逢申(如2028年戊申)年份,其岁气当为“少阳相火司天”,可能发生“暑邪淫胜……燥金受邪,肺病生焉”(《素问·至真要大论》)。至于六气在泉、六气之胜、六气之复年份可能发生的外感邪气流行及其可能累及的脏腑,皆可按此规则进行预测。
6.4 外感疾病流行可预测外感疾病,是指人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的相关疾病,而风、寒、暑、湿、燥、火(热)六气淫胜则是导致外感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所以,仍然可以凭借运气理论的相关原理和方法,预测任何一个干支纪岁年份可能发生的外感疾病流行情况。如“岁太阴在泉”年份,下半年可能发生因外感原因所致“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素问·至真要大论》)等疾病流行谱。这是逢辰(如2024 年甲辰)、逢戌(如2030年戊戌)年份下半年可能发生外感原因所致流行疾病的预测。其他年份外感疾病流行情况以此类推。
6.5 治疗流行疾病的用药法度可预测运气理论对未来年份可能发生的外感疾病流行情况进行预测,其目的就是为了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拟定治疗方案和相应的方药,这就是所谓的“司岁备物”(《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内涵之一。例如“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就是为逢巳(如2025 年乙巳)、逢亥(如2031年辛亥)年份上半年“风淫所胜”情形下的外感流行疾病拟定的组方法度。此时的组方,要“平以辛凉”,即用味辛性寒凉之药,疏风清热,使风热外袭之疾,一从表解,一从内清;要“佐以苦甘”,因苦味能增强泻热作用,而风木太盛,肝气偏旺而乘脾土,需以甘味和其中,益其脾,“无令得受肝之邪”;要“以甘缓之”,因甘多缓中补虚,一则缓和风木对脾胃之乘袭,二则缓和风药,防止疏散太过;还要“以酸泻之”,是指风邪偏盛之证多因风性升散,易损肌表之卫阳,故用酸味药配合。由于辛味药有疏肝作用,如果疏泄太过,易使肝气偏亢,亦为异常,故此时用酸味收敛之用,收敛肝气,防止疏泄太过。对肝脏来说,疏泄为顺,收敛则逆其特性,故曰“以酸泻之”。《素问·藏气法时论》之论与此相同。故临床上对风病、肝病之属于风热者,不论是司天之气还是在泉之风气偏盛,治疗上都应治以辛凉。如果风气过盛,肝气过亢,则又当配以酸味药物,如白芍、五味子等以收敛其偏亢之肝气,使肝的作用得以恢复。至于治疗“厥阴风木在泉”年份(逢寅、逢申)下半年可能流行的外感疾病的组方原则,亦可遵此方案。
6.6 疫病流行可预测流行性的传染病简称为“疫病”,其致病因素统称为“疫气”。风、寒、暑、湿、燥、火(热)六气是疫气发生的重要条件。因此,人们依据运气知识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就可预测以外感六淫致病因素为重要条件的疫气流行。如逢巳(如2025 年乙巳)、逢亥(如2019 年己亥)之年,由于司天之少阴君火“升之不前”,火气郁发,热气盛,故阳伏而生瘟疫(《素问·遗篇·本病论》),2019年底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即属其例。
无论何种预测,其作用都是有限的,只能是对未来事件的大致判断,勾画出未来事情的大致轮廓,并拟定出可能的解决方案,运气理论的种种预测方法也是如此。医者务必要记住《黄帝内经》中“应常不应卒”(《素问·气交变大论》)的告诫,因为运气理论中的预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运气理论的上述六点特征,完全是基于学习和研究《黄帝内经》传载运气知识的立场,在深刻分析其具体内容后凝练的心得,这对理解该知识板块有一定的帮助。